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的决定》PPT课件.ppt_第1页
《国民收入的决定》PPT课件.ppt_第2页
《国民收入的决定》PPT课件.ppt_第3页
《国民收入的决定》PPT课件.ppt_第4页
《国民收入的决定》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第一节 宏观经济均衡,第二节 消费,第三节 国民收入决定,第四节 乘数理论,第一节 宏观经济均衡,一、两类宏观经济变量,二、总需求决定总供给,三、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一、两类宏观经济变量,理论概念:总供给与总需求,统计概念:总收入、总产出与总支出,总产出和总收入是总供给的度量指标,总支出是总需求的度量指标。,总产出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段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和劳务,这将构成经济中的总供给,总产出是用来度量总供给这个理论概念的统计指标,两者是同一的。,总产出是由各种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出的价值将支付给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形成他们的收入。总收入必然与总产出相等,总收入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度量总供给的统计指标。,总需求是经济中对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有效需求之和,有效需求指既有需求的愿望,也有相应的支付能力。人们的需求体现为进行各种支出,总支出是度量总需求的统计指标。,二、总需求决定总供给,宏观经济均衡是指经济中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或者说总产出、总收入等于总支出。这些变量相等才能实现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产出水平。,对某种商品来说,如果其供给与需求相等,则供求关系就达到了均衡,此时该商品的价格和产量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这是一种微观经济均衡,宏观经济均衡与此类似。,凯恩斯否认“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认为总需求才是决定性的变量,总需求决定总供给,从而决定国民收入水平。,古典学派认为,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总供给是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变量,价格水平能够灵活调整,使得总需求达到与总供给相等的水平。,两类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哪些变量在相互作用中处于主导地位?,凯恩斯的观点是比较符合实际经济情况的。仔细观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现象,就会发现总需求是处于主导地位的经济变量。,总需求决定总供给,从而决定经济活动水平,这一规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命题,也是我们分析许多现实宏观经济问题的出发点。,三、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如果实际的产出多于支出,我们将其视为非意愿存货增加;如果实际的产出少于支出,则视为非意愿存货减少;只有实际的产出等于支出,存货投资才不变。,由于我们给各个经济变量下了相应的定义,因此从事后的统计数据来看,经济中的总产出一定是等于总支出的;但是实际发生的产出和支出可能是不相等的。,总支出和总产出之间不是单纯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的。取得收入是进行支出的前提条件,只有经济能够生产可供消费、投资或出口的商品才能够谈总需求的满足,经济的总产出水平决定了总支出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实现。,我们可以用45线图来表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图中45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经济中的均衡,经济中的均衡点必然都在这条线上,线外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处于非均衡的状态。,AE,45,YAE,Y,轻松一刻,幽默四大名著填空,原题 西游:(请填空) 红楼:(请填空) 水浒:(请填空) 三国:(请填空),最黑社会的答案,西游:(俺天上有人) 红楼:(俺朝里有人) 水浒:(俺江湖有人) 三国:(俺有的是人),最畅销的答案,西游:论西部开发唐朝学者沿途的奇遇 红楼:论大观园开发美女公关公司内幕 水浒:论梁山开发108人旅游团的悲惨遭遇 三国论中原开发三大公司争夺开发权内幕,鹦鹉故事,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第二节 消费,一、消费函数,二、储蓄函数,三、消费理论,一、消费函数,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两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消费是指家庭部门购买 产品和劳务的行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收入水平、价格变化、习惯爱好等等。,一般消费函数,C=C(Y),45,Y,C,C,平均消费倾向APC:即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C/Y。用一条直线把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接起来,这条直线的斜率就表示该点的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即收入每增加1元所带来的消费增加C/Y, ( dC/dY) 。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表示该点的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收入,C=C,(,Y),MPC,1,APC,1,MPC,2,APC,2,消费函数及消费曲线,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水调歌头假日,假日几时有,无奈问晴天, 不知假期当中,作业有几篇, 我欲只题不做,又恐校规不严,假期不胜烦。 