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A. 保留原始社会部族遗风B.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C. 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D. 王都的实力与文化自信【答案】D【解析】【详解】城墙是在都邑周围建起的用于防御的障碍性建筑,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说明王都实力强大,不用担心外来进攻,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正确;材料不是体现出保留原始社会部族遗风,错误;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与材料主旨不符合,B错误;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也不是材料中体现出主旨,C错误。2.汉书记载:“武帝时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商陵侯赵周,皆以列侯继踵,龊龊(谨小慎微的样子)廉谨,为丞相备员(凑足人数,充数)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著于世者。”造成这些丞相“备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察举制未脱离世卿世禄的藩篱B. 行政中枢机构权力的转移与嬗变C. “推恩令”以恩德之名收削藩之实D. 外儒内法改变了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时,行政中枢机构是以丞相为核心的“外朝”,随着内外朝制度的建立,“外朝”官员逐渐淡出决策权,退居执行者,这是当时丞相缺少建树的重要原因,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几位丞相“皆以列侯继踵”,与察举制无关,故A项排除;“推恩令”针对的是地方权力而不是相权,故C项排除;外儒内法与相权的削弱无必然关系,故D项排除。3.“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对图片所含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图4可反映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B. 图1是唐代制瓷业的代表产品C. 图2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D. 图3可反映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答案】D【解析】【详解】水排是冶铁工具,并非灌溉工具,故A项错误;唐三彩是陶器而非瓷器,故B项错误;司(后)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故C项错误;纱单衣是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历经两千多年仍完整无缺,反映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故D项正确。【点睛】水排不是排水工具,属于水力冶铁工具。4.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这表明A. 明朝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B. 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 白银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D.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答案】C【解析】【详解】“银贵钱贱”是由于白银外流或短缺造成,材料的内容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一钱以下只许用钱”不能说明白银的普遍性,故B项错误;由颁布的诏令内容可知白银在法律上得到认可,故C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排除D。5.“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A.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B.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C.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D.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法政独出于主”符合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思想,该思想与“一家二贵,事乃无功”思想相吻合,故D项正确;“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主张法律面前平等思想,A错误;“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说明保密重要性,B错误;“战阵之间,不厌诈伪”是兵家的思想,不符合题意,C错误。6.近代学者辜鸿铭认为:宋代儒学是推崇真正的孔子学说的学派,“同欧洲相比,汉代儒学相当于古罗马的旧教,而宋代儒学则类似新教”。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宋代儒学同欧洲新教都A. 具有哲学思辨性B. 注重阐发原典C. 适应世俗化需求D. 融合佛道义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宋代儒学是推崇真正的孔子学说的学派,主张回归儒家经典,反对汉代神谶化的儒学,欧洲新教主张圣经至上,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欧洲新教内容和特点;适应世俗化需求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7.学者李禹阶在文章中曾谈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形成的新起点,是一次将王朝国家和以夷夏之别为标志的古代民族向近代世界主权国家和近代民族转化的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由此可知,辛亥革命A. 推动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B. 完成了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的转变C.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D. 有力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答案】A【解析】【详解】辛亥革命过程中提倡“五族共和”,推动了以汉族为中心、强调“夷夏之别”的古代民族转化为近代意义上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A正确。完成了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的转变说法绝对,B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应该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废除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故D项错误。8.世界银行前驻华代表皮特鲍泰利教授说,“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基于这点认识,鲍泰利断言,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下列对鲍泰利断言的中国政治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B. 初步建立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 在1954年前,中国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D. 它适应中国的国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主要体现的是政党制度,由此推知该政治制度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该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的,是符合国情的制度,属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错误,符合题意;1956年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A正确,不符合题意;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B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由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尚未召开,故政协代行人大职权,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点睛】政协制度发展演变: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后,政协性质有了变化,它的主要职能是政冶协商和民主监督,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从此中国人民政治协两会议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9.下表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对表格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时段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际产量%合计正税附加合计其中:正税经济恢复时期3806.05494.54443.8850.6613.0011.70“一五”时期8017.80933.21847.4585.7611.6010.60“二五”时期6983.20833.32745.6687.6611.9010.7019631965年5004.50374.02333.4240.607.506.70A. 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B. “一五”时期农业税增加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结果C. “二五”时期农业产量下降反映经济领域已出现“左”倾错误D. 19631965年农业产量下降说明当时国民经济混乱不堪【答案】C【解析】【详解】A项中“始终呈现下降趋势”与材料数据不符,排除;“一五”计划时期实征农业税有所提高,因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不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结果,故B项错误;“二五”时期正处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经济领域已出现“左”倾错误,故C项正确;19631965年处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国民经济混乱不堪”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0.