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国际法上的个人.ppt_第1页
8国际法上的个人.ppt_第2页
8国际法上的个人.ppt_第3页
8国际法上的个人.ppt_第4页
8国际法上的个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ter Eight: Citizen in International Law,国际法既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同时也涉及各国国民。本章要求掌握个人在国际法上的法律地位;国籍问题;国家对其国民的管辖权;庇护及引渡等主要内容。,1. Nationality,1.1 The conception of nationality,A mans nationality is a continuing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vereign state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citizen on the other. Nationality of an individual is his quality of being a subject of a certain state.,1.2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of nationality,It is always material to know of which state a particular person is a national. The reason is that nationality has various important incidents at international law: i. The right to diplomatic protection abroad is an essential attribute of nationality. We have already seen that in questions of state responsibility, it is regarded as a vital right of each state that it should be entitled to protect its subjects abroad.,ii. The state of which a particular person is a national may become responsible to another state if it has failed in its duty of preventing certain wrongful acts committed by this person or of punishing him after these wrongful acts are committed. iii. Generally, a state does not refuse to receive back on its territory its own nationals.,iv. Nationality imports allegiance, and one of the principal incidents of allegiance is the duty to perform military service for the state to which such allegiance is owed. v. A state has a general right, in the absence of a specific treaty binding it to do so, to refuse to extradite its own nationals to another state requesting surrender. vi . Enemy status in time of war may be determined by the nationality of the person concerned. vii . States may frequently exercise criminal or other jurisdiction on the basis of nationality.,修改,国籍,中国,明星,外国,户口, 不知道为什么,如今国人都喜欢使用外国国籍,你比如这些个名演员名导演什么的.,徐帆 加拿大国籍,许晴 日本国籍,胡兵 泰国国籍,蒋雯丽 美国国籍,李连杰 美国国籍,王姬 美国国籍,宁静 美国国籍,蒋大为 加拿大国籍,苏瑾 新西兰国籍,斯琴高娃 瑞士国籍,韦唯 德国国籍,张铁林 英国国籍,1.3 Acquisition of nationality,1.3.1 By birth, by origin: (1) Acquisition of nationality by descent Nationality maybe acquired by birth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ity of the parents at birth. (2) Nationality by birth place Nationality maybe acquired by birth according to the territory of birth. (3) Nationality maybe acquired according to both jus soli and jus sanguinis,1.3.2 Acquisition of nationality through naturalization (1) Nationality by grant on application (2) Nationality through marriage (3) Nationality through adoption of children by parents who are nationals,案例,2003年8月25日,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机场,46岁的陈建湛携带三万美圆现金准备前往美国,由于在登机前没有按照规定向当局进行申报,陈被逮捕,悲剧从此发生。他在巴西已经生活了20多年,并已加入巴西籍。两年前举家赴美定居。这次赴美据说是为了办理移民美国的手续。8月26日,他被送往一家监狱。同牢房的犯人说他被送来时身上已经有了明显的伤痕。8月27日,他晕倒在牢房里。9月4日不治身亡。 发生在巴西监狱的惨剧,使得长期因为华人忍辱负重的天性而被掩盖的海外华人权益和安全的问题,第一次清晰地暴露在世人的面前。,勒姆贝尔特诉蓬勿尔案”,在本案中,原告约克林的父亲康-勒姆贝尔特出生时为俄国籍。1919年迁居瑞士。1927年同蓬勿尔市女市民考而巴兹结婚。1927年这对夫妇迁居比利时,生一女取名约克林。