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大学信息技术概论-刘捷-PPT文稿资料课件PPT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0页)
编号:2183627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0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9-09-06
上传人:QQ24****1780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王**(实名认证)
浙江
IP属地:浙江
25
积分
- 关 键 词:
-
大学
信息技术
概论
刘捷
ppt
文稿
资料
课件
- 资源描述:
-
大学大学信息技术概论-刘捷-PPT文稿资料课件PPT,大学,信息技术,概论,刘捷,ppt,文稿,资料,课件
- 内容简介:
-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大学信息技术概论 刘 捷 主编 史士英 主审,ISBN 7-5084-1540-X,第1章 计算机与信息化社会,本章学习目标,熟悉计算机发展史 熟悉计算机与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关系 熟悉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时代,1.1.1 什么是计算机 1.1.2 计算机与人类生活,1.1.1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用电子元件组装而成,能自动、高速进行大量计算工作,具有逻辑判断功能和存储记忆功能的机器。,1.1.2 计算机与人类生活,最早出现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它是科技人员的有力助手。随着20世纪70年代个人电脑的出现,以及随后应用软件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计算机走出了实验室、科学院、高级学府,走入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几乎影响到每一个人。,1.2 计算机的发展,1.2.1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2.2 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方向 1.2.3 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1.2.1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真空管时代 2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晶体管时代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集成电路时代 4第四代计算机(1971现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2.2 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方向,1智能计算机 2光子计算机 3超导计算机 4量子计算机,1.2.3 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我国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58年研制成功的103型电子管计算机。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出电子计算机的国家。 1964年研究生产了DJS6型,1965年开发出了108乙机和109乙机晶体管计算机。我国计算机进入第二代。 我国1983年研制成功了银河巨型机,运行速度达每秒一亿次,标志着我国成为少数能够独立研制巨型机的国家。 我国的第一台微型机于1977年研制成功。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计算机市场。计算机及其相关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3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进入第四代以后,微处理器蓬勃发展,其应用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微型计算机现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朋友。在微型机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著名的公司和个人创造了个人电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Intel公司 Digital Research of Pacific Grove 苹果公司 微软公司 蓝色巨人IBM,1.4 信息技术概述,信息是物质运动的反映。信息来源于物质,存在于物质,由物质反映出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存的物质压力越来越小。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信息科学指的是相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科学。信息科学主要包括信息论和计算科学两部分。 信息的处理流程分为: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与管理和信息利用。 信息工具计算机。,信息的特点,(1)信息十分独特而又重要的特性是可以多次使用而不会损耗和消失。 (2)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而被保存、传播。 (3)信息的保存、表现与传播必须有一定的载体。 (4)相对于物质和能量来说,信息更能表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本质内涵。 (5)信息是可以无限增长的资源。随着社会进步、科技进步,进入人们视野的信息越来越多。,1.5 信息系统,1.5.1 信息系统的概念 1.5.2 计算机信息系统 1.5.3 信息系统的类型,1.5.1 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是一种专门类型的系统。它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信息收集获取、存储、操作处理和传播输出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 收集和获取的环节,是信息系统的源头,收集获取的是原始数据。 信息的处理是核心部分,它利用计算、比较、替换等操作,将原始数据变换为可以有效利用的信息输出。 信息的存储往往和处理结合在一起。 在信息系统中,反馈是一种用来改变输入或处理的输出。