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ppt_第1页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ppt_第2页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ppt_第3页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ppt_第4页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一、HO模型及其分析 二、列昂惕夫之谜及新要素理论,2,一、HO模型及其分析,(一)HO模型的基本内容 (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 (三)雷布津斯基定理 (四)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 (五)对HO模型的评价,3,HO模型,1919年,赫克歇尔在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提出: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形成的原因。 1933年,俄林在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中,进行了全面而清晰的解释,并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艾尔 赫克歇尔,贝蒂尔 俄林,4,(一)HO模型的基本内容,1、HO模型的提出 (1)比较利益学说认为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所带来的成本差异。 (2)机会成本(商品的相对价格)概念代替了劳动成本差异,为HO模型提供了基础。 (3)俄林认为:国际贸易的发生与劳动生产率无关,因为单一劳动要素不能成为商品价格形成的原因。,5,(一)HO模型的基本内容,2、HO模型的假设前提 (1)222模型。 (2)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生产函数、技术方法、技术水平均相同,产量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 (3)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在国内充分流动,国际间则完全不能流动。,6,(一)HO模型的基本内容,(4)两种产品在要素密集度上存在差异。 (5)两个国家在要素丰裕度上存在差异。 (6)不考虑其他可能影响贸易的因素。,7,附: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1、要素密集度 (1)含义:要素密集度针对产品而言,是指生产单位某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在222模型中,设生产单位X、Y所需的资本量和劳动量依次为KX、LX与KY、LY,则SXKX/LX,SYKY/LY,被称为要素密集度(资本劳动比);若SXSY,则称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8,附: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2)资本密集型部门与劳动密集型部门 设X、Y两部门采用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则在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部门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大于Y部门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则称X产业为资本密集型部门,Y产业为劳动密集型部门。,9,附: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3)要素密集度图示 射线斜率为产品资本劳动比,即要素密集度。X沿OX生产,U1的要素投入组合:(L1,K1);Y产品沿OY生产,U2的要素投入组合:(L2,K2)。OX的斜率小于OY,则X劳动密集而Y资本密集。,X,Y,L,K,O,L2,L1,K1,K2,U1,U2,10,附: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2、要素丰裕度 (1)含义: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针对国家而言,是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A、实物单位。设A国资本、劳动总量分别为TAK、TAL,B国资本、劳动总量分别为TBK、TBL,TAK/TAL或TBK/TBL称为要素丰裕度。若TAK/TALTBK/TBL,则称A国为资本丰裕国,B国为劳动丰裕国。,11,附: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B、要素相对价格。劳动价格:工资率W;资本价格:利息率R;要素相对价格:QW/R。若QAQB,则A国资本丰裕,B国劳动丰裕。,12,附: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2)要素丰裕度图示 A、B分别表示A、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可知A国的资本和劳动总量为KA、LA;B国的资本和劳动总量为KB、LB。,K,O,LA,LB,B,A,KB,KA,L,OA、OB的斜率分别表示A、B两国的要素禀赋情况。 OA的斜率大于OB,故A国为资本丰裕国,B国为劳动丰裕国。,附: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3)要素丰裕度图示 一国生产可能性线的形状与其要素丰裕度有关。 若A国劳动丰裕且X劳动密集,则A国生产可能性线AA偏向于X轴。 若B国资本丰裕且Y资本密集,则B国生产可能性线BB偏向于Y轴。,14,(一)HO模型的基本内容,3、HO模型的基本内容 (1)贸易原因:各国要素丰裕度(要素禀赋)相对差异所引起的产品价格相对差异。 (2)贸易模式:各国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3)贸易结果:贸易双方均从中受益;各国之间要素报酬差异减小,要素价格出现均等化趋势。,(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1、HO模型的内在逻辑关系 (1)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在于各国商品价格差异。 (2)各国商品价格差异由各国生产成本差异决定。 (3)各国商品成本差异由生产使用的要素价格差异决定。 (4)要素价格差异由要素存量比率决定。,(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5)要素存量比率差异由要素供给决定。 (6)要素供给由要素禀赋决定。