但依比利时国籍法,她并未取得比利时国籍。 1933年,他们全家迁居瑞士。其父母向蓬勿尔市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将他们的女儿登记在市民册上,并发给证书,但被拒绝。于是,这对夫妇向瑞士联邦法院对市政府起诉。,1.4 Losing nationality,1.4.1 Voluntary losing 1.4.2 Involuntary losing,1.5 Conflict of nationality,1.5.1 Double nationality or plural nationality A child is born in a state applying jus soli of parents who are nationals of a state applying ius sanguinis A woman who, marrying somebody not of her own nationality, may retain her nationality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the state of which she is a national and acquire the nationality of her husband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the state of which her husband is a national. Double nationality through adoption of children by parents who are nationals Double nationality by grant on application How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1812年,英国与美国曾就英国强迫已在美国入籍的英国人回国服兵役引起争端。英国当时仍坚持其所谓的“永远效忠”原则,强迫从美国船上捉去已经在美国归化的英国人当兵,从而引起两国的纠纷,并成为两国当年发生战争的原因之一。 1915年,美、法之间也因法国要求美籍法人回国服兵役而引起美国政府的抗议。,1.5.2 Statelessness An individual may be without nationality knowingly or unknowingly, intentionally or through no fault of his own. . How statelessness occurs? (1)By birth. (2) through marriage (3) through adoption (4) by deprivation,Since stateless individuals do not passess a nationality, the principal link by which they could derive benefits from international law is missing. They may, therefore lack the possibility of diplomatic protection or of international claims being presented in respect of harm suffered by them at the hands of a state. In practice, stateless individuals are in most states treated more or less as though they were nationals of foreign states.,国籍的消极抵触,1995年12月,一架拉脱维亚的安-26运输机上的5名机组人员在印度被捕,他们被指控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向分离主义分子空投大批武器,企图颠覆印度政府。 这5名机组人员均为俄罗斯族人,但既非拉脱维亚公民,也没有俄罗斯国籍,而是生活在拉脱维亚的“永久性居民”。2000年2月,5名飞行员被印度加尔各答德院判处终身监禁,5名飞行员在押间,俄罗斯政府批准他们加入了俄罗斯国籍,俄总统普京亲自过问此事并致函印度领导人,请求释放飞行员。2000年7月25日,5名飞行员被印度释放。,国籍抵触的解决,国际法方法。国际社会为解决双重、多重国籍问题以及无国籍问题缔结了一些国际公约,如1930年海牙关于国籍法冲突的若干问题的公约、1957年已婚妇女国籍公约、1954年关于无国籍人地位的公约、1961年减少无国籍状态公约等。另外,有关解决双重国籍问题的原则在一些区域性条约中也有规定,如1954年的 阿拉伯联盟关于国籍的公约和1963年欧洲理事会成员国签定的关于减少多重国籍及在多重国际时兵役义务的公约。 有关国家也通过缔结双边条约途径解决双重国籍问题。如1955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成功地解决了两国存在的双重国籍问题。 国内法方法。从根本上说,解决国籍冲突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各国的国内立法加以避免,国家在制订国籍法时应尽量避免导致国籍冲突的情况发生。,世界人权宣言第15条第2款规定,任何人的国籍不容无理剥夺.国家采取剥夺国籍的措施不应违反其承担的国际义务,如不得违反减少无国籍状态的条约义务,不得基于种族理由而大规模剥夺国籍.,中国的国籍立法及实践,1909年清政府颁布的大清国籍条例 1914年袁世凯政府颁布的民国三年修正国籍法 1929年颁布的民国十八年修订国籍法。 1980年9月10日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国籍法,总结了建国以来处理国籍问题的经验,参考了外国立法和有关国际公约,是既符合我国国情和民族传统,又符合国籍立法发展趋势的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基本原则,各民族平等和男女平等原则 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原则 采取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国籍原始取得原则 防止和减少无国籍现象原则 国籍的加入、退出和恢复采取自愿申请和审批相结合的原则,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原则,中国国籍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体现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所生子女不具有中国国籍(第4条、第6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第5条); 经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第8条);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消外国国籍,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第8条); 申请恢复中国国籍获批准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第13条)。