,1.5.2 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库、远程通信、人员和收集、加工、存储数据的过程和规则组成。 硬件是用来完成系统的物理基础,包括计算机、扫描设备、打印机等。 软件是计算机的各种程序,可以自己组织人员开发软件,但大多数靠购买。 数据库是信息的有组织的集合。 通信将信息系统的各部分联接起来,形成网络。 人员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元素,包括所有使用、管理和维护系统的人员。 规则包括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策略、方法和条例等。,1.5.3 信息系统的类型,1事务处理系统 典型的事务处理系统有通用会计系统、订票/发票系统和销售点系统等。 2管理信息系统 3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仅仅是帮助管理人员决策,并不能替代管理人员的判断。 4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或称为基于知识的系统,是一个用来分析数据并产生建议或决定的计算机系统。,小 结,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史、微机发展史、信息技术。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相应的电子元器件。 介绍了微机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和领先地位的重要公司和人物。 另外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关系,也是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应该关心的重要内容。,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大学信息技术概论刘 捷 主编史士英 主审 ISBN 7-5084-1540-X 第1章 计算机与信息化社会 本章学习目标 熟悉计算机发展史熟悉计算机与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关系熟悉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时代 1.1.1 什么是计算机 1.1.2 计算机与人类生活 1.1.1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用电子元件组装而成,能自动、高速进行大量计算工作,具有逻辑判断功能和存储记忆功能的机器。 1.1.2 计算机与人类生活最早出现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它是科技人员的有力助手。随着20世纪70年代个人电脑的出现,以及随后应用软件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计算机走出了实验室、科学院、高级学府,走入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几乎影响到每一个人。 1.2 计算机的发展 1.2.1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2.2 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方向 1.2.3 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 1.2.1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真空管时代 2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晶体管时代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集成电路时代 4第四代计算机(1971现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2.2 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方向 1智能计算机 2光子计算机 3超导计算机 4量子计算机 1.2.3 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58年研制成功的103型电子管计算机。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出电子计算机的国家。1964年研究生产了DJS6型,1965年开发出了108乙机和109乙机晶体管计算机。我国计算机进入第二代。我国1983年研制成功了银河巨型机,运行速度达每秒一亿次,标志着我国成为少数能够独立研制巨型机的国家。我国的第一台微型机于1977年研制成功。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计算机市场。计算机及其相关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进入第四代以后,微处理器蓬勃发展,其应用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微型计算机现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朋友。在微型机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著名的公司和个人创造了个人电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Intel公司 Digital Research of Pacific Grove 苹果公司 微软公司 蓝色巨人IBM 1.4 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是物质运动的反映。信息来源于物质,存在于物质,由物质反映出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存的物质压力越来越小。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信息科学指的是相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科学。信息科学主要包括信息论和计算科学两部分。 信息的处理流程分为: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与管理和信息利用。 信息工具计算机。信息的特点 (1)信息十分独特而又重要的特性是可以多次使用而不会损耗和消失。(2)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而被保存、传播。(3)信息的保存、表现与传播必须有一定的载体。(4)相对于物质和能量来说,信息更能表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本质内涵。(5)信息是可以无限增长的资源。随着社会进步、科技进步,进入人们视野的信息越来越多。 