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与评析指导教师:执 教: 万梅映(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盱江小学)汪丽萍(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邓智敏(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盱江小学)【教学内容】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031页“回收废品”。【教材分析】回收废品一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通过“三位同学收集塑料瓶”这一生活情境,为孩子们呈现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比多比少的问题。实际上,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加减法来解决,关键是如何在学生脑中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在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时,教材为我们呈现了摆学具的过程,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摆一摆,比一比,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更加贴近实际,学得更有亲切感。【学生分析】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口算、摆小棒、计数器、列竖式等多种方法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比多比少的问题,脑中已经初步形成表象。但是在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如何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学生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能力目标: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难点: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小朋友喜欢去公园吗?生:喜欢。师:那,老师就带大家去公园瞧一瞧。(出示课件)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呀,有绿树、有凉亭、还有人工湖这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欢乐呀!(点课件)可是,少数不讲卫生的人又给公园留下了什么呢?生1:有人乱扔塑料瓶。生2:有人乱扔垃圾。生3:有人污染环境。师:看到这样的公园,你还喜欢吗?生:不喜欢。师:是啊,那你们打算怎样做呢?同桌商量商量。生1:我打算把这些塑料瓶收集起来。生2:把垃圾拾起来扔垃圾筒里,把塑料瓶、易拉罐、废电池等收集起来。师:是个好主意,你们真是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回收废品”。师板书课题:回收废品评析:用课件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公园场景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公园真实场景的再现。让学生触景生情,萌发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顺利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师:(出示课件)瞧,这三位小朋友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收集了很多塑料瓶,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成果吧。(点课件)师:这三位小朋友真厉害呀!从他们的介绍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知道小林收集了23个塑料瓶。生2:我知道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生3:我知道小青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2个。师:噢,看来小朋友知道的东西真不少!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生3:小红比小青多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生4:小红和小林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生5:小红和小青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生6:小青和小林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生7:三个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师: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就根据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好吗?评析: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也为解决新问题做好铺垫。教师的“就根据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一起来学习”一席贴心话,很自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激活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2、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师:(点课件)要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小林收集了23个塑料瓶。师:能用小棒表示吗?生:能。师:大家在桌子上摆一摆。生2: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师:你们真聪明,现在把找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遍。生齐读。师:读得真好!下面同桌互相讨论,用你们带来的小棒摆一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能力、有办法解决这个新问题。学生动手摆学具,试着列出算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反馈。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你摆小棒的过程?生:我先摆了23根小棒,表示小红和小林同样多的个数。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就再摆6根,合起来就是29根。师:说得真好,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里是谁和谁比?生:小林和小红。师:谁更多?谁更少?生:小红更多,小林更少。师:小红比小林多几个?生:小红比小林多6个。师:所以,要求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就是求比23多6的数是多少,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生:用加法计算,23+6=29(个)。 评析:面对信息,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寻找有用的信息,通过摆学具,让学生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解决第二个问题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师:小朋友真厉害,自己就能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接下来,(点课件)第二个问题“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你还能解决吗?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同桌讨论、交流。学生汇报。生:我先摆了23根小棒,表示小青和小林同样多的个数。小青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2个,就拿走2根,剩下的21根就是小青收集的个数。师:真棒!大家一起来看看,这里又是谁和谁比?生:小林和小青。师:谁更多?谁更少?生:小林更多,小青更少。师:小青比小林少几个?生:小青比小林少2个。师:那么,要求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就是求比23少2的数是多少,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生:用减法计算,23-2=21(个)。师:小朋友真棒,又解决了一个新问题。你们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生:不一样,第一个问题用加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减法计算。师:这是为什么?生: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所以求小红的用加法。小青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所以求小青的用减法。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用加法计算;要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就用减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小朋友提出的后面几个问题留给你们课后去思考,行吗?师:我们为什么要收集塑料瓶呢(学生说)除了小朋友们说的这些道理,我们来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点课件)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烂”,它会危害庄稼的生长。评析:有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经验,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发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给予适当点拨,既锻炼了学生,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1、收集易拉罐。师:在三位小朋友的带动影响下,我们盱江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也积极行动起来,还开展了班与班的竞赛。瞧,他们收集了什么?生:易拉罐。师:咦,“我们班再收集12个,就和你们班收集的一样多”这句话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换一种说法吗?生:这句话就是说,红红班比毛毛班少收集12个。师:哦,是这个意思呀。谢谢你,我明白了。(点课件)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师:这么多呀!大家可别小看这些用过的易拉罐,它们的用处可大了,能节约很多能源。2、收集旧电池。师:(手拿一节电池)这是什么?生:电池。师:电池的作用可大了,我们用的遥控器、电子手表、手电筒、爸爸用的手机都要靠它来帮忙。虽然电池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是旧电池如果不回收处理好,将会给环境和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点课件)看,我们的好朋友多能干,收集了这么多旧电池。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计算出来吗?学生小组交流信息后提出问题并解答。全班汇报。生1:胖虎收集了多少个旧电池?65+14=79(个)生2:大雄收集了多少个旧电池?65-11=54(个)生3:小夫收集了多少个旧电池?65-1=64(个)3、折幸运星。师:小朋友的表现老师太满意了,决定给你们发奖品。我们看看,智慧老人带着淘气和笑笑把奖品准备好了吗?(出示课件)师:他们干得多带劲呀,你知道智慧老人折了多少颗吗?生思考后,列式解答。生反馈。生:笑笑比淘气多折了6颗,先用42+6=48(颗),计算出笑笑折的颗数。智慧老人比笑笑少折20颗,再用48-20=28(颗),就算出了智慧老人折了多少颗。师:说得真棒,赶快去拿你们的奖品吧,老师把它们藏在抽屉里,找到了吗?生:(高兴地说)找到了。评析:练习设计匠心独具,将练习题2的捐书改编成收集易拉罐,将练习题4的比身高改编成收集旧电池,既紧紧围绕“回收废品”这个环保主题,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基本理念。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师:今天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你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生1:我学会了摆小棒。生2:我学会了提问题。生3:我学会了计算比多比少的问题。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学到了许多知识。特别是又学会了提问题和比多比少。生活中,有很多这样比多比少的问题,只要你有一双聪慧的眼睛,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由于学生此前只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因此,我把主题图中小青提供的信息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4个,改为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2个,避免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2、关注课堂练习的设计。在这堂课中,练习部分有较大改动。为了突出“回收废品”这一主题,我将课后的练习改编成与环保有关的内容,例如:收集易拉罐、收集旧电池等。这些东西学生在生活中都有接触,无形中让学生觉得格外亲切,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理念新、过程实、教法活的特点,课始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公园场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