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野望》教学教案(两篇)_第1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野望》教学教案(两篇)_第2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野望》教学教案(两篇)_第3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野望》教学教案(两篇)_第4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野望》教学教案(两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八年级上册野望教学教案(两篇)语文八年级上册野望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比较两诗形式和情感的不同。2.比较两首诗歌的意境,进而体悟诗人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学习的方法是和王绩的野望放在一起来整合比读。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诗,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整合在一起。二、读懂诗歌:学生自由读诗。师:我先来听听大家读的怎么样。请同学们共读这两首诗。(共读两首诗,订正字音)师:读诗,要读清节奏,还要注意语速和停连,可以适当地拖音,读出一点古人的味道。比如:(屏显)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师:大家来试一试。男女生分读两首诗。师:读得有些味道了。那么,同学们来猜一猜,老师问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整合在一起?预设:1.都是五言诗歌。2.都是写田园生活的诗。3.都是写秋天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树树皆秋色4.都写到了山和夕阳“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山山唯落晖”。5.根据课文注释可以知道,这两首诗都是作者弃官归隐后写的诗作。野望注释:“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饮酒(其五)注释“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板书学生的猜测)(一)朗读,感受音律师:这两首诗都是五言,我们读五言诗的时候,节奏一般是二三或者二二一。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两首诗中的句子:(屏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师:我读一半,大家接上另一半。采菊-,悠然-山气-,飞鸟-;树树-,山山-,牧人-,猎马-师:咱们换个方式再读,我读上句,你们读下句:树树-皆秋色牧人驱犊-返采菊东篱下,山气-日夕佳,师:你有没有发现这两首五言诗在音律上的不同?明确:野望中间两联是对仗句,“树树”对“山山”,“皆秋色”对“唯落晖”。饮酒没有这样对仗工整的诗句。野望是律诗,定句,定韵,平仄对应,对仗工整;饮酒是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句数不定,没有平仄、押韵等的束缚。(再读,体会音律的差异)(二)品读,体会意象师:有同学说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那么诗中写到哪些景象?同样是秋天,陶渊明笔下的秋天和王绩笔下的秋天一样吗?列出两首诗中的意象,试着用下面的句式描述两位诗人笔下的秋天。(屏显)陶渊明(王绩)笔下的秋天是_,你看示例:陶渊明笔下的秋天是宁静闲适的,你看篱笆周围的菊花盛开着,散发出幽幽的清香。信步走去,采摘几朵细细观赏把玩,不经意间一抬头,巍巍南山就静默在眼前。预设:饮酒(其五)中描绘的景象:菊、东篱、南山、山气、夕阳、飞鸟野望中描绘的景象:树树、山山、秋色、落晖、牧人、猎马、犊、禽陶渊明笔下的秋天是的恬淡高洁的,你看,那东篱下栽种的菊花正在盛开,这秋风中傲然开放的花儿,不与群花媲美,愿和寒霜为伍;陶渊明笔下的秋天是愉悦美好的,你看,到了傍晚,山中的景象多么美好,云气升腾缥缈,萦绕于峰际;陶渊明笔下的秋天是自由安恬的,你看,山中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叽叽喳喳地此呼彼应,结成伴儿返回静谧山林里的窠巢;王绩笔下的秋天是萧条的,你看,满山的树木叶子枯黄凋落,在落日的余晖里,越发显得萧瑟;王绩笔下的秋天是热闹的,你看,牧人们驱赶着牛群回家去了,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了,牛叫马嘶还有人的吆喝声;但这热闹是别人的,这份热闹让作者更加孤寂。师小结:同样写秋天,诗人选择的景象不尽相同。诗歌中的景象往往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我们称之为“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不一样的秋天。再读两首诗歌,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屏显)示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句中的“庐”,让人想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颜回,想起“南阳诸葛庐”,从“结庐”和“而无”中我读出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陶渊明。预设:从“心远地自偏”中,我读出一个内心宁静恬淡的陶渊明;从“悠然见南山”中,我读出一个悠然自得的陶渊明;从“山气日夕佳”中,我读出一个心情愉快的陶渊明从“徙倚欲何依”中,我读出一个彷徨无依的王绩;从“皆”“唯”两字中,我读出一个沉静哀愁的王绩;从“相顾不相识”中,我读出一个孤独无助的王绩(三)拟题,揣摩意境1.饮酒(其五)是组诗中的一首,诗中并未提“酒”,题目和内容不太吻合。如果你来给这首诗重拟一个题目,你会怎么拟?预设:心远;采菊;南山所见;山居所见;悠然见南山(评价哪个更贴切)2.野望中的“望”是看,“悠然见南山”的“见”也是看,二者能否互换?(屏显)辨析(任选其一):野望能否改为野见?“悠然见南山”能否改为“悠然望南山”?