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因素方差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两因素方差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两因素方差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两因素方差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两因素方差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两因素方差分析,同时考察品种(A)与饲料(B)对鲢鱼日增重的影响。如表9.1 所示.品种设置3个水平,饲料设置4个水平,且品种的每一水平与饲料的每一个水平进行均匀搭配。这种不同因素的水平间均匀搭配而安排的试验,称为两因素交叉分组或两向分组的试验。按两因素交叉分组或两向分组进行试验,所获得的资料称为两因素交叉分组或两向分组资料。,复因子试验的必要性 不仅能解决各因子水平间的比较问题,且能分析因子间的互作问题。 与同条件下的单因子试验精确度高,必须将处理组合的SS和DF进一步分解为各个因子及其各项交互作用的SS和DF,从而进行因子主效应及交互作用效应的F测验。,1、试验效应(effect):处理所产生的效果,是试验因素(饵料)对试验指标(产量)所起的增进或减退的作用。,2、 简单效应:某一因素在另一因素不同水平上所产生的效应不同,称为简单效应。,9.1 两因素方差分析中的几个概念,A因素的简单效应: 在B1水平上:24-18=6 在B2水平上:44-38=6,3、主效应(main effect) :由于因素水平的改变而造成因素效应的改变,称为主效应。,A因素的主效应:两个水平的简单效应的平均值 = =(24-18)+(44-38) /2 =(6+6)/2=6,B因素的主效应:两个水平的简单效应的平均值 =(38-18)+(44-24) /2 = 20,互作(interaction) 效应:两个因素简单效应间的平均差异称为交互作用效应,简称互作。,互作反映因子间相互影响的大小。可用: (A1B1 +A2B2 ) (A1B2 +A2B1 )来估计 = (A2B2 A1B2)-( A2B1 - A1B1 )(A因素简单效应) =( A2B2- A2B1 )-( A1B2 - A1B1 )(B因素简单效应),A的效应不依B的不同水平而有差异,故无交互效应。(A在B1水平的简单效应与在B2水平的效应相等),A主效应=1/2 (A2B2 A1B2)+( A2B1 - A1B1 ),B主效应=1/2 (A2B2 A2B1)+( A1B2 - A1B1 ),【例如】对某水稻品种进行施肥试验, 每亩施氮10kg,亩产量为350kg, 每亩施氮15kg,亩产量为450kg。,则在每亩施氮10kg的基础上增施5kg的效应即为450350100kg/亩。,例9.1:海带22复因子试验,施用氮(N)、磷(P)的4种处理组合试验结果的假定数据,以说明各种效应。,N0(不施N肥); N1(施N肥);P0(不施P肥); P1(施P肥);,N在P0水平的简单效应与在P1水平的效应相等(6) P在N0水平的简单效应与在N1水平的效应相等(8),A在B1水平的简单效应与在B2水平的效应相等),正互作,氮因素简单效应,氮的主效应,简单效应:在同一因素内两种水平间试验指标的相差属简单效应。,主效应: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称为主要效应。,互作效应:两个因素简单效应间的平均差异称为交互作用效应。,磷因素简单效应,磷的主效应,负互作,负互作:因为氮的简单效应:施磷的比不施磷肥的低,互作显著与否关系到主效的实用性。 不显著,则各因素的效应可以累加,主效就代表了 各个简单效应。 正互作时,从各因素的最佳水平推论最优组合, 负互作,则根据互作的大小程度而有不同情况。,无互作,正互作,负互作,P2水平高,负互作,直观图可以帮助判断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但是由于实验误差的干扰,在处理数据时只凭图像是不行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之后,才能最后断定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两因素无重复实验设计的交互作用判断公式:课本P171,一个34的两向分组的试验安排,9.2 固定模型,品种A的某个水平如A1与饲料B的某个水平如B2的搭配A1B2称为水平组合。因为一个水平组合就是一种具体的试验措施,因此称为一个处理。在第一个处理下,若只安排一个试验单位参加试验,则称为两因素无重复试验或两向分组无重的试验;若至少安排两个试验单位参加试验,则称为两因素有重复试验或两向分组有重复试验。