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试卷-马克思哲学课件重庆大学--马哲试卷3--a-b_第1页
马克思哲学试卷-马克思哲学课件重庆大学--马哲试卷3--a-b_第2页
马克思哲学试卷-马克思哲学课件重庆大学--马哲试卷3--a-b_第3页
马克思哲学试卷-马克思哲学课件重庆大学--马哲试卷3--a-b_第4页
马克思哲学试卷-马克思哲学课件重庆大学--马哲试卷3--a-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试题(A卷)考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闭 卷)专 业: 生物工程 年 级: 03级 姓名 吴名 本试题满分为: 100 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40=40分。将代表所选项的字母填入以下表格)1哲学是( a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D科学之科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C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17世纪英国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D德国古典哲学6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A辩证法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可知论观点7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C“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复合”D“理在事先”,“物是理念的影子”8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逻辑推理的方法9把物质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10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1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12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13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脑的形成 B语言的发展 C火的应用 D生产劳动14错误的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A人的错误判断 B人们的主观想像C客观物质世界 D剥削阶级的偏见15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精神的 C世界是统一的 D世界是发展的16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C事物场所的变更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C变动性和稳定性 D斗争性和同一性20“金要足赤,人要完人”。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22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区别的 B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排斥的C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23“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意味着( )A事物发展没有规律可循 B事物发展没有条件、地点和时间的限制C对事物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D事物的变化发展没有任何稳定性2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香蕉等的关系是(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5“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7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揭示客观规律28认识的起点是( )A客观世界 B理性认 C感觉 D社会存在29“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 )A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C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30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31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具体性32“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种观点属于( )A实用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C实证主义观点 D科学主义观点33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劳动发展史C实教信仰变迁史 D政治制度演变史3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的优劣C人口增长的快慢 D社会风气的好坏 35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36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运输设备 B仓储设备 C维修设备 D生产工具37在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38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A血缘关系 B生产关系 C阶级关系 D伦理关系39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40群众路线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 B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C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 D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二、多项选择题(210=20分。将代表所选项的字母填入以下表格里。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辩证法的基本历史形态有( )A古代朴素辩证法 B近代唯心辩证法 C历史辩证法 D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2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 E非理性主义3下列说法中,表示了时间唯一性的有(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E“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4下列活动中,属于人的意识活动的有( )A工程师设计图纸 B学生学习知识 C遇到强光眨眼 D作曲家创作乐曲 E听到巨响把头转向刺激声源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的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 D量变和质变没有明显的区别 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关系的有( )A系统论不能取代唯物辩证法 B系统论优于并高于唯物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包括现代系统论 D系统论证实并丰富了唯物辩证法E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相互补充和促进7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的客体的有(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 B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 D人的主观精神 E作家创造的文学作品8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否定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就会导致( )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教条主义D思想僵化 E不可知论9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 )A政治思想和制度 B法律思想和制度C军事思想和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 E思想上层建筑10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矛盾 D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矛盾E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35=15分)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之间的对立和斗争。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3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四、简述题(35=15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简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3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具体表现。五、论述题(110=10分)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和辩证关系,说明这一原理对我们的指导意义。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试题(B卷)一、单项选择题(140=40分。将代表所选项的字母填入以下表格)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人类全部社会历史C自然界及其发展史 D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3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哲学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理论和经验论4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其大无外,其小无内5首先提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原的哲学派别是( )A机械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C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D唯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6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是( )A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 B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C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D唯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7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A辩证法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可知论观点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在理论体系上不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9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1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变化性 D广延性1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3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14错误的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A人的错误判断 B人们的主观想像C客观物质世界 D剥削阶级的偏见15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学习书本知识 B参加社会实践 C进行社会调查 D研究实际情况16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物质性 B存在性 C运动性 D可知性17唯物辩论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18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1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绝对性和相对性 B变动性和稳定性C斗争性和同一性 D共性和个性 2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21“金要足赤,人要完人”。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2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23“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24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区别的 B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排斥的C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25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2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27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日益增长 B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C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D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2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29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具体性30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主观自生的B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C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D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31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3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实践是一种( )A客观物质活动 B自觉能动性活动C直接现实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33联系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 D社会意识34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35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劳动发展史C政治制度演变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3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37在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3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3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水平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40历史进步最根本的标准是(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度的提高C生产力的发展 D自然环境的改善 二、多项选择题(210=20分。将代表所选项的字母填入以下表格里。