捧书坐桌前,好似在钻研? 做数学,念英语,夜难眠。 不应有偏,为何总是感到难? 人有七情六欲,学有高低深浅,此事难两全。 但愿假日多,作业能锐减。,线性消费函数应该具备如下的形式: CabY 消费函数可以分为a和bY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与收入无关,表示家庭部门的自发消费,是家庭部门为了生计必须进行的基本消费;第二部分与收入正相关,收入越多,相应的消费水平就越高。,45,C=a+bY,Y,C,下图反映的是19892002年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消费之间的关系,这段期间我国的消费函数为: C5.150.47Y,二、储蓄函数,储蓄函数表示的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对家庭部门来说,收入 除了消费,就是用来储蓄,储蓄与收入也是正相关关系。 储蓄函数一般形式 S=YC=YC(Y)=S(Y),S,Y,S,平均储蓄倾向APS:表示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S/Y。用一条直线把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接起来,这条直线的斜率就表示该点的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即收入每增加1元所带来的储蓄增加S/Y( dS/dY),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表示该点的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函数及储蓄曲线,S,S,(,Y,),APS,1,APS,2,M,PS,1,M,PS,2,储蓄,收入,线性储蓄函数具有如下的形式: S-a(1-b)Y 储蓄函数曲线的截距是一个负数,储蓄函数曲线的斜率是一个正数,表示储蓄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S,Y,S,APC与APS之和恒等于1,MPC与MPS之和也恒等于1:,APCAPS1 MPCMPS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等于收入,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也称为绝对收入假说,是一种短期的消费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1、消费支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提高 2、MPC递减,APC递减 3、收入为零时仍然有消费支出,8个金币的故事,有这样一个故事:约克和汤姆结对旅游。约克和汤姆准备吃午餐。约克带了三块饼,汤姆带了五块饼。这时有一个路人经过,路人饿了,约克和汤姆邀请他一起吃饭。路人接受邀请,约克、汤姆和路人将8块饼全部吃完,吃完饭后,路人感谢他们的午餐,给了他们8个金币。路人继续赶路,约克和汤姆为如何分配这8个金币展开争执?他们将如何分配才是公平?,汤姆说:“我带了5块饼,理应我得5块金币,你得3块金币”,约克不同意,“既然我们在一起吃在8块饼,理应平分这8块金币”。约克坚持认为每人各4块金币,为此,约克找到公正的夏普里。,夏普里说:“孩子,汤姆给你3块金币,因为你们是朋友,你应该接受它;如果你要公正的话,那么我告诉你,公正的分法是,你应当得到1个金币,而你的朋友汤姆应当得到7块金币” 约克不理解,夏普里说:“你们三人吃了8块饼,其中你带了3块饼,汤姆带了5块饼。你吃了其中的1/3,即8/3块,路人吃了你带的饼中的3-8/3=1/3;你朋友汤姆也吃了8/3块,路人吃了他带的饼中的5-8/3=7/3,这样路人吃的8/3块饼中,有你的1/3,汤姆的7/3。”路人吃的饼中,属于汤姆的是属于你的7倍,因此对于这8个金币,公平的分法是:你得1个金币,汤姆得7个金币。”,三、消费理论,消费理论研究的是除了收入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对消费造成影响。有代表性的消费理论包括弗郎科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以及詹姆斯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1)生命周期假说,该理论认为人们不希望一生中消费水平出现大幅的变化,把一生中所有的资源平均地分配在各个时期。 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C(WNY)/L(1/L)W(N/L)Y 消费C不仅取决于收入Y,还取决于财富水平W,边际消费倾向为N/L。,该理论把人的生命划分为三个阶段:青年、中年和老年。一般说来,青年时期收入比较低,依靠举债维持消费水平;中年时期收入比较高,一部分用来当期消费,另外还要偿还债务,并为老年进行储蓄;老年时期的收入又比较低,需要动用储蓄来进行消费。,(2)持久收入假说,持久收入是人们一生中所有收入的平均值,包括现有财富与所有可以预期取得的收入;与此对应的是暂时收入,暂时收入是人们预期不可持续的收入,两者之和构成人们的当期收入。,该理论认为消费水平与当期收入无关,而只与持久收入相关,消费在各个时期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消费应该是非常稳定的,由此又称为持久消费,持久消费只与持久收入有关,两者之间是恒定的正比例关系: CpbYp 根据该理论,消费比收入更加稳定,暂时性的收入将被分配到各个时期,而消费将保持在稳定的水平。收入的任何暂时性变化,比如减税带来收入增加或者增税带来收入减少,都不会对消费水平产生实质性的影响。,(3)相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还包括与自己以前的收入相比较。如果某人当期的收入高于以前,则其当期的消费水平取决于其当期收入;如果其当期收入低于以前,他会提高消费倾向,在当期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不仅与自己收入有关,而且与周围人的收入和消费有关。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取决于其收入与周围人收入的相对水平。,20世纪90年代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持续下滑的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相对极低的收入水平下,中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持续下滑。构成了现代消费理论的一个谜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得每个城镇居民都必须自己承担“大额刚性支出”,农村居民压低当前消费水平进行“自我保障”;收入分配长期向国家倾斜,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较少;市场化改革提高了“大额刚性支出”的额度。