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比较》PPT课件.ppt_第1页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PPT课件.ppt_第2页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PPT课件.ppt_第3页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PPT课件.ppt_第4页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考点解析,64.以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等基本史实为例,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69.以电力的广泛使用、爱迪生发明电器、本茨和莱特兄弟发明活动为例,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84.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初,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正在进行,机器(珍妮机(标志开始))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使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核心),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蒸汽机的改良,电灯、内燃机、电动机、发电机,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英国,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网络信息时代,美、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汽船(轮船)、火车,汽车、飞机,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许多技术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b.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进程缓慢;c.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a、科技对生产的作用上升。b、新技术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巨大发展迅速。 a、科技对生产的推动力加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c、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三次科技革命的不同点:,环境: 发明者: 发源地: 突破口:,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或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举例比较说明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洋务运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两弹一星成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硕果累累。中国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 (1)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2)政治:落后的封建统治,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3)外交: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 (1)内因:清政府的腐败; (2)外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原因: (1)中国处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建国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先进科技的环境。 (2)建国后不久,“左”的思想日渐严重,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对教育没有高度重视,失去了发展机会。 (3)改革开放后,抓住了科技发展的机遇,实施了863计划,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历程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雏形时期:新航路的开辟。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时期: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正式形成时期: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如: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经济全球化成为主要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结论:科技革命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下的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经济全球化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中国能抓住这次机遇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制定“863”计划和“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对策,1、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 2、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08,泰州)九年级2班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请你参加。 步骤一:走进三次科技革命 (1)请你列举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1)火车、汽船。(2)生产资料不断集中,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3)经济全球化趋势。,步骤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4)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请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0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6)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作出了无数探索,请写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次探索。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我国为了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制定了“八六三计划”。实施这个计划后,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例。 步骤三:反思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8)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破坏,中国开始沦入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