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会制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行会制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行会制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行会制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行会制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 山 学 院本科毕业论文试论行会制度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束缚所 在 学 院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专 业 名 称 历史学 申请学士学位所属学科 历史学 年 级 二八级 学生姓名、学号 王密 2008030002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李晓筠 讲师 完 成 日 期 二一二年六月十号 摘要摘 要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中后期就已经产生,明末清初有所发展,然后逐渐枯萎,最后几乎消失。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我国经济史中真实存在过,然而它为什么消失了呢?前人已经从社会生产力、土地制度、生产关系、地理位置、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过详细论证。本文将对明清时期的行会制度展开论述,论证其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对商品生产和商品贸易的限制以及对劳动力人身自由的限制,证明行会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具有很大的束缚作用。关键词:明清时期行会制度,商品生产和贸易,劳动力人身自由IAbstractBondage on the System of Guild on the Sprouting of Capitalism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Abstract: Bud of capitalism in China at late Ming has been generated, at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evelops somewhat, and then gradually wither, finally disappear. Bud of capitalism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is the real, but why it disappeared? Our predecessors have from social productivity, land system, production relations, geographical location, social customs and other aspects detailed it.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guild system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 demonstrate its constrai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 restrictions on commodity production and trade of doods and restrictions on labour freedom. This paper proves that the guild system has great restraintion on bud of capitalismKey words: Guild system of Ming and Qing, Goods production and trade, Freedom of labourII目录目 录1引 言-12 行会制度的产生-23 明清时期的行会(会馆)-24 明清时期行会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束缚-34.1 行会制度阻碍技术改良和生产力进步-34.2 行会制度限制生产规模-44.3 行会制度制约商品贸易和资本积累-44.4 行会制度对工人的经济剥削和人身束缚-65 结语-7参考文献-8致谢-9泰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 引 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路走来也经历不少挫折,在建国初我们实行计划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计划经济逐渐阻碍社会进步。本文即将论述的行会制度在其功能上与计划经济有很大的相似性,研究它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束缚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解放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行会制度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是一个重大的讨论课题。20世纪上半期中国行会史研究起步,这一时期的代表有全汉升的行会制度史,这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专门研究行会的著作,也是行会研究的奠基之作,这一时期,日本学者研究中国行会的论著多于国内且研究比较深入。50年代行会史研究显著发展,50、60年代的行会研究主要涉及行业的雇佣关系,尤其是手工业者雇工的身份是否自由。在专著方面有1966年台湾学生书局出版何炳棣的中国会馆史论,主要介绍会馆。此时关于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的资料大量出版,80年代初,有数种碑刻资料出版发行,它们是李华编辑的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业会馆碑刻资料选编、又有三联书店出版的江苏省博物馆编辑的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等。80年代至今,商会史成为经济史中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许多研究成果涌现。这时行会研究主要涉及商会与行会的区别与联系。最具代表性的是彭泽益教授的中国工商业行会史史料、李华的明清以来北京的工商业行会、吕作夑的明清时期的会馆并非工商业行会。