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板块综合提升主题3大题高分的最佳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案.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板块综合提升主题3大题高分的最佳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案.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板块综合提升主题3大题高分的最佳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案.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板块综合提升主题3大题高分的最佳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案.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板块综合提升主题3大题高分的最佳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3大题高分的最佳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25分综合大题导练典题示例1(2018全国课标文综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答案(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解题技法如何审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审读要义审读通则典题体现题引(1)理清知识主线(2)感悟命题立意(1)考查古今中国基层社会治理(2)契合当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事热点出处(1)感悟时空信息(2)感悟史料主题(3)感悟作者身份(1)材料二、三出处中的“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现了时间信息;三则材料出处都表明材料所述属于中国史(2)材料一出处较为显著地体现了材料主题:乡约制度(3)三则材料出自现代社会学家和史学工作者主旨(1)抓住核心(高频)词汇(2)参照首句、转折句、尾句(1)材料一:中国古代乡约制度(2)材料二:清末的地方自治(3)材料三:新时期基层村民自治层意(1)注意材料的段落数(往往一则材料的一段表达一个层意) (2)关注标点符号,尤其是句号、省略号(往往是一个完整层次的突出标识) (3)瞄准时段词语(往往一则材料的一个时段体现一个意思)(1)材料一:四句;两层(第一层:宋、明清时期乡约功能的变化;第二层:乡约组织的变化) (2)材料二:两句;两层(第一层:“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体现了外在形势;第二层:“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体现了政制改革) (3)材料三:两句;两层(第一层: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对国家治理体系的意义;第二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针对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以丞相总百官,而九卿分治天下之事。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尚书始重,而汉公卿稍已失职矣。及魏武佐汉,初建魏国,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受禅,改尚书为中书。有令有监,而亦不废尚书。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后,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独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降及南北朝,大抵皆循此制。宋赵汝愚宋名臣奏议卷四七,司马光上哲宗乞合两省为一材料二知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老早就说了:“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1941年,主持复兴书院的马一浮邀请钱穆前往书院讲演,钱穆的演讲主题便是反驳那种认为“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成见:“国人竞诟中国传统政治,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帝皇专制。余窃欲辨其诬。”马一浮听后,大为赞赏。吴钩宋朝是一个专制王朝吗(1)据材料一,概括归纳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的演变规律。(12分)(2)材料二所述钱穆的论述所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试以唐、明两代初期中枢机构的变革为例论述这一观点。(13分)答案(1)规律:皇帝利用自己身边的亲信来分割相权;相权一次次被分割,相权越来越分散,而宰相的职务并未被取消,体现了皇权与相权既互相依赖又有矛盾。(2)观点: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观点是片面的。论述:唐朝:皇权相权是划分的,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明朝: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明太祖时中书省被废、丞相被罢,说明中书省、丞相的设置不符合封建社会晚期高度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中书省综理机务,丞相高踞百官之上,对皇帝的权威构成潜在威胁。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实际上是由皇权完全兼并了相权,从而保证一切最高的军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二、12分综合大题导练典题示例2(2019届山东临沂模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代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题材的(这种题材特别多),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才子和佳人之间,发生故事是没问题的。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不仅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此,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摘自张鸣从科举制到市场经济转型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观点一:宋代以后读书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论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为读书人进入政权领域提供了机遇;宋代科举制的完善使大批无家庭背景的知识分子进入政治领域;中国古代官本位盛行和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提高使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观点二:科举制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论述:宋代以后民间戏曲小说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说明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高;科举制广泛实行后知识分子有了公平进入政权领域的途径;尤其是平民知识分子大量进入政治领域,使政治地位提高的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也就成为了民间戏曲小说的主角。(注:答案只是示例,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题技法观点论述类开放题如何提炼观点观点来源提炼通则典题体现无明确论点所围绕的主题文字材料型据材料出处、层意、主旨等综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题,观点本身的表达往往体现“史论结合”据材料中“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提炼得出观点一:宋代以后读书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据材料中“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提炼得出观点二:科举制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图表图片型根据主题、内文、变化、寓意等综合信息,归纳概括图表图片所反映的主题,观点本身的表达往往体现“史论结合”(本题不属此类)围绕某一主题提出观点解答要求中已明确“围绕,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题解答时不可把所给主题直接当作论点,但这一主题是提炼观点的重要依据,至于提炼出的观点是什么,还要紧密结合材料信息,在所给主题框架下提炼(本题不属此类)针对训练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出现于19901991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断代为西周末至春秋初。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我国一些学者甚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2003年出版的中国军事工程技术史对整个秦代铁兵器做了统计,结果如下表:陕西临潼下刘村秦始皇陵西刑徒墓秦始皇陵园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江西遂川铁戟2件铁剑1把铁匕首1件铁矛1件、铁镞1件、铁铤铜镞2件铁铤铜镞80件在汉墓发掘中,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铁兵器141件,但青铜器高达6 751件,其中兵器1 904件。一直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摘编自碾压世界的秦代“上古神兵”真的存在吗据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铁器时代的上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实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真实,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一:观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论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西周末至春秋初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出现了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左传记载的晋国铸铁鼎,是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总结: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在冶铁技术、铁器的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示例二:观点:西汉中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论证: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中记载的晋国铸铁鼎、河南三门峡虢季墓中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只表明了中国开始使用铁器以及冶铁术的发明年代。秦代铁兵器在秦军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