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卷七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卷七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卷七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卷七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卷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试卷七(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卷面分5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默写朱敦儒相见欢的下片。(4分)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9分)在侯车室外追上小女孩,我紧紧地拉住了她的手,把钱塞到她的手中。她诚惶诚恐地望着我,双眼瞬间yng满了泪水,猛然把我塞到她手中的钱又塞回我的衣兜里,对我说了一句话,转身跑掉了,很快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人们都惊讶地看着她。(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塞到( si ) yng( 盈 )满 衣兜( du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侯车室”,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候车室”。(2分)(3)文中“诚惶诚恐”的“恐”的意思是畏惧;“熙熙攘攘”中,“熙熙”的意思是和乐的样子。(2分)(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不得改变原意。(2分)人们都惊讶地看着她。 人们没有一个不惊讶地看着她的。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红星照耀中国中比较比较详尽地记录分析了蒋介石对红军第五次“围剿”与众不同之处是:动用的军队多、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写出两点即可)(2分)(2)昆虫记中所写的会用“心理战术”,去巧妙地制服敌人的昆虫是蟑螂;能够不凭借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子的昆虫是樵叶蜂。(2分)4.某学校进行了“亲近祖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相关练习。(12分)(1)活动中,同学们争相搜集讴歌祖国的对联,小华找到了上联,请确定下联。(3分)上联:光辉历程世瞩目 下联:CA.礼炮声声震天下 B.改革开放扬起帆 C.神州大地遍地花 D.山南海北赞改革(2)爱国主义始终是诗歌不变的主题,请你仿照示例,用诗意化的语言作答。(4分)示例:祖国是什么?太阳回答: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祖国是什么?稻穗回答:是等待开镰的金色丰收。祖国是什么?星星回答:是中秋佳节团圆的月饼。(3)下面是班长在“讴歌祖国”主题班会的开场白,出现了几处口误,请改正。(5分)同学们,她有着山一般的意志,海一样的胸怀。长城是她坚强的臂膀,长江是她飘逸的裙带,白云流动着她绵绵的情思,山花摇曳着她温馨的气息这就是我们亲爱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神圣的母亲!让我们以全身心,尽情讴歌我们的祖国吧!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流动”改为“浮动”。(2分)画曲线句缺宾语,应改为:让我们以全身心的热情,尽情讴歌我们的祖国吧!(3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艾叶香中寻玉佩(21分)(2019年重庆中考试题B卷)邹凤岭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5.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4分)带“我”摘艾叶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荒年做艾饼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6.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5分)(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山茶花红得鲜艳欲滴的形态(答成“竞相开放”也可)。(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分)“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形成排比,强调了老屋的简朴,表达了“我”对老屋的亲切感。7.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分)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嗔的样子”也可),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8.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4分)A.第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9.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4分)“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二)勃奎拉藤:植物界里的“变色龙” (19分)柯玉升勃奎拉藤生长在智利和阿根廷的热带雨林里,和大多数藤蔓一样,从地面上爬出后极力地向上生长,然后缠到一棵大树身上。2019年,植物学家埃内斯托遇见了勃奎拉藤。一路看去,埃内斯托发现了它的不同之处在地面上,勃奎拉藤的藤蔓看起来圆圆的,一旦它的藤蔓爬上宿主,叶子形状就变了,变得与宿主的形状一模一样。更为奇观的是,当勃奎拉藤从第一个宿主爬到第二个宿主上时,缠在第二个宿主上的叶子又跟着变化,且模样与第二个宿主上的叶子形状并无二致。勃奎拉藤这种见“主子”就变换叶子形状的特性,被生物界称为“模仿多态”。当代生物学杂志上是这样描述的:当勃奎拉藤的藤蔓延伸到树木分枝上时,其多变的叶子可以改变大小、形状、颜色、朝向甚至静脉模式,以匹配周围的树叶。如果藤蔓跨越到另一棵树上,它就会发生变化,即使新宿主的叶子大小是原来的10倍而且形状截然不同。这种罕见的特性,在动物界中只有在蝴蝶的身上发现过。在目前科学界还有没有一种能够像勃奎拉藤这样模拟周围邻居形态的植物呢?有很多,常见的兰花就是其中之一。但和兰花一样会模拟的植物,它们模拟的范围非常有限,最多只有两种模拟形态。而勃奎拉藤却让人觉得它像章鱼或者乌贼至少能够模拟八种基本形态。就算它爬上了一株以前从未见过的植物,它也能模拟它附近植物的形态。当然,勃奎拉藤不是什么都能“复制”。埃内斯托还发现,勃奎拉藤缠上一棵树叶边缘呈锯齿状的大树。可惜的是,勃奎拉藤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模仿,叶子最终未形成锯齿状。勃奎拉藤为何会模拟呢?可能是为了防止被诸如象鼻虫、金花虫等食草昆虫吃掉。如果能够将自己隐藏在各种树木之间,那么每片叶子被吃掉的几率就小得多了。埃内斯托将挂在树枝上伪装的藤叶和仍留在土地上寻找树木的藤叶,以及攀爬在无叶树干上的藤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地上和树干上藤叶的被食概率分别增加了33%和100%。最疯狂的地方在于,勃奎拉藤不需要接触其他植物,只要附近有其他植物即可模拟。动物王国里的模拟均需要物理接触才能达成,但这种植物只需要挂在宿主植物身上,就能在没有眼睛、鼻子、嘴巴和大脑的情况下,看到与它还有一定距离的邻居并模拟它看到的东西。勃奎拉藤如何识别树木并相应地模拟变化的呢?埃内斯托推出三种假设:信号也许在光里,也许在气味里,也许在基因导入里,它又如何将这种化学物质转变为形状并自行模拟的呢?埃内斯托玩笑地说:它被称作隐形藤蔓的原因在于它同美国的间谍飞机一样,内部工作原理依旧是个谜。勃奎拉藤“模仿多态”的特性虽未解开,但至少从它的多变特性中,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在复杂多变的恶劣环境里,只有不断地变化,才能求得生存。(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13,有删节)10.从内容和结构上回答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由勃奎拉藤的生长地和一般习性写起,总写勃奎拉藤的这一植物,总领全文,引起下文。11.阅读第段,简要概括勃奎拉藤有哪些特点?(6分)见“主子”就变换叶子形状;勃奎拉藤至少能够模拟八种基本形态;勃奎拉藤不是什么都能“复制”。12.第段画线句子中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5分)不能删去,“可能”带有估计、推测的意思,如果删去,就成了勃奎拉藤的模拟“是为了防止被诸如象鼻虫、金花虫等食草昆虫吃掉”,表达太绝对,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3.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强调突出了勃奎拉藤“如果能够将自己隐藏在各种树木之间,那么每片叶子被吃掉的几率就小得多了”。(三)(15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从井里取水 (2)国人道之 道:讲述(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止:阻止 (4)河曲智叟亡以应 应:回答15.翻译下列句子。(4分)(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我们是说挖井之后多出一个人的劳力可供使用,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