,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要素相对价格差,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的发生,17,(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2、要素禀赋原理图示,QA,B国贸易前后变化,出口,进 口,Y,PA,A,A,EA,O,X,A国贸易前后变化,PW,EA,OA,Y,B,B,EB,O,X,PB,EB,出口,进口,OB,QB,18,(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3、HO模型的数学推导 设:A:资本丰裕;B:劳动丰裕;X:劳动密集;Y:资本密集;L:劳动投入系数;C:资本投入系数;R:利息率;W:工资率;P:价格(成本);S:要素密集度;Q:要素丰裕度。 则有:PAXLXWACXRA;PAYLYWACYRA; PBXLXWBCXRB;PBYLYWBCYRB。,19,(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以第一式为例,则有:PAXLXWACXRALXWA(1CXRA/LXWA) 又:SXCX/LX;QAWA/RA; 则有:PAXLXWA(1SX/QA);同理有: PAYLYWA(1SY/QA);PBXLXWB(1SX/QB); PBYLYWB(1SY/QB)。 贸易直接原因为:PAX/PAYPBX/PBY0,20,(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故代入有:PAX/PAYPBX/PBY LXWA(1SX/QA)/LYWA(1SY/QA)LXWB(1SX/QB)/LYWB(1SY/QB) LX(1SX/QA)(1SY/QB)(1SX/QB)(1SY/QA)/LY(1SY/QA)(1SY/QB) LX(SYSX)/QB(SYSX)/QA/LY(1SY/QA)(1SY/QB),21,(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LX(SYSX)(1/QB1/QA)/LY(1SY/QA)(1SY/QB) LX(QAQB)(SYSX)/LY(QASY)(QBSY) 又:A资本丰裕;B劳动丰裕;X劳动密集;Y资本密集, 则有:WA/RAWB/RB,即QAQB;CY/LYCX/LX,即SYSX。 故:PAX/PAYPBX/PBY0,即:PAX/PAYPBX/PBY, 则:资本丰裕国A在资本密集型产品Y上有比较优势;劳动丰裕国B在劳动密集型产品X上有比较优势,HO模型得证。,22,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时,投入要素数量与可能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假定仅有两种要素投入生产,则生产函数为:Qf(L,K),其中L为劳动投入量,K为资本投入量,Q为产量。 该生产函数表示:长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由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一定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23,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2、等产量曲线 (1)含义: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若以常数Q0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等产量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f(L,K)Q0,24,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2)等产量曲线图示,Q1,K,L,A(K1,L1),B(K2,L2),K1,K2,L1,L2,Q2,Q3,O,25,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3)边际技术替代率 不同投入要素之间有一定的技术替代关系;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维持同样的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一种投入可以替代另一种投入的数量,叫作这一种投入要素对另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记作MRTSLK,MRTSLKK/LdK/dL,绝对值等于等产量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26,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4)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法则 沿着同一条等产量线,以一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可替代的数量越来越少,即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法则。 任何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27,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5)等产量曲线的性质 A、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Q3Q2Q1,Q1,K,L,O,Q2,Q3,28,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B、等产量曲线两两不能相交。,CB,矛盾,29,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C、等产量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30,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D、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边际技术替代率有递减倾向。,31,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3、等成本线 (1)含义:既定成本与既定要素价格时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各种不同要素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2)等成本线的函数表达式 假定:劳动L价格为工资率W;资本K价格为利率R;C为投入的总成本。则等成本线为:CWLRK或:KC/R(W/R)L,32,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3)等成本线的线性特征 截距:C/W为横截距;C/R为纵截距,分别表示当既定的成本全部用于购买劳动或资本时的数量。 斜率:W/R,即等成本线的斜率为两种生产要素价格之比的负值。,C/R,O,K,L,C/W,等成本函数: CWLRK,33,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4)等成本线的变动,C/r,O,K,L,C/w,C/w1,C/w2,C/r,0,K,L,C/w,C/r1,C/r2,O,L,C/w,C/w1,C/w2,C/r,K,C/r1,C/r2,工资率的变动,利率的变动,总成本的变动,34,(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4、 HO模型的勒纳图证明(技术系数不同) X劳动密集,Y资本密集;A国L丰裕,B国K丰裕;生产函数相同。 (1)XX、YY为单位产量的等产量线;Qa(Qa)为A国要素相对价格;Qb为B国价格,Qa斜率小于Qb。,O,L,X,Y,Y,X,K,N,M,M1,N1,a,a,b,Qb,Qa,Qa,(2)均衡点:M、N与M1、N1。OM与ON的斜率小于OM1与ON1,技术系数不同。 (3)以K计算成本,则A生产X、Y的成本为a与a;B成本均为b。故A在X上有比较优势,B在Y上有比较优势。 (4)L丰裕的A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X;K丰裕的B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Y。,35,(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5、要素价格均等化及其分析,(1)概述 1948年,美国的保罗萨缪尔森在HO定理的基础上,得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命题,并进行了论证。因其为HO定理的引申,因此又被称为HOS定理。,保罗萨缪尔森,36,(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2)HOS模型内容:国际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使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 (3)HOS模型有两点寓意 、证明了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即说明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37,(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4)HOS模型逻辑推演,开放前,A国生产一定量的X与Y,X劳动密集,Y资本密集,A国内对劳动需求增加,对资本需求减少,两国要素相对价格均等,A劳动丰裕,B资本丰裕,开放后,A生产更多的X与更少的Y,A劳动价格上升,资本价格下降,A劳动相对便宜,B资本相对便宜,同理,B劳动价格下降,资本价格上升,38,(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5)埃奇沃斯盒状图,O,O,E,C,D,E,KE,KE,LE,LE,Y1,Y2,Y3,X1,X2,X3,39,(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A、OO为要素禀赋(K/L),其右下为X劳动密集而Y资本密集;其左上表示X资本密集而Y劳动密集。 B、当且仅当X和Y的等产量线相切时,生产达到均衡。 C、过均衡点的连线为生产契约曲线,生产契约曲线外任何一点均是低效的。生产契约曲线凸向右下,表明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D、原点与契约曲线的连线的斜率代表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等产量线的公切线斜率代表要素相对价格(等成本线)。 E、延契约曲线往右上,两种产品的资本密集度提高,劳动的相对价格上升。 F、通过埃奇沃斯盒状图我们可以分析商品产量与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情况。,40,(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6)HOS模型图示 设:X劳动密集,Y资本密集; A国劳动丰裕,B国资本丰裕;原生产点为A与B。则A出口X,B出口Y。若国贸均衡后,新生产点为A与B。此时,商品价格均等,技术方法相同,则有要素价格均等。,Ox,Oy,Oy,A,A,B,A国,B国,B,QA,QB,QA,QB,41,(二)HO模型的详细说明,贸易均衡:PAXPBX ;PAYPBY;技术方法相同: PAXKXRA+LXWAKXRB+LXWBPBX (1) PAYKYCA+LYWAKYRB+LYWBPBY (2) (1)同除KXWA:RA/WA+LX/KXRB/WA+LXWB/KXWA (3) (2)同除KYWA:RA/WA+LY/KYRB/WA+LYWB/KYWA (4) (3)(4),有: LX/KXLY/KY(LX/KXLY/KY)WB/WA 则若:LX/KXLY/KY,有:WB/WA1。 同理有:RB/RA1。,42,附: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的替代性,O,A,A,X,B,B,Y,C,D,U,PW,PW,S1,S1,E,U,43,(三)雷布津斯基定理,1、雷布津斯基定理 (1)若价格不变,某要素增长将使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以更大比例增加其产量,降低另一部门产量。 (2)具体而言,劳动要素的增加会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量以更大的比例增加,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绝对产量减少;反之亦反。,44,(三)雷布津斯基定理,2、雷布津斯基定理证明 设A国劳动增加1倍,资本不变。 (1)要素增长前均衡点:E1;产量组合(X1,Y1)。 (2)商品价格不变,故要素相对价格不变,要素密集度不变。,OX,OY,K,L,2L,X1,Y1,E1,Y2,X2,E2,OY,(3)要素增长后均衡点:E2;产量组合(X2,Y2);且OXE1与OXE2重合,OYE1OYE2。 (4)Y2Y1,X22X1。故L增长减少了K密集产品的产出,而以更大比例扩大了L密集产品的产出。,45,(三)雷布津斯基定理,3、要素增长的形式 (1)生产要素的平衡增长。 劳动和资本等比例增加,要素增长并没有引起要素比例的变化。 (2)出口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 (3)进口竞争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46,(三)雷布津斯基定理,4、 雷布津斯基定理图示(以出口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为例) 设某国劳动丰裕;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1)劳动增长使生产可能性曲线更大比例倾向X轴。,(2)价格不变:TT;生产结构改变:OS1OS1;消费结构不变:OE1OE1;福利提高:U1U1。 (3)贸易三角相似,面积增大。 (4)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倾向于扩大贸易规模。,O,T,Y,U1,U1,E1,S1,S1,T,E1,X,47,附:生产要素的平衡增长图示,某国劳动丰裕;X劳动密集,Y资本密集。要素平衡增长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平行向远离原点的位置移动。 (1)封闭时均衡点:S0。,(2)价格不变:TT;生产结构不变:OS1OS1;消费结构不变:OE1OE1;福利提高:U1U1。 (3)贸易三角相似,面积增大。 (4)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要素平衡增长不改变小国的分工格局和贸易模式,而倾向于扩大其贸易规模。,O,X,T,Y,U1,U1,E1,S1,S1,T,S0,E1,48,附:进口竞争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设某国劳动丰裕;X劳动密集,Y资本密集,资本增长使生产可能性曲线更倾向Y轴外移。,(1)价格不变:TT;生产结构改变:OS1OS1;消费结构不变:OE1OE1;福利提高:U1U1。 (2)贸易三角相似,面积变小,贸易规模缩小:进口竞争商品产量增加,替代一部分进口。 (3)极端情况:该国若资本大幅增长,则比较优势可能发生逆转。,O,X,T,Y,U1,U1,E1,S1,S1,T,E1,49,(三)雷布津斯基定理,5、雷布津斯基定理的政策含义 (1)若价格不变,一种要素增长时,此要素相对价格下降,则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新增要素充分就业要求其他要素从其他要素密集产品释放出来,因而其他要素密集使用的产品的绝对产量降低。 (2)“非工业化”:随着新的自然资源的开发,从工业部门夺走了生产资源,从而导致工业化的萎缩。,50,附:雷布津斯基定理的数学证明,51,附:雷布津斯基定理的数学证明,52,附:雷布津斯基定理的数学证明,53,附:大国情形的要素增长,1、要素增长与提供曲线 不论要素如何增长,小国的贸易条件不变。对于大国来说,其贸易条件要受该国贸易规模的影响。 要素平衡增长引起提供曲线外移;出口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导致提供曲线外移;进口竞争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导致提供曲线内移。,附:大国情形的要素增长,为M,贸易条件T1;(3)贸易条件恶化: T1T;规模增:M在E右上。 :进口竞争密集要素(资本)增长 (1)前:均衡点E,贸易条件T;(2)后:提供曲线A2,均衡点N,贸易条件T2;(3)贸易条件改善:T2T;规模减:N在E左下。,2、要素增长的贸易条件效应(大国) X劳动密集且为A国比较优势产品,若B国提供曲线保持不变。 :出口密集要素增长(假定A劳动增长而资本不变) (1)前:均衡点E,贸易条件T。(2)后:提供曲线A1,均衡点,附:大国情形的要素增长,3、两国情形下的要素增长(大国;X劳动密集,A国劳动丰裕) :A国劳动增长,B国资本增长 (1)提供曲线外移,贸易条件被要素增长决定,规模扩大。 (2)若:OAOA1,OBOB1,均衡点E1,贸易条件不变,规模增。 :A国资本增长,B国劳动增长,(1)提供曲线内移,贸易条件被要素增长决定,规模减。 (2)若:OAOA2,OBOB2,均衡点E2,贸易条件不变,规模减。,附:大国情形的要素增长,:A、B国均劳动增长 (1)提供曲线反向移动,贸易条件与规模均被要素变动决定。 (2)若: OAOA1,OBOB2,均衡点E3,A国贸易条件恶化,B国贸易条件改善。,57,(四)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1、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 自由贸易将提高价格上升产业密集使用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降低价格下跌产业密集使用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2、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推论 自由贸易会提高一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四)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3、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图示 (1)生产点:H与F;L报酬:1/OC;K报酬:1/OA。,(2)Y;X;X线内移。生产点:E和G;L报酬:1/OD;K报酬:1/OB。 (3)L报酬提高:1/OD1/OC;K报酬降低:1/OB1/OA。 (4)(1/OD1/OC)/(1/OC)CD/ODFI/OI(1/OJ1/OF)/(1/OF)FJ/OJ,L报酬变动大于产品价格变动。,L,O,Y,B,X ,X,F,C,I,K,D,A,E,G,H,J,59,(四)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4、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证明(技术系数不变) 设:某劳动丰裕国以一定的技术系数生产X和Y,其中X劳动密集。 则有:PXLXWCXR,PYLYWCYR。 该国出口X产品,X价格将上升。设PX上升10%,而PY不变。由LX、CX、LY、CY恒定,可知W上升或R上升或二者均上升。,PX上升,W提高,PY不变,W上升幅度超过10%,结论:劳动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上升,劳动需求上升,R下降,W提高,60,(四)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5、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证明(技术系数不变) 设:A国投入L和K生产X和Y,劳动密集的X为A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根据完全竞争假定,可列出成本方程:,其中LX和KX是单位Y商品相应的系数,LY和KY是单位Y商品相应的系数。将X商品成本方程全微分:,在均衡状态下, LX和KX总是成本最小化的投入组合,因此,我们可以不考虑投入系数的变动对成本的影响,即:,61,(四)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则有:,令,分别表示PX、W和i的变化率。,又令:,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占X商品的比率。,可得:,同理:,62,(四)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其中:,将:,代入可知:,因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且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故:,归总得:,63,(四)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自由贸易时,A国出口X而进口Y,PX相对于PX上升,所以:,得:,结论:当X商品价格上升时,不论以哪种商品衡量,劳动的实际收入增加,资本的实际收入减少。,64,(五)对HO模型的评价,1、HO模型与比较利益学说的不同 (1)比较利益学说认为劳动是决定价值的唯一因素;HO模型认为多种生产要素构成生产成本,这更直观。 (2)比较利益学说认为比较优势由劳动相对生产率差异决定;HO模型认为要素禀赋差异决定比较优势。 (3)比较利益学说认为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交换原则不同;HO模型认为国内、国际贸易均为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更具一般性。