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_第1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_第2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_第3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_第4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湿地湿地: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临时性的 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盐水水体者,包 括低潮时不超过 6 米的水域。 2水文:水文:是指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运动、循环的状态与规律,研究这些规律并用这些 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学科体系就是水文学。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内,乃至生物圈里, 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再回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的过程。 4碳通量碳通量 (CARBON FLUX):是碳循环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表述生态系统通过某一生态断 面的碳元素的总量。 5能量转换率能量转换率: 单位能量或物质具有的体现能。 6生物群落演替:生物群落演替:指某一地段上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所取代的过程,是质的变化过程。 7异发演替异发演替: 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 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8人工湿地人工湿地: 是一种为了达到污水处理效果,模仿自然湿地而人工设计的复杂的具有渗透性能的 地层生态结构,包括基质、湿地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的主要组成部分。 9红树林(红树林(mangrovemangrove):):是分布在热带海滩上的一类(盐生)常绿木本植物群落,这类群落的主 要种类是由红树科组成,故称红树林。 10盐生植物:盐生植物:生长环境盐浓度70mmol/L 的植物并能正常完成生活史的称为盐生植物。 11植物枯落物分解:植物枯落物分解:通过淋溶、微生物降解、以及破解作用三个过程将植物残体的有机物分解为 简单有机物或无机物。 12 孔隙率:孔隙率:指土中的孔隙的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填充题填充题: 1. 1997 年,亚洲太平洋地区通过湿地国际组织将 2 月 2 日定为“世界湿地日”。2011 年世界湿地日 的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地” 2. 1971 年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 6 国在伊朗签署了拉姆萨公约 ,截至 2000 年 6 月已有 121 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有 1027 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总面积 8000 多万公顷。中国目前列入名录的湿地有 21 处,总面积为 318 万公顷。 3. 湿地功能一般可以划分为 3 大类,即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 4. 湿地生物的生态适应可以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落五个层次做出适应。 5.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封闭循环和开放循环。 6. 湿地的管理可以分为:单一目标管理和系统管理 7. 湿地的生态恢复应遵循四大原则: 地域性原则, 生态学原则, 可行性原则, 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 则 8. 人工湿地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为:植物、微生物、基质。 9.植物发生盐害的机理是:生理干旱、离子比例失调,抑制细胞呼吸,光合作用降低、蛋白质合成 受阻、有毒物质积累。 10.湿地生态功能:维持食物链 重要的物种栖息地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11.湿地的社会功能:观光旅游功能。教育科研功能。 12.湿地经济功能: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与水运。 问答题问答题: 1 根据湿地分类标准,可以将湿地划分成哪几类? 自然自然: 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人工: 人工湿地。 2 根据对湿地生态系统干预程度的不同,恢复与重建可以分为哪几种? 湿地恢复。湿地创造湿地改良湿地转换。湿地弥补。 3 我国湿地分布有哪些特点? 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4 简述湿地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资源阶段:19 世纪以前;湖沼理论阶段:19 世纪末20 世纪中叶;全面研究阶段:20 世纪中期80 年代;系统综合阶段:80 年代至今 5 简述湿地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 湿地中生物个体;种群及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湿地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演替;湿地的评价与管理。 