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魏晋-隋唐部分习题1.据唐律疏议记载,唐代政府规定了办公和批转公文的时限,凡内外百司所受的上奏文书皆印发其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否则会按“稽程”罪受到刑事处分。此规定有利于( )A. 加强反腐力度 B. 提高行政效率C. 强化中央集权 D. 削弱宰相权力2.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 )A.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3.唐代都城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唐代的庙会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荣 B.展现了城乡的繁华景象C.推动市坊制度逐步瓦解 D.为草市活跃提供了条件4.“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A B C D5.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表格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6. 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政府掌握的土地减少C.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D.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7. 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絜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由此可知()A.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 B.州郡中正官严格举荐人才C.中正官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 D.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加强8.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封建法典。其中的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一规定反映出唐律()A.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B.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 D.法律至上和因地制宜原则相结合9. 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由此可见,隋唐制度对封建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是()A.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 B.封建统治基础得以扩大C.“大一统”格局得以奠定 D.儒学得以发展和完善10. 古代中国皇帝“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查以纠之”。为此建立一套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官僚系统,以下符合此体系的是()A秦朝御史大夫、唐朝中书省 B唐朝御史台、明朝内阁C宋朝参知政事、清朝军机大臣 D秦朝御史大大、宋朝通判11. 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 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获取重利遭到严惩C.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D.商人笃信因果之说12. 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有一条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由此可知,当时的高官员选拔A强调对中央政令的服从 B注重出身和门第C以官员的德和才为标准 D注重基层实践经验13. 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 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 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14.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A皇权不断加强 B长期处于分裂 C外戚势力衰落 D皇权相对削弱15从齐民要术的目录来看,养殖方面的顺序为牛、马、驴、骡、羊、猪;把种植业和畜牧业合起来看,二者的内容之比约成7921。这说明当时的北魏A非常重视畜牧业领域的开拓 B受到汉族生产方式的影响C提升了牛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7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 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C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 D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18唐代后期,以门阀政治和偏安王朝的政治形态为基础的六朝骈文受到文人鄙视,而三代两汉时期的古文受到尊崇。这种“古文运动”实质上体现了A科举取士对文学的影响 B文人阶层志趣的改变C文人渴望国家真正统一 D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19.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 B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C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 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20.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权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由此可知,汉朝的小农经济A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 B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 C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D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或“内阁”。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8分)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政治原因。(10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2.国家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在我国历史上,“大一统”观念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既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工具,也是国家治理自身的重要内容。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严格吏治、重视民本、德法相依等诸多措施,到血缘历史文化的认同,“大一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请根据材料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洁开荒承包协议书范本
- 公司出售员工劳务协议书
- 公会店铺转让协议书范本
- 卖房退款担保协议书范本
- 原水供水协议合同书范本
- 35类商标授权合同范本
- 剔凿混凝土劳务合同范本
- 企业采购大闸蟹合同范本
- 加工承包合同终止协议书
- 大厦委托管理协议合同书
- 葡萄糖耐量试验课件
-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与治疗
- 儿童读写三十讲
-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1+X)培训考试题库汇总(附答案)
-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说课课件
-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处理策略
-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决战元素周期表-20210810-海通国际-201正式版
- 00052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考试题目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WORD)
- 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
- 空调器安全检测工艺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