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思_第1页
《望岳》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思_第2页
《望岳》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思_第3页
《望岳》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思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岳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思江西省安福县严田中学 刘花兰踏歌而行觅古韵 余音袅袅仿古诗学习望岳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会望岳诗歌的意境及作品风格;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二、教学重点领会望岳一诗的意境,并谱曲自唱,尝试古诗词的的写作。三、教学方法1、以吟唱、仿写为主。2、多媒体教学 教具:录音机、计算机、投影仪、磁带等。 四、教学结构 这节课分两条线进行,一是学生的诵读赏析吟唱仿写;二是老师的引导、点拨。整节课分为五大板块:一、导课;二、赏析望岳;三、吟唱望岳;四、仿写及仿诗展示;五、小结。第二部分 课堂教学实录课前播放邓丽君演唱的 明月几时有,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古诗词演唱的氛围之中。一、 导课 师: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如我们学过的写树木的诗有:生: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无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师:写山的有: 生:横看成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写花的呢?生::梅花。师:同学们一起背王安石的梅花。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师:举不胜举,如果说古代诗歌就是那天上的星星,那么杜甫的诗就是那最闪亮最熣灿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去聆听诗人心灵搏动的颤音,感受诗人生命之歌的变调 。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杜甫早期所写的诗歌望岳。展示课件一:踏歌而行觅古韵,余音袅袅仿古诗。请同觉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肖娟):唱着歌寻觅古诗的韵味,在余音袅袅中仿写古诗。师:对。这堂课要求把握两点:一是体会望岳诗歌意境;二是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师:望岳这个“岳”指的是哪座山?生:齐答“泰山”。师:对,是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老师板书“望岳”,简单画泰山轮廓) 老师画的泰山像不像?生:齐答“像”(笑)。师:这首诗比较好懂,同学们课前做了预习,请同学来介绍杜甫及这首诗的内容。生(周欣):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子美。生(童世杰):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生(谢卿):杜甫被称为“诗圣”。生:齐答“杜甫的诗反映了当时历史,称为史诗 ”。生(钟深恒):杜甫诗的风格主要以“沉郁顿挫”为主。师:同学们介绍得很清楚,全面。同学们对诗人写作望岳的背景是否有所了解?生(刘万):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生(肖扬):望岳这首诗是杜甫二十四岁时写的。诗人在诗篇中远望泰山,为它的神奇秀美而心情激荡师:说得非常好,肖扬同学课前对望岳一诗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学习这首诗。第一大组讨论、句,第二大组讨论、句,第三大组讨论、句,第四大组讨论、句。(学生互相讨论三分钟,老师参与讨论并作指导。)师:请停下。请第一大组的同学来鉴赏、句。生(唐婷):这两句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师:从哪个地方看出诗人是远望而不是登上泰山?生(刘卫强):从“齐鲁青未了 ”这一句来看。因为在泰山周围,远看一大片的绿色。师:这写出泰山什么特点?生:齐答“宽广”。师:很好(老师板书“广”)。第一大组同学说、句写出了泰山的宽广,诗人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其他组同学帮忙想一想?生(曾红):从这一问一答的诗句中,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这泰山。生:齐说“一种喜悦的心情”。(学生看到曾红夸张的手势,都笑了。)师:是啊,在写景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感,正应了这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二组的同学说说 、句。生(彭倩):、句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师:从哪里看出来?生:(彭莉):“造化钟神秀”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师:对,这个“钟”解释得好。生(袁豪):“阴阳割昏晓”说明泰山的南北暗、亮不同,说明泰山很高大。师:这里哪个字用得好?生(王丹)“割”字很形象,就像人用刀割开一样。师:这个字找得好,这两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高大(师板书“高”)其他组同学对、句还有没有问题?生(黎顺华):还写了泰山的秀美。 生:齐说“已经说了”。师:噢,第二组已经说到了。很好。(师板书“美”)。第三大组说说、句 。生(王川):从这两句看出诗人心胸很坦荡。