1.5 信息系统 1.5.1 信息系统的概念1.5.2 计算机信息系统1.5.3 信息系统的类型 1.5.1 信息系统的概念 信息系统是一种专门类型的系统。它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信息收集获取、存储、操作处理和传播输出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 收集和获取的环节,是信息系统的源头,收集获取的是原始数据。 信息的处理是核心部分,它利用计算、比较、替换等操作,将原始数据变换为可以有效利用的信息输出。信息的存储往往和处理结合在一起。 在信息系统中,反馈是一种用来改变输入或处理的输出。 1.5.2 计算机信息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库、远程通信、人员和收集、加工、存储数据的过程和规则组成。硬件是用来完成系统的物理基础,包括计算机、扫描设备、打印机等。软件是计算机的各种程序,可以自己组织人员开发软件,但大多数靠购买。数据库是信息的有组织的集合。通信将信息系统的各部分联接起来,形成网络。人员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元素,包括所有使用、管理和维护系统的人员。规则包括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策略、方法和条例等。 1.5.3 信息系统的类型 1事务处理系统 典型的事务处理系统有通用会计系统、订票/发票系统和销售点系统等。2管理信息系统3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仅仅是帮助管理人员决策,并不能替代管理人员的判断。4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或称为基于知识的系统,是一个用来分析数据并产生建议或决定的计算机系统。小 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史、微机发展史、信息技术。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相应的电子元器件。介绍了微机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和领先地位的重要公司和人物。另外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关系,也是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应该关心的重要内容。 第2章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本章学习目标,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结构 明白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会进行常用数制的转换 了解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并能列出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2.1 计算机系统概述(1),计算机系统(Computer System)由硬件系统(Hardware System)和软件系统(Software System)两部分组成。 硬件指的是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计算机部件和计算机设备。 软件是指实现算法的程序及其文档。 软件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2.1 计算机系统概述(2),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硬件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支撑软件工作的基础。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软件随硬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软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又促进硬件的新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2.2 计算机基本结构,2.2.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2.2.2 非冯诺依曼化 2.2.3 计算机硬件部件,2.2.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1)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采用存储程序方式。这是冯诺依曼思想的核心内容。 (3)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规定了这五部分的基本功能。,2.2.2 非冯诺依曼化,传统的冯诺依曼机从本质上讲是采取串行顺序处理的工作机制,即使有关数据已经准备好,也必须逐条执行指令序列;而提高计算机性能的根本方向之一是并行处理,因此,近年来人们在谋求突破传统“冯诺依曼体制”的束缚,这种努力被称为非冯诺依曼化。,2.2.3 计算机硬件部件,1中央处理单元CPU 2内存储器 3外部存储器 4输入输出设备 5总线,1中央处理单元CPU,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计算机的核心,在微型计算机中又叫微处理器。CPU内部结构大概可以分为控制单元、运算单元、存储单元和时钟等几个主要部分。,2内存储器,内存储器又叫主存储器,简称内存。 内存储器分为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高速缓存(Cache)三大类。只读存储器的内容是出厂时固化好的,只能读出来使用,不能改写或删除,且断电后不会消失;而随机存储器既可以读也可以写,断电后信息全部消失。,3外部存储器,(1)磁存储原理。无论软盘、硬盘或磁带,都是利用磁存储原理来存储数据的。 (2)光盘。光盘有许多种,通常使用的是只读光盘,包括CD、VCD、CDROM、LD、DVD等。,4输入输出设备,(1)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将信息送入计算机的装置。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调制解调器、模数(A/D)转换器等。 (2)输出设备。输出设备是计算机将运算结果传送给用户的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调制解调器、数模(D/A)转换器等。