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500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相比于《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标准性质变化:从推荐性国家标准(GB/T)转变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表明该标准的执行由自愿性变为必须遵守,提高了对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测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要求。

  2. 适用范围扩展:新版标准可能对适用的食品种类或合成着色剂的种类进行了扩展,以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需求和市场产品变化,确保更广泛食品的安全监控。

  3. 检测方法优化:引入了新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等现代分析手段,这些方法相比旧版标准中的方法更加灵敏、准确,能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4. 限量规定更新: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风险评估数据,对某些合成着色剂的允许使用量进行了修订,确保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护消费者健康。

  5. 样品前处理改进:对样品的提取、净化步骤进行了优化,减少了操作复杂度,同时提高了回收率,使得测定结果更加可靠。

  6. 质量控制加强:新版标准中可能加入了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条款,如空白试验、平行样测试、回收率验证等,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7. 术语定义明确:对相关专业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更新或补充,使得标准内容更加清晰、易于理解,便于执行者正确应用。

  8. 标准文本结构与表述调整:按照最新的标准化编写规则,对标准的格式、章节划分进行了调整,使其更符合现代标准化要求,阅读和使用更加便捷。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5009.35-2023
  • 2016-08-31 颁布
  • 2017-03-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500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pdf_第1页
GB 500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pdf_第2页
GB 500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500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5 0 0 9 .3 52 0 1 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2 0 1 6 - 0 8 - 3 1发布2 0 1 6 - 0 9 - 2 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 布 G B5 0 0 9.3 52 0 1 6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 B/T5 0 0 9.3 52 0 0 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 本标准与G B/T5 0 0 9. 3 52 0 0 3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 增加了试剂的级别和分子式; 增加了标准品; 修改了计算公式; 修改了色谱图; 删除第二法薄层色谱法; 删除第三法示波极谱法。 G B5 0 0 9.3 52 0 1 6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饮料、 配制酒、 硬糖、 蜜饯、 淀粉软糖、 巧克力豆及着色糖衣制品中合成着色剂( 不含铝 色锭) 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饮料、 配制酒、 硬糖、 蜜饯、 淀粉软糖、 巧克力豆及着色糖衣制品中合成着色剂( 不含铝 色锭) 的测定。 2 原理 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用聚酰胺吸附法或液-液分配法提取, 制成水溶液,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经 反相色谱分离, 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和与峰面积比较进行定量。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 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G B/T6 6 8 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 甲醇(CH3OH) : 色谱纯。 3.1.2 正己烷(C6H1 4) 。 3.1.3 盐酸(HC l) 。 3.1.4 冰醋酸(CH3C OOH) 。 3.1.5 甲酸(HC OOH) 。 3.1.6 乙酸铵(CH3C OONH4) 。 3.1.7 柠檬酸(C6H8O7H2O) 。 3.1.8 硫酸钠(N a2S O4) 。 3.1.9 正丁醇(C4H1 0O) 。 3.1.1 0 三正辛胺(C2 4H5 1N) 。 3.1.1 1 无水乙醇(CH3CH2OH) 。 3.1.1 2 氨水(NH3H2O) : 含量2 0%2 5%。 3.1.1 3 聚酰胺粉( 尼龙6) : 过2 0 0m( 目) 筛。 3.2 试剂配制 3.2.1 乙酸铵溶液(0.0 2m o l /L) : 称取1. 5 4g乙酸铵, 加水至10 0 0m L, 溶解, 经0. 4 5m微孔滤膜 过滤。 3.2.2 氨水溶液: 量取氨水2m L, 加水至1 0 0m L, 混匀。 3.2.3 甲醇-甲酸溶液(6+4, 体积比) : 量取甲醇6 0m L, 甲酸4 0m L, 混匀。 