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下列各项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 )A所有唯物主义哲学 B有些唯心主义哲学 C所有唯心主义哲学 D全部哲学E休谟和康德哲学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 )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 B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 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3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世界就是经验 B理在事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E物是感觉的复合4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 )A反映客观世界 B创造自然规律 C改变历史规律 D改造客观世界 E创造宇宙万物5下列表述,能够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A客观性 B对象性 C能动性 D社会性 E历史性8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 )A真理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之为“主观真理” B真理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之为“客观真理”C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称之为“绝对真理”D真理具有相对性,因而称之为“相对真理”E真理具有终极性,因而称之为“终极真理”9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1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有( )A“你若要实现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B“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C“苦了我一人,富了千万家”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E“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35=15分)1凡是承认世界统一性的哲学都是唯物主义哲学。2“有用就是真理”。3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四、简述题(35=15分)1简述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派别。2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3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五、论述题(110=10分)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说明应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重庆大学试卷(A卷)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40分)1哲学是: (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科学之科学 D关于本体的学说2“五行说”是 (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中国古代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一种封建迷信观点 D一种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4将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其错误是 ( )A认为哲学是科学 B认为哲学是唯一的科学C认为哲学不是科学 D认为哲学凌驾于各种科学之上并包括了所有科学5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理论与经验论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B德国古典哲学C近代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7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8把物质等同于原子这一物质结构的物质观,是( )的观点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近代辩证唯心主义 D现代辩证唯物主义9时间是不可逆的,表明它的特点是 ( )A持续性 B顺序性 C一维性 D三维性10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说明实践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11时空特性随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观点是时空观上的(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唯心论 D诡辩论12世界上一切有益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成果,都是人的实践的产物,这说明实践具有( )的功能 A创建物质世界 B创造客观价值 C优化主体素质 D改变社会关系13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里的意识是指 ( )A错误的意识 B正确的意识C近似正确的意识 D任何一种意识、包括荒唐的意识14以智能计机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的 ( )A模拟 B取代 C超越 D否定15下列说法中,正确地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是 ( )A胡思乱想 B心想事成 C依样画瓢 D运筹规划1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普遍联系的规律17对立统一的规律告诉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 ( )A要抓主要矛盾,丢掉非主要矛盾 B要抓主要矛盾,带动非主要矛盾C要同时抓住所有矛盾 D有时重点抓住主要矛盾,有时重点抓非主要矛盾 18事物的性质 ( )A完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B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C由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决定 D由矛盾双方同等地决定19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 ( )A事物发展都必定经过正、反、合的三段论 B事物发展总是重复的、循环的 C事物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D否定是进步的方面,肯定是保守的方面20系统论和矛盾论的关系是 ( )A系统论的出现代替了矛盾论 B系统论体现、发展和补充了矛盾论C系统论与矛盾论没有什么联系 D系统论对矛盾论没有提供什么新东西 21“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意味着 ( )A事物发展没有条件、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B事物发展没有规律可循C对事物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D事物的变化发展没有任何稳定性 22新生事物是 ( )A新出现的一切事物 B现在最强大的事物A 符合事物发展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D赞成的人最多的事物23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论题,错误在于( )A 割裂了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C指出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区别 D指出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 24“一国两制”表现出 ( )A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B对抗性矛盾可以用非对抗的方式来解决C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D对抗性矛盾只能用对抗的方式来解决25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的根本区别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B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区别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区别2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27“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B客观是认识的基础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28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C归纳、演绎、综合 D直觉、抽象、概括2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 )A客观对象 B社会实践 C主观思维 D逻辑规则30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真理具有 ( )A绝对性 B相对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31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检验定是非32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 )A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主观自生的B 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C真理是绝对的,而谬误是相对的 D真理是不变的,而谬误是可变的3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34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这是因为 ( ) A 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B 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C 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D 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35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3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3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38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A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B 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3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40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 ( )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 B专指无产阶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C专指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 E 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三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41唯物主义的基本历史形态有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2辩证法基本历史形态有 ( )A古代朴素辩证法 B近代唯心辩证法 C历史辩证法 D唯物辩证法 E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43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成果是( )A关于原子的理论 B细胞学说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 E量子力学44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以下的丰富内容 ( )A指出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承认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C从无数物质现象中抽象出最大共性 E 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没有区别 E体现了个别和一般,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 45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 ( )A否认事物的运动 B找到运动的量度 C区别不同质的事物D把握事物的多样性 E批判相对主义和诡辩论46辩证法所讲的“发展”是指 ( )A一切形式的运动变化 B 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C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F 事物数量的增加47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下列区别 (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C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F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48认识的客体具有 ( )A客观性 B对象性 C能动性 D社会性 E历史性49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 ( )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论的错误 C庸俗唯物论的错误D实际工作中经验主义的错误 E实际工作中教条主义的错误50生产资料包括的两大项内容是指 ( )A劳动资料 B运输设备 C动力系统 D劳动对象 E信息系统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51简述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52简述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53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基本内容。 54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坚持辩证否定观有何意义?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55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对我们的指导意义。56试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来说明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庆大学试卷(B卷)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4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 )A辩证法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可知论观点3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 世界归根结底是精神的产物B 世界上的事物是“感觉的复合”C 世界上的事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 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4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7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 )19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 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 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 )A 主张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B 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 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 实用主义真理观的表现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