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塑料模具设计流程.pdf_第1页
浅谈塑料模具设计流程.pdf_第2页
浅谈塑料模具设计流程.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浅谈塑料模具设计流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之友 F n e n do fS c i e n c eA r n a t e u m2 0 1 1 年0 4 月 浅谈塑料模具设计流程 袁荃,杨杰 ( 太原市塑料研究所,山西太原0 3 0 0 2 4 ) 摘要:塑料模具的功能是高效制造出塑料产品,塑料产品成型具有一定特性。文章针对 性地介绍了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管理步骤,提出了一套完整规范化的模具设计流程。 关键词:塑料模具;规范化;设计流程 中图分类号:T Q 3 2 0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 8 1 3 6 ( 2 0 11 ) 1 1 - 0 0 3 0 - 0 2 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大到 机床的底座、机身外壳,小到一个胚头螺丝、纽扣以及各种家用 电器的外壳,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的形状决定着这 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 质量。模具从设计到制造涉及诸多因素,因此,一套完整规范的模 具没计流程是保证产品设计先进合理的注射模具结构的重要环 节。模具设计一般包含以下流程: 1 接受任务书 一般情况下,成型妲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产品设计者提 f “,具体有完整的设计要求,所用材料的材质、塑料产品说明书 或技术要求等内容。 2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有关制件成型工艺、成型设备、特殊加工等资料。 ( 1 ) 消化蠼料制件图。了解产品的用途,分析产品的工艺性、 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比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 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塑件的几何结构、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 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连接、 钻孑L 等后期加工下艺。并对精度最高的塑料零件尺寸进行分析, 以及成型工艺参数等。 ( 2 ) 确定成型方法。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 3 ) 选择成型设备。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加工, 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应当了解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 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 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 ( 4 ) 型腔布置。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 量规模、模具制造难易程度、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 方式。 ( 5 ) 浇注系统要考虑主浇道、分浇道及浇口的形状、位置、大 小;排气系统要选择排气槽位置、大小等。 ( 6 ) 根据对顶杆、顶管、推板、组合式顶出等要素考虑,确定 顶出方式。选择侧凹处理方法及抽芯方式。 ( 7 ) 一般采用油浴加热及水冷却方式,并确定加热冷却沟槽 的形状、位置及安装部位。 ( 8 ) 根据模具材料、强度计算以及经验,确定模具外形尺寸 零件、外形结构。 ( 9 ) 确定主要成型零件,结构件的结构形式。 ( 1 0 ) 考虑模具各部分的强度,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一3 0 3 绘制模具图 按照国家标准绘制,无国家规定的可结合本部门习惯画法, 需给出总装图及全部零件图以及技术要求。 3 1 总装结构图 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 :l 的比例。应同时给出主视图及其 他视图,确保数据的冗余性。总装图还需包含以下内容: ( 1 ) 模具成型部分结构。 ( 2 ) 表明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 3 ) 表明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 4 ) 按顺序编写零件序号,填写明细表。 ( 5 ) 总装图要注明模具使用、装拆方法、保管及试模方面的要 求。 3 2 零件图 根据模具总装图、零件图,应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 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 1 ) 原则上要按比例画。局部剖面图允许放大或缩小。视图选 择合理。为了便于装配,图号应与总装图一致。 ( 2 ) 尺寸标注要统一、集中、有序、完整。对主要零部件图来 说,标注时注意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再标注配合尺寸,最后标注整 体尺寸;非主要零件图上要先标注配合尺寸,后标注全部尺寸。 ( 3 ) 注意事项可填写零件名称、模具图号、材料材质、热处理 和硬度等要求。 4 校对、审图 ( 1 ) 模具及其零件与翅件图纸的关系。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 质、硬度、尺寸精度、结构等是否符合产品图纸的要求。 ( 2 ) 塑料制件方面。萤点考虑塑料物料的流动、缩孔、熔接痕、 裂口,脱模方式是否会影响握料产品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 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是否会擦伤零件表面。 ( 3 ) 成型设备方面。如选择注塑模具需考虑注射量、注射压 力、锁模力等,确定模具安装、脱模有无廿J 题,反之选择挤出模具 则考虑模具的。 ( 4 ) 主要考虑J D T - 是否简单,成型材料的收缩率选用是否正 确。 ( 5 ) 图纸校对完,按程序审批,出正式加工图纸。 5 模具加工 ( 下转第3 2 页) 万方数据 王玉洁。王小花:动态R T K 在乡村规划中的应用 规划放线既要满足农村规划条件要求,又要符合新农村居 民建筑物本身的几何关系,放样精度要求较高。笔者以对某自然 村1 2 户农民住房规划放样为例,运用动态G P S 仪,说明农村住 房规划放线要求。 