6 简述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 非生物要素:1-水;2-土壤 ;3-气候 。 生物要素:1-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湿地植物 ;2-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哺乳类、两 栖类和爬行类以及各种水生动物及底栖无脊椎动物等;3-湿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湿地微生物。 7. 水生植物生态分布的意义 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的饵料;鱼类的产卵场和肥育场;造纸和某些纺织品的重要原料; 水蔬菜,食用品,补品,药材;供观赏或水族箱造景;水质净化的材料。如“三水”:水葫芦, 水浮莲和水花生;水生植物的克藻效应,在水生生态系中起重要的作用。 8. 湿地生态水文功能主要包括哪些? 提供储水空间,调蓄洪水; 补充地下水,保持地下水位;降解污染,净化水质; 固定二氧 化碳,调节区域气候; 提供珍禽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9.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热点? (1)从定性研究转向模拟模型为工具的定量研究;(2)从湿地系统内部过程的孤立研究转向湿地与周 边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研究;(3)从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转向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对湿地植物影 响的研究。 10. 生态演替有哪些基本类型? 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 世纪演替 长期演替 快速演替 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 自发演替 异发演替 按照基质的性质: 水生演替 旱生演替 按照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 内因性演替 外因性演替 按群落代谢特征可划分为: 自养性演替 异养性演替 11. 水生演替系列的有哪些不同阶段? 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湿生草 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水生演替系列就是湖泊填平的过程。演替过程是从湖泊的周围向湖泊中央循序发生的。在从湖岸 到湖心的不同距离处,容易观察到演替系列中不同阶段群落环带的分布。 12. 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迁移活动;(2)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 种内和种间关系 的改变;(4) 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5) 人类的活动。 13人工湿地由哪些部分构成? 基质,具有透水性,如土壤、砂、砾石; 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 ; 植物,适 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如芦苇;无脊椎或脊椎动物; 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 14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在设计和优缺点上有哪些不同? 表流湿地: 表流湿地通常是衬有不透水材料层的浅蓄水池,填有土壤或砂砾基质,栽种露出水面的植物。设 计成水淹型,所以水位在基质表面之上,废水在基质上面流动,通过稠密的植物,模拟天然湿地的 水流。它的建造费用较低 潜流湿地: 设计废水流过基质,且水位保持在基质表面之下。潜流系统适于寒冷的气候,可防止在零下气温 时结冰。潜流系统不像表流系统易产生臭味或蚊子,可处理较高负荷的废水。但有机负荷太高,易 堵塞。通常在潜流系统前设置沉淀池,去除悬浮固体。设计中常采用多个进口,尽可能均匀地分散 悬浮固体,避免堵塞。 15. 中国湿地面临的问题:a.湿地危机:“失地” ;b.“开荒”红利下的尴尬保护;c.中央与地方 政府资金投入不足;d.政府的重视不足;e.多头管理与各自为政。 16. 中国湿地的保护对策:深入开展湿地基础与应用研究,制定区域保护计划。退化湿地生态 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湿地基本保护区的增设和合理规划。加 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17. 红树林的生态适应:a、胎生,使幼苗适应过浓的海水盐分;b、支柱根;c、呼吸跟;d、红树 林均为盐生植物。适应现象:肉质叶片和低渗透势,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18.18. 湿地生态系统的性质及其特征:水陆过渡性 空间分布上 生态性质上。系统脆弱性:湿地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水源的稳定性。功能多样性:自然功能 社会功能 。结 构复杂性: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有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生活型多种多样。 19.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落层次做出适应:水生植物根对水环境的适应须根生于泥 中或悬垂于水层中,固定、平衡植物体和吸收养分。水生植物的根系的固着、支持和吸收功能已不 如陆生植物重要。根系退化,某些漂浮植物甚至缺少根系,只有部分挺水植物尚保存着较为发达的 根系。