,5总线,(1)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即工业标准结构总线) (2)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即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 (3)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即微通道总线结构) (4) 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即视频电子标准协会) (5)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即连接外部设备的计算机内部总线) (6)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高速图形接口) (7)USB(Universal Serial Bus即通用串行总线) (8)Alpha EV6总线 (9)PCI-X局部总线 (10)NGIO(Next Generation Input/Output)总线 (11)Future I/O(将来的输入输出总线)总线结构,2.3 数据的计算机表示,2.3.1 数字数据的表示 2.3.2 数制及其转换 2.3.3 数据编码表示,2.3.1 数字数据的表示,在计算机中,所有数据都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 在计算机中,位(bit)是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一个二进制数就是一位,8位组成一个字节(byte),一个字节通常用来表示一个数字、字母和符号。,2.3.2 数制及其转换,1电子计算机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 (1)可行性:二进制数只有0、1两个数码,采用电子器件很容易实现,而其他进制则很难实现。 (2)可靠性:二进制的0、1两种状态,在传输和处理时不容易出错。 (3)简易性:二进制的运算法规简单,这样,使得计算机的运算器结构大大简化,控制简单。 (4)逻辑性:二进制的0、1两种状态,可以代表逻辑运算中的“假”和“真”两种值。,2.3.2 数制及其转换,2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律 (1)加法规律 0+0=0 0+1=1+0=0 1+1=10 (2)乘法规律 0*0=0 0*1=1*0=0 1*1=1,2.3.2 数制及其转换,3常用数制及其表示 数制:是用一组统一的符号和规则表示数的方法。 十进制数:有十个数码:0,1,2,3,4,.9,末尾加字母D。 二进制数:有二个数码:0,1,末尾加字母B。 八进制数:有八个数码:0,1,2,3,4,.7,末尾加字母O。 十六进制数:有十六个数码:0,1,2,3,4,.9,A,B,C,D,E,F,其中A,B,C,D,E,F分别代表10,11,12,13,14,15,末尾加字母H。例如:14D=EH。,2.3.2 数制及其转换,4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 (1)十进制数与各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2)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 (3)二进制与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2.3.3 数据编码表示,1数值数据的编码(二十进制编码) 2非数值数据的编码 计算机中使用最广泛的字符编码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简称ASCII码。ASCII码用7位二进制编码,可以表示27(128)个字符,其中包括95个可打印字符,33个不可打印和显示的控制字符。 为了使用更多的符号,大部分系统采用扩充ASCII码。扩充ASCII码用8位二进制数编码,共可表示256(28=256)个符号。,2.4 计算机的基本执行过程,2.4.1 计算机的引导过程 2.4.2 计算机的基本执行过程 2.4.3 计算机的解题过程,2.4.1 计算机的引导过程,从你打开计算机到计算机准备接受你所发出的命令之间的事件序列称为引导过程。 当计算机准备好接收命令时就结束了引导过程。通常在引导结束后,计算机会显示操作系统的屏幕或提示符。,2.4.2 计算机的基本执行过程,计算机的基本执行过程,2.4.3 计算机的解题过程,1建立数学模型 这部分工作常常由本领域的科技人员来完成。 2确定计算方法 3编制解题程序 所谓程序就是用计算机语言(包括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写出的具体的解题步骤。它告诉计算机做什么以及怎样做。,2.5 指令系统,2.5.1 基本概念 2.5.2 指令格式 2.5.3 指令的分类 2.5.4 CISC与RISC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简写,意为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简写,意为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2.6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1基本字长 2主存容量 3外存容量 4运算速度 5外围设备配置情况 6系统软件配置情况,小 结,本章的重点为计算机的工作过程,难点为数据的计算机表示。在学习本章时,要勤学善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2章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明白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会进行常用数制的转换了解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并能列出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2.1 计算机系统概述(1) 计算机系统(Computer System)由硬件系统(Hardware System)和软件系统(Software System)两部分组成。 硬件指的是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计算机部件和计算机设备。 软件是指实现算法的程序及其文档。 软件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2.1 计算机系统概述(2) 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硬件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支撑软件工作的基础。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软件随硬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软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又促进硬件的新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2.2 计算机基本结构 2.2.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2.2.2 非冯诺依曼化 2.2.3 计算机硬件部件 2.2.