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专题之三,文言文阅读,考纲解读,(一)全国卷 2010年全国卷考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E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注意,所谓“浅易”具体表现在:选文中的词语多为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也包括传世名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选文中涉及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较为常见,有规律可循。不需过多地了解选文的历史背景及创作背景,只要求了解书本涉及的文化知识(不作考点出现)。近几年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章。选文的内容积极,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选文一般属于典范的文言文,具有秦汉散文及唐宋古文的风格。,(一)考查形式。 3个选择题9分 翻译第一卷中的文言文中画线句的翻译10,两句或三句话的翻译,(二)考查内容。 文言文测试是“言”和“文”,“言”指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古今词义的辨析,文言句式的判定等等;“文”指对文意的理解、信息的抽取等。以选择题为例,近几年一般在I卷设题3道,第一道侧重考查“言”。后两道侧重考查“文”。翻译题是“言”“文”并重,导向明显而积极,思路清晰而合理。 (三)考查能力。 翻译题在形式调整和赋分变化上,体现出了拟题人对文言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视。因为翻译题不仅仅是文白对译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甚至文意理解、情感定位等多种内容的综合检测。重视能力考查由此可见一斑。,【2010年高考全国II卷】,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ku)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走进高考,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注意古今异义词,除了不要把古代的两个单音词误用作一个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故选A。,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保裔选精锐赴之 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 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 说康保裔筛选精兵出征,说身边人劝康保裔逃跑,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故选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文言文考查比较稳定 1选材标准基本不变:选取浅易文言文、传记类叙事文,思想积极、典雅规范。 2考查内容基本稳定:文言实词、虚词、文意分析、文句翻译等。 3考查形式基本一致:文段翻译一般采用主观题,其他采用选择题。,备考指导,(一)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自信心。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中,一些同学对文言文阅读总是心有余悸,总是想到自己能不能读懂文言文,能不能做对文言文试题。其实,这些担心是根本不必要的,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二)转变文言文的阅读观念。 要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而不是一堆古汉语的材料。进一步说,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不再静止地考查句式的辨认,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注意积累写作的素材。,(三)重视课本的阅读,夯实知识基础。 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课本文言文的复习却很重要,这不仅是因为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实词、虚词是课本中学过的,还会征引课本中的文句,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语言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课本文言文是文言知识的载体,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高考命题取材于课外,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 (四)调适心态,从容应考。 当我们具备了高考文言文有关的考纲、阅读试题的选文以及阅读试题的特征等常识之后,在考场上面对语文试卷,就不会有什么惊慌失措的心理了。备考永远都站在最高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从容应对那些“浅易的文言文”,备考策略,实词复习,虚词复习,文言句式,保留信息,官职变迁,熟知课文篇目,实词复习,3.注意古今异义词语,4.注意一次多义词语,5.注意词类活用词语,1.关注源于课内的常见实词,2.注意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 关系,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3.中丞匿於溷藩以免。 4.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 5.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6.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7.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注意句中源于课内的重要实词,友好,崇尚,隐藏在,墙,接近,养活,这,课内举例:,1.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06全国卷1) 2.远本倜傥,尚轻侠。(06全国卷1) 3.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06全国卷2) 4.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 (四川卷) 5.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天津卷) 6.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重庆卷) 7.畜妻而育子,同也!(浙江卷),注意句中源于课内的重要实词,高考举例:,友好,崇尚,隐藏在,墙,接近,这,养活,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地方”是两个单音节词,指“土地方圆”。,注意古文中单音节词和 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关系,“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走上前进献)廉颇蔺相如列传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妻子和子女)齐桓晋文之事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智谋和力量)六国论,注意古今异义词语,“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寡人之于国也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寡人之于国也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凶残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亲戚:古义,家里亲人;今义,旁姓亲属。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爪牙:古,中性词;今,贬义。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例“河 ”“再”,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有出现,并且用法同于教材。,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06,句中的“多”是多义词,共有三个义项:与“少”相对;称赞;只,仅仅。在上述项中选择义项最恰当。,译文: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注意高考文段中多义实词,课文中有: “然余居于此,多(与“少”相对)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等很多例子。,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句中的“堪”是多义词,共有两个义项:经得起,忍受;能够,可以。在上述项中选择义项最恰当。,译文: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注意高考文段中多义实词,课文中有: “众不能堪(经得起,忍受),抶而仆之。”五人墓碑记 等例子。,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句中的“修”是多义词,共有六个义项:修饰;整治;研究;高;美好;著、撰写。在上述项中选择义项最恰当。,译:寇恂学问深品行好,在朝廷名声很响。,课文中有: “邹忌修(高)八尺有余,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务耕织,修(整治)守战之具。”过秦论 “孙子膑脚,兵法修(著、撰写)列。”报任安书,注意高考文段中多义实词,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注意高考文段中多义实词,句中的“致”是多义词,共有六个义项:送达,送给;引来;到;意志、情趣;尽、极;精密、细密。在上述项中选择义项最恰当。,译:皇帝没法使他屈服,然而尊重他的名声,让他去太医那里养病,每月送给他羊和酒。,课文中有: “乃致(引来)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勾践灭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到)千里。”劝学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意志、情趣)一也。”兰亭集序,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解析:“大雨” “烈风” “雷电”“衣冠”,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时要补出相应的动词。,译: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注意高考文段中活用词语,解析:“富”、“贫”均为使动用法,使富贵、使贫穷。