,第三节 国民收入决定,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代入消费函数,两部门经济中的总支出可以表示为: AECI abYI(aI)bY,两部门经济只包括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总支出包括家庭部门消费和企业部门的投资。,在均衡时,必然有总产出等于总支出,即YAE,代入可得: Y(aI)bY 解这个方程,也可以得到均衡收入:,Y*,在45线图中,总支出函数表现为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截距为aI、斜率为b。总支出曲线与45线的交点就是经济中的均衡点,对应的总收入Y*为经济中的均衡收入。,AECI,AE,45,YAE,aI,Y*,Y,下面我们用“总收入总支出模型”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Y,C I,AE=C+I,Y1,YE,Y2,A,B,E,D,F,收入为Y1时,总供给=B Y1,总需求= AY1 , B Y1 AY1,总供给总需求,此时当年生产的全部产品都已销售出去还不够,只能用存货来满足需求,存货减少,给厂商提供扩大生产的信号,厂商的生产规模扩大,产出增加,即Y1向右移动,收入为Y2时,总供给=D Y2,总需求= FY2 , FY2 D Y2 ,总供给总需求,此时当年生产的全部产品只能销售出去一部分,其余产品增加厂商的存货,存货增加给厂商提供缩小生产的信号,厂商的生产规模缩小,产出减少,即Y2向左移动,收入为YE时,总供给=E YE,总需求= EYE , 总供给=总需求,此时当年生产的全部产品恰好全部销售出去,存货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厂商的生产规模维持不变,即总产出被决定。均衡收入为YE,储蓄等于投资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YCICS 即 IS,上式表明只有储蓄等于投资,才能实现经济的均衡;如果储蓄大于投资,则总产出大于总支出,经济处于需求不旺的状态,非意愿存货投资增加;如果储蓄小于投资,则总产出小于总支出,经济出现需求过热的现象,非意愿存货投资减少。,下面我们用储蓄投资模型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S I,S,I,Y,A,B,E,D,F,Y1,YE,Y2,收入为Y1时,储蓄=B Y1,投资= AY1 , B Y1 AY1,储蓄投资,此时当年生产的全部产品都已销售出去还不够,只能用存货来满足需求,存货减少,给厂商提供扩大生产的信号,厂商的生产规模扩大,产出增加,即Y1向右移动,收入为Y2时,储蓄=D Y2,投资= FY2 , FY2 D Y2 ,储蓄投资,此时当年生产的全部产品只能销售出去一部分,其余产品增加厂商的存货,存货增加给厂商提供缩小生产的信号,厂商的生产规模缩小,产出减少,即Y2向左移动,收入为YE时,储蓄=E YE,投资= EYE , 储蓄=投资,此时当年生产的全部产品恰好全部销售出去,存货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厂商的生产规模维持不变,即总产出被决定。均衡收入为YE,案例:蜜蜂的寓言启发了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决定经济状况的是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这就是说,由劳动、资本和技术所决定的总供给,在短期中是既定的,这样,决定经济的就是总需求。总需求决定了短期中国民收入的水平。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18世纪初,一个名叫孟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这首诗所宣扬的“浪费有功”在当时受到指责。英国中塞克斯郡大陪审团委员们就曾宣判它为“有碍公众视听的败类作品”。但在200多年之后,这部当时声名狼藉的作品却启发凯恩斯发动了一场经济学上的“凯恩斯革命”,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和总需求决定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经济学家信奉的是萨伊定理。萨伊是18世纪法国经济学家,他提出供给决定需求,有供给就必然创造出需求,所以,不会存在生产过剩性经济危机。这种观点被称为萨伊定理。但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停滞和30年代全世界普遍的生产过剩和严重失业打破了萨伊定理的神话。凯恩斯在批判萨伊定理中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决定经济状况的是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这就是说,由劳动、资本和技术所决定的总供给,在短期中是既定的,这样,决定经济的就是总需求。总需求决定了短期中国民收入的水平。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引起30年代大危机的正是总需求不足,或者用凯恩斯的话来说是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把有效需求不足归咎于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引起的消费需求不足和资本边际效率(预期利润率)下降与利率下降有限度引起的投资需求不足。解决的方法则是政府用经济政策刺激总需求。包括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凯恩斯强调的是财政政策。,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总需求分析是中心。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短期中,国民收入水平由总需求决定。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都是由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当总需求不足时就出现失业与衰退。当总需求过大时就出现通货膨胀与扩张。从这种理论中得出的政策主张称为需求管理,其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当总需求不足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各种支出和减税)与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来刺激总需求。