,总平均效应,A因素第i水平的处理效应,B因素第j水平的处理效应,随机误差成份,A因素第i水平和B因素第j水平之间交互作用的效应,9.2.1 线性统计模型:,如果根据经验或专业知识可以判断两因素间无交互作用,也可不设重复。若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观察值的线性模型是:,对于固定因素,处理效应是各处理平均数距总平均数的离差.,两因素无重复资料的方差分析 (两向分组无重复资料的方差分析),9.2.2,例9.2 用3种不同的放养密度A1、A2、A3和4种不同的饵料B1、B2、B3、B4进行网箱养罗非鱼试验,经一定试验期的产量如表9.2。试做方差分析。,表 9.2 试验期间的产鱼量(kg),DPS 实验统计/完全随机/二因素无重复试验统计分析,依题意,关于A因素(放养密度)的假设是:,H0: 3种密度间产鱼量无差异,即1=2=3=0, HA: 3种密度间产鱼量有差异,至少一个 i0,关于B因素(饵料)的假设是:,H0: 4种饵料间产鱼量无差异,即1=2=3=0, HA:4种饵料间产鱼量有差异,至少一个 j0,利用表9.1资料,计算可得:,第一步:假设,第二步:F检验,=(50+63+48)2/12=6122/12=31212,对于固定因素,处理效应是各处理平均数距总平均数的离差.,FAF0.01(2,6)=10.92, P0.01 所以拒绝A因素的无效假设,表明3种放养密度间的产鱼量差异极显著; 因为F0.05(3,6)=4.76FBF0.01(3,6)=9.78, P0.05 所以拒绝B因素的无效假设,表明4种饵料间的产鱼量有显著差异. 计算结果列于下表:,查表得F值.,资料方差分析表,根据dfe 和 k值,查SSR表9,得出ra,计算最小显著极差值Rk(LSR),不同平均数间的比较采用不同的显著尺度,临界值Rk,复习:Duncan 检验(新复极差测验法),计算平均数的标准误,k 为某两个极差间所包含的平均数个数,第三步 进行多重比较,首先计算放养密度水平(j=3)均数的标准误和饵料水平(i=4)均数的标准误,分别是,放养密度,饵料水平,新复极差法计算资料R值,6.444,4.195,5.51,3.58,3,6.128,4.047,5.24,3.46,2,k,r0.01,r0.05,放养密度的R值(标准误=1.1696),新复极差法计算资料R值,7.4,4.8,5.51,3.58,3,7.1,4.6,5.24,3.46,2,k,r0.01,r0.05,饵料水平的R值(标准误=1.3503),放养密度的多重比较结果,饵料的多重比较结果,结论: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从平均产鱼量来看,A2与A1、A3的差异极显著,A1与A3无显著差异,以A2最好;B1与B2、B3差异显著B4与B2差异也显著,以B1最好。综合来看,以A2搭配B1的增重效果最好。,两因素有重复资料的方差分析 (两向分组有重复资料的方差分析),在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时,由于交互作用的存在,在固定模型中,每一处理都应设置重复。重复之间的平方和为误差平方和。有了误差平方和,才能把交互作用从总平方和中分解出来: SSABSSTSSASSBSSE 如果不设重复,则: SSESSTSSASSB,9.2.3,观察值的线性模型是:,(1)数据输入与数据选择:,数据输入与数据选择:,随机模型适用于水平的总体,不做多重比较;而固定模型只适用于所选定的a个水平。,A因素多重比较,A3显著低于A1,B1非常显著地高于B4、B3,B1非常显著地高于B4、B3,P169:存在交互作用。由于交互作用的存在,在固定模型中,每一处理都应设置重复。重复之间的平方和为误差平方和。有了误差平方和,才能把交互作用从总平方和中分解出来。,P167 例9.1 为了从3种不同原料和3种不同发酵温度中,选出最适宜的条件,设计了一个两因素实验,并得到以下结果.做方差分析.,【例9.3】(略)玉米品种与施肥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A因素有A1,A2,A3(a=3)三个品种,B因素有B1,B2,B3(b=3)三个施肥水平,重复3次(r=3),小区计产面积20m2,田间排列和小区产量(kg)如图8.1,试作分析。,作方差分析 误差e2是真正的试验误差,而误差e1除含有试验误差外尚有模型误差。但如果“F=e1均方/e2均方”不显著,则说明模型误差不显著,这时可将e1平方和与e2平方和合并,自由度也合并,以此合并的误差作为全试验的误差,这样做一般能提高测验的精度。反之,若上述F测验呈显著,则e1与e2不能合并,只能用e2作为测验其它效应的误差。