,解决双重国籍问题是我们处理国籍问题的重点。特别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一度影响到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关系。新中国政府在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就华侨的国籍问题与有关国家友好协商,先后与印度尼西亚(1955年)、菲律宾(1973年)、马来西亚(1974年)、泰国(1975年)等国就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签订条约或发表联合公报,确认了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原则。,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兹瓦特迪克基金会人道主义奖的获得者,在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由陈铎、叶佩英等12名委员提出题为关于撤消“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规定的建议。大意是,我国的国籍法规定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但随着我国不断对外开放,在国外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在居住国更好地生存,华人新移民只能选择居住国的身份入籍。因此,如果我们承认双重国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保护我国公民的生命财产。,有关领事保护的三大误区,驻外使领馆是中国公民理所当然的庇护所. 领事保护是万能的 使领馆提供的领事保护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可以起诉有关官员,2. The Treatment (The Legal Status) of Aliens,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各国在实践中对一般外国人都给予必要保护。国际法也因此形成了保护外国人的法律原则和制度,确定了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并与本国人相区别,各国大都把无国籍人归入外国人范畴,给予他们一般外国人的待遇。 外国人法律地位的实质是确定外国人与所在国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外国人服从所在国的管辖,服从所在国关于外国人入境、居留和出境的管理,享受应享有的待遇等。,2.1 What are aliens?,外国人(aliens)是指在一国境内,不具有居留国国籍而具有其他国家国籍的人。 一国管辖权下涉及的外国人包括两类:一类是根据国际法享受有外交和领事权与豁免的外国人,包括外国派驻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国际组织派驻的代表。另一类是普通外国人,包括外国专家、留学生、旅游者、外商和华侨等。 广义的外国人,还包括外国法人,如外国的公司和企业等。国际法有关外国人的制度,除专门关于自然人的规定以外,都适用于外国法人。,2.2 The principles of admission of aliens,By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no state can claim the right for its nationals to enter into, and reside on, the territory of a foreign state. The reception of aliens is a matter of discretion, and every state is, by reason of its territorial supremacy, competent to exclude aliens from the whole, or any part, of its territory.,About aliens enter a state, there are four ways: (a) A state is under a duty to admit all aliens. (b) A state is under a duty to admit all aliens, subject to the qualification that it is entitled to exclude certain classes, for example drug addicts, persons with diseases, and other undesirables. (c) A state is bound to admit aliens but may impose conditions with regard to their admission. (d) A state is fully entitled to exclude all aliens at will.,2.3 The treatment of aliens,The treatment of aliens: national treatment most favored nation treatment differential treatment,国民待遇 national treatment,国民待遇是指一国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的待遇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根据这个标准,国家给予外国人的待遇不低于本国人的待遇。另外,外国人不得要求比本国人高的待遇。 在法律渊源上,国民待遇主要是通过国内立法规定的。 国民待遇的给予通常以互惠为前提条件。 国民待遇通常限定在民商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范围内,一般都不包括政治权利。