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厘米和米通过前面“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重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单位,长短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结果却不相同,进而产生认知冲突,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观念,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本单元安排了测量线段和按要求画线段的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本单元知识,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为今后研究直线打下了基础。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了对实际物体的长短比较,掌握了“比长短”的基本方法,对物体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的学习意在使学生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1.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2. 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形表示,再通过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1. 注重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同一物体,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也不相同这一过程,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 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时应该多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1认识线段1课时2认识厘米1课时3认识米1课时4练习十1课时5我们身体上的“尺”1课时认识线段。(教材第59、第60页的内容)1. 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画线段的方法。学会画线段的方法。毛线、直尺、正方形纸和课件。师:同学们,拿出我们已经准备好的毛线,随意地放在课桌上。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得出:这条毛线是弯的。教师拿起毛线,两手把它拉紧,提问:看看现在怎么样了?学生发现它变直了。讲述:我们把两手间拉直的这一段叫作“线段”(板书:线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手拉一拉、比一比,体验并得出线段“直”的特点,为新课的教学埋下伏笔】师: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学生通过比较确认线段是直的。讲述: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课件出示线段的图形),看看线段还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发现线段有两个端点)讲述:我们用手掐住了毛线的两头,两头也叫两端,两头的点叫作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现在同学们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了吗?(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师: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哪些地方有线段?生: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师:把正方形纸对折,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线段短的呢?生1:如果把正方形对角折,折出的折痕就比这条线段长。生2:把这条折痕对折,折痕的一半就比这条线段短。师:说得很好。你会画线段吗?生: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画线段。教师边演示边画线段,提醒学生画线段时要画出线段的两个端点,要沿着直尺的边画直。学生模仿画线段,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线段的特点:直的,有两个端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学生对线段认识后,鼓励学生尝试画线段;经历画线段的过程,自己得出并掌握画线段的方法】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新知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相互补充,说说对线段的认识(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直的,线段具有可测量性)。认 识 线 段1. 在讲解线段的认识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并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直观特征。2.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我们采用直观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比较严格的定义到高年级再予以介绍。3.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系列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发现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A类1. 下面哪些是线段?在()里画“”。2. 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考查知识点:线段的特点;能力要求:掌握线段的特点,认识线段)B类画一条线段,跟同桌画的比一比,谁画的线段长。(考查知识点:线段的特点;能力要求:会按要求画线段)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2. 4610B类:略教材习题第60页“想想做做”1. 第二条和第四条是线段。2. 43453. 连接两点可以画1条线段。图略。4. 能画3条线段,画出的是三角形。图略。5. 能画6条。认识厘米。(教材第6163页的内容)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2. 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课件、直尺。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瞧,这三位同学的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2图。生1:第一个小朋友说课桌长大约7拃;第二个小朋友说大约有5个铅笔盒长;第三个小朋友说大约有4本数学书长。生2:他们说的数量不同。师: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课桌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却不相同呢?生:我觉得数量不同的原因是用来测量的工具不一样。师:是啊,测量工具不同就是导致测量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采用相同的工具进行测量直尺。【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自己测量发现所用测量工具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1.教学例2。师: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两根手指比画1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对照直尺用两根手指比画1厘米的长度;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可能会说:生1: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生2:田字格的一条边的长大约是1厘米。生3:订书钉的宽大约是1厘米。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各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然后用手比一比。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是2厘米。【设计意图:直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具,通过直尺认识厘米,既直观,又便于学生体会1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亲身体验1厘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 教学例3。师:认识了“厘米”这位新朋友,我们能借助尺子进行测量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3。师: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蜡笔长是多少?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生1:蜡笔长是8厘米。生2: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从直尺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直尺刻度的几厘米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3. 教学例4。师:你想画一条线段吗?我们来试试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学生利用工具尝试画线段,教师巡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师:说说你是怎样画出4厘米长的线段的。