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测试四答案_第1页
自然地理学测试四答案_第2页
自然地理学测试四答案_第3页
自然地理学测试四答案_第4页
自然地理学测试四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试题四答案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1. 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包括岩土的容水性、给水性、持水性(或透水性)等。2. 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或规律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3. 河流单位河长的落差,叫做河流的比降。4.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5. 基本地貌类型可以分为山地、平原。6. 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滑坡。7. 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为冻胀丘。8.土壤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肥力(土壤肥力),土壤四个肥力因素是水(分) 、 肥(养分) 、 气(空气) 、 热(热量)。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1、 地下水的运动形式一般为AA、层流 B、紊流 C、混合流2、大洋表面水温日变一般很小,日较差不超过BA、0.2度 B、0.4度 C、0.8度 D、1.0度3、华北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源为AA、降水 B、地下水 C、积雪融水 D、湖泊和沼泽4. 目前陆地生态系统的划分主要依据B。A、动物群 B、植被 C、流域 D、气候5、红树林主要生长在C。A、浅海 B、湖泊 C、海岸带 D、前述三者6、河流形成后流域内发生局部地壳上升而河流下切速度超过构造上升速度,河流仍将保持固有流路,称DA次成河谷;B逆向河谷;C叠置河谷; D先成河谷7、以下关于喀斯特地貌的地域分异叙述,错误的是C A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地上地下岩溶作用均很强烈,溶蚀洼地、岩溶盆地、岩溶平原、峰林地貌普遍发育; B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岩溶作用较强烈,地貌类型以喀斯特丘陵与溶蚀洼地为代表; C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地上喀斯特地貌较发育,而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差;D寒带和高原寒冷气候下,只能发育小型溶沟和浅洼地,冻土层下也可形成溶洞。8、关于冰川叙述,错误的是D A冰川运动是由可塑带的流动和底部的滑动组成的,而冰川滑动是产生侵蚀作用的根本原因;B冰川滑动过程中,其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不断锉磨冰川床,就是刨蚀作用; C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了的岩块的突出部分,可能和冰冻结在一起,冰川移动时把岩石拔出带走,这就是拔蚀作用; D大陆冰川一般不可以把大片基岩从原地搬走。9、以下关于黄土的描述,错误的是AA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多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B黄土颜色灰黄、棕黄或棕红。C粒级以粉沙为主,粘粒及细纱较少。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并含易溶盐及粘土矿物。D有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之分。10、关于地带性分异规律,叙述错误的是 BA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 B带和地带一般呈东西方向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生更替; C由宇宙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黄赤交角等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动力学原因; D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应存在另一种规律。 11、地理环境主要和稳定的能量供给来自AA太阳辐射;B宇宙射线;C月球太阳重力场引起的潮汐能;D构造作用转化而成的势能12、不属于耕作土壤剖面的土壤层次为 A。A 淀积层 B 心土层 C 表土层 D 底土层 13、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五大成土因素是A A 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 B 植物、动物、气候、时间、地形 C 生物、温度、湿度、地形、时间 D 岩石、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14、土壤肥力较高的土壤结构类型为D 。A 层状 B 片状 C 柱状 D 团粒 15、植物吸收利用的最有效土壤水分类型是C。A 吸湿水 B 膜状水 C 毛管水 D 重力水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 流量 根据“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河道过水断面的水量。”的定义可酌情给13分。2、 演替顶级 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若没有重大外界因素的干扰破坏(1分),通过进展演替(1分),最后会发展成为与当地环境条件保持协调的、种类组成与结构相对稳定的群落(1分),这种演替到所谓最终阶段的群落称做演替顶级。3、 生物群落若干个生物种群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1分),形成为一个多生物种、完整而有序的生物体系(2分),即生物群落。4、 石芽与溶沟指可溶性表面沟槽状溶蚀部分和沟间突出部分。溶沟是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而成,宽10cm2m,深2cm3m,底部常充填泥土或碎屑。石芽为蚀余产物,热带厚层纯石灰岩上发育形体高大的石芽常高达数十米,称为石林。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13分。5、 羊背石槽谷底部比较坚硬的岩石表面,在冰川运动过程中被冰体挟带的砾石摩擦,布满平行擦痕,成为冰川磨光面。特别坚硬的岩石则形成羊背石。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13分。6、 地理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而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是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是地理耗散结构。