,最惠国待遇 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施惠国)给予另一国(受惠国)的国民或法人的待遇,不低于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或法人在该国享受的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特点主要有: 最惠国待遇通常是国家间在互惠的基础上并且是通过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相互给予的。 最惠国待遇是不低于现有和将来给予任何享有同类待遇的第三国国民或法人的待遇 最惠国待遇主要运用于经济贸易方面 当代各国普遍采用互惠的、无条件的、有限制的最惠国待遇。,根据国际条约和国家实践,最惠国待遇主要适用于外国人的经济,贸易和投资活动方面。 国家间自17世纪开始订立最惠国待遇条款,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项原则仍被广泛使用着。各国一般都是通过签定条约或协定规定最惠国待遇的给予,条件和范围的。,不适用最惠国待遇的情形,施惠国给予其邻国的优惠待遇 关税同盟内的优惠,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共同体内的优惠待遇 对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其他发达国家不得要求最惠国待遇 国际条约规定的其他不适用最惠国待遇的情形,互惠待遇 reciprocal treatment,互惠待遇是指一国给予外国人某种权利,利益或优惠须以该外国人的国籍国给予该国在其境内的国民同等优惠,权利或利益为前提.这项原则旨在避免外国人在本国获得某些片面的权益或优惠。,差别待遇,差别待遇是指国给予外国人的待遇与本国人不同,或者给予不同国籍的外国人以不同的待遇。 外国人的待遇与本国人有差别,一般是指外国自然人或法人的待遇在某些方面低于本国人。 由于民族、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某些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关系密切一些,因而相互给予对方的国民或法人在某些方面比较优惠的待遇,而不给予第三国的公民或法人。 但是,采取差别待遇不能有任何的歧视。如果采取的差别待遇是由于种族、宗教和政治原因而带有歧视性的,则违反了国际法。,普遍优惠待遇,普惠制是一种单向优惠。其含义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中,发达国家应给予发展中国家优惠。但发展中国家并不给予发达国家优惠。 它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正当合理的要求。1975年,46个发展中国家和欧共体9国经过艰苦的谈判达成的洛美协定规定,欧共体国家允许这46个发展中国家的全部工业品和90%的农产品免税进入欧共体,而不要求后者给予相同的待遇。 目前,已有十几个发达国家给予我国普遍优惠的待遇。,品名 价格 关税率 在欧盟的售价 发动机 1万元 20% 1万元 发动机 1万元 20% 1.2万元 在中国的售价 手机 1千元 50% 1.5千元 人工耳蜗 20万元 50% 30万元,对外国人的管辖,根据国际法,外国人的所在国对外国人享有属地管辖权,同时,外国人的本国对其国民享有属人管辖权。因而,外国人处于受所在国和国籍国的双重管辖的地位。 给予外国人何等待遇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别国无权干涉。但居留国在规定外国人的法律地位时,需顾及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和通例,不得违背该国所负的国际义务。 对于居留国基于属地管辖权而对外国人实行的管辖,外国人的本国也应予以尊重。外国人的本国对他行使属人管辖权时要受到居留国属地管辖权的限制。,外国人处于受所在国和国籍国的双重管辖的地位。根据属地管辖权,国家可以制定和实施关于外国人的法律,外国人必须遵守所有国的法律法规,不得危害所在国的国家或国民的利益。 理查斯安德里克是美国公民,1985年4月18日到哈尔滨洽谈业务。当日21时30分左右,理查斯酒后回到1116号房间,吸烟入睡,不慎将燃着的烟头掉在床上。理查斯仰睡床上,穿的西服上衣右后肩及方臂外侧烧成条形焦糊状并粘有床罩纤维,右耳后下侧的头发被烧焦。他被烟呛醒后,离开了房间,跑到楼道。由于房门打开,形成空气对流,火势迅速蔓延列室外,烧及21间客房,其中重毁六间。 6月26日,经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哈尔滨市公安局依法逮捕了理查斯。7月1日,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就此案向哈尔滨市中级法院提起公诉,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于1985年7月11日至8月13日对此案进行了五次公开审理,确认理查斯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06条第2款的规定,犯有失火罪。,保护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各国在对外国人行使属人管辖权的同时,也应依照国际法保护外国人的合法权益。 外国人在中国的地位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合理待遇时期(公元前206年-1518年)从西汉到明末都是皇帝特许权利阶段。 排外时期(1518-1840年)从明末倭寇及葡萄牙、荷兰入侵至鸦片战争爆发为止,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特权时期(1840-1949年)中国人在国外受屈辱,而外国人在中国享有以领事裁判权为主要内容的特权地位。,犹太富商和他的哈同花园,2.4 The legal status of aliens in China,3. Diplomatic Protection,3.1 The conception of diplomatic protection,外交保护是指国家通过外交途径对在国外及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所进行的保护,目的是补偿本国国民所受的损害或纠正本国国民因别国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实行外交保护既是行使国家固有的权利,也是为了维护本国国民的利益,二者密切相连,具有互补性。