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知耻则有所不为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己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进而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这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也认识到无耻之徒为一已私利而不惜、不怕损害社会的利益,因而也违背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所以,必须发掘人的羞耻之心,从根本上使人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这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 (选自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修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B.以强调个人的修身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耻感文化能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D.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被称为天下三德,其中知耻很重要,它对好学和力行都有很大的影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耻感文化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要求个人要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来正人。 B.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形成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是因为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 C.耻感文化既强调个人修身,又崇尚操守,褒扬气节,在对耻感文化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观。 D.违背了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的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 B.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向层面的展示。 C.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的行为要求,以及整个社会公认的道德评价机制,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外向层面的展示。 D.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说明耻感文化对中国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有助于人道德上的完善。(2)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古董 耿春元 古董是子午镇常少山的外号。 古董一词除词典上的解释外,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常少山能够沾上古董这诨名,缘于那年他母亲去世。子午镇的风俗,双亲中有一个先走了的,丧事要做三天,叫小丧;双亲中最后一位也去了,丧事要做五天,还要扎灵车,请鼓手,排宴席,叫大丧,很隆重。常少山的父亲早亡,遵照当地风俗,他母亲的丧事应该大办的。谁也没有想到,常少山竟然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而且连滴眼泪都没掉,还跟儿子常宝说:我死了,也这样! 为这事,常家的族人气愤了,约合起来要揍他。常少山说,我这是厚养薄葬,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顶屁用! 常少山他娘瘫痪在床八九年,常少山日夜守护在床前,端屎倒尿,暖床按摩,什么事儿都费一番心思、费一番力气来做,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吃一口,给娘一口:自己饱了,娘也饱了常少山是孝子啊!常少山把话说得理直气壮,大家听来也在理,只是这理不是常人的理,只好说声“跟个古董生什么气”,便散去。这诨名从此便跟上了他。 常少山是古董,想不到他家里竟然冒出个真正的古董来。 常少山一生就交了一个朋友。这朋友叫吕尚。有一天吕尚来做客,突然被面前的那把茶壶惊呆了。正泡着茶呢,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来回摩挲,又捧到鼻子尖儿上闻了闻,颠过来倒过去验了一通后,问道:“这壶,哪里来的?” 常少山说:“先前用的那把打了,才从旮旯里找出这把旧的来。” 吕尚说:“收起来,别再用了,这家伙是古董,比你还金贵。” 常少山就笑,说:“神经病了不是?搬家时差一点被我当垃圾扔了,怎么就成古董了?是古董,用它泡的花茶怎么还是花茶味?应该是龙井味呀” 吕尚说:“别闹了,你把它小心放着,赶明日我请位老师来长长眼色,也好验证验证我的鉴赏功夫。” 第二天,吕尚果然领来了一位先生。先生姓王,气质儒雅,行色匆匆,眼中别无他物,一到就说看壶。吕尚发现那壶就在茶几上,还是昨天放的地方,并没动过,又泡了新茶。 吕尚倒空了壶,将壶擦净,双手捧起,王先生轻轻接过,凑到窗前光亮处,打眼一看,便说不假。沉吟片刻,又看,说声:“错不了,就是它!”便轻轻放下,掏出手绢擦擦双手,向常少山点点头,说道:“听吕尚说过您,我很赏识,都是朋友了,我也就不绕弯子了。吕尚没有看错,这把壶是件宝物!如果愿意,我出10万要了它!” “你不早说。” “早说怎么?” “早说我就卖给你。不用说10万, 2万就卖。” “为什么?” “缺钱用呀!” “现在不缺了?” “不缺了。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必需的都有了,卖它干啥?” 其实,一见面,常少山就很看重王先生这人。听他说话,更觉诚恳、坦率。只是常少山这人言语行事离不了古董脾气,三言两语就把人家打发走了,壶,还在桌子上,继续泡他的花茶。 这事过去不久,常少山得了重病,不几日便一命呜呼了。常少山病故,吕尚慌忙赶来,便把茶壶的事告诉了常宝。常宝说老爷子病中根本就没有谈及家中有什么宝贝茶壶。就是有,他那脾气也不会拿它当回事 于是两人便在常少山住的屋子里翻找。找来找去根本不见那玩意儿,却发现了一张字条,上写: 茶壶即茶壶, 打碎是瓦片。人间多少事, 都被自己骗。 常宝看过,递给吕尚,说是不解。吕尚接过默念一遍,又默念遍,然后长叹一声,道:“怎么是古董呢,分明真人也!”(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14期,编者有改动)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小说文笔简净,凝练生动,手法运用得当,以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精准传神的动作描写分别塑造了常少山和吕尚这两个人物。B.小说有两条线索,其一是一把“古董”壶,另一条线索是主人公的“古董”性格,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交织穿插,十分精妙。C.小说叙写了常少山对母亲厚养薄葬,表面上解释了“古董”诨名的由来,更在深层次上揭示了常少山不同寻常的品性特征。D.小说中的“壶”经历了寻常之物、疑似古董、天价古董的变化,却始终“泡着茶”,证明常少山对古董壶的文化价值并不在意。5. 常少山的“古董”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4分)6. 小说结局人去壶隐,只留下了一首诗。作者这种处理是否合理? (6分)(三)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本文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天地苍茫一根骨庞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獒,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覷,唯唯诺诺;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曰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做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 :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 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妹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泮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4分)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 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形象。