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项对点练19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对点练19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对点练19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对点练19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一、流程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毛滂池上山寒欲雾。竹暗小窗低户。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白酒浮蛆鸡啄黍。问陶令、几时归去。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注】毛滂是北宋词人,一生仕途失意。本词作于作者自衢州推官改任武康县令之时。陶令:指陶渊明。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上阕中“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一句。推导流程:第一步:解读词句内涵。根据语境,翻译出该句词的意思,“侵短梦”是说打破了短梦,而“秋声”是指。第二步:分析词句的形式特点或运用的表达技巧。本句运用了的手法,通过“芭蕉雨”表明了秋天的环境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词人的情感。第三步:点明其表现的思想内容。从景物描写对词人情感的作用上分析。“芭蕉雨”“侵短梦”,表现了词人的心情。自主尝试:答案:推导流程:雨声借景抒情仕途失意的惆怅自主尝试:作者正在小憩之时,雨打芭蕉的声音打破了自己的短梦。词句借景抒情,通过雨打芭蕉之声,既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又表现了词人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惆怅。二、对点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秋浦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注】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B“为问寒沙新到雁”一句与作者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C“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D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致的回味。BB项,“比喻”错,应该是“拟人”。(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6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诗句解释两个拟声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阐释其情感内涵。答案:“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2分)“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2分)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衬托了孤寂悲凉之情。(2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凝香斋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沉心细细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注】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香炉:香炉峰。(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的。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B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C任所齐州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写湖光,下句写泉水。纯净的湖水使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砂石如玉,清寒的泉流激荡,悦耳清幽。D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诗句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BB项,“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理解错误,“身闲无事”是因齐州大治。(2)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解析:着重考查诗眼“幽”,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时,要从标题、内容、情感、结构等方面展开思考。西斋的景物特征、诗人的政治才干、大明湖的山水特点、诗人潜心典籍的雅兴等,都是思考的线索。答案:诗眼“幽”字,总揽西斋景物特征。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处,实为清幽境界。悠游庭斋,临风赏月,乐而忘身乃一地方诸侯。身为齐州知州,政通人和,丰收有望,才有闲情探幽览胜。湖水清幽,白云驻足,好鸟幽鸣,泉清见石,寒流激荡,好不让人留恋喜爱。可谓幽景寄幽情。悠游之余,潜心书史,感到无异于置身香炉峰,更显得作者情趣高雅、心境清幽。全诗无不紧扣诗眼“幽”字展开意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9分)双调折桂令九日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蝶愁来明日黄花:苏轼曾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之句。(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B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长,游子不要留恋他乡。C七、八两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D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AA项,“秋”“归雁”之意象和“强整乌纱”的动作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乡的思念。(2)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作者在此以景结情,写出了眼前的凄清景象:回首茫茫天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