水生植物茎对水环境的适应茎幼嫩而纤细,分支少,表皮一般不具有角质层。水生 植物叶对水环境的适应挺水叶、浮水叶、沉水叶。水生植物生长与繁殖对水环境的适应 无性繁殖成为水生植物的主要繁殖方法,有性繁殖多借助水来授粉,为水媒花。 20. 植物的盐适应及抗盐机理:植物的抗盐机制分为避盐和耐盐。 避盐机理:(1)拒盐:一些植物的根对某些盐不吸收;(2)泌盐:将吸收的盐分泌排泄到茎 叶的表面,伴随着吐水现象;(3)稀盐:通过加快吸水或加快生长速率来稀释细胞内盐分浓度。 耐盐机理:a 渗透调节;b 营养元素平衡;c 改变代谢类型;d 维护膜系统的完整性;e 增强 活性氧清除能力。 21. 湿地恢复应注意几个问题:自我维持,利用自然能量维持系统运行。将湿地作为自然景观 的一部分。确定适合的恢复目标。确定参照系统。湿地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 22. 人工湿地类型:(一) 、按水流方式:表面流工程湿地、潜流工程湿地:水平流、垂直流工 程湿地。 (二) 、按植物类型:浮水大型植物系统、挺水大型植物系统、沉水大型植物系统。 (三) 、按废水类型分:城镇废水人工处理湿地、尾矿排出液人工处理湿地、城市雨水和面源 污染人工处理湿地、垃圾流出液人工湿地、农业废水处理湿地。 23. 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预处理单元和人工湿地单元组成。 物理作用:(1)过滤和沉淀 (2)除 C N P 等颗粒和悬浮物。 化学作用:(1)吸附和絮凝 (2)吸附可溶性有机物 (3)吸附阴离子 和阳离子(重金属) 。 生物作用:(1)微生物:氧化-还原,吸收降解 (2)植物:气体运输,植物吸收,根系有利于 微生物繁殖。 24.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步骤:选址:有一定自然坡度的洼地或经济价值不高的荒地。确定系统 组合形式:根据场地特征来定,单一式 综合式。确定水力负荷 a=Q/A。植物的选择:根据湿地 植物的耐污性能,抗寒能力,生长能力,根系的发达程度以及经济价值来确定。计算表面积: As=Q/a。确定长宽比。结构设计:(1)进水系统的布置, (2)填料 湿地床(表层土层,中层 砾石,下层小豆石) (3)潜流式湿地床水位控制:进水端不能出现填料床面的淹没现象,有利于植 物生长,床中水面浸没根系的深度均匀。 25. 植物选择的条件:(1)当地植物,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2)较高的生产力,有较快的吸收 能力;(3)根系发达;(4)容易获取,价格低;(5)多年生植物;(6)移植后易成活;(7)对 高营养浓度污水有耐性。 湿地生态学 CH1 总论 1湿地之神丹顶鹤。 2中国最大的湿地拉鲁湿地。 3中国“荷都”微山湖红荷湿地。 4湿地公约于 1971 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Ramsar)签订。 5每年的 2 月 2 日为“世界湿地日” 。 6湿地: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 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 7水是湿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 8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物种的基因库或生物超市。 9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 : (一)经济效益单位面积湿地生产力最高: (1)高生产力(食物、药材、工业原料) ; (2)水资源丰富(居民、工业、农业用水来源) ; (3)泥炭(燃料、泥炭浴疗、生物肥) 。 (二)社会效益:(光观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三)生态效益: (1)大气(调节气候、调节空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泥炭起着碳库的作用) (2)水“自然之肾” , “地球之肾”功能。 (污水处理、水体净化,平衡补给地下水、调蓄水量、 保岸护堤) (3)防止土壤酸化(4)生物(物种的基因库) 10湿地存在的问题。 资料一:素有“鸟儿的天堂”美誉的河北省昌黎滦河三角洲,至今仍然立有“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 平衡”的石碑。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96 年后,这里的湿地连年遭到蚕食,直到被全部开发成一块 块稻田,挖为一片片池塘,变成了经济地。 资料二:被誉为“世界观鸟地之一”的北戴河,湿地面积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被蚕食。昔日拥有 50 多万 亩滩涂、沼泽地,如今被开发得已所剩无几。原有的十多块湿地,现在只剩下两三块有鸟儿可观了。 资料三:成片的高楼大厦建起来了,成片的柿子树倒下了,成片的水塘消失了这就是杭州的建 设过程。 资料四:扎龙湿地是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散溢形成的,这里由个大小泡沼和广阔的 草原草甸组成,但前些年由于缺乏对扎龙湿地保护的认识,上游地区大搞农业开发,搞了很多人为 的工程,上游截留水源非常厉害,大小水库有多座,湿地的水源补充大大减少。湿地的耐干 旱性是有极限性的,如果连续数年得不到水源补充,必将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而导致湿地功能 的丧失。 (1) 盲目开垦和改造 (2) 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3) 泥沙淤积 (4) 污染(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5)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的破坏给依托湿地的生物带来了灭顶之灾。 ) 资料“围湖造林”意杨林风波:人与鸟争地南方省份生产力最高,又“荒无人烟”的地方只 有湿地,因此大面积种植杨树的魔爪就悄悄伸向了这最后的处女地“天然湿地” 。为了抵御湖泊 湿地长年淹水的限制,都选择了“意杨”等耐湿树种。