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巩固练习.ppt_第1页
文言虚词巩固练习.ppt_第2页
文言虚词巩固练习.ppt_第3页
文言虚词巩固练习.ppt_第4页
文言虚词巩固练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虚词巩固训练,在下列对联的末尾加上什么虚 词能使其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君恩深似海 臣节坚如山,矣,乎,“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 请说出每个而的用法与 含义?,总 结,经史子集何其多, 常见虚词二十个。 之乎者也乃焉矣, 因为所以与然而。 若属先得识规则, 且于文中辨差别。 文言功夫当日进, 书海扬帆定自得。,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1.分清虚实,学法指导,2.辨明用法,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3.通晓古今,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A、少数沿用下来,学不可以已,B、有的完全消失,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4.注意特殊现象,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1) 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投诸渤海之北,(2) 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而已矣,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用法灵活 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二、使用频率高 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三、语法功能强 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四、发展变化大。,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介词,“替”、“给”,动词,“作出”、“制定”,选出“其”用法不同的一句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可怪也欤,找出“其”用法不同的一句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4、秦王恐其破壁。,选出“其”用法不同的一句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 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 4、 吾其还也。,区别句中的“其”的用法和意义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3、其一犬坐于前 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其李将军之所谓也 6、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汝其勿悲 9、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10、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11、天与,其人与?,代词,他们,指示代词,那个,代词,其中,指示代词,那些,表揣测,大概,表反诘,难道,加强语气,又,表商量,还是,副词,多么,如果,还是,“邻居死了一人,其肉卖至七八十。 家中新添一佃户,嫂嫂所以肚子 又胖矣。”,:“邻居有一人患疾病而死,市上肉 价大涨;家中用工不足,新雇一人 充当,兼之嫂嫂即将分娩。”,“且”的意义和用法,给下列“且” 用法不同类的一句 1、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3、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3、公为我献之。 4、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5、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7、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8、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区别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动词,做,动词,成为,动词,担任,动词,认为,5、公为我献之 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8、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介词,表动作行为的替代,替、给,介词,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当、等到,介词,表动作行为的目的,为着、为了,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由于,区别句中“所”“所以”的意义和用法 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2、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 3、人必有所不为,而后能有所 为 4、吾之所以拒子矣 5、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 以为法,名词,去处,数词,表不确 定的数目,构成名词性所 字结构,表原因,表行为所凭借 的方式、方法、 依据,的方法,选出下列各组中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1、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贵以近知远 D、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 A、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C、以心中有足乐者 D、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D,3、 A、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B、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C、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D、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 A、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操当以肃还付乡党,A,D,5、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吾以知其必不敷矣 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以勇气闻于诸侯 6、 A、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D、以致天下之士,B,C,区别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6.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 者 7.带长铗之陆离兮,代词,他们,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件事,宾语前置标志,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定语后置标志,区别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 1、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2、旁皆大松,曲者如盖 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今者项庄拔剑舞 5、陈胜者,阳城人也 6、客如来见者,吾必唾其面 7、言之,貌若甚戚者,助词,的原因,助词,的人,助词,的松,用在时间用语后, 的时候,用在主语之后,引出 判断,提顿假设分句,的 话,与“若”配合,表比喻, 的样子,1、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2、蟹六跪而二螯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择其善者而从之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吾尝终日而思矣 8、天下强国,非秦而楚 9、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10、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11、其子而食,且谁不食 12、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 13、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1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5、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根据“而”的意义和用法,给下列句子分类,表承接:1、4、5;表并列:2、3 、 8 ;表递进:6; 表修饰:7、12、13;表转折:9、 14 ; 表因果:10;表让步:11;表假设:15;,区别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苛政猛于虎也 3、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4、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5、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引出比较的对象,比。,引出动作发生的对象,对。,引出动作发生的对象,向。,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被。,介词,在方面,6、积于今六十岁矣 7、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8、燕王欲结于君 9、今吴楚反,于公何如 10、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介词,到,介词,给,介词,跟,同,和,在看来,介词,根据,区别句中“则”的意义和用法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连词,表承接关系,“就”、“便”、“原来是”、“已经是”,连词,表假设关系,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或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连词,表并列关系,译为“就”,或不译,连词,表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可译为“可是”“却”或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可译为“虽然”“倒是”,选出对下边“则”字的意义或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 1. A.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那么,连词 B.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原来已经,连词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却,连词 D.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就,连词 2.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就,连词 B.既非挺出地面,则为深谷林莽所蔽 却,副词 C.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如果,连词 D.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而,承接连词,D,B,3.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如果就,假设连词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加强判断 C.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 于,介词 D.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那么,连词 4. A.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就是 B.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却,连词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就 D.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 只,D,B,“因”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句中“因”的意义和用法 1、因拔刀斫前奏案 2、变法者因时而化 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4、不如因而厚遇之 5、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连词,于是,就,介词,依照,根据,介词,凭借,依靠,介词,趁着,介词,根据,6、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7、于今无会因 8、蒙故业,因遗策 9、因击沛公于坐,介词,因为,名词,缘由,机缘,动词,因袭,沿袭,介词,趁机,区别句中“焉”的含义与用法 1、永之人争奔走焉 2、青麻头伏焉 3、且焉置土石?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5、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6、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7、如乐作焉,兼词,于是,在这 件事上,兼词,于此,在那里,兼词,于何,在哪里,代词,它,疑问代词,哪,助词,做词尾,“地”, 同“然”,,助词,同“然”,与 “如”配合,的样子,“何”的意义和用法:,A.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B.如太行、王屋何?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 自托于赵? D.豫州今欲何至? E.作计何不量? F.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G.徐公何能及君也! H.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怎么样,把怎么办,什么,代词,哪里,代词,为什么,副词,为什么,代词,怎么,副词,通“呵”,呵问,“乃”的意义和用法:,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解释下列“乃”的含义。,却,才,于是,就,你,是,“若”的意义和用法:,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 崤函之固,自若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缘木而求鱼也 若毒之乎 若皆罢去归矣 吾翁即若翁 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指出下边句中 “若”的意义。,如果,连词,指示代词,这样,像,动词,指示代词,那样,人称代词,你,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