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查房中毒.ppt_第1页
急诊科护理查房中毒.ppt_第2页
急诊科护理查房中毒.ppt_第3页
急诊科护理查房中毒.ppt_第4页
急诊科护理查房中毒.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中一院急诊科张丽玲,中 毒 病 人 的 急 救 与 护 理,护理查房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态度目标,3.具备救死扶伤精神,具有争分夺秒的抢救意识,反应敏捷,行动迅速。,护理查房拟解决的问题,2,一、概念,毒物,中毒,急性中毒,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生的病理状态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进入人体后,损害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大量或毒性较剧的毒物突然进入人体,迅速引起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称为急性中毒。,毒物分类,按 来 源 和 用 途,病 因,急诊科常见的中毒,co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酒精中毒,食物中毒,有机磷中毒,(二).毒物的体内过程,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消化道 毒物的吸收 呼吸道 皮肤黏膜,1、经呼吸道吸收,烟、粉尘、雾、蒸气、气体的形态,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砷化氢等。 肺部吸收速度是胃吸入速度的20倍左右,仅次于静脉注射的吸收速度,2、经消化道吸收,常见有有机磷农药、毒蕈、乙醇、河豚鱼、安眠药等。,胃和小肠是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3、经皮肤粘膜吸收,一般吸收少而慢。 常见于以下情况: 脂溶性毒质:如笨胺、 有机磷农药,毒物的代谢 毒物的排出,肾脏 多数 消化道 呼吸道 皮肤汗腺 唾液乳汁,吸收: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途径。,代谢: 肝脏:氧化、还原、水解、 结合等后,毒性毒性,排泄: 胃、肠道 皮肤、乳汁,局部刺激、腐蚀作用 强酸、强碱,中毒机制,缺氧: co、二氧化碳 硫化氢、氰化物 窒息,干扰细胞膜及 细胞器的生理功能,竞争受体阿托品 阻断胆碱能受体。,抑制酶的活力 氰化物细胞色素氧化酶 重金属含巯基的酶 有机磷che,麻醉作用 麻醉剂有强亲脂性 可通过血脑屏障 抑制脑的功能,三、病情评估,(一)病史,怀疑食物中毒 询问进食的种类、来源和同餐人员发病情况,怀疑一氧化碳中毒: 了解病人卧室有无炉火及烟筒?同室人情况,怀疑职业性中毒: 询问职业、工种、工龄,接触毒物的种类和时间、环境条件、防护措施及是否发生过中毒事故,怀疑服毒自杀 询问发病前精神状态,自杀现场有无空药瓶、药袋或剩余药物及标签等,怀疑服药过量 询问既往有何疾病 吃什么药及药量等,对无明确接触史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抽搐、昏迷、休克、呼吸困难等,都应想到中毒的可能,注 意,(二)临床表现,皮肤粘膜改变,神经系统表现,眼部表现,消化系统表现,呼吸系统表现,泌尿系统表现,循环系统表现,血液系统表现,发 热,三、病情评估,(三)毒物送检 (四)预测严重度,中 毒,促进已吸 入毒物 排出,清除尚未 吸入毒物,终止接触 毒物,特殊解毒 剂应用,急救原则,救治原则,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1、吸入性中毒的急救 转移到通风处,保持气道通畅,呼吸新鲜空气,及早吸氧。 2、接触性中毒的急救 去除被污染的衣物,大量冲洗,二)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食入性中毒为例,催吐 口服毒物的病人,只要神志清醒,没有催吐的禁忌证,均应做催吐处理。 禁忌: a.昏迷 b.惊厥 c.服用腐蚀性食物 d.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e.严重心脏病 f. 休克,救治原则,洗胃 一般在服毒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但服毒6h以上仍需洗胃。,洗胃的禁忌证: 1) 惊厥未控制者不宜插胃管 2)服用强酸腐蚀剂者 3)原有食管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史者,洗胃液的选择,保 护 剂,溶 剂,吸 附 剂,解 毒 剂,中 和 剂,沉 淀 剂,导泻,硫酸钠或硫酸钠,三)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利尿,吸氧,透析,血液或血浆置换,1,2,3,4,四)特殊解毒剂的应用,对症治疗,惊厥,脑水肿,感染,肺水肿,苯巴比妥钠,甘露醇,抗生素,速尿,急救护理,紧急抢救生命、维持生命征平稳,1 迅速清除毒物,脱离中毒现场 1) 清洁皮肤:脱下污染的衣物,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 2) 清除眼内毒物:清水彻底冲洗,至少5min,原则:早、彻底 1)神志清清醒者 2)选择胃管 3)插管注意 4)插好胃管 6)洗胃液种类7)洗胃液的温度 8)每次洗胃量 9)洗胃的原则 10)检查洗胃机性能 11)胃管保守一定时间 12)拔胃管应保持胃管一定负压,2留取标本做毒物鉴定 尽早鉴定,减少治疗 盲目性,3 生命体征监护,密切观察病人 保持呼吸道通畅 做好心脏监护 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3)洗胃,一 般 护 理,饮 食,口腔护理,对症护理,心理护理,普及防毒知识,不吃有毒和变质的食品,生产及使用毒物部门 严格管理,健康教育,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carbon monoxide,全世界每年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人数超过250万人,一氧化碳中毒,秋冬杀手,病历摘要,患者 刘双桃 女 50岁,主因头晕约半小时于2012.11-30 5:35分就诊半小时前患者睡醒后,自觉头晕、全身乏力,屋内生有煤火,询问患者昨晚还一切正常,同屋人也有头晕感。