意杨是速生树种,几年就可成材经济价值高, 又极度耐湿,哪怕一年有几个月都泡在水里也能正常生长!因此近些年来长江中下游的各湖区都普 遍兴起了这股种植意杨之风风,开始时还只是在湖边、垄边种植,慢慢地就肆无忌惮地伸向了各湿 地保护核心区内。因为认识不足,作为沉湖湿地保护区主管部门的武汉市蔡甸区林业局批准了在沉 湖核心区内种树的申请。草滩上密密麻麻种满了意杨 。思考:意杨林对候鸟越冬和湿地生态环境有 何影响? 11保护对策:(1)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2)制定湿地保护开发利用规划 (3)加 强湿地的研究(4)完善湿地法规(5)建立自然保护区(6)湿地公园(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 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为“湿地公园” 。 ) CH2 湿地类型 拉姆萨(Ramsar)公约分类系统中湿地类型:滨海湿地,内陆湿地,人工湿地 1.滨海湿地的类型: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 潮间盐沼湿地,红树林沼泽,海岸咸水湖,海岸淡水湖,河口水域,三角洲湿地。 红树林:红树植物的树皮内大多含有丰富的单宁酸,遇空气容易氧化成红色 红树林的生态适应性:叶片旱生形态结构:叶肥厚、革质化、有茸毛,表皮光亮。 叶片高渗 透压:细胞内渗透压通常达 30-大气压(一般的陆生植物只有 5-10 个大气压) 泌盐现象:植物 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胎生现 象(名词解释):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 成棒状的胚轴。 珊瑚礁(名词解释):珊瑚礁是一类生物海岸类型,由珊瑚虫的遗骸夹杂其他各种造礁(如钙质 藻类等)和附礁(如软体动物、软珊瑚、海葵和有孔虫等)生物遗体,经过地质年代的作用形成的, 其基本成分是碳酸钙。 河口沙洲湿地:是一类特殊的盐沼湿地,主要在大河高浊度河口,凭借径流的大量水沙输出,于 海岸潮汐能较小的区域发育而成。 (4)岩石离岛:海岛是四周被海水包围,高潮时露出海面的陆地. 2.内陆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泥炭湿地,淡水林泽,湿草甸 湖泊湿地:是湖泊的一部分,但两者并不等同。是发育在湖泊边缘,也就是在枯水期水深 2m 以浅 的部分,并且总面积不低于 8hm2 。 3.我国湿地分类: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海岸湿地,人工湿地 沼泽(名词解释):地表多年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其上主要生长着沼生植物,其下有泥炭的堆 积,或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层。 CH3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1. 湿地生产者湿地植被类型分类 从植物生活类型看,可以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 从生长环境看,可以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 从植物生长类型看,可以分为草本类、灌木类、乔木类。 2.浮水植物特征: 根或地下茎生长于泥土中,地上茎质软或缺少地上茎,叶自漂浮水面上。(菱角) 3.漂浮型植物特征:根不扎入泥土,整个植株漂浮在水中,从水中汲取养分生长。(槐叶萍、水葫芦) 4挺水植物特征:根或地下茎生长于泥土中,植株的上部则挺出水面。 (香蒲) 5沉水植物特征:根或地下茎生长于泥土中植株的上部沉入水中。 (水盾草、皇冠草) 6湿生植物主要包括水生、沼生、盐生植物以及一些中生的草本植物。沼生植物:仅植株的根系及 近于基部地方浸没水中的植物。 (香蒲、池杉) 。水生植物有:金鱼藻、睡莲。 7草本:茎木质不发达,支持力较弱。 (窄叶泽泻)灌木:主干不明显,常在底部发出多个枝干的 木本植物。乔木:主干明显,具分枝或不分枝的木本植物。 (墨西哥落羽杉)蔓藤植物:茎柔软,需 缠绕或依附他物向上生长的植物。 (龟背竹) 8海岸盐沼植被:主要由耐盐草本植物组成,沿着高程梯度往往形成单优群落而具有带状分布特征。 9沼泽植物的生态学特性: (1) 通气组织发达 (2) 具有特殊的无件繁殖能力:沼泽植物从近于地表的地下茎上生长出不定根进行繁殖。 (3) 食虫习性:由于沼泽湿地中泥炭的不断积累,地表逐渐隆起,已脱离地下水补给,只能接受养 分较少的大气降水补给,使泥炭中无机养分极其贫乏,一些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沼泽贫营养植物, 不得不靠捕捉进入湿地的昆虫、消化现成的蛋白质补充养分的不足,这种植物称作食虫植物。 (4) 旱生形态 :如狭叶杜香、 越橘柳、笃斯、 越橘等小灌木, 其植株低矮,叶片小、呈革质 , 角 质层厚 , 气孔深陷 , 具有绒毛以防止蒸发;有些草本植物如乌拉苔草、毛苔草等,叶缘曲卷,叶片 纤细,具有光泽,可减少叶片蒸发。 (5) 保水结构和贮水细胞:藓类植物有着巨大的保水能力,这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形态和组织构造。 研究认为,泥炭藓密集生长,植物体之间的隙缝称为毛管,使保水能力增强。泥炭藓的叶在枝周围 形成鳞状,枝和叶之间的空间成为水的滞留场所。枝下垂,枝与枝紧密相接形成毛管,这些枝叶的 特殊形态和构造均有利于泥炭藓贮水和保水。此外泥炭藓叶上有一种透明细胞,细胞壁肥厚,起着 保水作用,透明细胞有孔,便于迅速吸收大气降水;在泥炭藓茎上有一种像蒸馏瓶状的细胞,这些 大的无色细胞能吸收和保持水分。 10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有具飞翔能力的鸟类和昆虫,适应湿生环境的哺乳类、两栖类和爬 行类,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动物,以及种类繁多的底栖无脊椎动物。 11水体微生物主要包括水中的病毒、细菌、真茵(霉菌和酵母菌)和 放线菌及体型微小的藻类 和原生动物。自然界有机碳化物的分解,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陆地和水域的有氧条件中。