当总需求过大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各种支出和增税)与货币政策(减少货币量提高利率)来抑制总需求。这样就可以实现既无通货膨胀又无失业的经济稳定。,总需求理论的提出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一场“革命”(凯恩斯革命)。它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例如,如何看待节俭。在传统观念中,节俭是一种美德。但根据总需求理论,节俭就是减少消费。消费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减少就是总需求减少。总需求减少则使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衰退。由此看来,对个人是美德的节俭,对社会却是恶行。这就是经济学家经常说的“节约的悖论”。“蜜蜂的寓言”所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凯恩斯重视消费的增加。1933年当英国经济处于萧条时,凯恩斯曾在英国BBC电台号召家庭主妇多购物,称她们此举是在“拯救英国”。在通论中他甚至还开玩笑地建议,如果实在没有支出的方法,可以把钱埋入废弃的矿井中,然后让人去挖出来。已故的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陈岱孙曾说过,凯恩斯只是用幽默的方式鼓励人们多消费,并非真的让你这样做。但增加需求支出以刺激经济则是凯恩斯本人和凯恩斯主义者的一贯思想。,那么,这种对传统节俭思想的否定正确与否呢?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产的目的是消费,消费对生产有促进作用,这是人人都承认的。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分析是针对短期内总需求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刺激总需求当然是正确的。一味提倡节俭,穿衣服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纺织工业还有活路吗?这些年当我国经济面临需求不足时政府也在努力寻求新的消费热点,说明这种理论不无道理。,当然,这种刺激总需求的理论与政策并不是普遍真理。起码在两种情况下,这种理论并不适用。其一是短期中当总供给已等于甚至大于总需求时再增加总需求会引发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其二是在长期中,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资本来自储蓄,要储蓄就要减少消费,并把储蓄变为另一种需求投资需求。这时提倡节俭就有意义了。,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理论的另一个意义是打破了市场机制调节完善的神话,肯定了政府干预在稳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战后各国政府在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申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总体上还是起到了稳定经济的作用。战后经济周期性波动程度比战前小,而且没有出现30年代那样的大萧条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切真理都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从这个角度去认识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实就连“蜜蜂的寓言”这样看似荒唐的故事中不也包含了真理的成分吗?,下面我们介绍国民收入的两个缺口: 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通货紧缩缺口,Y,Yf,YE,C I,AE,E,A,B,当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大于均衡国民收入时,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部分AB为通货紧缩缺口,C I,AE,Y,YE,Yf,A,B,E,45,通货膨胀缺口,当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小于均衡国民收入时,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部分AB为通货膨胀缺口,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政府部门的税收会影响家庭部门的收入;政府部门的支出直接构成总支出的一部分。三部门经济中总支出可以表示为: AEb(1t)Y (aIGbT0bTR),政府应该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保障社会公平。其主要的调控手段是财政政策,即通过调整自身的收入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水平。,根据总产出等于总支出,即YAE,可以得到: YabT0bTRb(1t)YIG 解这个方程,也可以得到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为:,Y*,与两部门经济的总支出曲线AE相比较,三部门经济的总支出曲线AE的斜率减小了,而截距则增大了。如图,AE与45线的交点为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点,对应的收入Y*为均衡收入。,45,AE,AE,AE,Y*,Y*,Y,储蓄等于投资 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YCSTCIG 即 IS(TG),上式中S表示私人储蓄,TG表示政府储蓄,两者之和为经济中总的储蓄。这个等式表明只有经济中的投资等于储蓄,总体经济才能实现均衡。,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在四部门经济中,总支出增加了净出口这一项。净出口是出口减去进口的差值,表示外国对本国的产品和劳务的净需求。四部门经济中的总支出可以表示为: AECIGNXb(1t)mY (abT0bTR I GXM0),根据YAE,可以得到: Yb(1t)mY(abT0bTR I GXM0)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为:,Y*,储蓄等于投资 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YCSTNXCIG 即 IS(TG)(MX),上式中S表示私人储蓄,TG表示政府储蓄,MX表示进口多于出口的部分,可以理解为外国在本国的储蓄,三项之和为经济中总的储蓄。