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教材分析与教法学.ppt_第1页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教材分析与教法学.ppt_第2页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教材分析与教法学.ppt_第3页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教材分析与教法学.ppt_第4页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教材分析与教法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教材分析与教法、学法探讨,晋中市教研室 郭巧梅,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一、解题,本课题包含有三个关键词:内忧、外患、奋起。分别指: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制度落后、统治腐朽、经济落后、军事落后、科技落后、思想禁锢、闭关锁国、矛盾尖锐) 外来侵略日益加深(五次大的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不屈抗争(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二、时间断限,1840年-1919年,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的政治文明史,习惯上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近代前期。 从革命性质来划分,这一时期又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课标要求,1、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四、基本线索,屈辱史: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史 抗争史:中国人民反侵略的革命史 探索史:寻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之路 的探索史 发展史: 近代前期政治文明演进史,五、历史主题,一:独立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提) 二:富强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目的),六、突出五个重点,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五四爱国,七、教材详解,第12课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课标要求:列举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从体制、观念、经济、军事、外交等层面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难点分析: 分析鸦片战争爆发和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如何掌握“概述”这一历史学习方法。,要点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客观原因:英国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世界头号强国,海军实力强大,战争准备充分。 主观原因:清王朝国库空虚,军备废弛,而且盲目自大。战前不作准备,战中组织不力,战后屈辱求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割地、赔款、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民族危机进一加深。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外国的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及内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由此起步。战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绅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 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点分析: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难点分析: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不能真正实行的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以及农民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要点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民族矛盾加深。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阶级矛盾激化。吏治极端腐败。 (3)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提出平等、公有、互助等口号进行思想动员的组织发动。,天国兴衰 、进程: 兴起:1851年金田起义 发展:1853年定都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1856年北伐西征 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 颁布资政新篇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内容:平均分配土地政策;平均分配产品原则;男女平 等原则。 评价:(从革命需要和社会发展两方面考虑) 革命性: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追求,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发展。 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违反客观规律。 落后性:以小农经济为社会发展目标,没有超越封建经济范畴。,关于资政新篇 进步性: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改革方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是体制变革的勇敢尝试,是当时中国人探索发展之路的智慧结晶。 局限性:未能反映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无法真正实施。,如何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最高 峰,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局限性:(从时代和阶级两方面分析) 时代局限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面临着独立、富强两大时代主题,农民阶级无法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 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没有先进的组织方式,难以保持内部长久的团结,因而无法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了解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概述甲午战争中中国军民的抗争和义和团运动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辛丑条约 的影响。 难点分析: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如何培养学生概述历史的能力。,要点分析:,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原因: (1)蓄谋已久(必然性):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积极的对外扩张政策。 (2)直接原因: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历史原因:封建性与军国主义传统,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内容:割四地、赔两亿、开新口、设工厂 影响: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的严重挤压,刺激了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 刺激了中华民族真正觉醒。,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对“扶清灭洋”的评价 进步性:具有爱国性质,表明了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局限性:“扶清” 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 则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反抗的正义性: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时代性) 手段的落后性:盲目排外,阻碍中国近代化;迷信色彩浓厚。(阶级性),辛丑条约的危害: 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15课 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重点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意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感悟这一历史巨变对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思想意识、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推动作用。 难点分析:三民主义,要点分析:,简述辛亥革命 的过程 ()形势发展: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条件酝酿:经济、阶级、思想、政党、纲领、领袖、宣传(论战)、实践 ()武昌首义:湖北军政府成立 ()全国响应:十几个省独立 ()民国创立:共和政体 ()帝制终结:清帝退位,关于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独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号召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进行民族革命。局限性:未明确反帝。 民权主义:(民主)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局限性:不敢放手发动群众。 民生主义:(富强)平均地权。以土地为中心,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实行耕者有其田。局限性: 不彻底。 评价: 进步性: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反帝纲领不明确,土地纲领不彻底,因而无法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并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献。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由此确立。,辛亥革命成败论,成功论 革命性质: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治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社会意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 国际影响: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亚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失败论 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分析:概述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结果,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和民族精神觉醒的推动作用。 难点分析:领悟“五四精神”的真谛,理解五四运动使“新民主主义的曙光喷薄欲出”。,要点分析,概述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背景: 背景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经过 时间: 地点: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勿作五分钟爱国心”“打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