通过好氧 微生物分解被彻底氧化为 CO2; 在无氧条件中,通过厌氧微生物发酵被不完全氧化成有机酸、甲 烷、氢和 CO2。能分解有机碳化物的微生物很多,主要有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12细菌是湿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分解者类群,属于原核生物。主要类群(1)好氧菌(2)微好氧 菌(3)绝对厌氧菌(4)耐氧性厌氧菌(5)兼性厌氧菌。 13真菌在水体中的作用:(1)水生真菌除可以直接降解有机质外,异养的微生物和动物 可将 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作为食物。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2)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处理、新功能 结构化合物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 (3)水生真菌对其生活的水生生态环境 质量变化比较敏感,净水: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较高。污水: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富 度较低。 14就水质而言,藻是重要的微生物。在水环境中,藻类和细菌往往有共生关系。如藻类迅速繁殖, 则在夜间发生的呼吸过程影响水体的溶氧平衡而造成厌氧条件。当没有细菌相其它 CO2 来源时,某 些藻类可以夺取水 HCO3-;以获得细胞繁殖所需的碳,造成水中 HCO3- ;不断减少,水体的 pH 值将逐渐增大。如水中含钙,则随着 pH 值的上升,可能出现碳酸钙(CaCO3)沉淀。有些藻类可使水 体产生异味。 15湿地生物的生态适应 . 细胞水平的适应:对缺氧的适应:湿地缺氧环境的形成;细菌的适应性(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对盐的适应:大多数喜盐细菌,无机离子构成渗透活跃的细胞溶质;其它细菌的内 部盐浓度远低于外部浓度,渗透活性依赖于有机化合物,如杜氏藻。 .维管束植物的适应性:对缺氧的适应:通气组织,特殊器官,增压气流,氧化根周,水的摄取, 营养吸收,呼吸作用;对盐的适应:维管柬植物发展出利用它们的复杂结构形成的适应性,包括 阻止和控制盐进入的屏障和专门用来排泄盐的器官。光合作用的适应特征:许多植物在湿地中和 其它胁迫环境,特别是干旱胁迫环境中的共同适应特征是光合作用的 C4 途径。植物整体策略:通 过生活史进化出避让和逃避策略。 .动物的适应性:对缺氧的适应,对盐的适应,对觅食条件的适应,行为适应 .互惠与共生 第四章 湿地的生态水文过程 1.水文周期是湿地水位的季节性变化格局。内陆湿地水文特征通常受气候条件及地下水位的影响。 湿地水文周期并不是每年都相同的,而是随着气候变化和区域先前的条件发生改变。 2.淹水持续时间:对于非潮下或永久性淹水湿地,湿地处于静水的持续时间 淹水频度:湿地在给定时间内的平均淹水次数。 3.水文过程对湿地的影响:物种组成与丰富度:水文过程对湿地物种丰富度影响具有两面性。限 制作用还是促进作用,取决于水文周期和自然能量。初级生产力:湿地对水文通量的开放度是决 定潜在初级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机物的累积和输出:湿地由于初级生产力的增加或者分 解和输出的降低而累积过剩的有机物质。所有湿地泥炭累积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些过程作用的结果。 营养物质的循环:营养物质随降水、河流洪水、潮汐、地表和地下径流输入湿地。湿地营养物质 的输出则主要受水流输出的控制。 4.湿地水文周期或湿地的水文状态,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进水与出水之间的平衡;地表景观 外形;地下土壤、地质和地下水条件。 5. 满岸流量:当河水开始漫进泛滥平原,这时的河川径流称为满岸流量。 周期性的潮汐淹水是海岸湿地的重要水文特征。 6.湿地消退机理:(1)引水消退效应:由于水资源的利用,使湿地补给水量减少,导致湿地由周边逐 渐向湿地中心全面萎缩。 (2) 围垦消退效应:由于围垦,湿地被切割蚕食,湿地面积减少。自然水 域被压缩,连通性被切割,生境被分离,使得生物生存发展空间被限制,湿地面积迅速减小,生物 多样性和湿地特有功能退化甚至丧失。(3) 复合消退效应:在以上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合效应, 使湿地加速消亡。如果出现复合消退效应,将加速湿地生态水文结构的崩解,直至消亡。 7.我国湿地消退原因:南方:我国南方湿润地区的湿地消退主要是围垦消退效应。北方:北方半 湿润半干旱地区,如华北平原主要是引水消退效应,松花江流域湿地消退是两种因素导致的复合效 应。 第五章 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转化过程以及湿地与其环 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2.湿地土壤分为两种类型:矿质土壤和有机土壤。 (1) 有机土壤主要是由不同分解阶段的植物残体组成,由于静水或排水不畅导致的厌氧条件而造成 累积。 有机物质的植物来源和土壤分解的程度是湿地有机土壤包括泥炭和腐殖土的两个更为重要的特征。 (2)矿质土壤形成的三个条件:持续的厌氧条件。足够的土壤温度(5经常被认为是“生物学零 点” ,低于这个温度,生物活动就会停滞或相当慢)。 作为微生物活动基质的有机质。 (3)许多半永久性或永久性淹水的水成性矿质土壤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黑色、灰色,有时呈绿色或蓝 灰色土壤形成的潜育过程。它是铁化学还原的结果。某些矿质土壤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氧化根周的存 在。 某些矿质土壤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氧化根周的存在。 3.如何识别矿质土壤的还原层和氧化层? 4.湿地氮的输入途径:大气氮沉降外 ,径流氮输入,生物固氮和人类活动等。 5.碳的转化:在湿地缺氧条件下,主要以厌氧过程为主,能量转化效率略低于有氧过程。其中发酵 和甲烷生成是两个最主要的厌氧过程。 6.