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秋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秋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秋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秋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下图是“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只能通过液体传播B和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C和在中波速明显减小D之间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2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A地幔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是横波能通过固体传播,是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和纵波在处速度加快,在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第2题,是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答案:1.B2.D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35题。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4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的是()A图中C层 B图中G层C软流层 D下地幔5D层的平均厚度()A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B约为33 kmC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D约为6 km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选项中应是横波速度减为0。第4题,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第5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答案:3.C4.C5.C读图,完成67题。6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 B水圈C岩石圈 D地壳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解析:第6题,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第7题,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答案:6.B7.B8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生的地震,B地测得地震震级为里氏8.3级,E地测得的地震震级为里氏_级。(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大致区域。解析:本题中的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的变式图,可以充分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完成题目要求,注意同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外核接近液体状态。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8.3(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见右图)。当地时间2015年4月22日,智利蒙特港卡尔布科火山喷发,喷出的浓厚的火山灰和烟尘几公里外都能看见。据此,完成910题。9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10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解析:第9题,本题考查了有关岩石圈的知识。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上部。它和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第10题,本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答案:9.C10.B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1112题。1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 km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0,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1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B CD解析:第11题,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经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因此地下波速发生变化的地方,其上下层物质的组成应该存在很大的差异。第12题,石油为液体,横波传到含油层时会消失,而纵波可以通过任何状态的物质。答案:11.D12.A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第13题。13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第13题,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图中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答案:C14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11月23日5时2分,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38.0N,100.4E)发生里氏5.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材料二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甲图(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乙图A海北 B济南C上海 D北京(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乙图中A为_B为_,并写出其判断依据。(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 km表示_(界面),该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为_。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此次青海海北地震的震源位于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解析:第(1)题,在地球的大范围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故海北所处海拔高,地壳厚度大,故地震波到达的晚。第(2)题,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目前主要依靠地震波;图示A的传播速度较B慢,故判断A为横波,B表示纵波。第(3)题,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故地壳厚度为0,表示位于莫霍界面上,图示等值线的分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