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复习同步练习(配套)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复习同步练习(配套)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复习同步练习(配套)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复习同步练习(配套)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复习同步练习(配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一、选择题(50分)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阅读上述材料,据此回答13题。1造成这种“峰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2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C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D根据材料,无法判断3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 B火山锥C冲积扇D风蚀洼地4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风化作用 风蚀作用 水蚀作用 滥伐森林 过度放牧ABCD5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6我国北京的沙尘暴可以治理,可以预防,下列措施有助于沙尘暴治理的是( )大面积露天采矿的弃土上种树种草 限制超量开采地下水 雨季实行人工回灌,增加地下水储量 增加海洋水汽到达陆地的数量 采取人工措施,大面积加快高山冰川融化 禁止山区毁林开荒,草原毁草开荒ABCD7能形成角峰、刃脊、U形谷的现代冰川( )A集中分布在南极洲B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C在低纬度地区没有D在巴西高原没有分布8下列地形区中,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 )A东北平原B东欧高原C科迪勒拉山系D刚果盆地9下列有关地壳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表的方向移动 B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C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D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的变迁右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 答1012题。10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11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12若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A火山喷发B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D地下冻土融化13有关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外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B背斜常形成自流盆地C在内力作用下,向斜常形成谷地D向斜谷地常形成裂谷、陡崖14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 )A岩层的弯曲形态 B地形的起伏状况C岩层的坚硬程度 D岩层的新老关系15下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16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下图中所示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地基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A BC D17从地图上,我们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铁路线大多穿越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A客货运量大 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C水源充足 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18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 据右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B河流因素C气候因素D矿产因素19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C为了通过更多地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20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21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属于(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垂直地面的侵蚀22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 )A断层上升 B褶皱隆起C火山喷发 D泥沙沉积23有关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B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人海口地区C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人海的口外海滨地区D各部分均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24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 )A伸长、加深、展宽B展宽、加深、伸长C伸长、展宽、加深D展宽、伸长、加深2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A河流阶地、大峡谷 B喀斯特地貌、陡崖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角峰、U型冰川谷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26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如右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写出下列代号的物质名称:甲 ;乙 ;丙 ;丁 。(2)图中对应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 ;B ;C ;D 。(3)图中箭头B、D包含的意义分别是:B D 。27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1)A处的地质构造是 ,该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是 ;谷地形成的原是 。(3分)(2)B处的地质构造是 ,其形态特征是 ;谷地形成的原因是 (3分)(3)C处地质构造是 ,谷地地形形成的原因是 。(2分)28读我国亚热带某地区地质图(如右图),回答问题。(6分)(1)图中所示地质构造为 判断根据是 。(2分)(2)甲、乙、丙三个村中 村可成旅游区,理由是 。(2分)(3)在 村不可能找到化石,理由是 。(2分)29读图2512,回答问题。(12分)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其中A为 斜,B为 斜。(3分)(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流水、风力)的 (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2分)(3)、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和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 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 处。(4分)(4)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 处;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 处。(2分)(5)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 )(1分)A黄土土质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 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30甲、乙两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分析下列问题:(14分)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甲乙北(1)根据甲图信息,可以判断该区域的岩石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 岩,原因是 。(3分)(2)地点3缺失地层B,其原因可能是 (4分)(3)若乙图中C、D、E三处均出现煤层的露头,那么,在A、B两处分别打钻井,何处地下能打到煤层? ,原因是 。(3分)(4) 乙地区要开凿一条东西方向的地下隧道,是在B地还是在A地下较为合适? 为什么? (4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1C 2B 3D 4B 5C 6A 7D 8C 9C 10B11C 12C 13C 14D 15B 16D 17B 18A 19A 20B21C 22D 23C 24A 25C二、综合题(50分)26(10分)答案:(1)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2)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活动 (3)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27(8分)答案:(1)背斜 中间老,两翼新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2)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向下弯曲 (3)断层 断层面附近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28(6分)答案:(1)向斜 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2)丙 石灰岩容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3)甲 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而甲村为岩浆岩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9.(12分)(1)褶皱 背 向 (2)流水 侵蚀 (3)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4)B A (5)ABD30(14分)(1)沉积岩 地层中含有化石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