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1)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采用存储程序方式。这是冯诺依曼思想的核心内容。 (3)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规定了这五部分的基本功能。 2.2.2 非冯诺依曼化传统的冯诺依曼机从本质上讲是采取串行顺序处理的工作机制,即使有关数据已经准备好,也必须逐条执行指令序列;而提高计算机性能的根本方向之一是并行处理,因此,近年来人们在谋求突破传统“冯诺依曼体制”的束缚,这种努力被称为非冯诺依曼化。 2.2.3 计算机硬件部件1中央处理单元CPU2内存储器3外部存储器4输入输出设备5总线1中央处理单元CPU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计算机的核心,在微型计算机中又叫微处理器。CPU内部结构大概可以分为控制单元、运算单元、存储单元和时钟等几个主要部分。 2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又叫主存储器,简称内存。 内存储器分为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高速缓存(Cache)三大类。只读存储器的内容是出厂时固化好的,只能读出来使用,不能改写或删除,且断电后不会消失;而随机存储器既可以读也可以写,断电后信息全部消失。 3外部存储器 (1)磁存储原理。无论软盘、硬盘或磁带,都是利用磁存储原理来存储数据的。 (2)光盘。光盘有许多种,通常使用的是只读光盘,包括CD、VCD、CDROM、LD、DVD等。 4输入输出设备 (1)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将信息送入计算机的装置。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调制解调器、模数(A/D)转换器等。 (2)输出设备。输出设备是计算机将运算结果传送给用户的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调制解调器、数模(D/A)转换器等。 5总线 (1)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即工业标准结构总线)(2)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即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3)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即微通道总线结构) (4) 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即视频电子标准协会) (5)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即连接外部设备的计算机内部总线) (6)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高速图形接口)(7)USB(Universal Serial Bus即通用串行总线)(8)Alpha EV6总线(9)PCI-X局部总线(10)NGIO(Next Generation Input/Output)总线(11)Future I/O(将来的输入输出总线)总线结构 2.3 数据的计算机表示 2.3.1 数字数据的表示 2.3.2 数制及其转换2.3.3 数据编码表示2.3.1 数字数据的表示 在计算机中,所有数据都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 在计算机中,位(bit)是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一个二进制数就是一位,8位组成一个字节(byte),一个字节通常用来表示一个数字、字母和符号。2.3.2 数制及其转换 1电子计算机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 (1)可行性:二进制数只有0、1两个数码,采用电子器件很容易实现,而其他进制则很难实现。(2)可靠性:二进制的0、1两种状态,在传输和处理时不容易出错。(3)简易性:二进制的运算法规简单,这样,使得计算机的运算器结构大大简化,控制简单。(4)逻辑性:二进制的0、1两种状态,可以代表逻辑运算中的“假”和“真”两种值。 2.3.2 数制及其转换2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律(1)加法规律 0+0=0 0+1=1+0=0 1+1=10(2)乘法规律 0*0=0 0*1=1*0=0 1*1=12.3.2 数制及其转换3常用数制及其表示数制:是用一组统一的符号和规则表示数的方法。 十进制数:有十个数码:0,1,2,3,4,.9,末尾加字母D。二进制数:有二个数码:0,1,末尾加字母B。八进制数:有八个数码:0,1,2,3,4,.7,末尾加字母O。十六进制数:有十六个数码:0,1,2,3,4,.9,A,B,C,D,E,F,其中A,B,C,D,E,F分别代表10,11,12,13,14,15,末尾加字母H。例如:14D=EH。2.3.2 数制及其转换4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 (1)十进制数与各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2)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 (3)二进制与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2.3.3 数据编码表示 1数值数据的编码(二十进制编码)2非数值数据的编码 计算机中使用最广泛的字符编码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简称ASCII码。ASCII码用7位二进制编码,可以表示27(128)个字符,其中包括95个可打印字符,33个不可打印和显示的控制字符。 为了使用更多的符号,大部分系统采用扩充ASCII码。扩充ASCII码用8位二进制数编码,共可表示256(28=256)个符号。 2.4 计算机的基本执行过程2.4.1 计算机的引导过程2.4.2 计算机的基本执行过程2.4.3 计算机的解题过程2.4.1 计算机的引导过程 从你打开计算机到计算机准备接受你所发出的命令之间的事件序列称为引导过程。 当计算机准备好接收命令时就结束了引导过程。通常在引导结束后,计算机会显示操作系统的屏幕或提示符。 2.4.2 计算机的基本执行过程 计算机的基本执行过程 2.4.3 计算机的解题过程 1建立数学模型这部分工作常常由本领域的科技人员来完成。2确定计算方法3编制解题程序所谓程序就是用计算机语言(包括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写出的具体的解题步骤。它告诉计算机做什么以及怎样做。