湿地为什么具有碳源碳汇的作用? 湿地中有机质的不完全分解导致湿地中碳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湿地植物从大气中获取大量的 CO2, 又通过分解和呼吸作用以 CO2 和 CH4 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湿地碳循环过程受气候条件及人类 活动的影响。 碳源:湿地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释放源。湿地中有机残体的分解过程产生 CO2 和 CH4。如果泥炭 被开采并作为燃料燃烧,将迅速地把泥炭中积累的大量碳氧化,使几千或上万年来由大气中 CO2 形成的有机物质重新以 CO2形式返回到大气中,这时泥炭沼泽湿地就变成了碳“源”。 碳汇:湿地,特别是泥炭地中储存着大量的碳,因此说湿地是碳“汇” 。以我国泥炭沼泽湿地中泥炭 的积累速率为 0.32 mm/ 年,一年中可为我国堆积约 58.47 万吨泥炭, 折合 20 万吨有机碳的储量。 由此可见,泥炭沼泽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碳积累速率最快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吸收碳的能力要远 远超过森林。 7.湿地物质的输入 (1) 输入途径:物质通过底质、生物和水文途径输入湿地。 (2)影响输入的原因:地下水影响,气候,地理条件,河川径流,人为影响 第六章 湿地生态修复和重建 1. 湿地恢复的定义:是指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的过程,也包括通过生态技术 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湿地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2. 湿地恢复的机理: 物理作用:主要是过滤、沉积作用。污水进入湿地,经过基质层及密集的植物茎叶和根系,可以过 滤、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并沉积在基质中; 化学反应:主要指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拮抗和氧化还原反应等,这些化学反应的发生主要 取决于所选择的基质类型; 生化反应:主要指微生物在好氧、兼氧及厌氧状态下,通过开环、断键分解成简单分子、小分子等 作用,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3.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1) 不溶性的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截留下来被微生物利用。 2) 可溶性有机物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分解去除。 4. 氮去除机理:主要有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植物吸收、氨的挥发 作用以及基质吸附作用等. (1)当湿地系统的氧浓度足够支持好氧硝化菌的生长时,湿地系统首先将 NH4 十一 N 转化为 NO3 一 一 N。由于污水中氮素的组成大部分为 NH4 十一 N ,所以,硝化作用是人工湿地脱氮的限制性因素。 硝化作用并不直接去除污水中的氮素,硝酸盐经反硝化作用后才能得以去除。 (2)氨的挥发作用与系统中污水的 pH 值有关,pH 值小于 7 时,氨的挥发作用几乎是不存在的;而 pH 值小于 8 时,氨的挥发作用也不是十分明显;然而,当系统 pH 值高达 9.3 时,此时氨和按离子的 比例为 1:l,通过挥发造成的氨的去除开始变得显著。 (3)在某些情况下,氨能够被湿地系统基质所吸附,但这种基于离子交换作用的吸附并不能对氨进 行持久有效的去除;而且,因为基质活性物质与氨的离子交换之间存在一个平衡关系,这种吸附作用 也是可逆性的。所以,间歇进水方式可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提高这种吸附作用,因为在休床其间氨被 消耗,从而置换出活性交换点;而选取具有较多活性物质的基质如沸石等也可以提高氨与之的交换能 力。 5. 磷去除机理: 6. 悬浮物去除机理: (1)表面流湿地悬浮物去除机理: 在表面流人工湿地中,悬浮物的来源:污水中进入的污染物、 无脊椎动物的死亡、植物的腐烂残渣、附着于水体中或植物表面的浮游生物等都会产生悬浮物质。 由于污水在湿地表面流过,这些悬浮物主要是在水体中得以去除,去除的可能机理有自由沉淀、絮 凝沉淀、过滤以及拦截;但是,即使悬浮物在上述过程的作用下降低后,也可能由于动物活动、水体 过快流动或者风等干扰而重新悬浮。 (2)潜流湿地悬浮物去除机理:在潜流人工湿地中,由于污水在基质以下流过,其悬浮物的去除机 理与表面流湿地有很大不同。污水流经湿地基质时,悬浮颗粒进入基质的孔隙内,在范德华力或静 电力的作用下,它们与基质微粒紧密结合。其污染物的来源不像表面流湿地,不会受到水流流速和 风速等的影响,但植物根系腐烂物以及藻类等生物也可能产生部分悬浮物质。 7. 人工湿地对重金属的去除机理 1)还原、沉淀、过滤、络合、吸附; 2)植物对金属的富集。 8.湿地恢复的原则:地域性原则、生态学原则、可行性原则、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 9. 人工湿地由植物、基质、微生物、水体组成。 10. 水生植物的选择原则: 1) 、适地适种 2) 、耐污能力强 3) 、净化能力强 4) 、根系发达 5) 、经济和观赏价值高 6) 、重视物种间的合理搭配 林业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1 森林法规定,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监督、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 森林植被的情况。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刑法规定 的“珍贵树木” ,包括由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确定的具有重大历史纪念意义、科学研 究价值或者年代久远的古树名树,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贵树木以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名录的树木。 