大都认为会馆、公所就实质而言都不具备现代西方行会的性质,笔者认同这一观点。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对近代中国的同业公会进行探讨,如研究近代中国新式商人的朱英教授著有中国近代同业公会与当代行业协会等。本文认为尽管清代行会调整部分行规,以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它还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对立物。笔者是从宏观上看明清行会对经济发展的诸多障碍,论证明清行会制度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行会与保护会员的一面,但在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面前,这点保护微不足道。2 行会制度的产生关于行会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宗教起源说,即认为行会是工商业者想象的行会创造者的人的结合,如木匠把鲁班作为祖师。同乡团体说,即旅居异地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团结组织起来的组织,这种行会后来被手工业行会借鉴。政府的压迫说,即认为行会是工商业者为了反对政府的不法课税而组织起来反抗政府的自卫组织,这个只能算是诱导行会兴起的因素。还有一种是家族制度说,即认为行会是由手工业的家族独占制度发展而来的,明清时期的行会也具有这种排外的性质,所以笔者是比较认同这一说法的。在史籍文献中,隋代已经形成市肆诸行,可是还没有“行”作为行会组织的证明。至唐初有了明确的记载,唐代不仅有了同业行业,也产生许多同业内部使用的行话隐语。至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达,行会组织也空前活跃,行会组织的名目也有多种如行、团、社、会等,还出现市井娱乐行帮和江湖行会如丐帮。明清时期的行会在两宋的基础上更加繁荣。我国的同业行会组织是在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市肆诸行而设立,它始终受到政府的管控。清政府对行会首领的选任采取干预政策,期望选任其代理人为行首。对于民间自行推举而未经官府认可者,即视为私举,以违法论处。3 明清时期的行会会馆明清各地建造行会、会所、会馆需要官府审批方为合法设置。明清时期的行会主要是协调内外竞争关系和维护成员的利益。明代开始出现会馆,是行会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旅居异地的同乡人,为了保护生命财产,便以同乡之谊组织起来相互救济的团体。并以此作为集会居住的馆所。自清代,作为行业组织及其会所的会馆、公所往往互用,或直接叫做“会馆公所”,实质是一样的。明清时期的会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同乡会馆同乡不同业业户的松散联合,一种是工商业行会组织的会所同乡同业业户组合。本文讨论的行会问题是指工商业行会。它可以分为手工业和商业两大类,其实工、商两大业类本身在传统经济中很难截然区分,“前店铺,后作坊”,即如今的“前店后厂”是手工业和商业兼而有之,两合为一的经营形式。4 明清时期行会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束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以下四点:第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是所有社会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当然也需要生产力在某些方面的突破。第二,发达的商品生产和商品贸易。马克思说,“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第三,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自由雇佣劳动关系。第四是货币资本的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地基。本文试论行会制度对以上四点的极大制约,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的中国步履维艰,明清时期的中国不具备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的土壤。中国专制制度下的行会组织,无论是业缘型的行会,还是地缘性的同业公馆,它的功能大都是对内规范、限制竞争、保护同业,对外实行行业垄断。从其性质来说,在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不断生长的时期,它仍然是官府控制下的行会。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而言,明清行会有排斥资本主义萌芽增长的作用。明清行会的行规细密而严格,它限制自由竞争、商品生产和商品贸易,使得企业扩大再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只能艰难发展。4.1 行会制度阻碍技术改良和生产力进步行会制度阻碍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手工业行会中,手工业者认为技术是神授的,于是便以极大的热情维护它。各行各业都有保密制度,用技术保密的手段来防止同业者的增加,只有家族里的成员或者入行的徒弟才有特权习得这项技术,它排斥家族以外或行会的人,而且为旧习惯是重,不求思变,这不利于技术的传播和更新。如果行会成员破坏这一规定就会受到行会极严厉的惩罚。如广东某制丝厂,从法国买进一台制丝机器,因为运用了新的技术设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企业的效益。但是却触动了其他没有使用新设备的行会成员的利益,引起其他同业者的不满,于是机器设备被行会组织成员破坏。不能运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只能在小作坊里进行,资本主义萌芽的步伐就像是老太太走小脚步,艰难而缓慢地进行。劳动生产率低,自然也带来落后的生产力,生产力的不到实质性的飞跃,阻碍中国的经济近代化进程。行会制度作茧自缚,为就习惯是重,目光狭隘,看不到使用机器的便利,抵制那些用新设备生产的人,新的机器设备不能引进,妨碍技术改良,生产力发展的手脚被束缚,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4.2 行会制度限制生产规模行会限制铺坊开设的地点和数目。乾隆三十一年,湖南长沙京刀条条规规定,“嗣后新开店者,必须上隔七家,下隔八家,双户为一,违者必究”,1湖南长沙戥称行业的同业行会轩辕会,在乾隆三十八年重申旧规,其中有“新开店者每隔十家之处,方许开者,违者公罚”。2在明清国民经济普遍高涨和商品经济急骤发展的情况下,商人想开店却又受到行规的限制,经商热情大大减弱,限制了生产规模,商品生产的规模变小。行会制度还严格限制原料分配。道光初年明瓦业行规规定“我行货物,因时价昂贵,如有城厢到得有货者,知音必须晓众,公分派买,毋得隐瞒独买;如有隐瞒独买者,公议罚钱二串,货仍旧公派买”。