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讲义(含解析)中图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讲义(含解析)中图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讲义(含解析)中图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讲义(含解析)中图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讲义(含解析)中图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材P4探索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时,常用到区域的概念,有些习惯性的称谓反映了区域差异。“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用某个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空间单位,是一个可变量的实体。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别。教材P5思考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教材P7填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m以下,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或高山和盆地为主,风成地貌普遍海拔高,地形以高原、高山为主气候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少雨高寒气候,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水文特征多为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多位于内流区,湖泊多为咸水湖,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多冰川、湖泊,是亚洲许多大河的源头,冰雪融水补给多植被和土壤天然植被为森林和森林草原,现多为人工植被。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多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土壤多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高寒荒漠广布,高原上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区域内部变化的主导因素气温状况随纬度位置变化干湿状况随距海远近变化水热组合状况随海拔变化教材P9思考东部季风区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方日均气温10,积温在4500以上,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年降水量800mm。北方地区反之。教材P12思考划分依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联系: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中,整个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的大部分及西部经济地带的小部分都处于东部季风区,中部经济地带的小部分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部经济地带的大部分都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及青藏高寒区。教材P13思考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地理位置濒临海洋,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位于中部腹地,起到承东启西的作用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自然条件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处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气候条件一般降水少,气候条件较差,生态问题严峻城市分布密集较稀疏稀疏人口数量最多较多最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较高最低教材P15活动四川盆地吐鲁番盆地位置亚热带季风区的西部西北干旱区面积约20万km2约5万km2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素有“火洲”之称地形四周被高山和高原环绕,东部是一系列平行的山岭和谷地,西北部是成都平原,中间分布着大片的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周围山岭环绕,海拔差别大,中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低山土壤肥沃的紫色土和水稻土荒漠土,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少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荒漠水利工程人工河渠和都江堰坎儿井农作物水稻、油菜籽、茶叶长绒棉、葡萄教材P15复习题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存在差异,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东部季风区强烈,青藏高寒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微弱;东部季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两大自然区。3在东部季风区内部,南北自然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盛产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我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盛产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在形态上,北方民居多以平顶屋为主,南方民居多斜顶屋。(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交通通达性的影响。总体来讲,东部季风区交通便利,道路密集且通达性好,是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南方地区由于河流众多,内河运输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南、北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5)矿产资源的南北地域差异使北方经济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的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高,西部最低。(2)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P16探索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不同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逐渐增大,主要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欧洲处于中高纬度,冬季寒冷,气温自西向东递减,在没有普遍使用保温材料的时代,只能依靠增加墙壁厚度来防寒。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教材P17思考(1)早期农业起源地区的共同区位优势: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这些都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的繁衍生息才比较活跃。农业社会阶段,早期人类栽培植物活动的开展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往往成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2)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而生存,因此自然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例如,有的地区因气候干旱,森林退化为草原,农业生产也就由以种植业为主向以畜牧业为主转化。古巴比伦和中国楼兰古城的兴衰就是区域地理环境变化引起人类活动变化的例证。教材P23思考从案例中可知,地理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是农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而农业生产方式则是决定性条件。教材P23复习题1.人类发展阶段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区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采集和狩猎阶段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极大地依赖地理环境农业社会阶段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开始改造地理环境,栽培植物、驯化禽畜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海运发达的地区充分利用地理环境提供的资源或区位优势发展经济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地理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加强2.因为科学技术一方面可以改变局部的区域环境,如在温室内种植的作物几乎不受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类活动对于区域地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如利用高科技培育出对地理环境适应能力很强的作物品种。这两方面都可以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要结合自己所在的区域进行描述。描述地理环境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入手。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讨论。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P24探索(1)从自然方面看,小山坡是一块不毛之地,可见,小山坡的自然条件较差,没有可供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只能长期荒芜。(2)从人文方面看,该小山坡上无常住人口,交通不便,但距离城市较近,当地政府在此小山坡上建大学后,带动了该地区的发展。荒地变为建筑用地,人口增多、交通便利,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昔日荒芜的小山坡焕然一新,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教材P25思考中国还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资源跨区域调配类型。教材P26思考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水源调出区带来的影响:使调出区流量减少,影响灌溉、航运等;若调出区在河流入海口附近,可能造成海水倒灌、水质下降。对调水沿途流经地区的影响:使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教材P29填图纺织工业移出地纺织工业移入地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低级产业迁出带来环境的优化和改善;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低级产业迁入带来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增加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升级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型(劳动力从第二产业移向第三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幅度高于产业移入地)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兴起(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经济获得发展教材P31讨论减少环境压力的方法举例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制订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发展新能源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循环经济废钢、废铜、废铝的回收利用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开展绿色消费认购“环保标志”产品,购买绿色食品教材P31复习题1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对自然进行改造,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进行的产业转移,影响区域地理环境。2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人类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改造了自然环境,造福了人类,引起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人类在利用资源过程中违背了自然规律,引起地理环境的恶化,产生负面影响。3由于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主要发生在发达地区,结果,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就产生了差距。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可使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条件,也使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