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是A. “相地而衰征”B. “劝民耕农利土”C. “依军功,行田宅”D. “除井田,民得买卖”【答案】D【解析】据题干“商鞅变法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地而衰征”属于管仲改革,故A错误;“劝民耕农利土”没有肯定土地私有制,故B错误;“依军功,行田宅”属于奖励军功措施,故C错误;“除井田,民得买卖”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故D正确。故选D。2.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A. 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B. 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 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D. 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说明三长制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隐匿人口逃避赋役的社会现象,侥幸之人不能再侥幸了,苞荫之户不能再苞荫了,C选项符合题意。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3.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 抵制土地兼并B. 促进人口增长C. 增加财税收入D. 稳定个体小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均田制是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材料所述税收为按户缴纳,并且规定子女达到一定年龄就必须分家,可见分封制的目的在于配置个体小农户,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均田制不能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与人口增长无关,应为培植个体小农,而不是稳定个体小农,所以A、B、D说法错误,所以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4.宋史载,有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这表明此官员A. 支持变法,主张新制B. 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C. 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D. 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意思是治理天下如居室,能修则修,如果坏的不大就不必重新建造。表明此官员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A与题干的意思相反,排除;B说法绝对,排除;D题干不能体现。故答案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评价5.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梭伦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A. B. C. D. 【答案】D【解析】王安石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均不涉及到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遭到排斥、氏族制度失败的问题等,商鞅变法涉及到有产阶级即地主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梭伦改革涉及到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遭到排斥、氏族制度失败的问题,所以综上所述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6.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符合此评价的是A. 井田制B. 土地私有制C. 均田制D. 方田均税法【答案】C【解析】井田制是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土地私有制导致土地兼并,也不符合材料,故B错误;均田制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使“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故C正确;方田均税法以土地数量为税收依据,与调整土地占有无关,故D错误。故选C。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 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 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使秦国确立起封建制度;孝文帝执政时期,实行新制度,颁布了均田令,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主要废除井田制,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和汉化,两个改革都不仅仅是改变单一的生活方式,故A选项错误;C项说法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但不符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应排除。D项内容符合孝文帝的内容,但不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应排除。8.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A. 改革取士之法B. 改变土地所有制C. 重视农业生产D. 限制旧贵族权力【答案】C【解析】商鞅变法没有改革取士之法,故A错误;王安石变法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故B错误;两者都重视农业生产,如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故C正确;只有商鞅变法限制旧贵族权力,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内容,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两者相似点出发,排除不同点,即可进行正确判断。9.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A. 教权高于王权B. 王权与教权平等C. 王权高于教权D. 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的“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和“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可知教皇的权威高于世俗的权威,故选A而排除BC;“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则说明教权是与王权有交集的,而且是教权管着王权,故排除D。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这一题关键是提取出“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和“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两个信息,然后进行准确解读。10. 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 抨击罗马教廷B. 推销“赎罪券”C. 反对宗教改革D. 倡导宗教宽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题目可知该木板画的左侧耶稣基督在地上为门徒洗脚的画面反映的是耶稣基督对门徒的仁慈,据题目可知该木板画的右侧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则反映了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两图对比是为了显示耶稣的高尚和罗马教皇的炫耀与腐化,结合1521年已经开始宗教改革,故选A。B与题意无关,CD与题意相反,故排除。【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11.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和1861年俄国“解放”农奴的共同之处是A. 巩固了封建地主统治B. 缓和了阶级矛盾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答案】D【解析】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目的是消除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俄国“解放”农奴,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故D正确;两次改革都属于资产阶级改良,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A错误;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与缓和阶级矛盾无关,排除B;1861年俄国“解放”农奴与加强了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12.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 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B. 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C. 