3这就剥夺商人自由购买原料的自主权,由行会规定每家店主原料的多少,这种限制自由竞争的经济规定是违反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的。再如上海酱油业公所条议,“各园向乡园折货,必提有受和堂公所给单为凭。第路有远近,故单内填有期限。若无给单,或单多货少,或逾期限,均作私论,请盐捕左营查拿,解赴公所,酱油每挑作五十斤,给洋一元二角,以充赏好”。4由上述材料可知,原材料不得独买,必须有行会的凭证,如果独买则要受到行会的严厉处罚,商人寻找廉价原料的动力减弱,商品生产获利减少,生产的范围减小,更不用提扩大再生产了,小手工作坊长期的不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行会对原料供应的渠道也有限制,商人必须到指定的乡园购买原料,这样就使原料供应者的范围相应减少,其实是垄断了原料来源。商人的获取原料的自主权与供货商的自由供货权都受到限制,资本主义萌发发展所需要的发达的商品生产更是无从谈起。4.3 行会制度制约商品贸易和资本积累行会制度限制销售市场。行会制度不准外地商品来本地销售,也不准本地商品往外地销售。乾隆朝湖南长沙京刀店行规定“外来京刀,内行外行,不得发售,及登上行者,在外带来货不准出售,如违将货充公”。5外地的京刀不管是行内的还是行外都不能在本地市场销售,也就是现在的本地市场保护,外来货一律不准出售,这无疑限制了商品流通。湖南益阳铸厂条规规定“同行百货,不准自装往外贱售”,6这样画地为牢,本地商品只能在本地销售,跨地区商品贸易流通不能实现,商品流通的范围非常狭小。当本地市场广阔时,商人有利可图,当本地市场不景气时,又不能贱卖或去外地销售,商品贸易受限,损害了经商者的利益。行会还规定商品的价格。为了避免同业者相互竞争,行会规定买卖价格必须协定。明清北京额行会协定买卖价格是这样:“帮口选举的会长决定商品价格,银行帮的会长每天早晨确定各种货币和银钱的行情,丝和棉制造商人帮口的总办则每天决定一次价格”。7帮口极严厉的惩罚那些以低于确定价格出售的人。商品的价格主要由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市场的需求决定的,人为的规定价格这显然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再如湖南新宁冶坊条规规定“铁货出售,只准照依定价,不准抬高,亦不准减价发卖”。8依定价出售,当需求大于供给时,限制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想提高价格而这时因受行规限制又不能抬高价格,大大打击了商人经商积极性。在商品价值的基础上适当抬高价格对商品生产是非常有利的。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商人有可能积压货物,导致赔本。当然,规定价格也有保护会员利益的一面。清末曾在温州海关但担任帮办的美国传教士高温,在其所著的中国的行会谈到了他所实地了解的当时的温州“铁匠公会”组织。他写道“这是一个包括师傅和帮工的社会等级。最近,他们召开了一次会议,以银元贬值为由,要求增加铁器产品的价格并建立一种新的税收制度。共同议定了关于我们的手工业产品价格以及作工工资的新价格表。任何对此规则的违背,都将被处以罚款。”该行会利益问题的讨论,来确定价格虽暂时解决了铁匠的生计,但它毕竟违背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它直接干预经济,规定铁的价格,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商品竞争和商品贸易的。行会的行规直接影响商业资本的积累。明代世情小说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六回,西门庆笑骂道:“怪不得那狗材,行记中人,只护行记中人,又知这当差的甘苦。”“行记”于此当指“同行”。明清的会馆具有排外的作用,为保护原有会员的利益,对新加入的会员也有诸多限制。清代汉口江西会馆公议“新来汉口贸易者,一年以内,届出于会馆若入帮延迟一个月,公同处罚”,9来汉口贸易就必须加入会馆,要求从业者悉入行业组织接受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严重限制了商人的人身自由。而当外地人加入会馆时,又多方压榨,对商人进行经济剥削。如清代金银玉店公议“新开业者,须设就酒席招软公所人员,其应出会馆公费,视其营业至大小定多寡”。10又有广东南番布行公规“凡有新入行之店,每捐招牌银五十大圆,另有底银五十两整,均用公码对证。至所捐之招牌银永为本会馆所得”。11这些入会限制无疑增加了商人们的投资成本,对富有的大商人而言不足畏惧,但对大多数小商人,其经济剥削量太大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财富被行会无情的掠夺了好大一部分,商业资本的运营障碍重重,难以自由发展,非常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4.4行会制度对工人的经济剥削和人身束缚在一般手工业行会中都有学徒制度,徒弟在学习期间除正月及行会祖师祭日的可以休息以外,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要早起晚睡,非常辛苦。学徒期泥作行业规定学徒三年为满,金银玉工收留徒弟以三年为满,如遇年轻者以四年为满,有的甚至延长到五年和七年,在学徒期间徒弟受到较严重的经济剥削,他们几乎为师父无偿劳动三到五年。也有规定徒弟在学徒期间有工资的,如明清木匠行规有“收留徒弟,每日给工钱八十文,学满后再定工价”。12但是在实际中如果他赚取了工资,也不能自己拿去,要归师傅所有,徒弟得不到应有的工资,即使在快出师的时候他(伙计)要帮师傅的忙,也不会得到应有的工资,劳动者的积极性无从谈起。徒弟、帮工的人身自由也受到行会的限制。如漆业行规“各伙友在店东做工者,设未完工不得另换他处,待工完时方可,然亦须早日向店主言明,如违者,将先做之工每工扣洋三分”。13一项工程没有完成工人是不能随意离开的,即使完工也得向店主早早说明,说明工人在选择雇主方面是不自由的。即使在“学徒期满后也要在本处做长工一年,给与相当工资。满一年后,由业师另荐,或任其自愿。如于期内有人诱带,或私自出坐,均向所做处及所带处议罚”。14这完全是行会的变相欺压,徒弟出徒成为伙计但还要在师傅那做一年长工,来去不自由,徒弟出徒后的一年内人身自由还是受到行会的束缚,这与西方自由雇佣劳动关系存在本质区别。由上述论证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行会在机器设备、店铺位置和商品原料分配、销售范围和产品价格、收徒和用工工资,以及关于非会员同行业户诸项均以行规形式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违规惩罚办法,具有限制竞争和限制发展的作用。这些行业规约是维系行会组织的制度保证,是规范行业行为的重要工具。行会以其议定的行规来维护行会的权威及行业活动秩序,没有相应的行规,行会便难以存在。通过制定和修改完善行规来发挥行会的作用,其实是加强了行会对经济的管控。因此,行会制度妨害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良;行会师傅或掌柜人墨守陈规,排斥竞争实行垄断,商品生产和贸易不能正常发展;商业资本积累缓慢;行会制度下的工人不是自由的劳动者。明清时期的行会依然执行着专制制度经济的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