2.5 指令系统 2.5.1 基本概念 2.5.2 指令格式 2.5.3 指令的分类 2.5.4 CISC与RISC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简写,意为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简写,意为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2.6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基本字长2主存容量3外存容量4运算速度5外围设备配置情况6系统软件配置情况小 结 本章的重点为计算机的工作过程,难点为数据的计算机表示。在学习本章时,要勤学善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3章 操作系统基础,本章学习目标,操作系统的概念 系统的分类 Windows 2000的简单应用,3.1 基础知识概述,操作系统的概念 操作系统的功能 操作系统的分类 操作系统的发展,操作系统的概念(一),1用户角度 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有了操作系统,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2资源管理角度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程序,其工作是当用户程序和其他程序争用这些资源时提供有序的和可控制的分配。,操作系统的概念(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使用方便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和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3.1.2 操作系统的功能,从资源管理和用户接口的观点来看,把操作系统分为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五个主要部分。,3.1.3 操作系统的分类,根据操作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对作业的处理方式来划分,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有: 批处理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3.1.4 操作系统的发展(一),第一代操作系统是批处理操作系统,当一个工作执行时,它完全占有处理机,当工作完成时,控制就交给操作系统,后者再开始下一个工作。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有了多道程序设计的概念,发展了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的出现,使计算机在工业控制、军事、国防等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64年,IBM/360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第三代计算机的诞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通用性。,3.1.4 操作系统的发展(二),第四代即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现在,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相关学科的进步,也使得操作系统向更高级、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界面更友好的方向发展。,3.2 DOS系统简介,DOS的组成 DOS文件系统 DOS命令,3.2.1 DOS的组成,完整的DOS由四部分组成,即DOS引导记录、基本输入输出系统IO.SYS与DOS内核MSDOS.SYS、命令处理程序COMMAND.COM、DOS外部命令和设备驱动程序。含有这些内容的磁盘称为DOS系统盘,前三部分是引导DOS所必需的,也叫DOS 的基本组成,其中的三个文件叫做DOS 的三个基本文件。,3.2.2 DOS文件系统,DOS文件名 DOS约定的文件扩展名 DOS的设备文件 DOS文件通配符 DOS目录 路径,3.2.3 DOS命令,DOS命令有很多,Windows中的文件、文件夹操作等功能在DOS中都由相应的命令来完成。 当你安装一台新电脑,或是Windows系统出现故障需要DOS启动来排除时,DOS的使用还是必不可少的。,3.3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概述 特性 Windows 2000的安装、启动与退出 Windows 2000的基本操作 Windows 2000的文件系统 系统配置 常用Windows应用程序简介,3.3.1 概述,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是“基于NT技术构建”的,它充分继承了Windows NT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又采用了Windows 98操作系统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易用性,成为微软新一代最可靠、安全和便于管理的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操作系统提供了四种不同的版本,分别是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和Windows 2000 Data Center Server。,3.3.2 特性,支持双CPU NTFS文件系统 更多的硬件支持 更好的软件兼容性 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界面组织更加简洁、条理 系统配置更方便 网络功能 统一的管理控制台 丰富的实用工具,3.3.3 Windows 2000的安装、启动与退出,Windows 2000对硬件环境的要求 运行安装程序 Windows 2000的启动与退出,3.3.4 Windows 2000的基本操作,鼠标操作 Windows 2000的桌面 Windows 2000的菜单 窗口及对话框,3.3.5 Windows 2000的文件系统,在Windows 2000中,文件以文件夹的方式进行组织和管理。文件夹是一种层次化的逻辑结构,文件夹中包含程序、文件、打印机等,同时还可以包含文件夹。无论是文件还是文件夹,都有相应的名字和图标。 Windows 2000采用“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两个应用程序来完成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工作。两者在功能上非常接近。,我的电脑,用户通过“我的电脑”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文件和文件夹操作,因此,“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一样,具有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重要功能。