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行星地球2.3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1页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行星地球2.3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2页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行星地球2.3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3页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行星地球2.3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4页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行星地球2.3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三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3-,1.地球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 (1)公转特征 轨道:近似 正圆 的椭圆。 方向: 自西向东 。 周期(一恒星年): 365 日 6 时9分10秒。 速度。,-4-,(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5-,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6-,2.昼夜长短的变化,-7-,-8-,特别提醒(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9-,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10-,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 增大 ,正午时达最 大 值。之后,太阳高度逐渐 减小 。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 最大 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由 太阳直射点 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11-,4.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成因 (2)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 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 3、4、5 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划分:以 回归线 和 极圈 为界限,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12-,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地球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典题研析 (2014江苏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1,图2,-13-,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14-,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思路分析,-15-,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命题立意 本组题以地球为参照系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主要考查对地球公转运动特点的灵活运用和空间动态思维素养。 答案 (1)D (2)D,-16-,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整合构建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如下图: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17-,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2.黄赤交角及其变化的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移动规律见下图:,-18-,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2)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和速度及五带范围的影响,-19-,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3)黄赤交角对气候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热带季风气候等。 (4)黄赤交角变化对四季和五带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20-,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即时训练 (2018山东菏泽上学期期中)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C点过后北京黑夜逐渐变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以下正确的是 ( ) A.巴西高原上草木枯黄 B.南非开普敦温和多雨 C.华北地区正在收割小麦 D.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2)2019年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应该在图中的(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答案,解析,-21-,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典题研析 (2012全国大纲卷)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答案,解析,-22-,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思路分析第(1)题,6月上旬,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地方时)在6时前,且北极圈以北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亚马孙河河口位于赤道附近,日出时间约为6时;北冰洋沿岸地区可能出现极昼现象,日出时间早于5时;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日出时间晚于6时;地中海位于30N附近,日出时间可能为5时。B项正确。第(2)题,6月上旬,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方位均为东北,日落方位均为西北,故C项正确。,-23-,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整合构建 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24-,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25-,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南或北)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26-,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夏至日极昼范围达一年中最大;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极夜范围达一年中最大。如下图所示。,-27-,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3.极昼、极夜的分布变化 (1)春分过后北极附近就会出现极昼,此后极昼范围越来越大,到夏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北极圈。夏至日过后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到秋分日消失。秋分过后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此后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到冬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南极圈。冬至日过后,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渐缩小,至次年春分日消失。 (2)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时间就越长。极点附近极昼和极夜的时间长达半年左右,极圈上极昼极夜的时间仅为一天。 (3)发生极昼和极夜的最低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28-,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4.昼(夜)长的计算方法 (1)利用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2(12-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 (2)利用昼弧计算:昼长=昼弧度数/36024=昼弧度数/15。 (3)利用太阳高度计算:昼长即为某地太阳高度大于0的时段间隔。 (4)利用对称“互补”规律计算。 同一天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昼长和为24小时(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夜长)。 同一地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昼长和为24小时推论: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相等;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A的昼长等于B的夜长,A的夜长等于B的昼长。,-29-,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即时训练 下图中线表示不同纬度五地的昼长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若图中地位于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 A.春分 B.秋分 C.夏至 D.冬至 (2)图中所示五地中( ) A.地纬度高于地纬度 B.地、地昼长变化幅度最大 C.地位于赤道附近 D.地位于极圈之内,答案,解析,-30-,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典题研析 (2013福建卷,1112)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1-,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 B. C. D.,-32-,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思路分析 第(1)题,“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说明此时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该地位于福建省(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33-,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第(2)题,济南的纬度比福建纬度更高,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比福建更小,正午太阳照射室内面积的最大值会更大,因此为了让遮阳板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安装高度不变,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太阳光线更斜,那么遮阳板必须要加长,如图a虚线;如果遮阳板长度不变,那么安装高度应该降低,如图b虚线。,-34-,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命题立意 本题以窗户遮阳板的设计为情景,无论场景设置还是试题内涵,探究性均较强,既体现了“学习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又引领教学走向探究。 答案 (1)D (2)A,-35-,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整合构建,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2)方法:若所求地点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南或北),“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所求地点与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南或北),“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3)示例。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36-,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1)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直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37-,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规律 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做有规律的变化。其数值具有“来增去减”的特点,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上图所示。,-38-,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 (2)确定当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 (4)计算楼间距。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tan H。,-39-,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5)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H=90(如下图所示)。,-40-,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即时训练 (2018陕西榆林下学期第四次模拟)下图示意某地6月22日在晴朗天气条件下某学校旗杆影长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夏至日该地的最大太阳高度是( ) A.60 B.70 C.80 D.90 (2)该地位于( )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西亚,答案,解析,-41-,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四季和五带,典题研析 (2017全国卷)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42-,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据此完成下列各两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43-,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思路分析第(1)题,抓住丁发的信息中的关键词“极光”,判断出位于极地附近;再根据“向北望去”,确定是北极附近的冬半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甲所在地即将迎来夏天,应位于南半球;乙所在地冬季临近,应该是北半球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丙所在地秋季临近,说明纬度比乙所在地低,B项正确。第(2)题,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A、B项错误;北温带地区冬季临近,C项错误、D项正确。,命题立意 本题以“四条互联网信息”作为背景材料,命题形式新颖,需要从材料中获取各地的地理位置及季节等信息,材料信息获取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很强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作支撑。 答案 (1)B (2)D,-44-,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整合构建 1.地球运动规律的季节变化,-45-,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2.自然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46-,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47-,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即时训练(2018江西六校联考)某太阳能设备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