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13分。7、 土壤: 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或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水(水分)、肥(养分)、气(空气)、热(热量)的陆地表层,其特点是具有肥力。(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1-3分)8、 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后再缩合和聚合成一系列黑色高分子有机物的过程(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1-3分)。四 、简答(每题5分,共25分):1、 径流的形成阶段?“停蓄阶段、漫流阶段、河槽集流阶段。”三个阶段给4分,加以简单描述给1分。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使用价值(1分),(人类食物、动物,病虫害不易发生、中药材、工业原料,供人娱乐等)(1分);(2)间接使用价值(1分),(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1分);(3)潜在价值或选择价值(为后代利用生物多样性提供选择机会)(1分)。3、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对入海河流而言,河口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物(3分)。 三角洲沉积可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带,按形态特征的差异三角洲的分为: A. 鸟足状三角洲,多形成于汊流发育的弱潮河口,形如鸟足,因而岸线极曲折; B.尖头状三角洲,三角洲呈尖头状向海凸出,岸线平直,沿岸发育沙嘴或沙堤; C. 扇状三角洲,前缘受海浪作用,岸线圆滑并基本上被沙堤和堡岛封闭;D. 多岛型三角洲,形态主要受潮流作用控制,汊流河口多成喇叭形,口门外有长条状潮流沙坝(2分)。4、简述松散沉积物海岸平衡剖面的形成波浪加上重力的作用,使岸坡上部物质不断向岸移动,岸坡下部物质不断向海移动,形成上下两条侵蚀带。两侵蚀带之间唯一过渡带。沉积物在每次波浪周期运动中,向岸运动距离,结果沉积物不发生位移,这一带就称为中立带(2分)。 中立带不断向下和向上扩大,最后使岸坡 发育成为一条凹形曲线。该曲线上每一点的物质在每次波浪运动中,前进速度与回返速 度的差值,正好为重力所抵消,结果只在原地作来回运动(2分)。当海岸剖面称为上述曲线时,即为平衡剖面。海浪还可以对沉积物发生分选作用。大小混杂的碎屑物质在波浪分选作用下,粗粒物质上移,细粒物质下移。沉积物经过分选,形成由粗粒物质构成的滨岸堤和细粒物质构 成的水下堆积台。物质横向移动还可形成水下堤和离岸堤(1分)。5、简述土壤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1)土壤圈与生物圈进行养分元素的循环,土壤支持和调节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供植物所需养分、水分和适宜的理化环境,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1分)。(2)土壤圈与水圈进行水分平衡与循环,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迁移过程及水平分布,也影响水圈的化学组成(1分)。(3)土壤圈与大气圈进行大量及痕量气体的交换,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能量的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氮氧化合物和氨气,影响全球大气变化(1分)。(4)土壤圈与岩石圈进行着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土被覆盖在岩石圈的表层,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1分)。(5)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之间存在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1分)。五、论述题(每题7分,共14分):1、 结合实例说明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与转化的基本特征和“十分之一定律”的含义。答: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有两种形式输入,即日光能的输入和现成有机物质的输入。前者多见于自然生态系统,后者常见于人工生态系统(2分)。对于大多数生态系统来说,能量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输入并固定在生态系统中,保存在有机物质中,当植食动物取食植物时,能量转移到第二营养级动物体中;当肉食动物捕食植食动物时能量由转移到第三营养级动物体中。与此同时,各营养级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热的形式消耗一部分能量,还有一部分以有机物质输出(2分)。能量流动是单向,后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是前一级营养能量的十分之一,大约90%能量损失掉了(3分)。结合草原生态系统或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加以论述。2、 论述风沙地貌的形成?你认为防治风沙移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1风沙作用:风对地表细粒物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1) 风蚀作用,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与磨蚀两方面。风吹过地面,由于风压力与气流紊动而引起沙粒吹扬,这种作用称为吹蚀。(2)搬运作用,搬运的形式有三种:悬移、跃移和表层蠕动。(3)风积作用,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挟带的沙粒沉降于地面,这种现象就是风积作用(3分)。2风沙地貌:(1)风蚀地貌:风棱石与石窝,戈壁砾石迎风面长期风蚀后被磨光磨平后在瞬时大风中发生滚动,新的迎风面再次磨光磨平,两个或多个迎风面间就形成风棱,即形成风棱石。石窝是一种直径20cm至12m,深1015cm上下至1m的圆形或椭圆形小洞或凹坑,通常出现于迎风崖壁上,密集时犹如蜂窝,由风沙旋磨岩石裂隙而成;(2)风蚀柱与风蚀蘑菇,风长期吹蚀垂直与水平裂隙均较发育的裸露基岩,形成孤立的风蚀柱,进一步磨蚀其基部则形成风蚀蘑菇;(3)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形成的直径10100m,深1米,平面呈圆 形或马蹄形的洼地,称为风蚀洼地。风蚀盆地的规模比风蚀洼地大的多。风蚀洼地与盆地深度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可流出地面聚积成湖,称为风蚀湖;(4)风蚀残丘与雅丹地貌,风蚀谷间的残留高地或孤立丘岗就是风蚀残丘。形态与风蚀残丘近似但由蚀余松散土状堆积物,如河湖相地层形成的一类特殊风蚀残丘,则称雅丹地貌(1分)。(2)风积地貌 :沙丘及其形态特征,沙丘的分类:横向沙丘、纵向沙丘和多风向形成的沙丘。横向沙丘:走向与合成起沙风向垂直或交角不小于60o,主要包括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