,资源管理器,资源管理器程序是Windows 2000最常用的文件和文件夹管理工具,它不但可以完成“我的电脑”中的所有功能,而且还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文件系统的基本操作,新建文件或文件夹 打开文件或文件夹 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 查找文件或文件夹 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快捷方式,快捷方式是到计算机或网络上任何可访问的项目(如程序、文件、文件夹、磁盘驱动器、Web页、打印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连接。 快捷方式是一种无需进入安装位置即可启动常用程序或打开文件、文件夹的方法。使用快捷方式可以快速打开项目。删除快捷方式后,初始项目仍存在于磁盘中。,3.3.6 系统配置,任务栏及其设置 控制面板 文件夹选项 区域选项,3.3.7 常用Windows应用程序简介,记事本 记事本是一个典型的单文档应用程序,在同一时间只能编辑一个文档,若要编辑新的文档,则当前打开的文档会被关闭。记事本保存的文件是文本类型的。 写字板 写字板是一个简单的字处理软件,可以创建图文并茂的文档。 画图 画图程序是一个绘图软件,可以用来绘制图形,也可以插入文字等。 计算器 Windows 2000提供了两种计算器:普通计算器和科学计算器。,3.4 其他操作系统简介,UNIX系统简介 Windows NT简介 Linux系统简介,3.4.1 UNIX系统简介,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当今世界上十分流行、应用十分广泛的操作系统。它在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领域中相当流行。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通用的、交互式的分时系统。,3.4.2 Windows NT简介,Windows NT操作系统是微软为了扩大工作站和服务器的市场份额而开发的操作系统,由于Windows NT和Windows具有相同的图形界面,因此,这一操作系统受到了许多Windows用户的广泛欢迎。,3.4.3 Linux系统简介,Linux是继Space War、Ewacs之后风靡全球的最成功的免费软件之一,它已迅速发展成为商业、教育及个人产品的操作系统。 Linux是完全公开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它的源代码,而且Linux的许多应用程序也可以免费从Internet上获得,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了Linux的开发行列,施展着各自的才华。,第3章 操作系统基础 本章学习目标 操作系统的概念系统的分类 Windows 2000的简单应用 3.1 基础知识概述 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分类操作系统的发展操作系统的概念(一)1用户角度 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有了操作系统,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计算机。2资源管理角度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程序,其工作是当用户程序和其他程序争用这些资源时提供有序的和可控制的分配。 操作系统的概念(二)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使用方便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和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 3.1.2 操作系统的功能 从资源管理和用户接口的观点来看,把操作系统分为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五个主要部分。 3.1.3 操作系统的分类 根据操作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对作业的处理方式来划分,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有: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 3.1.4 操作系统的发展(一) 第一代操作系统是批处理操作系统,当一个工作执行时,它完全占有处理机,当工作完成时,控制就交给操作系统,后者再开始下一个工作。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有了多道程序设计的概念,发展了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的出现,使计算机在工业控制、军事、国防等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64年,IBM/360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第三代计算机的诞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通用性。 3.1.4 操作系统的发展(二) 第四代即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现在,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相关学科的进步,也使得操作系统向更高级、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界面更友好的方向发展。 3.2 DOS系统简介 DOS的组成 DOS文件系统 DOS命令 3.2.1 DOS的组成 完整的DOS由四部分组成,即DOS引导记录、基本输入输出系统IO.SYS与DOS内核MSDOS.SYS、命令处理程序COMMAND.COM、DOS外部命令和设备驱动程序。含有这些内容的磁盘称为DOS系统盘,前三部分是引导DOS所必需的,也叫DOS 的基本组成,其中的三个文件叫做DOS 的三个基本文件。 3.2.2 DOS文件系统 DOS文件名 DOS约定的文件扩展名 DOS的设备文件 DOS文件通配符 DOS目录 路径 3.2.3 DOS命令 DOS命令有很多,Windows中的文件、文件夹操作等功能在DOS中都由相应的命令来完成。 当你安装一台新电脑,或是Windows系统出现故障需要DOS启动来排除时,DOS的使用还是必不可少的。 3.3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概述 特性 Windows 2000的安装、启动与退出 Windows 2000的基本操作 Windows 2000的文件系统 系统配置 常用Windows应用程序简介 3.3.1 概述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是“基于NT技术构建”的,它充分继承了Windows NT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