,本例 不显著,合并, ,图8.1 玉米品种与施肥随机区组试验田间排列和小区产量,将试验所得结果按处理和区组两向分组整理成表8.2;,表8.2 图 8.1资料处理与区组两向表,(1)结果整理,表8.3 图8.1资料品种(A)与施肥(B)两向表 B1 B2 B3 TA A1 45 38 28 111 A2 43 52 51 146 A3 53 28 24 105 TB 141 118 103 362,再按品种(A)和施肥(B)作两向分组整理成表8.3。,矫正数 C = T2/rab=3622/(333)=4853.48,误差 SSe=SST-SSr-SSt =436.52-35.19- 338.52=62.81,处理 SSt=(T2t/r)-C =(452+382+242/3)-4853.48=338.52,区组 SSr=T2r/(ab)-C =(1342+1192+1092/(33)-4853.48=35.19,总变异 SST=x2hij C =172+112+72-4853.48=436.52,第一步、计算C及各种平方和,对处理SSt进行再分解可得:,AB互作 SS (AB) =SSt-SSA-SSB =338.52-108.96-81.41=148.15,B 因 素 SSB=(T2B/ra)-C =(1412+1182+1032)/(33)-4853.48 =81.41,A 因 素 SSA=T2A/rb-C =(1122+1462+1052)/(33)-4853.48 =108.96,表8.4 玉米品种与施肥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区组随机,处理固定),(3)列方差分析表和F测验,(4)差异显著性测验(SSR),k=2时,LSR0.05,16=1.98(kg),LSR 0.01,16 =2.73(kg)。 k=3时,LSR0.05,16=2.08(kg),LSR 0.01,16 =2.88(kg)。,以各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为单位进行新复极差测验,求得:,品种间比较,品种 小区平均产量(kg) 差异显著性 5% 1% A2 16.22 a A A1 12.33 b B A3 11.67 b B,表8.5 三个品种小区平均产量新复极差测验,推断:品种A2与A1、A3的差异达=0.01水平,A1与A3间差异不显著。因此,A2品种平均产量最高,极显著地优于A1、A3品种。,施肥水平间比较 仍以施肥水平的小区平均产量进行比较,求得: 因施肥水平间与品种间的标准误相同,故LSR也一样。显著性测验结果如表8.6。,施肥量 小区平均产量(kg) 差异显著性 5% 1% B1 15.67 a A B2 13.11 b AB B3 11.44 b B,表8.6 三种施肥量小区平均产量间差异显著性测验,推断:分析表明施B1水平的肥量,各品种的平均产量最高,显著高于B2、B3,并与B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组合间的比较 AB的F测验显著、说明不同品种要求的施肥量是不相同的。因此,还需要比较两因素水平组合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简便而常用的方法是对A各水平下B间(或B各水平下A间)作多重比较。, 各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小区平均产量比较 对各Ai,算得AB的标准误为,k=2, LSR0.05,16=3.44(kg),LSR0.01,16=4.73(kg)。 k=3, LSR0.05,16=3.61(kg),LSR0.01,16=4.97(kg)。,施肥 平均(kg) 差异显著性 水平 产量 5% 1% B1 15.00 a A B2 12.67 ab AB B3 9.3 b B,表8.7 各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差异显著性,施肥 平均(kg) 差异显著性 水平 产量 5% 1% B2 17.33 a A B3 17.00 a A B1 14.33 a A,A2品种,A1品种,比较结果列于表8.7,,施肥 平均 (kg) 差异显著性 水平 产量 5% 1% B1 17.67 a A B2 9.33 b B B3 8.00 b B,A3品种,从表8.7可看出,A1品种以B1施肥量产量最高,它与B2无显著差异,但与B3差异极显著;A2品种以B2施肥量产量最高,但与B3、B1差异不显著;A3品种以B1 施肥量最优,并与B2、B3有极显著差异。,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比较全部九个处理的差异显著性 新复极差法的显著标准,比较标准如何计算?因为两个因素的比较标准算法不同。MSE/,9个处理间的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