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人,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E.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的史记。8.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有某种必然性?(4分)9.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结合上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6分)2、 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 永徵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嵩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嵩州。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超日:“长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日:“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其年冬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 (节选自旧唐书薛元超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B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C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D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B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C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员还需要辞官。 D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文中的“陪葬”指一种恩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薛元超好学,擅长写文章。太宗很看重他,让他参与修撰晋书;高宗即位以后,让他兼任修国史的工作。 B薛元超受到人们的称颂。一是因为他擅长文辞;二是因为他喜欢引荐寒门才俊,曾经上表举荐过十几个人。 C薛元超一生数遭流贬。先因与上官仪有文字之交,受到牵累;后又上疏进谏,为李义府请求马匹代步而被贬。 D薛元超很为唐高宗所宠信。他经常被召入宫中参加唐高宗与诸王的私宴;高宗到东都, 让他留下辅佐太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各5分,共10分)(1)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2)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4-15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4. 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A.首句中的黄梅时节是指夏初这个时令。B.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正面写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C.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D.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E.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15. 结合诗歌后两句的内容,谈谈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3)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展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唱的“易水诀别”歌的歌词是:,!(3)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面对惨案后各方沉默的现实,发出了“,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呐喊。 3、 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1927年,毛泽东在这革命的关键时刻,指点江山,辨明方向,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B.钱钟书在青年时期就很书生意气,勇于臧否人物。C.好的时评能激浊扬清,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D.每到四月中旬,满山遍野的梨花就风华正茂绽放开来,小村庄完全笼罩在一片白色的世界中。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由于对互联网购票方式不熟悉、票款支付不方便等因素,使不少旅客还是选择到火车站售票窗口及火车票代售点排队购买车票。B.日前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中国和俄罗斯投了反对票,致使西方提交的决议未通过。C.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尤其需要弘扬医疗卫生职业道德,作为鼓舞士气、统一意志的鲜明旗帜,作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D.尽管不少家长早就意识到校车安全的隐患,但迫于无法接送等种种无奈,仍不得不把孩子送上一辆辆拥挤的校车。19、下列各句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A.有您这样的芳邻,一定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事。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_,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新春佳节时,许多地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_,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_,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此外,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21、最近,一部名为低头人生的动画短片在网络上爆红。短片以手机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夸张重现了手机在人们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下面这幅图画来自短片的片头。请为这幅图画配文。(5分)要求:想象合理;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60个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曾国藩说:“善莫大于恕。” 安德鲁马修斯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原谅别人有益于身心健康。 读了上面的这几段话,你有什么感想?请选定一个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邢台八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1.C; 2.C; 3.A解析: 1.由原文第二段“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一句可知,耻感文化有助于“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但它本身并不“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属偷换概念。2.由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可知,原文说的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追求的是道德品格和人生品行,而不是“耻感文化”,C项中指代错误。3.由最后一段“中国之所以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后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可知,中国之所以强调礼、义、 廉、耻,是因为“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A项因果关系分析错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 4.C; 5.