生1: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就是长4厘米的线段。生2:可以先画一条线,然后用直尺从线上截取4厘米长的线段,画好两端的端点,把多余的线擦掉就可以了。【设计意图:学生积累了对线段的认识后,鼓励学生尝试画线段;经历画线段的过程,自己得出并掌握画线段的方法】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的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对齐。认 识 厘 米测量较短的物体:厘米1.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而深刻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 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A类估计一下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考查知识点:估测物体长度;能力要求:用某一标准能正确估测物体的长度)B类1. 量纸条的长,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下面的()里画“”。2. 看图填空。(考查知识点: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2根蜡笔的长度。B类:1. 第二种量法正确2. 5519教材习题第62页“想想做做”1. 第二种量法对。2. 第一条线段长,长3厘米。3. 8884. 714课桌的高和椅子的高略5. 长4厘米宽3厘米左边4厘米右边4厘米下边3厘米6. 3687. 认识米。(教材第64、第65页的内容)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 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 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以米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课件、米尺。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度测量的知识。师:同学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测量工具米尺(出示米尺)。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学生边用两手比画边说,学生边比画自己的身高边说,学生说出课桌的长是1米等,老师要给予鼓励。师:同学们说得都挺好。其实,你们的手臂伸开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用尺子量一量。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组织学生交流,演示自己伸开手臂比画1米长。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1米有多少个1厘米,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再交流。学生可能回答:生1:一个格一个格数,1米是100厘米。生2:从1到10之间有10个小格,是10厘米,10厘米10厘米地数。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黑板的长。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清测量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既直观又简便。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对齐。认识米1米=100厘米测量较长的物体:米m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自己发现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A类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里画“”,错误的“”。(1)一颗图钉约长1米。()(2)课桌的高是70厘米。()(3)小红的身高是1米45厘米。()(4)学校的环形跑道长400厘米。()(考查知识点:“厘米”和“米”的认识;能力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B类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考查知识点:“厘米”和“米”的认识;能力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2)(3)(4)B类:米米米厘米教材习题第65页“想想做做”1. 测量教室的长,测量操场的长度等可以用米作单位。(答案不唯一)2. 教室的门大约高2米。3. 长估计10米,实际11米;宽估计5米,实际6米。(答案不唯一)4. (1)23厘米(答案不唯一)(2)23厘米。发现一庹的长度大约等于人的身高。5. 25+5=30(米)6. 小明需要走85米,小红需要走64+30=94(米),所以小明走的路近。练习十。(教材第66、第67页的内容)1. 使学生更加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3.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课件。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厘米和米。师: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你能举出例子吗?如果学生举出的例子合适就要给予表扬肯定;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恰当的例子,教师可以说:“老师的食指(伸出来给学生看)宽是1厘米;我们的课桌长是1米,也就是100厘米。”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情况下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米作单位。【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结合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1厘米、1米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师:看下面的物体,用米作单位合适,还是用厘米作单位合适?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出示课件:教材第66页第1题。生1:我自己的身高就比1米要多一些,床的长度比我的身高要多,所以床长2米。生2:我的一拃大约是10厘米,粉笔盒的高大约是一拃,所以粉笔盒高是8厘米。生3:黄瓜的长大约有两拃,所以是20厘米比较合适。生4:旗杆的高度比大树还要高,大树的高度一般用米作单位,所以旗杆高是15米。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用来作比较的事物,跟图中的事物进行对比,然后做出了正确的判断,非常棒!讲解:当选择合适的单位时,就应该这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进行判断区分,才能选出合适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想法其实是帮助学生建构模式,从而使学生明白不能靠感觉解决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有可比性的事物作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的答案】师: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解决问题时说得有理有据,真棒!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十估计实际物体得长度,并进行实际测量。1. 结合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就能正确地运用米进行估测,也容易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2. 引导学生之间交流,给学生创造分享、相互学习的机会,提升学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A类用尺子(可以是米尺、卷尺等)量一量你家中各种物品的长度,并把它们记录下来。(考查知识点:用“厘米”和“米”量;能力要求: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长度)B类在()里填上“米”或“厘米”。(考查知识点:估测物体长度;能力要求:结合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估测能力)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略B类:厘米米米厘米教材习题第66页“练习十”1. 米厘米厘米米2. =3. 一样长4. 60-32=28(米)5. (1)98-6=92(厘米)(2)可能是95厘米。(答案不唯一,只要在9298之间即可)6. 1117197. 略思考题:测量略发现长方形的对边长度相等。任意折一折、量一量略长方形的对角线那条折痕最长。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材第68、第69页的内容)1. 在活动中发现人的身体上特有的规律。2.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3. 感受用身体的一部分测量物体的普遍性,养成估测意识。在活动中发现人的身体上特有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尺子。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带着尺子,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进行简单的测量呢?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上都有“尺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身体上的“尺”。【设计意图:借助谈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感受数学就在身边】1. 认识“身体尺”。师:你的一拃、一步大约各是多少厘米?一庹大约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