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论陶渊明人格之醇厚的人情味_第1页
(论文)浅论陶渊明人格之醇厚的人情味_第2页
(论文)浅论陶渊明人格之醇厚的人情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陶渊明人格之醇厚的人情味 李彦彦朱海燕 ( 陕西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陕西汉中 7 2 3 0 0 0 ) 摘要提到陶渊明的A A 6 ,人们历来仰赞其辞官归隐高蹈出世的一面。而忽略了其避官不避俗、深情入世的一面其 实,陶渊明人格上的巨大魅力不仅在其志趣高远,更在于他还极富人情味本文拟就此浅谈一点愚见,以期能对陶渊明其 人其诗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陶渊明人格人情味 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隐逸诗人。陶渊明以其人格的至高 境界“在中国文化史上成了一堆照耀古今的烽火”陶渊明之 伟大,不仅在其“自然“任真”的人格追求,更在于其理想人格 的建构并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的土壤。从陶渊明在平常生活中 对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共通情感的深情投入我们可以看出, 陶渊明并不是一个孤高自傲与世隔绝的人,而是一个朴素实 在的极富人情味的人,而这深情醇厚的人情味正是他高尚人 格中更显魅力的的另一面。 陶渊明对自己的亲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陶渊明早年 丧父,依母而长大成人,因而对母亲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其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桂林二首就集中地表达了这种 情怀“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寥寥几笔,就把一个久游在外的 客子思念亲人、归心似箭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陶渊明还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有五个儿子,本望他们 继承家学,在“纸笔”上多下工夫,可是几个儿子却都“不爱文 术”( 责子) 对此,陶渊明并没有勉强:。天运苟如此,且进 杯中物。”他教导孩子们“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 义”,他为子辈们“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的艰苦生活而担 忧,他也为能与孩子们尽享“弱子戏我侧”、。良日发远游”这种 朴素的天伦之乐而倍感欣慰。这些都体现了他为人父的自然 深沉的爱 陶渊明对弟妹们的感情也非常深厚从弟仲德、敬远和 程氏妹丧逝后,他所作之悲从弟仲德、祭程氏妹文和祭 从弟敬远文都可谓是“情往会悲,文来饮泣”( 文心雕龙哀 吊) 的至情之文它们既是陶渊明对亲人深厚情感的自然流 露,亦是其与亲人感情甚笃的明证 陶渊明避官却不避世,厌世却不厌生,他并不是一个遗世 独立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与自己的亲人们有着极为深厚的 感情 陶渊明亦十分重视友朋情谊。他的答庞参军就是一曲 友谊的颂歌在陶集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他和三五朋侣聚 集一堂,“奇文共欣赏”有酒斟酌之”陶渊明和庐山高僧慧 远的往来还成了文学史上的佳话。移居等诗酒流连之作说 明陶渊明与邻里乡亲的关系也非常亲和友善而颜延之在 陶征士诔中对两人情谊的深切怀念。更可见得陶渊明入世 重友而绝非那种心如死灰与世隔绝的隐士庚戌岁九月中 于西田获早稻等诗亦可见得陶渊明同情农人的悲悯情怀 与众多乡亲朋友的友好情谊说明,陶渊明任真而不任诞, 他不是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孤芳自赏的,相反,他的深情厚谊使 他与周围的人事和环境处于融洽和谐的良好关系之中他自 有着精神人格的高妙处。却也不乏平常生活的鲜活亲切处。 而这种真切实在的极富人情味的生活正是他的高远志趣得以 依托与滋养的土壤 爱情是人类的合理需要,是健全人格的必然组成部分 陶渊明在闲情赋中表达了他对品貌出众的女性的恋慕之 情其文“发乎情,止乎礼”,既体现了一种生动、实在的人生 境致,也体现了作者深情入世的健全人格 以上可见,陶渊明的高尚人格不仅有高蹈出世、不染纤尘 的一面更有着极富人情味的另一面。朱光潜说:“陶渊明的 特色是在处处最近人情,胸襟尽管高超而却不唱高调,它仍保 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岫的确,陶渊明是一个实 实在在的食人间烟火的有人情味的人,他有着对亲人朋友们 最深厚真挚的爱,也有着对万物苍生最深沉温柔的悲悯情怀 其崇高正是在于他没有脱离现实去追求精神的家园,而是在 最平常自然的生活中坚持了自己的人格操守。而正是这朴素 实在的生活酿就了他深情醇厚的人格特质,也展现了他的高 尚人格在现实中的真实风貌。 总之,陶渊明“自然“任真”的人格追求中还有着不容忽 视的极富人情味的另一面方宗诚先生在陶诗真诠中说: “陶渊明高于老庄,在不废人事人理,不离人情,只是志趣高 远,能超然于境遇形骸之止耳”此语可谓真知灼见。 注释: 朱光潜美学文集( = ) 上海文艺出版杜。1 9 8 2 年版 参考文献: 【1 】遂立饮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 f 2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同学合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 明卷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 1 3 l 唐满先陶渊明诗文选注上海古藉出版社。1 9 8 1 年版 f 4 1 钟优民陶渊明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 【5 l 吴云陶学一百年九江师专学报,增刊,1 9 9 8 【6 】周期政陶渊明真淳的人格追求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 0 0 0 ( 5 ) 一I 、 2009 年第么期 安微文学 万方数据 浅论陶渊明人格之醇厚的人情味浅论陶渊明人格之醇厚的人情味 作者:李彦彦, 朱海燕 作者单位:陕西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刊名: 安徽文学(下半月) 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2009,(2)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7条)参考文献(7条) 1.遂立钦 陶渊明集 1979 2.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同学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 1962 3.唐满先 陶渊明诗文选注 1981 4.钟优民 陶渊明论集 1981 5.吴云 陶学一百年 1998(增刊) 6.周期政 陶渊明真淳的人格追求 2000(5) 7.