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型新授课课题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的“围剿”及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情况。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识记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路线及胜利的标志,认识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重点)2、掌握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3、认识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怀。(难点)【课堂教学流程】【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任务1:【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战略转移: 背景(1)原因: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 ”的错误,红军 失利。(2)开始: 年 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3)困境: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 ,人员损失惨重,敌人布下重兵。(4)抉择:根据毛泽东建议,红军强渡 ,攻克 。遵义会议: (1)时间: 年1月。 (2)内容:确立了以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意义: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 的标志。二、过雪山草地 四渡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 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胜利会师: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 会师。(2)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意义: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务2:【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8183页“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的内容:遵义会议的召开,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探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问题2.结合长征路线示意图,说出红军长征初期的进军路线。 问题3.归纳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任务3:【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83页“过雪山草地”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结合长征示意图写出长征的全部经过任务4:【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