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肝肾疾病、糖尿病、心脏病史。 查体:36.40c p110次/分 r 20次/分 bp 110/80mmhg 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 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甲状腺(-)心肺(-)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hb l35g/l,wbc 6.8210 9g/l cohb弱阳性 治疗:1)面罩吸氧8升/分 2)高压氧治疗 3)静脉给药,输入能量合剂,复习,学习了co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态、密度比空气稍小、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1、co具有 可燃性,2、co具有 毒性,3、co具有 还原性,2、co的用途:,1、可作燃料,2、可以用于冶金工业,co与co2的 物理性质 比较表,一 氧 化 碳 中 毒,病因,发病机制,迟发性脑病,病情评估,病因,工业中毒,日常生活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发病机制 1.阻碍o2的传递和释放,co,o2,hb,cohb,o2 hb,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与hb的亲和力大240倍,cohb不能带氧,且不易分解,是o2hb解离速度的1/3600倍,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2.抑制细胞呼吸 co与肌红蛋白结合,影响细胞内氧的弥散,破坏线粒体功能; co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抑制组织细胞的内呼吸,加重组织缺o2。,3.脑对缺氧最敏感,首先受到损害。 脑缺o2,脑血管先痉挛,后扩张、麻痹,容积增大。 atp耗尽,钠泵运转失调,渗透性增强,细胞内水肿。 脑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细胞间质水肿。 脑水肿,微循环障碍,加重脑缺o2和脑水中,激发脑血管病变,微血栓形成。,病情评估,病史,急性中毒 的表现,急性中毒的表现,中毒后迟发脑病的表现,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天的“假愈期” 再次出现下列临床表现,救治原则,一 氧 化 碳 中 毒,现场急救,纠正缺氧,治疗感染 控制高热,防治并发症 及后发症,防治 脑水肿,促进脑细 胞代谢,现场急救,一 氧 化 碳 中 毒,打开门窗 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心跳停止的 立即行心肺复苏术,纠正缺氧,吸人纯氧,3040分钟,3个大气压的纯氧,20分钟,高压氧舱治疗,迅速纠正缺氧,吸人新鲜空气,4小时,一 氧 化 碳 中 毒,20%甘露醇,地塞米松,防治 脑水肿,一 氧 化 碳 中 毒,一 氧 化 碳 中 毒,治疗感染 控制高热,培养,1 咽拭子 血 尿,物理降温,1戴冰帽 2 冰袋,能量合剂,辅酶a,atp,细胞色素c,促进脑细胞代谢,一 氧 化 碳 中 毒,防治并发症 及后发症,保持呼吸道 通畅,营养,观察,一 氧 化 碳 中 毒,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治疗5-7次,治疗10-20次,治疗20-30次,氧气吸入,最好 4小时,护理措施,2 病情观察,1,4,2,3,护理措施,护理措施,3.心理护理,4.健康教育,总 结,1、一氧化碳中毒是较为常见的生活中毒和职业中毒 。 2、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 3、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 ,依其吸入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中毒时间的长短,常分轻中重三型 。,总结,4、不可忽略迟发脑病。 5、诊断要点 :有发生中毒的环境和条件加上实室检查测定血液碳氧血红蛋白(hbco)阳性。 6、治疗决策 :改善组织缺氧,保护重要器官 ,防治脑水肿 ,对症治疗,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四个认识误区,误区1煤气中毒了,用冷水泼一下脸就会醒,误区2有臭鸡蛋味道、臭渣子味道的,误区3在煤气炉旁边放盆清水,可以预防煤气中毒,误区4煤气中毒了,如果醒了就没事,练习:,1、co有剧毒,那么冬天房间里用煤或木炭取暖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应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2、我们的家用煤气中常常会添加一些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乙硫醇),你知道为什么吗?,为了让人们易于察觉一氧化碳泄漏,以免一氧化碳中毒,比一比,看谁答得快又准,迅速关上煤气总开关,打开门窗,并且不要使用家里的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