朱光潜 美学文集(二) 1982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李可风.LI Ke-feng 陶渊明的诗化人格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 入的审视,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从 他的言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 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 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2.期刊论文 倪美玲.NI Mei-ling 论陶渊明人格的双重性 -理论观察2005(6) 在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里,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种人格,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由于主体精神的介入,陶渊明以田园境界的创造和固穷守节的信念实现了 理想人格对现实人格的突破和超越,表现了中国中世纪知识分子对生命意义的一次追寻. 3.学位论文 杜现娟 陶渊明:一个任真自得的美学存在论陶渊明的文化美学人格 2007 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株艺术奇葩,在他所处的时代其人其诗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但是在他身后百年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诗文魅 力却日益散发出熠熠的光辉照耀着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更是吸引了众多学者对他进行这样或是那样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在许多文章或著作中,陶渊明成 为研究者自说自话的对象,而不是一个与“我”具有平等关系而同在的“你”。如此一来,陶渊明要么成为不食人间烟火超然物外的隐士,要么成为故 纸堆里一个生硬古板缺乏生命力的雕像而与我们隔阂起来。 本文从“文化人格美学”的理论视角,以“我一你”的审美关系作为出发点,通过对他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的还原呈现出他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与 其生活遭际的互动性转化生成关系,从“爱”、“美“、“和”三个角度对陶渊明这一个“任真”的美学存在作以文字上的塑形。在与其诗文及人格进行 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一个任真自得、真实可感、平易近人的陶渊明,他既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又是一个用慧心感受美、用 生命的体验写诗、用通达的人生态度和睿智的人生理想面对世事纷纭的达者。 4.期刊论文 关爱萍 略论陶渊明诗歌意象及其人格凸现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4) 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真实婉转,浑厚玲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诗中的很多具体意象(如鸟、云、菊、松、酒等)都有其深刻的象征隐喻意 义,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情操,是诗人人格的再现.但若将“鸟、(云)“、“菊(松)“、“酒“(包括各自类似的意象)三者单论其一是片面的,只有三者的完美统 一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陶渊明“.只有将艺术性和思想性完美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把握陶渊明诗歌,才能真正认识陶渊明其人. 5.期刊论文 肖进红 陶渊明人格之我见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 在我国浩瀚的古代文学历史中,陶渊明的诗文如一支绽放的奇葩.散发出永恒的幽香.他的诗歌留下了心灵永恒的歌唱.他的人格也历来受到人们的称 赞和推崇.我认为陶渊明的人格美集中起来就是一个字“真“.率真自然、任真自得是陶渊明个性人格中最突出之点. 6.学位论文 李耘 玄学“自然观”对陶渊明人格形成及审美追求的影响 2004 玄学最根本和核心的问题之一,就要重塑时代的理想人格,也就是重新建构一个以“真”为核心的人格美本体。从根本上说玄学是一种本体之学 ,即研究自然(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人)的本性的一种学说,它的基本思想是主张顺应自然的本性,因此,玄学家对自然的追求也就成为实现其“真 ”的人格美理想的必经途径,毕竟,“真”与“自然”在哲学意蕴上有许多相通之处。玄学的“自然”概念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个是通常意义所讲的 客观的环境,既指山川河流、花草虫鱼等外在之物;一个是指与人文相对(未经人化)的本然存在或本真状态。“真”是陶渊明倾其一生所追求的,这一 人格之所以能得以最终形成,与其思想中的自然观念大有关系。受玄学的影响,在陶渊明的人格建构中的“自然”也有两层意思:一是亲近自然、热爱 自然。所谓“性本爱丘山”是也。陶渊明认为,只有远离官场,回归田园,才能使自己“真”的人格不被“矫厉”;也只有在大自然之中,他才会有快 乐的人生。二是顺其自然,与道逍遥。自然化迁的人生哲学及生死观使他在富贵、贫病与死亡面前表现得极为旷达,他经受住了功名利禄的诱惑,即使 以乞讨为生,也没有离开田园。 7.期刊论文 张海燕 论陶渊明的诗性人格与审美超越 -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1) 陶渊明的诗歌是他的艺术人格的诗性显现,而他的自然澄明的人生境界又是他的诗歌神韵和灵魂.诗人通过审美超越的方式自觉地建构了完整的诗性 人格,其洒落自然的人生境界与清新隽永的诗风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8.期刊论文 蔡红燕.CAI Hong-yan 大道自然-陶渊明的玄学人格及其自然之乐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0(1) 陶渊明作为从玄学“山水诗人“阵营中脱离出来的“田园诗人“,其儒道释兼综的玄学人格对后世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现结合儒道释的自然观对陶渊明的 人生理想及审美趣味作分析,并体味其深谙于其中的自然之乐. 9.期刊论文 张荣东 论屈原、陶渊明对菊花人格象征含义生成的贡献 -阅江学刊2010,2(1) 屈原是菊花象征意义的开创者,陶渊明是菊花象征意义的奠基者.菊花这一花卉意象因为陶渊明而具有了隐逸的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 的文化原型之一.菊花因与陶渊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不断地被赋予文化内涵,从而上升为人格的象征. 10.期刊论文 段幼平.Duan Youping 略论陶渊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