预设:野望的“望”,既是登高往远处看,也含有思念、盼望、期盼的意味。因为有所期望,所以才有“无所依”的慨叹。改为“野见”,意味就没有了。“悠然见南山”的“见”,表现出在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仿佛山就在襟怀之间,物我合一;而“望”却是有意识地注视,与“悠然”的意境不符。三、读懂诗人鲁迅先生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我们需要借助资料,走进诗人的时代,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屏显)陶渊明生活于东晋后期,当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他的祖上虽作过大官,但到他时,家境早已没落。他少年时接受了儒家用世思想,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但在那个时代,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亲眼目睹官场的黑暗与争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他归隐后有两次出仕机会,晋末征他为著作佐郎,他辞而不就,宋元嘉时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仕,他也拒绝了。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鼻祖”。王绩生活在隋末唐初,朝代交替,战乱频仍。他曾三仕三隐,在官场和田园间徘徊。曾作诗云:“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表达既希望有司赏识,建功立业,又希望身心自由,不受伤害的意愿。他们笔下的田园生活:(屏显)王绩的田园生活:无人堪作伴,岁晚独悠哉!-黄颊山所嗟同志少,无处可忘言。-古意六首(其一)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其二)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生共读)(屏显)根据助读资料,思考、讨论:教材中写陶渊明的归隐是“辞官归隐”,写王绩的则是“弃官归隐”,你觉得是有意区别还是无心所致?学生讨论。师:“辞”有心甘情愿,彻底放下的坚决;“弃”中有不满情绪。小结:王绩的隐居生活是孤独、苦闷、寂寞的,他的隐居是逃避型、隔膜式的;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是愉悦自得、心灵安适的,他的隐居是自主型、沉浸式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无论什么样的处境,心灵的宁静是最好的生活态度和生命状态。四、读出自我1.你更喜欢哪首诗中的生命状态?为什么?2.生活中,我们常常要选择另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如果你们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需要适应陌生的生活环境,你会用哪句诗来劝慰他?预设: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结语:希望大家都能面对生活的改变时,不忘初心,安之若素,沉浸其中,发现美好,创造美好。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野望教案设计【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曲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2、了解五言律诗这一体裁;3、积累名句;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5、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6、完成背诵。【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了解诗的内容;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孤独仰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教学难点】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2、准备多媒体教学。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入: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幅山中秋景画野望吧!2、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屡被弹劾。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3、背景介绍:作者仕途不得志,而天下大乱,故托病辞官归田而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2、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东皋:作者家乡,归隐之地。皋,水边地。薄暮:傍晚。徙倚:徘徊。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领学生再次品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请同学翻译诗句。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2、诗句赏析。(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作者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1、让学生描述一下诗中的场景,想象一下诗人创作的意境。把我们想象成作者:“你”在自己忧愁无依的时候,一个人在水边的高地上,耳边隐隐约约传来水声,这时秋风萧瑟,一轮金黄的夕阳照射在山上、树上,而树木光秃秃的,只留下满地的落叶,山上只有刺目的余晖,心中无忧的兴起一股忧愁、凄凉、萧瑟之感,恰恰这时一个牧童驱赶着牛群,踏着夕阳回家,打猎之人也骑着马归来,可自己却都不认识,这时会有什么感受呢?2、品读诗歌,说说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