表2 某自然村庄部分点位、高程检测精度表 检测点检测点点位较差 高程较差检测点检测点点位较差 高程较差 序号类型 v mV m 序号类型v mV m l红线桩0 【) ( ) f ;O 0 81 3红线桩o 0 0 3o 0 2 3 2 红线桩 O 0 0 80 0 91 4 红线桩O o ( ) 9 0 0 3 5 3红线桩0 0 0 50 0 0 41 5红线桩0 0 1 90 0 2 4 4 红线桩 O 0 2 00 0 3 01 6 红线桩 0 0 2 10 0 0 4 5红线桩0 0 1 90 0 1 91 7红线桩0 0 2 30 0 1 9 6 红线桩 O 0 0 60 0 0 71 8 红线桩 O 0 1 6 O 0 2 4 7红线桩0 0 0 40 0 0 31 9红线桩O 0 1 4O 0 1 7 8 红线桩 O ( ) ( ) 50 0 0 92 0 红线桩 O ( ) ( ) 70 0 1 6 9红线桩O 0 1 3O 0 1 42 1红线桩0 0 1 60 0 2 9 1 0红线桩0 0 2 10 0 0 82 2 红线桩 0 0 2 5O O l l l l红线桩 O o o l0 0 1 7 2 3红线桩O 0 1 70 0 1 2 1 2红线桩O 0 0 80 0 1 72 4 红线桩 0 0 1 90 0 1 6 点位中误差m = O 0 1l ,高程中误差m = 0 0 1 4 计算公式:m = - I - C v v l 2 n ) ,v v 为点位和高程较差;n 为检查点 数。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R T K 测量结果与全站仪测量结果互差 均在厘米范围内。其中点位- L 较差最大2 6 e m ,高程较差最大为3 2 e m , 点位中误差为0 0 11m ,高程中误差0 0 1 4m ,完全满足测量放线 的精度要求。可见,动态R T K 进行规划放线因农村视野开阔、场 地条件好,能更好满足规划放线要求。 3 结束语 作为一项新型的测量技术,动态R T K 技术以其测量精度准, 工作量小,省时省力,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当前我国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运用好该项技术,对于科学进行 乡村规划,满足规划中的测量需要,有着很强的作用和推广价 值。 参考文献: 【1 】丁莉东,徐永跃,张健测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 对策】现代测绘,2 0 0 6 ,2 9 ( 6 ) :4 2 4 4 【2 】高宁,高彩云,柏春岚数字化测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2 0 0 8 ,3 6 ( 6 ) :2 4 8 0 2 4 8 2 【3 1 李天文G P S 原理及应用 M 】匕京:科学出版社,2 0 0 4 【4 1 南方测绘有限公司南方灵锐$ 8 6 产品手册伸州2 0 0 7 【5 1 吴东亮,尚颖娟,谷达华,等K T K 系统、全站仪及C A S S 软件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探讨肌测绘科学,2 0 0 9 ,3 4 ( 2 ) : 1 9 4 - 1 9 6 f 6 】周建郑,赵杰兰考县新农村建设1 :10 0 0 地形图测绘中 K T K 技术的应用】安徽农业科学,2 0 0 7 ,3 5 ( 2 4 ) :7 7 2 6 7 7 2 8 f 7 】韩伟清,邓迪祥K T K 技术在数字测图中的应用研究田人 民长江,2 0 0 7 。3 8 ( 5 ) :8 3 - 8 4 D y n a m i c R T K SA p p l i c a t i o n si nR u r a l P l a n n i n g W a n gY u j i e 。W a n gX i a o h u a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p p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r e a l - t i m ed y n a m i c ( R T K ) p o s i t i o n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b a s e do nG l o b a lP o s i t i o n i n gS y s t e m ( G P S ) i si n c r e a s i n g l yb e i n ga p p l i e dt ot h er u r a lp l a n n i n g T h i sp a p e r , b a s e do nt h eP K Tt e c h n o l o g y d e s c r i b e st h i st e c h n o l o g y Sa p p l i c a t i o n s a d v a n t a g e si nr u r a lp l a n n i n g , a sw e l la st h es y s t e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t o p o g r a p h i cm a p p i n g , e r e K e yw o r d s :d y n a m i cR T Kt e c h n o l o g y ;t o p o g r a p h i cm a p p i n g ;c o n t r o ls y s t e m ;r u r a lp l a n n i n g ( 上接第3 0 页) 由制造单位技术人员分析总装图及零件图要求,编写制造 工艺卡片,准备所需材料,最终加丁制造模具。 试模及修模,虽然成型模具是在选定成型材料及成型设备, 在预定的工艺条件下进行,甚至经计算机模拟成型,但是现实中 总有一些因素无法模拟,必须在模具加工完成后进行试模,最终 才能看成型产品的质量如何,如有缺陷时,要进行排除错误性的 修模工作。 6 整理资料进行归档 将此期间所形成的技术资料,包括任务书、产品说明书、总 装图、全部零件图蓝图或C A D 格式图纸等,分门别类加以整理、 编号并及时归档。模具经试验后,交付用户,若暂不使用,则应该 及时清理渣滓、灰尘、油污等,内、外、表面完全擦除脱模剂,涂上 黄油或其他防锈油或防锈剂,交库房保管。 7 结论 文章结合国内管理程序,系统地介绍了模具设计和制造系 统的一般流程化管理程序,能够帮助技术人员分析工艺方案、模 具设计、加工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能提高模具开发的一次成功 率,有效缩短模具设计和制造周期,同时也能保证提高模具的加 工质量,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简介:袁荃,男,1 9 6 7 年1 0 月出生,1 9 8 9 年毕业于南京理工 大学,高级工程师。 D i s c u s s e st h eP l a s t i cM o l d D e s i g nC y c l e Y u a nQ u a n ,Y a n gJ i e A b s t r a c t :P l a s t i cm o l do ft h ef u n c t i o ni se f f i c i e n tt op r o d u c ep l a s t i cp r o d u c t s ,p l a s t i cm o l d i n gh a sc e r t a i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i sa r t i c l ed e s c r i b e st h e t a r g e t e dp l a s t i cm o l dd e s i g n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m a n a g e m e n ts t e p s ,m a d eac o m p l e t e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o f t h em o l dd e s i g np r o c e s s K e yw o r d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