,译: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原文如果含有一些活用性词,翻译时应当注意判断它的活用类型。,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解析:第一个“贵”是意动用法,以为贵,译:现在我们人类自抬身价,号称是天地间的主宰者。,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注意高考文段中活用词语,解析:“南”名词用作状语,向南。,译: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内,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马朱鱿等人重兵据守在洛阳。,虚词复习,1.谙熟字典义。如:与。字典解释有:给予,授予;结交,亲附;对付;和,跟,同;参加;赞许;句末语气词。记住这七点,回到文段中才有选择、判断的依据。 2.给字典的多种解释分类。还如“与”,我们理解记忆的时候便可将其分为三类:动词、连词、语气词。再如“以”,它复杂的解释我们可以简单归结为作介词、作连词、作动词三类。 3.将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考虑。还如“与”,首先考虑它在句中位置,看是动词还是连词或是语气词,然后缩小范围推断它的意义。 4.看和它前后搭配的词来确定。例如“之”字,常见用法有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助词两类。 在名词前多作指示代词,如“之二虫又何知“均之二策;用在动词后往往作宾语,如“逐之”、“闻之”;,虚词复习,用在两个名词之间多作助词,如“吾之妻”、“古之学者”; 用在主语、谓语之间多用作取消句子独立性,如“秦之围邯郸”。 5.注意不同虚词的相同用法。如: “乎”用在句中,其用法基本与“于”相同,如“生乎吾前”、“叫嚣乎东西”。 “然”、“乎”、“焉”前面是叠音形容词时,这三个虚词都是形容词尾“的样子”的意思,如:“硿硿焉”、“恢恢乎”、“欣欣然”。 “以”和“而”作为连词意义相同, “仅”、“但”和“特”作为连词也基本意义相同。 6.注意实、虚词的词义交叉。如“之”、“予”、“若”、“犹”等。,做到两点: 1.借助提示语判断句式类型。如: 根据“者”、“也”或“即”、“乃”、“则”、“皆”、“本”等确定判断句; 根据“于”、“见于”、“为所”、“受于”等判断被动句; 根据“无乃乎”、“奈何”、“如何”、“孰与”等判断固定句式。 2.借助句子本身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来判断。如: 今天状语通常在谓语前,若一个介词结构放到了动词后面我们便可推断是状语后置; 同样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到了动词前面,我们便可认定是宾语前置; 我们可用同样方式来推断定语后置和主谓倒装等。,文言固定句式,原文如果含固定格式的短语,翻译时应当注意套用它的固定意思。,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分析: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译为“说的是”;句中“所以”是固定格式,译为“的原因”;句中“无乃乎”是固定格式,译为“恐怕吧”;句中“谁者”是疑问句式。,注意文言固定句式课内举例:,其李将军之谓也!(02年全国卷),译: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06全国卷2),注意文言固定句式高考举例:,译: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译: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06天津卷),译: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原文是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翻译时要注意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分析:句中的宾语“之”前置;句中的介宾短语“于东山之上”、“于斗牛之间”作状语后置。上述倒装句式应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句中的“者也”表判断;句中的“见于”表被动句式应抓住表现句式特点的关键词语,再进行翻译。,注意文言特殊句式课内举例:,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译: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从未有过的事。,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注意文言特殊句式高考举例:,译: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译: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爱。,晖刚于为吏,见忌于土,所在多被劾。,译:朱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忌恨,在任职之处,他都被人弹劾。,原文中表示国名、年号、地名、物名、官职等之类的词语应当注意保留下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分析:句中的“赵”、“廉颇”是表示国名、人名的词语,句“壬戌”表年号,“秋”、“七月”表时间,“赤壁”表地名,句中“石钟山”表物名,句中“左司马”表官名。上述词语在翻译时均应给予保留。,注意应该保留的信息课内举例:,季布者,楚人也。,译:季布是楚人。,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江苏卷),注意应该保留的信息高考举例:,译:嘉定十四年,朝廷任用他做广德军录事参军。,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四川卷),译:从小在三辅接受学业,同时通晓五经。隐居在壶山的南边,来向他学习的人从四方而来。,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天津卷),译: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内,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马朱鱿等人重兵据守在洛阳。,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王曰:“何坐?”曰:“坐盗”。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注意表示官职变迁的词语,课内举例:,主持,提拔,贬官,任命、授职,因犯罪或错误,授职、任命,嘉熙元年,出知常州。,译:嘉熙元年,被调往常州主持政务。,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注意表示官职变迁的词语,译:高祖听说何远有才干,便提升他为宣城太守。,高考举例:,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译:过了一年,何远迁任树功将军、始兴内史。,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译:于是跟随皇帝入关,后任命为河北郡太守。,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译:又被受罚者所诬告,因此被免职还家。,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译:于是授寇恂河内太守职,掌管大将军事务。,注意把握文言文整体阅读策略:,第一步:整体阅读。通读,浏览或跳读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选段的文体。 第二步:善于借助,揣摩文意。 第三步:重读课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前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梳理主人公为官历程,把握文章脉络 进补大司农 征拜将作大匠 再迁颖川太守 又迁为河内太守 左转太中大夫 卒于官 再迁陈相 迁蜀郡太守 后拜宛令 辟从事 黄昌为决曹,升,职,降,职,阅读前面文段后,完成12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尚: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 视事: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案:立案,2、翻译句子: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译:居住的地方靠近学校,多次见到儒生们在校学习行礼,因此喜爱学问,学习经学。,D,练习,知识点串讲,一、文言实词,“常见实词” 的学习,我们可以以课本附录中的“文言文常用实词表”及课文注释中的实词为重点,把一个个的实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下,即一个个的句子,根据上下文意限制判定该实词的义项。,1、通假字(常见),可与不:通“否”。 拜书送于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召有司案图:通“按”,察看。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直上载公子上坐(通“座”)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通“向”) 公子与侯生决(通“诀”),2、古今异义,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3、一词多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推断的具体含义的方法;三是注意古义与一词多义的交叉现象。,负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下: 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每薄暮,下管键(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少于赤壁之战),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近日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故: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 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 今公子故过之(特意) 朱亥故不复谢(有意)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所以),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公子引车入市(带领) 复引车追问侯生(退回) 为公子先引(引路),就: 乃谢客就车(上,登上) 赢欲就公子之名(成就) 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劝学) 使归就戮于秦(接受殽之战),存: 公子亲数存之(问候) 却秦存赵(保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存在)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生存出师表),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4、偏义复词,5、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置人所罾渔腹中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顺流而东,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乃使从者衣褐衣,穿,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魏置相,相田文 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 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名词的意动用法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虚心而师百氏。