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网改造规划和设计.pdf_第1页
低压电网改造规划和设计.pdf_第2页
低压电网改造规划和设计.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9 卷第 9 期 2 0 ( ) 7年 9月 水利 电力机 械 W ATE R C ONS ERVANC Y & EL EC I RI C P 0W ER MACHI NERY Vo 1 29 No 9 S e p 2 0 0 7 低 压 电 网改造 规 划和设 计 S t u d y o n p l a n n i n g f o r l o w v o l t a g e n e t wo r k 王冬 青 ( 深圳市宝安规划设计院, 广东 深圳5 1 8 1 0 0 ) 摘 要 : 介 绍 了配电网规划 的基本概念 , 在 负荷预 测的基 础上 , 针对 4 O 0 V配 电网的特点 详细研 究 了最优规 划 的 方 法 。 关键词 : 配电网络 ; 负荷预 测; 优化 中图分类号 : T M 7 2 6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6 4 4 6 ( 2 0 0 7 J 0 9 一O 0 6 O一 0 3 0 引言 配电系统是 连接发、 输 电系统与用户 的重要环 节 , 通常 包括 配 电变 电站 、 一 次 配 电线 路 ( 馈 电线 路) 、 配电变压器 、 二次配电线路和继 电保护设施等。 随着现代工业 、 商业 、 服务业和农业 的不断发展及人 民生活水平 的 日益提 高, 电力 的供应和消耗 已渗透 到社会生产 、 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 , 社会对 电力的需 求量越来越大。同时, 产业结构的调整 , 城市土地使 用制度的改变也对电力供应提 出了新 的要求。合理 地进行 电力系统规划不仅 可 以获得 巨大的社会效 益 , 而且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 , 我国配电网的发展状况还 比较落后 , 存在 着设备老 、 遮断容量小 、 负荷过重 、 电压质量差 及事 故率高等普遍性 问题 。针对上述 问题 , 为了达到近 期满足负荷增长的要求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远期 进一步建设改造成现代化的城 乡配 电网的 目标 , 应 采取有效的措施 , 使配电网朝提高 电压等级 , 简化电 网结构 , 采 用新 型设 施 , 提 高 自动化程度 的方 向发 展。 配电网规划的基本概念 配电网规划是指在详细地分析和研究未来负荷 情况以及城市配网现状 的基础上 , 制定一套系统扩 建和改造计划, 在尽可能满足未来用户对容量、 可靠 性和电能质量要求的情况下 , 使 电力公司及其所 属 有关部门获得最大利益的过程。配电系统规划是对 子输 电系统 、 中压变电站和馈线这 3个系统费用的 协调和平衡 , 以寻求一种总费用最小 的方 案。为了 达到这个 目的, 需要实现 3个相互协调的功能 : 空间 负荷预测 、 长期配 电规划和短期 配电规划 。这 是配 电网规划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研究 内容。在配电网规 划中, 子输 电规划 、 变电站规划和馈线规划是相互联 系的。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也应相互协调 , 而空 间 负荷预测则是 2者的基础。 空间负荷预测不 仅要预测未来 负荷增长量 , 而 且要提供负荷增长的位置信息 , 即未来 负荷的空间 分布。只有得到准确的空 间负荷信息 , 才能对 变电 站的位置 、 容量 , 馈线 的型号 、 路径 , 开关设备 的装设 等决策变量进行规划。只进行时间负荷预测将无法 得到准确的规划结果。 配电网的长期规 划是指在负荷 预测基础上 , 从 系统长远发展 的观点出发 , 对城市用电状况进行具 体分析 , 决定 电压等级 、 送 电范围等发展 战略。长期 规划将初步确定新 站建设 的位置、 时间和容量以及 旧站扩容的具体步骤等内容。 配电网的短期规划一般是对变电站下游的系统 进行规划和决策, 如馈线和低压网等。短期规划更 加注重具体的工作 , 如馈线结构 、 类型以及 电能质量 分析等。 收稿 日期 : 2 0 0 70 7 0 9 作者简介: 王冬青( 1 9 7 1 一) , 女 , 河南息县人, 深圳市宝安规划设计院工程师 , 主要从事电气设计方面的工作。 维普资讯 第 2 9卷第 9期 王冬青: 王冬青低压电网改造规划和设计 6 1 总的来说 , 一个完整 的配电网规划方案 , 必须是 在仔细分析配电网结构 的基础上 , 从能满足未来负 荷对能量 、 频率、 电压和谐波等要求的建设方案中, 以规定 的评价标准( 一般指经济标准) 进行选择所得 到的最优方案。