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pptx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pptx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pptx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pptx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技巧,第一,明确考纲要求考什么 第二,简析高考试题了解怎么考 第三,如何突破(简介鉴赏方法)怎么应考,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明确考纲要求 (考什么),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2、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3、鉴赏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 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 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表现手法: 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4、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二、近年考题 浏览与简析 (怎么考),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2002年起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有四个特点非常明显: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理。 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三是篇幅短小,基本取材于诗歌的律绝,词曲的小令。 四是文本基本取材于唐宋。,应该说,试题充分考虑到考生与传统诗歌的隔阂,取材、命题较为浅易。但古诗鉴赏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答题不规范、不完整,容易漏掉一些要点,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殊为可惜。,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练习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 .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构成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广东卷: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案: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孤独寂寞。“落日”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的意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抓住意象特点结合所寓之情作描述性分析, 概括,揭示构成的意境的特点,高考示例,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 透过意象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抒发的情感。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柳絮表送别离愁 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双鲤代书信(鸿雁亦有此意) 采薇指隐居生活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鹧鸪鸣声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常指代这类情感。 蝉 寒蝉常常是悲凉惆怅的代名词。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伤感。 西风往往表达伤感、不平、惆怅等情感。 西路(秋天),西成(秋收),阳月(农历十月),散发(在家闲居状),九重(京城或帝宫)等,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写作手法、表达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 用典抒情 描写: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1、比兴/用典/对比 2、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 3、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 / 曲写(对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4、渲染/烘托 5、白描/细节描写 6、象征/托物言志 7、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直抒胸臆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9.化虚为实 10、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田园乐,写景方法:衬托渲染 运用修辞 联想想象 色彩搭配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结合 高低远近 动静明暗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01、比兴:渲染或导引 02、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比拟:形象生动 04、对偶:整齐含蓄 05、对比:鲜明突出 06、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借代:简练含蓄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2、反复:强调突出,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诗歌常见的技巧: 首尾照应 过渡 开门见山 铺垫 层层深入 伏笔 先总后分 照应等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的体现,点出特点和效果。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歌语言的常用术语和常用词典 (一).评价诗歌语言的常用术语: 质朴 淡雅 自然 苍凉 低沉 苍劲 生动形象 沉郁顿挫 淡笔勾勒 舒缓 悲凉 雄健 雄浑 准确 浓墨重彩 艳丽多彩 含蓄蕴藉 富有哲理 清新明快,平淡有趣 简洁巧妙,入木三分 语言凝练,生动传神 属对工切,声韵和谐 低回婉转,沉郁深微 娓娓而谈,庄谐杂出 自然宏丽,饶有风骨 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 朴实无华,淡雅含蓄 炼字精巧,悠扬轻快,行云流水 含蓄隽永,精巧蕴藉 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 通俗生动,平易炙热 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二)、诗歌鉴赏常用典 1.投笔: 弃文从武 2.鸡黍: 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3.长城: 守边的将士 红豆 象征爱情或相思 4.楼兰: 边境之敌 5瑟瑟: 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6.折腰: 屈身事人 杜康 酒 7.化碧: 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8.黍离: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9.鸿雁,雁书,雁足,鱼雁 书信,音讯 11.桑榆: 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12.尺素: 书信 13.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14.青鸾,青鸟 传递书信的人 15.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16.双鲤,鲤鱼,鲤素 书信 17.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18.五柳: 隐者,19.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20.东篱,采菊: 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21.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22.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23.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24.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25.长亭,南浦,柳岸: 送别地 26.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 27.牧童 淡泊,田园生活 28.烟波: 离别后漂泊无依 29.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30.明月 乡愁 青云: 高的地位 31.孤雁,落帆,断鸿: 孤独游子 32. 青紫: 高官显爵 33.丁香: 愁心或情结。 34.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35.蝉鸣: 悲秋 36.青天:清官 37.落花: 伤春 38.落叶: 秋天 39.黄昏日暮: 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40.西楼,望江楼: 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41.梅雨:悠悠愁绪。 42.飞蓬,孤蓬,归蓬: 孤寂的游子。,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其他的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五种模式 诗眼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第六种模式 炼句型,提问方式:请结合全诗,对“某某句”进行简要赏析。 提问变体:“某某句”中蕴涵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 3、分析诗人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练习示例,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问: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答: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步骤一) 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步骤二) 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步骤三),第七种模式 对比鉴赏型,提问方式: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于主题、方法等方面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提问变体: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有的指氛围、感情,有的指风格、方法。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 答题步骤: 1、先对诗词原句作解释,找到题眼; 2、然后列出几条作答。 3、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练习(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问题(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2)重视背景 2007年高考湖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宫内与宫外对比,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统治者游乐歌舞 不理国事,荒淫误国 朝代更替,分析: 第一首诗通过对华清宫外“飞雪暗云”的寒冷天气与宫内“绿树碧檐”的景物形成鲜明对比,再通过“无人知道外边寒”的控诉,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封建统治者。,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分析:第二首诗通过对唐明皇在华清宫游乐歌舞,不理国事,导致安史之乱的史实的吟咏,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答案: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第八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诗评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 答题步骤:找出原诗句中关键的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辽宁卷: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答:同意。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高考示例,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答题步骤,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定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抓住诗句具体分析,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辽宁卷: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应该用“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诗题为“江南春”不专指某一处,所以只有用“千里”才能写出江南之广阔、深邃,才能与“四百八十寺”和谐一致。如用“十里” 则既不能体现江南广大,又非听力所能及,不伦不类,显得荒唐。,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古诗词常见的思想情感例举,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