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豕人立而啼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6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 (想要广泛传播这种做法,又恐怕不能挨家挨户去解说,就先用这篇疏来倡导一下)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速去,不然,将杖杀汝,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陆贾)迺(通“乃”)病免家居 童子隅坐而执烛 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外连横而斗诸侯 毕礼而归之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动词用作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形容词用作名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 是故圣亦圣,愚亦愚,形容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素善留侯张良,不能翻译成“使【宾语】”或“以为(或认为【宾语】)”,就是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故明主峭其法而严其刑也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齐(剂)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且愚人尚羞之,况于将项乎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二、文言虚词,弄清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语法、语境意识,特殊虚词 a把握“诸、盍、焉、耳、尔”等兼词的用法及意义。 b注意“者也”“也欤”“也已矣”“焉耳矣”、“也乎哉”等虚词的连用,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上。要根据具体语境及全句的意思来考虑。 C注意单音与复音虚词的区别。如“于是”、“然后”、“可以”、“从而”、“其实”等双音词,古汉语中应按两个单音词去解释。,“而已,罢了”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而已,罢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用法灵活 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二、使用频率高 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三、语法功能强 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四、发展变化大。,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1.分清虚实,学法指导,2.辨明用法,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3.通晓古今,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A、少数沿用下来,学不可以已,B、有的完全消失,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文言常用虚词,虚词词性,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分为三类: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 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等。 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代 词,例如: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 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例如: 公【为我】献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王。 请【以剑】舞。 【以资政殿学士】行 故燕王欲结【于君】。,介 词,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所、时间等意义的词。根据介词结构的意义和它们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时地介词、原因介词、方式介词、人事介词四种。介词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 。, (公子)欲以客往复秦军,与赵俱死。 夸父与日同走。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于)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张)巡。,例如: “而” 河水清且涟漪。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连 词,用来连接各类实词、词组成分句的词。根据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正连词。表联合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承接连词四类。表偏正关系的又分为让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练习,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例: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以”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例: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助 词,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它一般分为 结构助词(“之”), 语气助词(“焉”“为”)、 音节助词(“其”“之”“而”)两类。,叹词,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蟹六跪而二螯,假设:如果,假如,1.连词,并列:又或不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是,却,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顺承:就,接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并且,而且,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因果:因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修饰:地或不译,而,而 2.第二人称代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3.助词,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已而:不久,与“已”组合,罢了,(你,你的),【而已】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 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既而】不久,一会儿。 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1.动词,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皆以美于徐公,用 认为、以为,2.副词,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通“已”,3.复音虚词(是以/以是 ): 因此,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4.介词,以刀劈狼首 何以战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 赵王岂以一璧之固欺秦也 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秦亦不以城与秦,拿、用 凭、靠 和、跟 在 由于、因为 表时间(地点)界限 把,5.连词,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四人拥火以入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为 用来 以便 并且 就 而,修饰,注意:“以”作连词时,不用于转折,6、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以为】认为,把当作或看作。把作为或制成 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例: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例: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劝学,1.代词,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汝来省吾,只一岁,请归取其孥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我(们)的 你(们)的 他(们)的 它(们)的 他(们) 我自己 这 那 其中的,其,其,其皆出于此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吾其还也 其孰能讥之乎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2.助词,表各种语气,(推测)大概 (希望)应当,一定 还是 (反问)难道、岂 (强调)真的,夸夸其谈 路漫漫其修远兮,相当于“而”,音节助词,其业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资之卑。 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假设 如果 转折 然则、那么,3.连词,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择连词 是还是,,1、秦王恐其破壁。