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拼盘碎片化教学情境之破解技巧_第1页
《生活与哲学》拼盘碎片化教学情境之破解技巧_第2页
《生活与哲学》拼盘碎片化教学情境之破解技巧_第3页
《生活与哲学》拼盘碎片化教学情境之破解技巧_第4页
《生活与哲学》拼盘碎片化教学情境之破解技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生活与哲学拼盘碎片化教学情境之破解技巧 生活与哲学拼盘碎片化教学情境之破解技巧 翁勇军 一、拼盘碎片化教学情境的根源、表现及后果 大凡教学情境,不管如何完美,其信息总是有限的,只能解决和完成某一知识段的教学,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地把所有教学目标完整地容纳进去,因此,从上段知识点到下段知识点,必然要设计一个个新的教学情境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加之对教学情境创设技能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新课程的实践,这是产生拼盘碎片化教学情境的根源。统计发现,现行哲学生活教材在教 学情境的设计上,从第一框到最后一框,至少设计了 4 个教学情境,这不包括名言、专家点评和相关链接。当然问题不在于情境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这些情境井水不犯河水,相互独立,缺少引人人胜的故事情感元素,缺少内在的逻辑联系,成为机械僵化的拼盘碎片化情境。这些碎片化情境,从内容上看,以名人警句、日常俗语、历史伟人感悟居多,以其内容平淡、空泛、远离学生现实生活,2 / 5 形式拼盘僵化,既不能打动学生,也无法吸引学生入场,激发情感共鸣,产生探究欲望。 以生活与哲学教材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为例,该框题涉及包括 矛盾的哲学含义在内的 10 多个哲学原理知识点,属于哲学生活的核心内容,其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无须赘言。为了充分论证,教材提供了 7 个教学情境、 5 个名人名言、一个专家点评、 2 个相关链接,在 7个教学情境中,有 4 个取材于抽象的诸如爱因斯坦、孔子、老子、莱布尼茨之类历史伟人的片言感悟类,不可否认,这些历史伟人的片言感悟是中西方传统文化之精华,学习它,有助于发挥传统文化之效用。然哲学学习,按照新课程要求,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柏拉图说:“哲学始于惊奇”,亚里士多德也说:“哲学起源于怀疑和困惑”。而惊奇、怀疑和困惑的前提 是具体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以历史伟人的片言感悟作为教学情境,就是以一个定论来说服另一个新理论,在逻辑上应没问题,能够证明该哲学原理的正确性,偶尔用之可以增强说服力,也能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在逻辑之用。但面对满堂欠缺情感的冷冰冰的“教条”,学生反思在哪?惊讶在哪?有没有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升华的总结过程?不言而喻,这些思维展开过程在上述教学环境下也绝无产生可能。这正是新课程3 / 5 教学最看重的部分,新课程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思维,自己得出结论的展开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解释所学哲学 理论的正确性,不是让学生记住结论,而是创造一个平台,学生主动去寻找、感悟、进而发现结论。毫无疑问,现如今的教材提供的碎片化教学情境,无法承担这一重任。 再看后 3 个教学情境貌似取材于现实生活,少了故事情感元素,其叙述用语一马平川、波澜不惊。从学生心理角度看也难以吸引其注意力,不符合当代中学生追求新鲜、刺激、猎奇的时尚心态。窥一斑而知全豹,现如今的哲学生活教材,就是由这些拼盘碎片化情境占据主导地位,如果不加改动,照搬教材,空洞的教学情境,制 约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才华的施展空间,教师的精彩演绎也很难展开,教师的主导地位必然无从体现,结果必然落入老生常谈的照本宣科,内容空洞的教师独角戏窠臼。明了这点,我们就应树立教材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要用教材,而不能照搬,面对新课改,应树立课程开发意识。 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课堂教学,(如果不是比赛观摩课)却信奉“拿来主义”,直接把教材情境,当成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之用。受此影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是换汤不换药的拼盘碎片化情境。而碎片化的教学4 / 5 情境,由于少了转折过渡、连续的故 事铺垫、生动直观的事例渲染,给人以突兀、机械印象,学生本来已熟悉当前提供的教学情境,并产生了探究欲望。随着这一知识段的解决,学生又被赶进一个相对陌生的教学情境,因为陌生,加之没有先前新颖有趣,学生会产生失望情绪,他们会一直沉浸在前面的“精彩”中,他们不满教师为什么就这样强行结束了,因为他们对之前的探究意犹未尽; (教学论文 )他们对前面的情境还有很多“为什么”和“怎么办”;他们从陌生到熟悉也需要时间重新适应。这不仅降低了学习效率,也加重学习者的心理负担,学生刚刚燃烧的探究之火也会被浇灭。在拼盘碎片化情境教学影 响下,本应是完整的知识体系也被切割地支离破碎,在学生看来,知识只是一个结论、是孤立的、平面而不是立体的、僵化的,这是当今思政课教学中老师上课没激情,学生学习没兴趣的症结所在。 面对此一症结,关键是在教学设计环节,面对教材,我们要树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目标,打造知识和生活逻辑相统一、实体和虚拟相促进、层层推进、结构严谨、融人故事情感元素的一体化的反思、追问教学平台。 二、融入故事情感元素的一体化情境之技巧 5 / 5 1.知识和生活逻辑相统一 还是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为例展开论述。先来分析本框的知识逻辑,在把握矛盾的哲学含义、明确矛盾的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充分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各自表现,并明确两者的相互关系,得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结论。接着进一步分析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特点、表现、双方的辩证关系,最后得到方法论意义。诚如上文所述的那样,教材在生活逻辑上基本没有涉及,而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