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赤壁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赤壁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赤壁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赤壁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赤壁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 赤壁赋 本课话题豁达一、从课本中积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二、从历史中积累一蓑烟雨任平生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是个豁达乐观的人,他一生三次被贬谪,可谓坎坷浮沉,备历险难,但苏轼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如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以“雪泥”“飞鸿”等新颖意象入诗,并以“飞鸿”自喻,把人生中遇到的坎坷视为偶然留下的脚印,把乐观洒脱旷达的精神和人生态度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三、从名言中积累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着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幸福的一天终会来临。普希金2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对联3草色人情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唐杜牧4宽怀大度一些,机会便多了,世界也大了;偏狭小气,机会便少了,世界也小了。佚名5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明于谦一、作者简介豪放词人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被公认为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是“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其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二、背景回放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三、相关知识1七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2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 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一、字音识记1壬戌(rn x)2.斗牛之间(du)3嫠妇(l) 4.愀然(qio)5山川相缪(lio) 6.酾酒临江(sh)7横槊赋诗(shu) 8.扁舟(pin)9匏尊(po) 10.蜉蝣(f yu)11无尽藏(zn) 12.枕藉(ji)二、通假字1举酒属客通“嘱”,译为“劝酒”2山川相缪 通“缭”,译为“萦绕”3举匏尊以相属 通“樽”,译为“酒杯”三、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一种人与牛相斗的娱乐活动。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辽阔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多用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今义:指容貌美丽的人,多指女子。四、一词多义(一)实词1望 七月既望 名词,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美人兮天一方 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 动词,唱 歌曰 名词,歌词 倚歌而和之 名词,歌声3如 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去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动词,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动词,像4然 其声呜呜然 象声词词尾,的样子何为其然也 代词,这样5长 抱明月而长终 副词,永远而卒莫消长也 动词,增长(二)虚词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7.而 羽化而登仙连词,表承接扣舷而歌 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 连词,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客 连词,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连词,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 连词,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 音节助词,不译倚歌而和之 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9.其 而不知其所止 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 代词,那何为其然也 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 代词,他,指曹孟德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东:向东进军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打鱼砍柴 2.名词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向西;东:向东 3.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友:以为友(二)动词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正襟危坐 整理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1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现代汉语语序:予怀渺渺兮)2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何为”现代汉语语序是“为何”) 而今安在哉(“安在”现代汉语语序是“在安”) 而又何羡乎(“何羡”现代汉语语序是“羡何”) 3状语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现代汉语语序: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游) 徘徊于斗牛之间(现代汉语语序:于斗牛之间徘徊) 4.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现代汉语语序:凌茫然之万顷)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问题。1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达“客悲”的根本原因的一项是()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ABC D解析:选C表达的是快乐的情绪,是听了箫声的感受,不属于根本原因。2下列对第3段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借客人之口称赞曹操为英雄,是为了衬托赤壁之战中周郎非凡的表现,委婉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伤感。 B“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等句,流露出了对于人生的渺小和短暂的苦恼与无可奈何之情。 C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道出自己的思想感情。D这段文字怀古伤今,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解析:选AA项,“是为了衬托赤壁之战中周郎非凡的表现”不对,文中无此意。3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写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B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C第2段作者借助夸张、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作者的感情蕴涵其中。D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解析:选DD项,“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不对,写曹操以及历史人物是为了抒发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二、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问题。4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轼旷达洒脱的一组是()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A BC D解析:选D表达了悲伤的情感。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先写月夜泛舟的欢乐心情,再写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B文中客的回答充满了对人世沧桑的烦恼和哀叹,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这其实正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的全部思想状态的反映。 C作者认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但人生其实也一样绵延不息,所以人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D通篇紧紧围绕明月江水进行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述中议论抒情使文章富有情致和理趣,全文达到了情、景、理的完美而和谐的统一。解析:选BB项,“全部”错。客的回答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B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C第3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D第4段,结尾意味深长。结尾客人转喜为悲,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解析:选DD项,“客人转喜为悲”错,应为“客人转悲为喜”。1构思缜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散文贵在以意贯串全文,本文抒情脉络清晰、明了,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超脱人生的欢快。作者的情绪由喜转悲再到乐,线索的起伏形成了文章的波澜。作者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文章开始的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而哲理的简述,则画龙点睛地点明了本文的主旨,表达了苏轼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2善用比喻,语言优美形象作者以优美的风景,给读者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如在开篇,作者将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组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作者还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伤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要凄然落泪。3“以文为赋”的体裁特点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采用了更多的散文笔法。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式出现,如通篇多次换韵,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主张。同时,作者也采用了不少对偶、排比的句式,使文章既有韵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之效。可以说,这是苏轼对赋体的一个创新和突破。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点,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月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称“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赤壁,只属于苏轼。佳作赏析文章开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