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鲁肃曰)今肃迎(投降)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官名)。 4、今存其本不忍废。 5、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7、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9、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10、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三、文言句式,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四类。,(一)、判断句,常见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也”式。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者,”式。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也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4、“,”式。“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为”式。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六国论),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谓语于”式。用介词“于”引进行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见谓语”式。 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如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则使用“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3、“受谓语”式。 如:有罪受贰。(左传哀公六年),“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没有引出。如需引出主动者,就构成“受谓语于”的形式。 如:“受制于人。”,4、“为动词”式。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它可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5、“为所”式。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 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 如: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被动词”式。这种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句式不出现表示被动的词,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屈原列传),(三)、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1、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我们分别陈述:,动词宾语提前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3)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涉江),动词宾语提前之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沛公安在? (鸿门宴),动词宾语提前之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如: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唯(惟)是”或“唯(惟)之”等格式,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如成语“唯利是图”、“唯才是举”等,就是这种格式。,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介词 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介词的宾语一般要放在介词之后,在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前。 如:项王、项伯东向坐,省略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国之孺子之游者,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两种情况:状语后置,做补语 1.翻译时要把状语还原 2.注意介词“于”“乎” 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冬至于,四、文言翻译,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一要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二要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翻译时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翻译的基本要求,要一一对应。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遗漏) 要重视句式。 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要揣摩语气。(对原文的语气进行重点理解) 要贯通文意。 雅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3、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无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吉句中带修辞瑰坟的说 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查一遍,看看有无漏译,语句是否通顺。,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增,删,调,对,换,翻译的具体方法,(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 、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具体解说,(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例如:“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促织 ) “顿”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在翻译时,应补出“感到”、“觉得”。,(3)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夫”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 “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应删去。,(4)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例如:“岁征民间” 中“岁”应换成“年”。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中“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5)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蚓无爪牙之利” 可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的一 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七条:a.回头看; b看; c探问; d拜访; e.顾惜、顾念; f考虑; g.但、只是; h.反而、却。在这个句子中用g项最恰当。,(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例如:“得无乎?”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二、试题剖析 例1阅读下文,完成3一4题。 汤(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日:“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人吾网。”汤日:“嘻,尽之矣!非桀(夏桀)其孰为此?”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日:“昔蛛罞(蜘蛛)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日:“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把“非桀其孰为此”译为现代汉语。 答案译为:“不是夏桀,谁能做出这种事情呢?”,例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曰:“椎伏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宁波市奉化市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罗甸县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数学三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三上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八年级科学 体温的控制4课件
- 2025年药师考试常见病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士执业考试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试题及答案
- 中国文化发展概念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经济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安规线路培训
- 2024劳动法律法规培训
- 幼升小公有住宅租赁合同(2篇)
- 对话大国工匠 致敬劳动模范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
- 无缝气瓶检验作业指导书2024
- 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1课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建材商户入驻协议书模板
- 专升本(英语)模拟试卷4(共778题)
- 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主题班会分享
- 2024至2030年成都市酒店市场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