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课件1.ppt_第1页
《列夫托尔斯泰》课件1.ppt_第2页
《列夫托尔斯泰》课件1.ppt_第3页
《列夫托尔斯泰》课件1.ppt_第4页
《列夫托尔斯泰》课件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1、了解托尔斯泰伟大的文学 成就与崇高的精神。,学习目标:,2、加强练习概括能力。,4、学习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且能够说出其作用。,3、欣赏人物描写中对人物眼睛的描写。,作者简介: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伟大的悲剧、罗曼罗兰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的文学巨匠,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最为著名。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他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也即本文作者)称之为“世间最美丽的坟墓”。,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参照左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托尔斯泰的外貌。,重点字词,鬈,发,黝,黑,炽,热,粲,然,锃,亮,颔,首低眉,正襟,危坐,广袤,无垠,(qun),(yu),(ch),(cn),(zng),(hn),(jn),(mo),易混字,鬈,髯,髭,鬃,鬓,(z),(rn),(qun),(zng),(bn),解词:,黝黑:黑;黑暗。 炽热:极热。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15)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着重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鬈发:,须发,像热带森林,泡沫像,胡须:,浓密,犹如滔滔白浪,皮肤 :,鼻子 :,耳朵 :,脸颊 :,嘴唇 :,面部特征,厚,凹陷,招风耳,宽,狮子鼻,塌,脏,缺少光泽,像村舍外墙,额头:,像树柴,面容表情:,忧郁,愚钝和压抑,没有光彩,长相平平,穿戴,职业,在事实上说明,拜访者的态度:,疑惑,惊讶,尴尬,非同寻常的眼睛,目光的犀利,蕴藏着丰富感情,威力,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三、速读课文第一部分: 1、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形貌给人总印象的语句:,2、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什么特点?,3、思考:文中写了托尔斯泰哪些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写的?试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并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例如:第一段中,“植被多于空地”一句,采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对他进行了形象的描绘。,比如: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再,形容他“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夸张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的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五、浏览课文,作者茨威格在第二部分着重描写了什么?找出描写这样的句子。,眼睛,托尔斯泰的眼睛有什么特征?,1、思考:作者茨威格在第二部分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对眼睛的描写,展现了托尔斯泰的精神风貌,突出他是世界上最富有才气的人,他对社会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能洞悉社会的真相。,鲁迅说:“可极省俭地刻画一个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刻画他的眼睛。”,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祥林嫂,两湾似蹙非蹙罥(jun)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讨论:朗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课文及托尔斯泰的思想转变,讨论托尔斯泰的幸与不幸。,19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托尔斯泰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70年代末,俄国社会的阶级斗争日趋剧烈。1861年改革以后的农民,本来就遭到了一连串的掠夺,濒于破产,现在又遇上了连年歉收,许多人死于饥馑和瘟疫。这迫使农民不得不奋起抗争,再一次形成革命形势,引起了托翁的关注。于是他加紧社会活动,遍访教堂、修道院;调查贫民区等。这一切加深了他对专制制度和剥削阶级罪恶的认识,促进他的世界观剧变,并给予他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贫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丽的坟墓”。,六、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及写作方法:,1、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极力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乃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我们仍能透过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感到大文豪不凡之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