3 防沙治沙法规定,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得批准在沙漠边缘地带和 林地、草原开垦耕地;已经开垦并对生态产生不良影响的,应当有计划地组织退耕还林还原。 4 防沙治沙法规定,禁止在沙化土地上砍挖灌木、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 5 防沙治沙法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在自愿的前提下,捐资或者以其他形式开展公益性的 治沙活动。 6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征求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 部门的意见。 7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 约所限制进出口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批准, 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海关凭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查验放行。 8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猎捕场所,应当报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备案。 9. 种子法规定,国家建立种子贮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10 种子法规定,转基因植物品种的选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严格 的安全控制措施。 11.种子法规定,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 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种子科研、生产、经营机构代理。 12.种子法规定,调运或者邮寄出县的种子应当附有检疫证书。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 他公害。 14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 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15以牟利为目的,在林区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 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第十七条规定,禁止在沙化土地上砍挖灌木、药材及其他固沙植 物。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被管护制度,严格保护植被,并根据需要在乡 (镇) 、村建立植被管护组织,确定管护人员。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其中的 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一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 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20从林区运出木材,必须持有林业主管部门发给的运输证件,国家统一调拨的木材除外。 21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防沙治沙规划,划出一定比例的土地,因 地制宜地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种植多年生灌木和草本植物。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沙化土地范围内从事开发建设活动的,必须 事先就该项目可能对当地及相关地区生态产生的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法提交环境影响报告; 环境影响报告应当包括有关防沙治沙的内容。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在沙化土地所在地区,建立政府行政领导防沙 治沙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同级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防沙治沙工作情况。 24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 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保护管理。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 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持枪猎捕的,必须取得县、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野生 动物资源的调查,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 27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国家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采伐森林和林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防护林和特种 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 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 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利用外资营造的用材林达到一定规模需要采伐的,应当在国务院批准 的_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实行采伐限额单列。