G B5 0 0 9.3 52 0 1 6 2 3.2.4 柠檬酸溶液: 称取2 0g柠檬酸, 加水至1 0 0m L, 溶解混匀。 3.2.5 无水乙醇-氨水-水溶液(7+2+1, 体积比) : 量取无水乙醇7 0m L、 氨水溶液(3.2.2)2 0m L、 水 1 0m L,混匀。 3.2.6 三正辛胺-正丁醇溶液(5%) : 量取三正辛胺5m L, 加正丁醇至1 0 0m L, 混匀。 3.2.7 饱和硫酸钠溶液。 3.2.8 p H6的水: 水加柠檬酸溶液调 p H 到6。 3.2.9 p H4的水: 水加柠檬酸溶液调 p H 到4。 3.3 标准品 3.3.1 柠檬黄(C A S:1 9 3 4 - 2 1 - 0) 。 3.3.2 新红(C A S:2 2 0 6 5 8 - 7 6 - 4) 。 3.3.3 苋菜红(C A S:9 1 5 - 6 7 - 3) 。 3.3.4 胭脂红(C A S:2 6 1 1 - 8 2 - 7) 。 3.3.5 日落黄(C A S:2 7 8 3 - 9 4 - 0) 。 3.3.6 亮蓝(C A S:3 8 4 4 - 4 5 - 9) 。 3.3.7 赤藓红(C A S:1 6 4 2 3 - 6 8 - 0) 。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 合成着色剂标准贮备液(1m g/m L) : 准确称取按其纯度折算为1 0 0%质量的柠檬黄、 日落黄、 苋 菜红、 胭脂红、 新红、 赤藓红、 亮蓝各0. 1g( 精确至0. 0 0 01g) , 置1 0 0m L容量瓶中, 加 p H6的水到刻 度。配成水溶液( 1.0 0m g/m L)。 3.4.2 合成着色剂标准使用液(5 0g/m L) : 临用时将标准贮备液加水稀释2 0倍, 经0.4 5m微孔滤膜 过滤。配成每毫升相当5 0. 0g的合成着色剂。 4 仪器和设备 4.1 高效液相色谱仪, 带二极管阵列或紫外检测器。 4.2 天平: 感量为0.0 0 1g和0.0 0 01g。 4.3 恒温水浴锅。 4.4 G 3垂融漏斗。 5 分析步骤 5.1 试样制备 5.1.1 果汁饮料及果汁、 果味碳酸饮料等: 称取2 0g 4 0g( 精确至0.0 0 1g) , 放入1 0 0m L烧杯中。含 二氧化碳样品加热或超声驱除二氧化碳。 5.1.2 配制酒类: 称取2 0g 4 0g( 精确至0.0 0 1g) , 放入1 0 0m L烧杯中, 加小碎瓷片数片, 加热驱除 乙醇。 5.1.3 硬糖、 蜜饯类、 淀粉软糖等: 称取5g 1 0g( 精确至0.0 0 1g) 粉碎样品, 放入1 0 0m L小烧杯中, 加水3 0m L,温热溶解, 若样品溶液 p H 较高, 用柠檬酸溶液调 p H 到6左右。 5.1.4 巧克力豆及着色糖衣制品: 称取5g 1 0g( 精确至0.0 0 1g) , 放入1 0 0m L小烧杯中,用水反复 洗涤色素, 到巧克力豆无色素为止, 合并色素漂洗液为样品溶液。 G B5 0 0 9.3 52 0 1 6 3 5.2 色素提取 5.2.1 聚酰胺吸附法: 样品溶液加柠檬酸溶液调 p H 到6, 加热至6 0, 将1g聚酰胺粉加少许水调成 粥状, 倒入样品溶液中, 搅拌片刻, 以G 3垂融漏斗抽滤, 用6 0 p H为4的水洗涤3次5次, 然后用 甲醇-甲酸混合溶液洗涤3次5次 ( 含赤藓红的样品用5. 2.2法处理) , 再用水洗至中性, 用乙醇-氨水- 水混合溶液解吸3次5次, 直至色素完全解吸, 收集解吸液, 加乙酸中和, 蒸发至近干, 加水溶解, 定容 至5m L。经0. 4 5m微孔滤膜过滤, 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 5.2.2 液-液分配法( 适用于含赤藓红的样品) : 将制备好的样品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 加2m L盐酸、 三 正辛胺-正丁醇溶液(5%)1 0m L2 0m L, 振摇提取, 分取有机相, 重复提取, 直至有机相无色,合并有 机相, 用饱和硫酸钠溶液洗2次, 每次1 0m L, 分取有机相, 放蒸发皿中, 水浴加热浓缩至1 0m L, 转移至 分液漏斗中, 加1 0m L正己烷, 混匀, 加氨水溶液提取2次3次, 每次5m L, 合并氨水溶液层( 含水溶 性酸性色素) , 用正己烷洗2次, 氨水层加乙酸调成中性, 水浴加热蒸发至近干, 加水定容至5m L。经 0.4 5m微孔滤膜过滤, 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 5.3 仪器参考条件 5.3.1 色谱柱:C1 8柱,4.6mm2 5 0mm,5m。 5.3.2 进样量:1 0L。 5.3.3 柱温:3 5。 5.3.4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波长范围:4 0 0n m8 0 0n m, 或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 5 4n m。 5.3.5 梯度洗脱表见表1。 表1 梯度洗脱表 时间 m i n 流速 m L/m i n 0.0 2m o l/L乙酸铵溶液 % 甲醇 % 01.09 55 31.06 53 5 71.001 0 0 1 01.001 0 0 1 0.11.09 55 2 11.09 55 5.4 测定 将样品提取液和合成着色剂标准使用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根据保留时间定性, 外标峰面积 法定量。 6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着色剂含量按式( 1) 计算: X= cV10 0 0 m10 0 010 0 0 (1) G B5 0 0 9.3 52 0 1 6 4 式中: X 试样中着色剂的含量, 单位为克每千克(g/ k g ) ; c 进样液中着色剂的浓度, 单位为微克每毫升( g /m L) ; V 试样稀释总体积, 单位为毫升(m L) ; m 试样质量, 单位为克( g) ; 10 0 0 换算系数。 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0%。 8 其他 方法检出限: 柠檬黄、 新红、 苋菜红、 胭脂红、 日落黄、 诱惑红均为0. 5 m g / k g , 亮蓝、 赤藓红均为 0.2m g/ k g ( 检测波长2 5 4n m时亮蓝检出限为1.0m g/ k g , 赤藓红检出限为0. 5m g / k g ) 。 G B5 0 0 9.3 52 0 1 6 5 附 录 A 着色剂标准色谱图 A.1 着色剂标准色谱图(:4 0 0n m8 0 0n m最大值图) 着色剂标准色谱图( :4 0 0n m8 0 0n m最大值图) 见图A.1。 说明: 1 柠檬黄; 2 新红; 3 苋菜红; 4 胭脂红; 5 日落黄; 6 诱惑红; 7 亮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