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 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俄国得以确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改革虽然是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但就其背景、内容和作用来说,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项正确;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沙皇专制统治,A项说法不正确;农奴制是统治阶级主动进行一次由上而下的改革,B项说法不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改革后俄国仍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项说法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考点:农奴制改革的性质点评: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方面来分析,具体表现如下:(1)经济上: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2)政治上: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13.张之洞在1898年4月完成的劝学篇中主张“中体西用”,日本人福泽谕吉在1880年成书的劝学篇中提倡“文明开化”。这两个劝学篇的相似之处是A. 以维护传统目标,劝勉学问为宗旨B. 为本国维新运动提供指导思想C. 面临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D. 中日两国面对西方文明的产物【答案】D【解析】A不符合福泽谕吉的思想;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故B错误;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很快摆脱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C不符合福泽谕吉的思想;“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文明开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故D正确。14.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 都清除了封建割据势力B. 都保留了君主专制统治C. 都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D. 都确认农民得到少量的土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其中俄国沙皇专制的保留及日本天皇制的强化均是这种不彻底的表现,故A项不对,B项说法准确。C、D两项仅适合于日本,不是两者的共同之处,排除。【点睛】熟悉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关史实,抓住设问要求“共同之处”,即可知道答案。15.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A. 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 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 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 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分析、知识运用能力。洋务派代表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能在知识分子中产生极大影响,反映了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思想有共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失败后,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早期的维新派,故选D。A项错在保守势力,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之一。材料与B、C项关系不大。【考点定位】中国近代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16.“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皆超绝东洋。移之,移文明开化之风于我国,将使我国民迅速进步到同等化域。”与此信息直接相关的是A. 洋务运动B.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 明治维新D. 戊戌变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无不超绝东洋”可知材料中的“我国”应该是东洋国家,且主张学习欧美各方面的文明,可以得知应该指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日本的主张,故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文明开化。17.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A. 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 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 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 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是注意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他们宣扬的思想应是为资本主义服务,因此他要求的科举制度改革,建立新式学校,主要是为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播服务,因此他所说的“中体西用”与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本质是不同的。故选D18.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背景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AC两项为无关项,对材料内容解读不正确,题干要求回答的是主要原因,所以排除AC两项。D项是梁启超注重易服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正是因为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所以他主张易服,根本目的是为了变法维新制度氛围,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主张易服19.19世纪下半期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先后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一成一败。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A. 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大大减轻了阻力B. 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大大减轻了阻力C. 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D. 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答案】A【解析】日本明治维新前,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天皇掌握实权,推行改革自然阻力大减,故A项正确。尽管维新派托古改制,但依然受到封建顽固派的阻力,故B项错误。日本明治维新是利用天皇的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而中国戊戌变法中光绪帝并无实权,故C项错误。中国戊戌变法没有发动民众参与,故D项错误。20.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某学者针锋相对地说:“有些事件不能够证明该说法”。能为某学者提供史实支撑的是A. 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B. 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C.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D. 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政策”【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宗教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政策”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推行自由平等思想的要求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A、C、D符合马克思的观点,不符合某学者观点,排除;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目的是增强军事实力,维护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不符合“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B 符合某学者的观点,故选B。【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准确归纳材料观点并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题干中新的阶级“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是指,新的阶级夺取统治地位时,通常会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要推行自己的统治思想,来取代旧的统治思想。