对待礼俗非常淡然:他坚持厚养薄葬,母亲生前,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他并不讲究葬礼的排场,不顾礼俗。 对待金钱非常淡漠:他并未因“壶”是古董而多加注意,更不因它的价钱而动摇,宁可让古董壶消失,也不让金钱打扰自己平静的生活。6.观点一:合理(答出三点即可)人物塑造:这种处理丰富了人物性格。常少山生前自己不看重古董壶的经济价值,死后还教育子女乃至朋友,不要执着于身外之物,让读者感受到他思虑深远的一面。情节发展:前文中常少山已经拒绝卖壶,死后又引出寻壶、壶失等情节,陡起波澜,产生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主题表达:这首诗表明了常少山对利益的观点态度,也阐明了小说的主题看淡名利、坚守自我,升华了主题。艺术效果:这样一个结局带有一种朦胧之美,含蓄蕴藉,引人联想。观点二:不合理(答出三点即可)人物塑造:前文塑造的常少山是个率性而为的人,行动多于语言,这样一个人在死前特意处理了古董壶,还留下这么一首诗,显得有些刻意,前后不一。情节发展:无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这把壶在他眼中始终就是把沏茶用的壶,他的儿子也说,真有这么一把壶,常少山的脾气也不会把它当回事。不当回事却又特意去处理,使得情节发展缺乏合理性。主题表达:这首诗阐明了小说的主题看淡名利、坚守自我。主人公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已经表达了这一主题,这首诗的出现实属画蛇添足。艺术效果:这样的结局有些做作,也太过模糊,降低了小说的艺术价值。 解析: 4.A塑造吕尚这个人物的手法概括不全面,除动作描写外,还有语言描写。B“贯穿始终”不准确,“古董壶”是中起线索。D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及此壶的“文化价值”。5.本题要求概栝说明常少山的“古董”之处的体现,答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古董”一词的含义。文章开头即对“古董”作了解释:“古董是子午镇常少山的外号。古董一词除词典上的解释外,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接着通过两个情节来表现常少山的 “古董”行为和性格:一个是对母亲厚养薄葬,可看出他对世俗礼法非常淡然的态度;另一个是对于古董壶的态度,可看出他对金钱也有着非常淡然的态度。将这两点概栝出来,并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即可得出答案。6.探究题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答题时要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认知规律,要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反映的主题思想。本题要求考生针对小说结局“人去壶隐,只留下了一首诗”的处理进行“是否合理”的探究。考生可以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开展、主题思想的表达、艺术效果的营造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得出自己“合理”或“不合理”的判断。答题时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 其合形象、情 、主题、个面来进行论述,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 观点要明确,论述要合理,理由要充分。 (三)实用类类文本阅读答案: 7.CE; 8.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9.略解析: 7.C项,司马迁并没有指责汉武帝有不可推卸之责;E项,借用鲁迅诗句是为了说明苦难使司马迁提升了精神,成就了一根骨头。8.略9.应写出“中国的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应举出恰当的例子。3、 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答案】 D11【答案】 C 【解析】丁母忧,是遭遇母亲丧事。12【答案】 C 【解析】时间错位,上疏进谏在先。13【答案】(1)(薛元超)多次上书陈述君臣政体和时政得失,高宗都赞许并采纳。(补主语、“数”“嘉”“纳”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5分。)(2)只是我的儿子不熟悉政务,关西的事情,都把它托付给你了。我对你寄予的希望已经很深,你不能默不作声呀。(“闲”“庶务”“委”“默”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5分。)【参考译文】 薛元超是薛收的儿子。元超早年丧父,九岁袭爵汾阴男。长大以后,好学善于作文章。太宗非常器重他,叫他娶巢剌王的女儿和静县主为妻,多次升迁授任为太子舍人,参预修撰晋书。高宗即位,升任给事中,这年二十六岁。薛元超多次上书陈述君臣政体和时政得失,高宗都赞许并采纳。不久转任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块盘石,当初薛道衡任内史侍郎,曾坐在石头上草拟制书,薛元超每次见到此石,总是泫然流泪。 永徽五年,为母亲守丧解职,第二年,丧期未满就起用为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薛元超擅长文辞,又喜好引进寒门有才能的人士,曾经上表举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多人,由此被舆论赞美。后来因病离京任饶州刺史。三年,授为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因为获罪被发配流放到巂州,按照旧制,被流放的人不许乘马,薛元超上奏请求给他马骑,因此获罪贬任简州刺史。一年以后,西台侍郎上官仪被杀,薛元超又因和他有文章往来关系密切,被发配流放到巂州。上元初年,遇赦回来,拜授正谏大夫。三年,升任中书侍郎,不久被提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当时高宗驾幸温泉打猎,诸番酋长也都拿着弓箭跟从。薛元超以为既然不是同一族类,很叫人担忧,上疏竭力谏阻,高宗采纳了。当时薛元超特别受到高宗恩遇,时常召入和诸王一同出席私家宴会。高宗又看重他文学政治的才能,曾对薛元超说:“长期有卿在中书省,就不依靠更多的人了。”永隆二年,授任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临幸东都,太子在京师监国,就留薛元超随侍太子。高宗临行时对薛元超说:“朕留下卿,好像失去一只手臂。只是我的儿子不熟悉政务,关西的事情,都把它托付给你了。我对你寄予的希望已经很深,你不能默不作声。”于是薛元超上表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多次上疏劝谏太子,高宗知道了说好,派使者慰问,赐物一百段。弘道元年,薛元超因病要求退休,朝廷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准许退休。这一年冬天薛元超逝世,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薛元超有文集四十卷。儿子薛曜,也以文学闻名,圣历年间,修撰三教珠英,官做到正谏大夫。(二)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14.BD; 解析: B项为间接透露。D项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15.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稍有些失落的心情。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三)名篇名句默写16.答案:(1)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2)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不在沉默中爆发三、语言文字运用17.答案: D 解析: 用错对象。“风华正茂”指风采才华正盛。用来形容青年人,不可以修饰花的盛开情况。18.答案: B 解析: A项主语残缺,应去掉“使”。C项搭配不当,应将“道德”改为“精神”。D项语序不当,应将“尽管”调至“不少家长”后。19.答案: A 解析: B.“赏识”用在上对下,C.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D.根据内容,应是家长和孩子对话,就应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20【答案示例】 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窗花有相当多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答出一句,给1分;答出两句,给3分;答出三句,给5分)【解析】 根据语境及上下文的“提示语”来解答,是这种题型最基本、最有效的答题思路。第空,由后句“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