这个等式表明只有投资等于储蓄,总体经济才能实现均衡。,第四节 乘数理论,一、乘数效应,二、乘数原理,三、乘数效应的大小,四、几个主要的乘数,三个小金人,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一、乘数效应,总支出决定总产出,总支出增加必然会带来总产出的增加。总产出的增加是总支出增加的某个倍数,这个倍数就被称为乘数,总支出增加对总产出增加的这种放大效应被称为乘数效应。,总支出中每一项增加都能带来总产出更高水平的增加,即都能带来乘数效应。,乘数效应也可以反映在图形上。如图所示,投资支出的增加I明显小于总产出水平的增加Y,一个较小的总支出增加带来了总产出的一个较大的增加。,45,AE,Y,AE,AE,Y*,Y*,Y,I,二、乘数原理,乘数效应源于总支出和总收入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总支出决定总产出,总支出增加,将增加经济中的总产出和总收入,这些新增的总收入并没有就此“沉淀”下来,其中的一部分将形成消费支出,成为新一轮总支出的增加,进而带来总产出的进一步增长。最终,总产出增加的总量将数倍于总支出的原始增量。,乘数原理的说明,投资增加100,MPC=0.8,为什么投资增加100,收入会有500的增加?这是因为,增加100的投资用来购买投资品时,实际是用来购买制造投资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因此这100以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手中,即流入家庭,从而家庭收入增加100,这100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假定该社会的MPC为0.8,增加的100收入中会有80用于购买消费品,于是这80又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消费品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手中,从而使该社会家庭收入又增加80,这是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 其余可依此类推。,乘数公式(基本形式),因此,三、乘数效应的大小,乘数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经济中漏出的大小,包括边际消费倾向、税率和边际进口倾向。,如果经济中的漏出越大,则每一轮的总支出增加就会减少得更快,相应的乘数效应就越小,反之,如果漏出越小,则乘数效应就越大。,乘数的计算,定义法:从乘数的定义出发,推导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即乘数的计算公式。,导数法:把总产出Y看作总支出各部分的函数,分别求总支出各个部分与总产出Y的偏导,从而得到相应的乘数。,比如,从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表达式出发: Y,可以用求导的方式得到政府支出乘数:,定义法求解政府支出乘数,定义法的进一步说明:,四、几个主要的乘数,投资乘数 产出增加与投资支出增加之间的倍数关系,与边际消费倾向正相关,与边际税率、边际进口倾向负相关。,政府支出乘数 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与其所带来的总产出增加之间的倍数关系,与边际消费倾向正相关,与边际税率和边际进口倾向负相关。,税收乘数 税收增加与所带来的产出减少之间的倍数关系,符号为负。其绝对值与边际消费倾向正相关,与边际税率和边际进口倾向负相关。,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同等数额的一笔税收,因此带来的总产出增加与支出或税收增加额的倍数关系。,做大乘数,1998年面对通货紧缩和亚洲等地区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中央政府正确地采取了扩大内需和避免风险的基本对策。然而,尽管扩张性的宏观政策的力度很大,其带动作用却非常有限,连续降息并没有将股市刺激起来,财政扩张也只使国有部门的投资有所增长,而统计资料显示,非国有部门的投资呈负增长。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现在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倾向,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凯恩斯是个英国贵族,也是个经济学家。在他学术生涯的颠峰时期,正好(不巧)赶上了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大萧条。他提出的救治方案就是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即降低利率;也包括财政政策,主要是赤字政策和公共工程。,但是这些政策之所以被称为政策,而不是政府的单打独斗,就意味着它要在社会上产生连锁反应,使效果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政府的努力。为了解释这样的效果,凯恩斯提出了“投资乘数”的概念。意思是说,当政府比正常情况新增一笔公共工程的投资时,由于该工程要雇用工人和购买设备与原材料,就要支付工资和贷款;而贷款也最后会变成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工人的工资。因此投资会引致消费,消费支出又会变成生产消费品的工人收入,即消费又会引致新的消费。如此循环往复,一笔投资就会变成数倍于这笔投资的需求。这个倍数就是乘数,一个扩张的财政政策的直接效果,就是财政扩张的数额乘以“投资乘数”。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所以又叫“凯恩斯乘数”。,后来,乘数概念在经济学中泛滥,又有人提出“存款乘数”。意思是说,当银行新增一笔存款时,银行会扣掉一定比率的准备金,然后再把它贷出去;获得贷款的企业或者用来支付货款,或者暂时存入银行,无论如何,都会又回到银行;银行仍旧按上面的办法处理。如此循环,也会使这笔新增存款“创造”出数倍于原来的存款来。这个倍数就是“存款乘数”。,有趣的是,上面讲的“投资乘数”,今天正好对应于财政政策;而“存款乘数”,正好对应于今天的货币政策,因为所谓“新增存款”是降息所至。当我们讨论或预测政策效果时,有两个简单的因素:一个是政策本身的力度,一个是“乘数”。当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我们既可以说,政策的力度不够,又可以说,乘数不大。,经济学家自然可以讨论政策力度问题,但这更多地是政府的事情;并且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有很多的约束条件的,不是可以任意使用的。例如,财政的首要功能,还是筹措公共物品的资源。当财政本身吃紧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