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备课.ppt_第1页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备课.ppt_第2页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备课.ppt_第3页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备课.ppt_第4页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备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虚词复习,“考纲”解读 考试说明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题型设计 题型比较固定,最常见的题型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1、比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虚词的用法,两个都来自文言选段;或其中一个句子来自文言选段,一个句子来自中学教材。 2、给一个例句,要求选择与例句虚词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高考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18个),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请制作以下表格:,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 2、不敢言而敢怒 3、项王按剑而跽曰: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某所,而母立于兹。 9、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顺承,转折,修饰,并列,递进,假设,因果,代词,你的,语气词,表感叹,一、“而”字用法总结,1、代词。你的 2、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递进、修饰、假设、因果、目的等关系 3、好像 4、固定词组:而已、既而,何 1、大王来何操 2、豫州今欲何至? 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4、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6、夫子何哂由也? 7、徐公何能及君也,什么,代词,怎么,副词,什么原因,代词,多么,副词,多么,副词,为什么,副词,哪里,代词,二、“何”字用法总结,1、代词:作谓语(什么原因) 作宾语(什么、哪里) 作定语(什么、哪) 2、副词:在动词前(为什么、怎么) 在形容词前(多么、怎么) 3、固定词组:何如、奈何、何以、无何、何乃,乎 1、相与枕藉乎舟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知不可乎骤得 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介,在。,助,句中表停顿。,助,句末表疑问,助,形容词尾。,介,比。,助,句末表反问,助,句末表感叹,三、“乎”字用法总结,1、助词: 句末语气助词根据句子的具体意思判断“乎”字表什么语气 词尾跟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可译为“的样子”“地” 句中停顿 2、介词:相当于“于”,后面跟有宾语,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良乃入,具告沛公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5、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何其相似乃尔! 9、无乃尔是过与!,是,竟然,于是,就,才,你的,如此,是,就是,恐怕吧,只,仅仅,四、“乃”字用法总结,1、代词:你、你的 2、副词:就、才 却、竟然 只、仅 3、判断动词,是 4、固定词组:无乃,乃尔,其 1、使六国各爱其人 2、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4、今欲举大事,非其人不可。 4、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5、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6、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7、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8 、其皆出于此乎? 9、尔其无忘乃父之志,那个,指示代词,代词,他们的,难道,副词,表反问,还是,副词,表商量,连词,表选择,自己,其中,指示代词,大概,副词,表揣测,千万,副词,表期望,那个,指示代词,解释下面文段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狐谓狼曰:“羊肉何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如猛犬何?”狐谓犬曰:“羊数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汝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何其”,多么,连词,表假设,代词,其中,代词,你的,代词,它的,连词,表选择,代词,它们,代词,那,副词,一定、可要,副词,难道,五、“其”字用法总结 一、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二、副词。 1、表示 商量语气,可译成 还是 2、表示反问语气,可译成难道 3、表示 推测语气,可译成 大概 4、表示 期望 语气,可译成千万 三、连词,可表示假设、 选择 (常两个以上连用)。,且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不出,火且尽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5、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人,且久已疲 6、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7、河水清且涟漪 8、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况且,连词,表递进,副词,将要,副词,将近,副词,姑且,尚且,连词,表让步,并且,连词,表并列,况且,连词,表递进,尚且,连词,表让步,六、“且”字用法总结 一、副词,表将要、将近、暂且(姑且)等 二、连词,表并列、递进、让步关系等,若 1、予我千金,吾生若 2、君子哉若人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天若有情天亦老 4、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8、寇深矣,若之何?,如果,连词,表假设,你们,或者,连词,表选择,比得上,动词,好像,动词,句首语气词“至于说到”,这,这个,怎么样,七、“若”字用法总结,1、代词。人称代词(你,你们) 指示代词(这) 2、连词。表示假设、选择等关系 3、动词。像、好像 4、固定词组:若夫,若何,所 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2、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所欲有甚于生者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臣所过屠者朱亥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地方,表被动,想要的东西,听到的事情,所拜访的人,的原因,用来的,八、“所”字用法总结,1、特殊指示代词(所+动=所字结构)。表示人(事、物) 与“以”连用,表示“的原因”或“用来的” 2、名词。表示地方 3、“为所”表被动,为 北冥有鱼,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此可为知者道,难为外人言也。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将以有为也,成为;叫、是,介词,因为,介词,替、给,介词,为了,介词,表被动,介词,对、向,句末语气词,动词,弹奏,演奏,动词,做,名词,作为,九、“为”字用法总结,1、动词(wi) /表被动 2、介词(wi)。表示对象、原因、目的、假设、选择等关系 3、句末语气词,表反问或感叹 4、名词,作为,焉,1、于是余有叹焉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或师焉,或不焉 4、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5、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9、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10、盘盘焉,囷囷焉。,句末语气词,表感叹,句末语气词,表疑问,句中语气词,表停顿,代词,“之、它”,代词,“之、它”,兼词,在那里,兼词,在其中,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怎么,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十、“焉”字用法总结,1、语气词。