师:心胸坦荡。诗中“荡”字是什么意思?生(王川):激荡。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师:对,同学们看看语文书封面,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生:齐说“有山,有云”。师:对,山与云连成一片。第四大组说说、句。生(吴丹):就是写诗人登上泰山的时候。师:登上泰山了吗?生:齐说“没有,是说一定要登上去”。师:诗人为什么想要登上去呢?一二三大组同学刚才说了什么?生(吴丹):因为泰山很高、很美,诗人想一定要登上去。这两句说,登上泰山顶就会觉得其它山都小了。因为泰山是很高、很大、很广。这样写,就衬托了泰山的高大。师:觉得其他山都小了。古代一位智者也曾登上泰山,发出同样的感慨,同学们知道是谁吗?生(陈思琪):是孔子。他说“登上泰山而小天下”。师:登上泰山。觉得天下都小了,这里用了什么手法?生:齐答“夸张”。师:对。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什么思维方式?生: 齐说“想象”。师:对。写诗就要展开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生命。当时诗人才二十四岁,正值胸怀远大抱负的时候。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青春年少的你登上泰山会有何感想呢?生(钟深恒):有一种被征服的快感。(学生笑。)生(钟深恒):是一种征服泰山的快感。生(张飞):祖国的山河真是美。生(刘聪):就因为泰山很高,自己上去了,身边有众山围着,自己就像神仙一样。师:说得好。李白就曾来到泰山,也写了泰山,那就是神仙一般的感觉,同学们课后读一读。生(刘燕):我觉得是希望在明天,我登上泰山,想到我可以在这个世界创一番事业。师:很好,有抱负,有凌云壮志。读这首诗,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一种泰山精神,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时过境迁,千百年过去了,望岳以及诗歌体现的精神与泰山同垂不朽。望岳被喻为写泰山诗歌的绝唱。以后很多人来过泰山、写过泰山,但无人能比。明代有位诗人写到: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比杜陵人。杜陵人是谁?生:齐答“杜甫”。师:同学们理解了诗歌内容、领悟了诗人的情感,下面再来读一遍。生:齐读望岳。师:读得很有气势。我们说望岳是一曲民族精神和杜甫个人抱负的颂歌。杜甫在颂,我们来歌怎么样呢?我们讨论一下,选自己熟悉的曲子来唱,可合作可独唱。(学生讨论、准备、练唱三分钟。)生(肖娟、张文)齐唱望岳。( 全班同学鼓掌、笑。)师:歌声悠扬。请问选的是什么曲?生(肖扬):大中华。师:为什么要选这首曲来唱?生(周欣):觉得感情比较相近。生(肖奕奕):节奏也很接近。生(刘冬华):唱望岳(用小城故事曲) 全体同学笑。师:为什么选这首曲?生(刘冬华):觉得它很美。生(刘万):唱望岳(用三国曲)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师:多么浑厚的歌声。为什么选这首曲?生(刘万):觉得它气势雄壮,跟望岳很相配。师:还有其它吗?生(刘万):还有一首。 全班同学笑。师:我问你还有什么选曲的理由?生(刘万):内容也很相近。师:几个同学告诉我们选曲时,要选内容相近、感情相近、节奏差不多的曲子来唱。刚才刘万天机泄露 ,说还有一首想唱,让我们洗耳恭听。生(刘万):唱望岳。(用蒙古人曲)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师:男女同学的演唱各具特色。女声甜美清脆,有一种阴柔之美;男声高亢浑厚,有一种:生:齐答“阳刚之美”。(笑)师:如果一起唱不是刚柔相济吗?生:齐说“一起唱”。师:好。我们男女生一起唱,中国功夫这支曲。我觉得非常好。全体起立,我们一起唱,颂扬中华民族瑰宝,展示我五班男儿志气。(老师放伴奏磁带。)学生齐唱望岳。师:同学们都谱了曲。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来唱,但你们没唱我也能感受到那种趣味。虽未成曲调却先有情。 这望岳既适合读又适合唱,同学们想想这是为什么?生:写得好,节奏感强。师:是呀,与其羡慕诗人写得好,不如自己也露一手。同学们写作之前,先结合这首诗了解一下古诗词特点。学生讨论三分钟,探讨古诗词特点。生:这首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要用对仗。师:大家说说这首诗中的对仗吗?生:诗中“荡胸生曾云”与“决眦入归鸟”是对仗的。句式很工整。生:这首诗押韵。师:对。韵脚是那些?生:齐答“了、晓、鸟、小”。师;写诗除了注意这些特点之外,还要善于想象。生:写诗要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师:对,观山观景充满一种情感,写诗要充满感情。下面请同学们互相切磋。 练习写诗。可以单个写,也可以一个小组集体创作。学生写诗练习五分钟。师(巡视、指导):有的同学写了望莲、望地王、望莲花山、望珠峰。师:何方的望莲,“朵朵水中莲,片片荷叶护”。哪个同学来点评一下。生(李文):写出莲、荷叶的形状。师:写好了交上来,我们展示一下。师:展示吴丹的望月。生:齐读望月。学生笑。师:展示黄敏的望冬生:齐读望冬。师:读到黄敏诗中“白雪如春归”。我就想到了毛泽东的诗句。生:齐答“飞雪迎春到”。师:诗句中“如”怎么改会好些?生(刘志文):改为“送”好一些。师:很好。杜甫写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同学们刚才又读了、又唱了、又写了,其实老师也想唱。生:老师唱一首。师:对不起,老师唱不好。我写了一首,献丑了。师:展示感怀一诗。师:我解说一下“感怀”,今天讲这堂课老师感触很多。“杨柳枝,桃李词”都代指古诗词。“踏歌不尽心头语”老师看到同学们又唱又写,我很高兴,说不完心中的话。“前路再和千首诗”在以后,同学们还可以写千首、万首诗歌。生:学生笑,齐读感怀。师:老师唱不好,但老师也选了一首曲来唱这首诗。同学们帮老师唱一唱。生:齐唱感怀。(用中华民谣曲)师:谢谢。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今天又读了、又唱了、又写了,我们再来背一背。生:齐背望岳。(老师展示课件五、“课后练习”。)师:请同学们把作业题抄好,课后完成。(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