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处来课件_第1页
人的认识从何处来课件_第2页
人的认识从何处来课件_第3页
人的认识从何处来课件_第4页
人的认识从何处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 人们 改造 客观世界 的一切 物质性活动 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 主体 性质 对象 1、蜜蜂筑巢 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 3、农民种庄稼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5、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愚公移山(有改动): 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 太行、王屋二山,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终将二山移走。 实践的主体 (愚公 人 ) 实践的手段(榔头、畚箕等 工具、设备) 实践的对象(太行、王屋二山 自然界) 愚公移山(有改动): 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 太行、王屋二山,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终将二山移走。 愚公移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 愚公移山(有改动): 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 太行、王屋二山,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终将二山移走。 愚公移山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子子孙孙无穷 尽 也,移山的工具也需要他人提供; 移山的形式、规模、水平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说明实践具有社会性 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 知识小结 一、实践及其特点 、含义: 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形式 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 3、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 “黄鼠狼给鸡拜年 不安好心”是流传甚广的一句歇后语。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老师,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作了一番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 2只黄鼠狼吃了鸡。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一生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单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什么认识论的道理?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为什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思考 : 你认为哪个观点正确?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实践 认识的来源有多个: -实践、书本等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 观点一 观点二 启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 -直接经验 , 间接经验 年 月 日 , 美国年轻的天文学家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自那以后 ,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 ,冥王星的传统地位受到了动摇 。 世纪 年代 , 天文学家们借助航天观测器对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 特别是 年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了十几幅冥王星的照片 , 这些照片几乎覆盖了冥王星整个表面 。 绝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 , 由于冥王星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 不是太阳系中的第九颗行星 , 而应归类于小行星 。 其理由是:一 、 轨道特殊;二 、 自转异常;三 、 个小;四 、 拥有同步卫星等 。 国际天文学联大通过决议 , 把冥王星 “ 开除 ” 出太阳系行星行列 , 太阳系行星数目也因此降为 8颗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实践 新问题 遇到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认识的发展 促进 锻炼 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 提高 认识的发展 促进 认识的发展 促进 用实践来检验 用客观事物自身检验 用多数人的观点检验 用权威人士观点检验 上述观点谁是正确的 ?为什么 ? 走近真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认识本身 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客观事物 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 为什么? 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实践 客观世界 认识 实践结果 指 导 改造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电磁场理论的奠基者:法拉第 电磁波的发现者:赫兹 完成电磁理论的麦克斯韦 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摇撼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 来源 目的 、 归宿 动力 检验标准 知识梳理 含义 特点 形式 据医学史料记载, 17世纪 20年代 ,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纪 80年代 ,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 1901年 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 治病人,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