,65,(五)对HO模型的评价,2、HO模型的政策含义 HO模型最基本的政策含义是所谓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即发挥一个国家要素上固有的相对优势,从固有的要素存量的相对优势出发进行国际分工,从事贸易,将自己因为要素价格低廉而能够生产低廉价格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66,(五)对HO模型的评价,3、对HO模型的评价 (1)用要素禀赋差异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用实际优势解释贸易模式,用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国际贸易的作用,更贴近现实。 (2)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且HO模型偏重于静态分析,因此HO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HO模型的假设前提排除了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这与当今的国际贸易现状是不相吻合的。 (4)HO模型对需求缺乏足够的重视。 (5)HO模型实际上是三要素说,没有涉及到经济关系的讨论。,67,二、列昂惕夫之谜及新要素理论,(一)列昂惕夫之谜 (二)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三)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68,(一)列昂惕夫之谜,1、列昂惕夫之谜的提出 HO模型自提出后,便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理论。二战后,一些学者开始利用经验数字对该模型予以检验,以考察它是否能够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然而,若干检验的结果不支持HO模型,出现了与该模型相悖的结论,此即所谓“列昂惕夫之谜”。,69,(一)列昂惕夫之谜,2、列昂惕夫之谜 1953年,列昂惕夫试图证明HO模型的正确性。通常认为,美国是资本丰裕国,则由HO模型,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当列昂惕夫计算美国出口品和进口品的要素含量,进而对进出口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行比较时,却发现美国实际上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显然有悖于HO模型的结论。,70,(一)列昂惕夫之谜,3、实证检验的结果 1947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关键比率(K/L)X/(K/L)M 只有0.77,而根据HO模型该数值应远大于1。,71,(一)列昂惕夫之谜,4、围绕列昂惕夫之谜展开的争论 (1)列昂惕夫对反论的解释 各国劳动力的素质不同,在等量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约为其他国家三倍。如果以其他国家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三倍。所以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这样,列昂惕夫之谜也就不存在了。,72,(一)列昂惕夫之谜,(2)资本密集型产品需求偏好论,O,A,X,Y,C,D,E,U0,U1,Pd,Pd,S0,E,S0,S,Pw,U0,U1,两国消费需求不同。若一国为资本丰裕国且更愿意消费资本密集型产品,则可能出现资本丰裕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况。,73,(一)列昂惕夫之谜,(3)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互补,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如能源),往往也资本密集。美国的某些资源自然地或人为地相对稀缺,其大宗进口商品很多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因此,在考虑自然资源因素后,里昂惕夫之谜或许能被解释。单从资本和劳动角度无法解释美国的贸易模式,但从自然资源角度看,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74,(一)列昂惕夫之谜,(4)贸易壁垒 HO模型建立在自由贸易的前提下,但现实中,国际贸易存在着大量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美国的贸易政策倾向于限制高技术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阻止技术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这些人为的政策因素扭曲了美国的贸易模式。,75,(二)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1、人力资本说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1)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2)人力资本的结构与物质资本同样重要,一个国家应该重视人力投资,取得好的投资效益,才可能产生新的比较优势。,76,(二)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2、R&D学说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1)研究与开发是一种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 (2)不同国家占有的各种研究与开发资源的多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3)该学说强调科技发展在国际贸易优势形成中的作用,符合目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77,(二)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3、信息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1)人们占有经贸信息会产生贸易,信息本身也是可以交换的商品。 (2)不同国家占有信息的多寡,会使它们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 (3)信息贸易理论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的发展。,78,(三)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国际贸易技术差距论 (1)概述 HO理论忽略了技术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现实中,各国之间技术和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