罗马法作为“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对后世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很大影响”。据此可知罗马法A. 确立近代欧洲行为规范B. 保障民主制度有效实施C. 体现明显的阶级性特征D.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说明罗马法是私有制社会经典的法律表现,“对后世的对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很大影响”表明罗马法中保护私有制的原则为封建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奠定基础,可知罗马法体现明显的阶级性特征,C项正确;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法律,罗马法只是奠定了欧洲近代法律的基础,不可能确立近代欧洲行为规范,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保障民主制度有效实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B、D。11.下表是1839年英国使用童工劳动情况表,由表中信息可知童工总数192887人棉纺织童工数110424人其他行业童工数82463人数据来源于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童工的作用与地位A. 机器发明放宽了对劳动力的要求和限制B. 1932年议会改革忽略了工人的政治权力C. 工业革命促成了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D.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答案】A【解析】【详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棉纺织业的一系列发明,比如珍妮机、水力纺纱机等,既简化了劳动工序,又节省了人的体力,使儿童劳动成为可能。此后,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其他行业也能雇佣童工来进行生产,故A项正确。议会改革是1832年,故B项错误;表格没有体现出工业革命对于阶级影响,C错误;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表格没有体现出,错误。12.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表面上高高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正是这个社会最丑恶的东西,正是这个社会一切腐败事物的温床。”马克思的批评意在赞扬巴黎公社的哪一举措A. 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 废除了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人民自卫军C. 公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D.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国家政权不能凌驾于社会之上,应该是人民的政府,应该反映人民的意愿,故C项正确;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废除了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人民自卫军属于管理措施,错误;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13.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材料一 西周初年,周成王的弟弟叔虞被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改国名为晋。春秋早期,晋国是北方强国,其国君晋文公名列“春秋五霸”之一。春秋后期,晋国的权力逐渐被几家大夫掌握。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公室的土地。公元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认这三家为诸侯。对此,北宋史家司马光认为:君臣名分就像天尊地卑那样不可改变,名分存在,国家就不会灭亡。而周王对三家分晋之事非但不加惩罚,反而予以正式承认,是自坏纲纪,最终导致周朝的衰亡。(1)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材料二 清朝后期,有关施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指出,英国长期没有内忧外患,是世界头号强国,而貌似强大的法兰西帝国则土崩瓦解,正显示了政治制度的优劣。中国应以英国为学习对象。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浪潮中,康有为指出:“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他还向光绪帝上日本变政考等书籍,坚定后者变法的决心。20世纪初,日俄战争爆发,中国的立宪派认为这场战争是立宪、专制两种政治制度的竞争,日胜俄败的结果充分说明立宪制度优于专制制度,所以日本才会以小克大,以亚挫欧。从而在国内掀起了新的立宪运动的浪潮。(2)根据材料,指出清末各阶段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共同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答案】(1)晋国的建立与分封制有关。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统治,将王族、功臣等封到地方做诸侯,有利于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和扩大疆域。但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晋文公即是“霸主”之一。春秋后期,很多诸侯国的政权被卿大夫掌握,“三家分晋”就是典型事例。周天子对该现象的承认反映了天子地位的进一步下降(或分封制的破坏)。唐末五代,割据严重,皇帝大权旁落,北宋大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司马光的观点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并受到儒家纲常伦理思想的影响。时代的变迁既决定着政治制度的盛衰,也影响着人们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评分标准:第一层: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和评价第二层:王室衰微,诸侯混战:晋称霸第三层:分封制进一步瓦解,陪臣执国命,三家分晋第四层: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司马光受儒家伦理的影响总结:(2)共同点:以其他国家施行立宪制度成功的例子做为政治改革的依据;通过改造政治制度达到自强的目的。背景、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成长;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不断深入【解析】【详解】(1)根据“成王的弟弟叔虞被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改国名为晋”可知晋国的建立与分封有关;但分封制并保持始终,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也开始走向崩溃,晋文公就是春秋霸主之一;韩、赵、魏三家分晋,并最终得到周王的承认。司马光吸取唐末藩镇之乱的教训,从儒家君臣名分观念的角度认为周王承认三家分晋是导致周朝最终灭亡的原因。无论是分封制衰微,三家分晋还是司马光的评价,都说明时代的变迁既决定着政治制度的盛衰,也影响着人们对历史现象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无论是早期维新派还是康梁维新派,抑或是立宪派都以其他国家实行立宪制度取得成功的例子作为政治改革的依据,希望通过改造政治制度达到自强的目的。依据所学内容可知,从早期维新派到康梁维新派再到立宪派,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逐渐成长,对外部世界了解不断加深的时期。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如果政治制度是机器的齿轮的话,那么政治妥协则像是齿轮的润滑油,使政治制度能够良好运转而不致于崩溃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妥协在人类政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政治离不开妥协。程同顺论政治妥协的价值和规律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妥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政治妥协有利于解决冲突、平衡利益。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确立其政体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王作为国家元首世袭产生,统而不治;议会是权力中心,下议院由民主选举产生,上议院由贵族世袭。这种制度是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互相妥协的产物。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宪过程充满争议,最终因各方势力的妥协才让宪法得以出台。两院制国会实现了大小州之间、精英政治与民主广泛性之间的平衡,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兼顾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各州的自主性。二战后的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双方都不敢挑起大规模的热战,妥协的结果是双方以冷战的方式相互斗争,由此避免了新一轮世界大战的爆发,保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由此可见,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的政治发展历程中无可避免地都会出现妥协。妥协不一定是软弱、不彻底的体现,妥协也可以是一种政治艺术,有利于冲突的解决和利益的平衡。【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如本题的论题从“政治妥协有利于解决冲突、平衡利益”的信息提取观点,阐述依据所学从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确立其政体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以及美苏争霸中存在妥协事例回答,最后从妥协不一定是软弱、不彻底的体现,妥协也可以是一种政治艺术,有利于冲突的解决和利益的平衡进行总结。【点睛】解答观点评述(论)试题的方法(1)阅读试题材料,概括归纳材料的观点,考生需要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依托,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为基础,对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出判断。(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从容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