规划方案 的内容包括 : ( 1 ) 配电网络的电压等级。 ( 2 ) 配电变电站的位置 、 容量 、 供电范 围、 投建或 扩建 时问 。 ( 3 ) 馈电线路 的拓扑结构 、 型号、 负载大小和投 建时 间 。 ( 4 ) 其他( 如开关类型 、 位置等) 。 目前 , 计算机上实现的配 电系统规划大都是在 保证可靠 、 安全地供 电的前提下 , 以经济指标 ( 即规 划期 内配电系统总投资和运行维修等费用 ) 为优 化 目标进行的优化。配电规划的最终 目的是通过新概 念和新技术的运用 , 以最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来满 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 从 而获得最高的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 2 负荷预测 2 1 基本步骤 ( i ) 确定负荷预测的内容。根据预测 内容的具 体要求 , 广泛调查得到预测所需要的各有关资料。 ( 2 ) 分析整理统计资料。注意选择有代表性 的、 真实程度及可靠程度高的有关资料 , 并对资料 中的 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后 , 决定取舍或修正。 ( 3 ) 选择预测技术 , 建立预测模型。根据对预测 结果的要求和开展预测工作的实际条件 , 选择经济 、 方便且效果好的预测技术 , 建立电力负荷的预测模 型 。 ( 4 ) 利用 模型进行预测, 并对 预测结果 进行分 析。应对预测结果进行经济分析与综合评价, 根据 常识和经验检查, 判断预测结果是否合理可信。条 件许可时, 应采用多种预测方法进行预测, 通过 比较 或综合 , 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 2 2 空间方 法 负荷预测是配电网络规划的基础 , 只有确定 了 配电网供电区域 内各小区的未来负荷, 才能对变电 站的位置 、 容量, 馈线 的型号、 路径 , 开关设备的装设 以及它们的投入时间等决策变量进行规划。因此 , 空间负荷预测不仅要预测未来 负荷数量 , 而且要提 供负荷增长的位置信息 , 即未来负荷 的空间分布。 4 0 0 V配网负荷预测有其自 身的特点。首先, 由 于负荷分散, 不能用常规负荷预测中的负荷密度来 描述 4 0 0 V配网的负荷分布情况; 其次 , 通过低压供 电部 门的调查职能可以确定相当一部分负荷 。针对 以上特点本文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预测: 由己搜集的 资料得到每个负荷小 区已确定 的增长量 ; 由时问负 荷预测得到待规划地 区负荷 的总 的增长量 , 减去已 确定的负荷增长总量得到未确定 的负荷增长总量 , 再将其分配到每个负荷小区。 3 配 电网最优规划的研 究 在各电压等级配电网中, 4 0 0 V电网由于负荷分 散 ( 特别是农村) , 情况复杂 , 不确定 因素多, 因此要 单独进行规划。然后再将 4 0 0 V, 1 0 k V电网共 同考 虑 , 联合规划。本文仅研究 4 0 0 V电网规划。 3 1 规划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针对 4 0 0V电网的特点 , 本文提出了针对多约 束条件 , 以网损最小为优化 目标的规划方法 , 投资因 素暂不考虑。约束条件分别为供电半径 、 功率因素 、 最大容载 比及电压损耗 。 3 2 规 划研 究 负荷预测结束后 , 在待规划地区出现了新的负 荷点 , 或者网络结构不合理, 配电变压器的容载比过 大 , 都会要求在待规划地区新增加配电变压器 , 这就 需要对渐增配 电变压器 的容量 、 位置 、 台数继续选 择, 在限定容载比、 供电半径 、 功率因素 、 可选配电变 压器最大容量的前提下, 根据重心法理论 , 配电变压 器电压器处于负荷中心时网损最小 。 配电变压器电压器选址结束后需对网架进行优 化 , 主要有两步 : 馈线布线 , 配 电变压器电压器位置 容量的重新优化。本文所讨论的馈线布线依据负荷 连入网络 , 来调整 网络布线。 配电网络的优化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原始数据的 导人 , 负荷预测 , 配电变压器电压器选址 , 网架优化。 改变约束条件后得到多个不同方案, 在网损符合国家 规定的前提下按不同的 目标选取合适的最优规划方 案。例如配电变压器电压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