B A. 年度木材生产计划 B.年森林采伐限额 C国家林业发展规划 D五年森林采伐限 额 2 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定,实施林业行政处罚的机关,必须是_。A A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B地州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林 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组织 3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对经审查符合登记条件的登记申请,登记机关应当自受 理申请之日起_内予以登记 C A1 个月 B2 个月 C3 个月 D6 个月 4 林业行政处罚听证规则中,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_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 举行听证的权利,并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听证权利告知书。A A依法作出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C较大数额罚款 D行政拘留 5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_的规定,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 违反规定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情节严重,致使森林遭受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 D A林地管理暂行办法 B. 土地管理法 C农村土地承包法 D森林法 6承担种子质量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经_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 管部门考核合格。D A.乡 B.镇 C市 D省 7违反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将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改变为其他林种的,由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收回经营者所获取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并处所获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_的罚款。 B A. 2 倍 B. 倍以下 C倍 D倍以上 8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每_年进行一次,普查方案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C A.五 B.八 C十 D十五 9一年生农作物种子的经营档案应当保存至种子销售后_。 B A. 一年 B. 二年 C三年 D四年 10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务院_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防沙治沙工作。 C A. 农业 B. 水利 C林业 D土地 三、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涉及科学技术保密的野生动物物种的出口,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 ) 2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的,不得改变村内各集体经济组 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权。 ( ) 3科研、教学单位对涉及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科学研究 的均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安排。 ( ) 4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和品种权禁止转让。 ( ) 5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主要森林病虫害的测报对象及测报办法。 6退耕还林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其中退耕还林(草)所取得的农业特产收入,依照 国家规定免征农业特产税。 ( ) 7森林防火检查站的设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森林防火检查站有权 对入山的车辆和人员进行防火检查。 ( ) 8在发生疫情的地区,植物检疫机构可以派人参加当地的道路联合检查站或者木材检查站;发生特 大疫情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开展植物检疫工作( ) 9出售、收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 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批准。 ( ) 10行政处罚听证时,听证主持人应当在举行听证十日前,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