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张仲景说:“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在他眼中,“医相无二”(医人与医国一样重要),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请问他的杰出贡献是A 千金方B 伤寒杂病论C “望闻问切”四诊法D 黄帝内经2“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采取这种救治方法的名医是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神农氏3一位美国作家写了一本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其中蔡伦被排在首位。这其中的原因是A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C 蔡伦品质高尚D 蔡伦编著了齐民要术4按照发明的先后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火药纸活字印刷术A B C D 5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创了“论从史出”的治史方法,第一次以纪传体通史的体例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这部史学名著是( )A 汉书 B 后汉书 C 三国志 D 史记6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又薄又软的纸,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这充分表明()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标造纸的目的是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考古发现的纸是宦官蔡伦所造A B C D 7近几年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感染事件。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生活于东汉时期,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医学家所著的 ()A 本草纲目 B 千金方C 唐本草 D 伤寒杂病论8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是在()A 秦灭六国时 B 张骞通西域后C 东汉明帝时 D 班超出使西域后9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民间兴起于 ()A 秦朝 B 西汉初 C 东汉 D 西汉末10学习历史需要辨别史料的价值、从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史记属于A 第一手资料B 第二手资料C 实物资料D 影像资料二、综合题:1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发明有关?这一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2)图二中的人物有何成就?与他同时期的“医圣”的代表作品是什么?(3)图三中作品作者是谁?这部作品有何地位?(4)综上三幅图片,请概述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B2B3B4B5D6A7D8B9C10A11(1)造纸术。西汉时期。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2)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伤寒杂病论。(3)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