如果一国行使外交保护权,就把受侵害的本国人与东道国的争端转变成了国与国的争端,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3.2 The conditions of exercising diplomatic protection,(1) The damage was caused by wrongful act which arise responsibility of foreign state. (2) The alien protected must has the nationality of protecting state (3) The state in which alien stayshas used all internal measures,3.3 The wrongful acts,The wrongful acts mainly include: a. The person residing abroad is arrested unlawful b. The person residing abroad is refused by justice c. Their property is confiscated d. They are not given enough protection by state they residing e. They received biased treatment, deportation and persecution without reason etc.,卡尔沃主义,阿根廷法学家卡尔沃针对西方列强常常以外交保护为借口侵略或干涉弱小国家的行为,提出外国人在南美国家不应享受比本地人更多的保护,外国人在私法上的权利争议应属当地普通法院的管辖,任何外来干涉即使是外交干涉也会造成强国欺凌弱国的结果,会形成本国人与外国人的不平等。这一理论通称为“卡尔沃主义”(Carlavo doctrine),是“卡尔沃条款”的理论基础。,卡尔沃条款,南美国家涉外契约中的条款,要求外国人在契约的执行问题上,声明放弃其本国政府的外交保护权; 南美国家的宪法或法律中的条款,内容是否定或限制外国人要求东道国进行赔偿的权利,规定在这方面外国人应当与本国人同样看待; 南美国家相互间及其与欧洲国家间订立条约中的条款,其内容是国家对于个人因内战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责任,除非政府有疏于防范的过失。 若干仲裁裁决承认了卡尔沃条款。在南美洲国家范围内,卡尔沃主义成为美洲国际法的一项原则。西方国际法学家大都否认卡尔沃条款效力。,4. asylum and extradition,4.1 extradition,4.1.1 The definition of extradition Extradition is the surrender of an individual accused or convicted of a crime by the state within whose territory he is found to the state under whose laws he is alleged to have committed or to have been convicted Of the crime. 4.1.2 The basis of extradition-extradition treaty,4.1.3 The subject of extradition-requesting states and requested states 4.1.4 The object of extradition-extraditable criminal 4.1.5 The process of extradition 4.1.6 The principles of extradition (1) The principles of dual crime (identity) (2) The principles of speciality (3) The principles of non-extradition of political criminal (4) The principles of domestic people not to be extradited,引渡制度的历史,公元前1280年,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与赫悌国王哈杜西里三世签定了和平条约,规定相互遣返罪犯。 1794年,英美两国签订了包括引渡条款的杰伊条约。此后法国、丹麦等国也相继签订一系列双边引渡条约,并逐步扩大可引渡罪行的范围。一些国家颁布了国内引渡立法。 1833年的比利时引渡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引渡立法。1870年英国的引渡法为后来许多国家的引渡立法所仿效。1990年12月联大通过了引渡示范条约,确定了有关引渡问题的一般原则。,请求引渡的主体,请求引渡的主体,即有权请求引渡的国家。一切对犯罪具有管辖权的国家都有权请求引渡罪犯。 有权请求引渡的国家包括:(1)犯罪行为发生地国,根据属地优越权,有权要求引渡;(2)罪犯国籍所属国,根据属人优越权,有权要求引渡;(3)受害国,根据保护性管辖权有权要求引渡;(4)罪犯所在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根据普遍管辖权都有权要求引渡。,引渡的对象,引渡的对象,即被请求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人(也包括与犯罪有关的物品)。可以引渡的罪行在不同时期是有变化的。19世纪前,国家间主要引渡的是政治叛乱者、异教徒教徒和逃兵。 到了19世纪,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罪刑法定主义和民主原则的确立使引渡的对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各国从引渡政治犯、宗教犯和逃兵变为引渡普通刑事犯。,引渡的对象,引渡对象就人而言,可以是任何犯罪者.无论他是请求国国民,还是被请求国国民,或是第三国国民,或是无国籍者,都可以引渡. 实践中,一些国家坚持属人主义而不把本国人引渡给外国.也有些国家不拒绝引渡本国国民,如美国,英国等就坚持在条约没有相反规定的情况下,对被要求引渡的 本国国民和其他人不作任何区别.但均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实践中并不多见.,引渡的依据,从国际法讲,引渡的依据是国际条约的规定。一国与另一国之间若没有订立引渡条约,它就没有义务将某人犯移交给别国,因为国际法并未加诸各国普遍的引渡义务. 从国内法的角度,国家可以依其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引渡罪犯,也可以指定专门的引渡法作为其引渡的依据。自1833年比利时颁布了引渡法后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引渡法,列举罪名、规定程序,以规范国家的引渡。,引渡的程序,引渡程序一般经过三个步骤: 提出引渡请求,请求国通过外交途径向被请求国提出引渡请求书. 