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句末语气词,表感叹、疑问。 2、代词。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人称代词“之” 3、兼词,相当于“于此、于之” 4、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也,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5、陈胜者,阳城人也。 6、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7、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8、吾其还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句末语气词,表疑问,句末语气词,表肯定,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句末语气词,表感叹,句末语气词,表商量,句末语气词,表陈述,句末语气词,表疑问,十一、“也”字用法总结,语气词。 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句末语气词,表判断、肯定、感叹、疑问、商量语气。,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 2、以刀劈狼 3、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4、余以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6、以资政殿学士行 7、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介词,把,介词,用,介词,因为,介词,在时候,介词,靠,介词,凭,凭借的身份,介词,按照,介词,因为 是以:因此,介词,以,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4、属予作文以记之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因果,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结果,连词,表目的,连词,区分“以”字介词和连词的用法 一、介词,可翻译成:用、把、拿、在、于、从、凭借、根据、依照、因为 后跟名词或代词作宾语,但要注意省略宾语和宾语前置的情况 二、连词,同“而”(转折除外),可表并列、顺承、因果、修饰、目的等关系 后跟动词、形容词或句子,请判断以下句中“以”字是介词还是连词 1、举匏尊以相属 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5、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9、作师说以贻之 10、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介词:2、3、5、6、8,连词:1、4、7、9、10,以,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3、宫之奇以其族行 4、得鱼腹中书,固以怪矣。 5、 宋人执而问其以。,动词,认为,动词,任用,动词,率领,副词,“已”,已经,名词,原因,请判断下面各组“以”字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华)轶将周广烧城以应(周)访 (周)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相同,不相同,不相同,08年,09年,11年,12年,相同,“以”字用法总结 一、介词,后面跟 宾语 。 二、连词,连接前后两个 动、形、句子 。 三、动词,表示“认为、任用、率领” 四、副词,同“已”,已经 五、名词,原因 六、助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以上、以前、以东,因,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2、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3、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6、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7、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8、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介词,依靠、凭借,动词,沿袭、承袭,介词,趁着,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经由,介词,因为,介词,根据、依照,连词,因为,十三、“因”字用法总结,介词。表示凭借,原因,对象关系等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副词。表示顺承关系 动词。意为“沿袭、承袭”,1、贫者语于富者曰 2、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3、燕王欲结于君 4、君幸于赵王 5、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6、业精于勤、荒于嬉 7、苛政猛于虎也 8、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9、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 10、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对 在 跟、与 被 向 因为、由于 比 在,至 从 对、对于,于,介词,请判断下面各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因访(杜)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家庐江寻阳焉 (杜)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杜)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又破之,奔于临贺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06年,08年,08年,10年,不相同,不相同,相同,相同,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2、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3、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4、蹇叔之子与师 5、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6、何其爽与! 7、吾与汝毕力平险 8、遂与外人隔绝 9、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10、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动词,给,动词,赞成,介词,和、跟,语气词,表疑问,介词,替,连词,和、跟,动词,亲附,亲近,介词,和相比,与,动词,参加,语气词,表感叹,区分“与”介词与连词的用法,介词:与宾语动词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连词:名词与名词(前后可互换) 蜩与学鸠笑之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十五、“与”字用法总结,介词。可解释为“和、跟”“替” 连词。表并列,可解释为“和、跟” 动词。可解释为“给予、授予”“结交、亲附”“参加”“对付” 语气词。表疑问、感叹,则,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3、欲速则不达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非死则徙尔。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8、论语十则 9、以身作则 10、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表并列,表承接,就,表假设,如果,表转折,却,表选择,就是,副词,就是,副词,已经,量词,篇,名词,法则、准则,动词,效法,十六、“则”字用法总结,连词。表并列、承接、转折、假设、选择等关系。 副词。表判断肯定,表示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 量词。 名词。法则、准则 动词。效法,者,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 3、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言之,貌若甚戚者 6、请君择于斯二者 7、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8、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定语后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