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部分学习用法第三章学法用法复习课件.pptx_第1页
江西省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部分学习用法第三章学法用法复习课件.pptx_第2页
江西省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部分学习用法第三章学法用法复习课件.pptx_第3页
江西省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部分学习用法第三章学法用法复习课件.pptx_第4页
江西省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部分学习用法第三章学法用法复习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同步复习,第一部分,温馨提示:本书严格依据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道德与法治学科说明及江西近四年考情梳理36个考点,并以年份、题号形式标注近四年江西中考真题考查情况。中考考点精讲以黑底白字呈现考点中核心关键词,以波浪线形式标出常考、重点知识。 “现象链接”总结近四年与常考考点相关的近义词、关联词等,帮助学生解读试题关键词与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材料速递”逐考点结合当前热点材料,广大师生可根据知识点自主设题,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思路。,模块二 法律与秩序,第三章 学法用法,中考考点 精讲,1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走出误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是我们遵守法律的具体体现。在现实中,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2普通人违反法律理应受到法律制裁,但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可以除外。 走出误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普通人,还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不论职务高低和功劳大小,一旦违反法律,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1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这说明了什么? (1)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4)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我国新法的出台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3我们应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我们应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从点滴做起,增强法治观念,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2016江西15(2)】,1国家机关的权力是宪法授予的,因此权力不需要制约。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因为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4)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宪法离我们学生生活太远,没有必要学习。 (1)这是错误的。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在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普通法律,其实都是宪法精神的具体体现和落实。 (3)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在我国,社会之所以稳定,公民工作、学习和生活之所以能正常进行,公民的各项权利之所以能得到保障,都赖于宪法。 (4)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准则,否则会受到追究。,3宪法是所有普通法律的总和。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只是规定了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对宪法有关内容的具体化。,1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 (1)设立国家宪法日是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3)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4)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5)有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法治社会氛围。,2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 (1)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2)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4)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坚持依宪行政。 (5)有利于全体公民增强宪法观念,自觉遵守宪法。,3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何意义?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3)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实施依宪治国。 (4)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5)有利于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 4中小学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的目的有哪些?【2015江西19(2)】 (1)让学生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2)让学生树立宪法意识,使学生自觉遵守宪法。 (3)让学生认识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有人认为,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能杜绝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走出误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并不能完全杜绝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还需要公民不断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1我国应该怎样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1)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2)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3)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 (4)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 (5)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2弘扬依法治国精神,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2)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 (4)勇做法律的宣传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3国家应如何营造食品安全法治环境?【2016江西19(4)】 (1)营造食品安全法治环境需要国家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立法机关加强立法,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3)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违法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拓宽消费者的维权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学生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没关系。 走出误区 这种说法错误。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了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各方面做出怎样的努力? (1)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2)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未成年人。 (3)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4)青少年自身应: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防微杜渐,正视错误,勇于改过。,如何区分四大特殊保护?,1国家出台各种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何意义? (1)有利于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到有法可依。 (2)有利于司法机关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3)有利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4)有利于未成年人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各方面应该怎么做? (1)国家:加强专项治理力度,打击各种侵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行为。 (2)学校: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提高法治观念。 (3)家庭:家长要履行监护职责,以正确的思想和言行教育引导未成年学生。 (4)社会:要加强监管,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青少年遇到违法犯罪分子应与其硬拼。 走出误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因为: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做到见义智为,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1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4)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2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校园暴力?【2017江西6】 (1)我们平时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成为校园暴力的侵害目标。 (2)遭遇校园暴力时,我们应机智应对,依法维权。 (3)受到校园暴力侵犯后,不要忍气吞声,要及时求助。可拨打“110”电话报警,并积极寻求家人、老师等的帮助。【2016江西16(2)】,江西中考 讲练,【例】 (2016江西12)(多选)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进入法治化时代。这( ) A使我国的慈善事业有法可依 B有利于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C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 D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解题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通过是有法可依的表现,可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也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殊行为规范,A、B、C、D均正确。 【学法导引】 在解答多项选择题时,要养成说明理由的习惯,对于要选的选项能够从材料中找出相应的依据;不选的选项不外乎两种情况:选项说法错误、选项与题意无关。对于说法错误的选项,要能够明确地指出错在哪里,这就需要对课本知识的牢固掌握。此外,还要理解题干(材料)主旨,从而排除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的选项。 【我来解答】 ABCD,【例】 【2018江西19(2)】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 进入新时代,中国在法治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定步伐。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这是健全党和国家监察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2)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监察法的第一条内容进行解读。 【解题思路】 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宪法的地位、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法律的特点、依法治国及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的意义的认识。首先,提取材料关键词“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其次,根据关键词,与教材相关知识相联系。 【我来解答】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实行依法治国方略,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需要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例】 (2018江西1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体制,从源头上确保鲜明的价值导向。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B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这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D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解题思路】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的认识。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内容,说明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体制,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ABC说法错误。D选项观点错误,教育和科学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我来解答】 ABC,【例】 (2018江西7)自2017年1月1日起,被称为南昌“史上最严”的禁燃烟花爆竹新规正式实施。2018年元旦以来的一个多月里,全市共查处非法燃放烟花爆竹案件96起,罚款84起,拘留15人。在禁燃区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属于( )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解题思路】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类别的认识。按照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即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即违反国家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即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由材料信息“全市共查处非法燃放烟花爆竹案件96起,罚款84起,拘留15人”可知,被查处的违法者所受到的处罚,应该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我来解答】 C,【例】 【2017江西16(1)】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了重要讲话。 【谈家教】 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讲话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所学的哪些知识?,【解题思路】 本题旨在考查家庭保护。材料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体现的是家庭保护的内容。本问只要分析出这属于家庭保护,并写出家庭保护中一些与材料相对应的知识即可。 【我来解答】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履行监护职责与抚养义务。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例】 (2018江西5)初中生小丽在公交车上发现一名男子在对身边乘客行窃,如果此时打电话报警,可能会被小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