被请求国审查,在请求国提出引渡请求或被请求国决定是否引渡时,都须先经司法机关对引渡罪行进行法律审查然后再由行政机关综合考虑条约义务,对等原则等因素,作出最后决定,这称为“双重审查原则”。 引渡的执行.一经通知准予引渡,被请求国和请求国应不迟延地安排被指控的人犯移交.,引渡的理由,引渡的理由,一般是普通刑事犯罪,且必须是请求引渡国和被请求引渡国都认定为犯罪的行为,即“相同原则”或“双重犯罪原则”(principle of identity)。 引渡示范条约规定可引渡的犯罪行为系指按缔约国双方法律规定可予监禁或以其他方式剥夺其人身自由最长不少于1至2年或应受到更为严厉惩罪的行为。,引渡的后果,关于引渡的后果,一般要求请求国在得到被引渡的人犯后,对其审判或处罚要遵守”特定罪行原则”(principle of specialty).这意味着对人犯的审判或处罚应只限于请求引渡和准予引渡所依据的罪行,或者至少限于有关的引渡条约所列举的罪行. 确立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为防止有关国家将政治犯罪者以普通刑事犯名义引渡回国,然后再以其他罪名任意审判或处罚.此外,未得到被请求国同意,不得再次将该人犯引渡到第三国.,Difficult problems arise under the treaties that list extraditable crimes when the act committed by the fugitive is punishable in the requisitioning state and listed in the treaty, but not punishable in the asylum state because the law of the latter defines the crime differently.,波兰海员案,1955年,7名波兰海员在航行途中拘禁了自己的船长和部分海员,并将船驶进英国港口,同时要求政治避难。波兰政府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罪名向英国提出引渡的请求。而英国法院却认为这7名海员的行为构成政治犯罪。因为根据当时波兰的法律,这7名船员可能被以“叛逆罪”处置,因而受到政治迫害。,斯密斯案,斯密斯是英国北爱尔兰人,1978年因企图谋杀贝尔法斯特监狱长官,被判徒刑二十年。1983年,他从梅茨监狱逃出,潜居美国旧金山。数月后被发现。 英国政府获悉后,根据1972年的英美引渡条约,向美国政府提出引渡请求,要求美国把斯密斯引渡回英国继续服刑。英美引渡条约中包含一项传统的政治犯不引渡条款。根据该条款,缔约任何一方都可以以“带有政治性质”为理由拒绝对方的引渡请求。美国法院曾数次拒绝把英国北爱尔兰部队的成员引渡给英国,其理由是被请求引渡者的罪名构成政治罪。,拒绝引渡的强制性理由,被请求国认为作为请求引渡原因的犯罪行为属政治性罪行; 被请求国有充分理由确信,提出引渡请求是为了某人的种族、宗教、民族、政治见解等原因而欲对其进行起诉或惩处,或确信该人的地位会因其中任一原因而受到损害。,拒绝引渡的任择性理由,被要求引渡者为被请求国国民,如被请求国因此拒绝引渡,则它应在对方提出请求的情况下将此案交由其本国主管当局审理,以便就作为请求引渡理由的罪行对该人采取适当行动。 被请求国主观当局已决定不就作为请求引渡原因的罪行对该人提起诉讼,或已决定终止诉讼。 按被请求国的法律作为请求引渡理由的罪行应判处死刑,除非该国作出被请求国认为是充分的保证,表示不会判处死刑。 被请求国虽考虑到罪行性质和请求国的利益,但认为在该案情况下,鉴于该人的年龄、健康或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将该人引渡不符合人道主义的考虑。,4.2 Asylum,4.2.1 The conception of asylum The conception of asylum in international law involves two elements: a. shelter, which is more than merely temporary refuge; and b. a degree of active protection on the part of the authorities in control of the territory of asylum.庇护,又称领土庇护,是指国家对因政治原因或科学研究原因被外国追诉或受政治迫害而来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和居留,并拒绝将其引渡给任何外国的行为。 在国际法上,给予庇护的权利是以国家的属地优越权为依据的。各国对于在其领土上的任何人,无论本国人或外国人,都有根据其宪法或法律进行保护的权利。这种权利完全属于给予庇护的国家,不是个人的权利。是否给予某个人庇护,完全由一国决定,外国人没有向有关国家要求给予庇护的权利。,Asylum may be territorial (or internal), ie granted by a state on its ter- ritory; or it may be extra-territorial, ie granted for and in respect of lega- tions, consular premises, international headquarters, warships, and mer- chant vessels to refugees from the authorities of the territorial state.,Consistently with this distinction, the general principle is that every state has a plenary right to grant territorial asylum unless it has accepted some particular restriction in this regard, while the right to grant extra territorial asylum is exceptional and must be established in each case. Both types of asylum have this in common, that they involve an adjustment between the legal claims of state sovereignty, and the demands of humanity.,422The right of asylum The fact that every states exercise territorial supremacy over all persons on its territory, whether they are its nationals or aliens, excludes the exercise of the power o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