2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不能在此一一论列,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其意在说明A. 西周制度深受商朝影响B. 商朝已有华夏民族观念C. 分封利于华夏民族形成D. 西周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反映了分封制对于华夏民族形成的影响很大,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西周制度深受商朝影响,而是强调分封制对华夏民族的影响,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商朝已有华夏民族观念,故B排除;西周处于奴隶社会,尚未进入封建社会,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对华夏民族的影响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2.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运行除主要靠行政法规和由朝廷不断发布的诏、令、制、敇等的指导外,还通过上级考核以及派遣中央官员巡视地方。这种行政机构运行模式A. 强调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 促使地方监察体系更加健全C. 消除了地方割据产生的基础D. 能够提高地方官员的积极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过上级考核以及派遣中央官员巡视地方”可知体现的是强调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监察制度无关,B选项排除。北宋通过派遣文官做知州,并设置通判做监督,地方设置转运使和收回地方节度使的军权,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C选项排除。提高地方官员的积极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23.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A. 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反映了宋代科举对社会价值取向和观念的较大影响,故D正确;八股取士形成于明清时期,故A排除;材料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B排除;“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说法过于绝对,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影响社会观念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4.古希腊农业文明与大河流域不同,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古希腊人更早地提出节育、晚婚的理论。也更早地向希腊半岛以外移民。土地所有权是公民的专有权利,希腊的政治集体、公民集体和土地所有者集体是一回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古希腊以奴隶制工商业文明为主B. 古希腊以农业文明为主C. 古希腊节育政策导致了小国寡民D. 贵族因经商而积累财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文明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所述,在古代希腊人地矛盾更为突出,为此希腊人提出节育、晚婚,并向希腊半岛以外移民,而土地所有权是公民的专有权利,希腊的政治集体、公民集体和土地所有者集体是一回事,这些充分表明古希腊以农业文明为主,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古希腊以奴隶制工商业文明为主,排除A;材料未提及小国寡民,C项错误;材料未提到贵族因经商而积累财富的问题,D项错误。故选B。25.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规定A. 维护了罗马贵族利益B. 有效抑制了个人私利C. 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D. 体现了罗马法公平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处死刑”反映了罗马法对国家利益的重视和维护,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维护罗马贵族利益的信息,故A排除;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个人私利被有效抑制,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罗马法公平性,而是强调国家利益,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处死刑”,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至上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二非选择题(共3题,计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周克商之后,虽已取得天下,但政权并不稳固。这固然来自武王的早逝和成王的年幼,更重要的是殷商的反对势力还很强大。因此,开国后很长的时间,周人还无暇顾及制度建设和文化创新,而是一方面以夏之礼乐来抗衡商文化;另一方面又因周长期为商之属国,且文化远远低于殷商,不得不对其有所借鉴。后周公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始着手进行制度建设。据典籍记载,周初的礼乐改革,至少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周公摄政六年的制礼作乐。第二,周成王时的“兴正礼乐”。第一阶段以“制作”为主,有开创之功;第二阶段以“兴正”为要,行完善之事。这一改革的范围很广,从演奏的主体来看,继承吸收了殷商的专业技术人才;从演奏的客体来看,完善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范式;从演奏形式来看,则制定了一定的规则;从演奏的内容来看,则彻底完成了大武的创制,用于祭祀先祖。摘编自付林鹏与周初月制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周建立后并未立即进行礼乐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初礼乐改革的影响。【答案】(1)原因:西周统治者忙于巩固新政权;殷商反对势力强大;周文化相对落后于殷商文化。(2)影响:加强了西周统治;完善了民族音乐和礼仪规范;完善了奴隶制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但政权并不稳固”、“更重要的是殷商的反对势力还很强大”、“且文化远远低于殷商,不得不对其有所借鉴”可知西周建立后并未立即进行礼乐改革的原因是西周统治者忙于巩固新政权;殷商反对势力强大;周文化相对落后于殷商文化。(2)影响:根据材料“从演奏的主体来看,继承吸收了殷商的专业技术人才;从演奏的客体来看,完善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范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初礼乐改革的影响体现为加强了西周统治;完善了民族音乐和礼仪规范;完善了奴隶制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答案】(1)“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制,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3)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崇拜。(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4)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及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俄、日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现场护理测试(POCT)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玉米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家校联结科技铺路
-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运维策略
- 智慧城市公共空间LED照明的智能化管理
- 从文化交流角度看篮球教育的国际化
- 教育游戏化设计原则与挑战共克
- 商业培训中LMS的效果评估与案例分享
- 增强教育行业的数据保护能力与技术创新研究
- 伦理引导下的教育技术创新与发展
- 招商大使选聘管理办法
- 2025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客观题及刑法)含答案
- DB3502∕T 166-2024 既有厂区及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方案设计导则
- 2025年 江西省金控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云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 压轴训练:全等三角形(多解、动点、新定义型压轴)(原卷版)
- 【人教版】吉林长春2024-2025学年 五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安庆望江县融媒体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公文写作考试真题库(含答案)
- T/CCS 075-2023煤矿柔性薄喷材料喷涂施工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