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仿真毕业设计论文.doc

配合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仿真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9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2336083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8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9-11-09 上传人:qq77****057 IP属地:江苏
25
积分
关 键 词:
配合 数控 加工 工艺 分析 仿真
资源描述:
配合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仿真,配合,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仿真
内容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配合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仿真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毕业时间 2014.06 设计论文 毕业 任务书一、题目 配合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仿真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本论文是对一对配合件进行建模、工艺分析、数控编程及加工仿真,主要运用所学到的只是对零件图做出工艺分析,制定出工艺流程,确定加工方案。运用pro-e、UG软件建模以及编程,最终加工出零件。目的:通过对配合件的工艺方案的分析、编程与加工,更加深入的了解加工工艺分析和机床编程的一般步骤,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同时提高我对CAD/CAM软件的使用与认识,提高我的读图绘图能力。三、主要技术指标1.配合件CAD二维图纸一份;2.pro-E建造三维模型;3.UG软件出程序;4.制作出工艺卡片;5.撰写一份毕业论文。四、进度和要求第一阶段:熟悉课题,收集借阅有关资料、粗拟开题报告;(第1-2周)第二阶段:对要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第3-6周)第三阶段:数控加工工艺的确定;(第7-10周)第四阶段:对零件进行实体建模;(第10-11周)第五阶段:对零件进行UG编程及加工仿真;(第11-12周)第六阶段:完成论文。(第12-15周)第七阶段:答辩准备(第16周)五、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1 方沂.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 王爱玲等.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3 王爱玲等.现代数控机床实用操作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 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9 5 谬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6 黄道业.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7 郑盛新.数控机床与编程加工习题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8 陈德生.机械制造工艺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9 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0 古文生.数控机床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1 庞为.机匣制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2 邓文英,郭晓鹏.金属工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 杜君文,邓广敏.数控技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14 余英良.数控机床加工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115 余英良.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16 李开林.UGNX4 三维造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三次印刷17 周晓萍.机械识图与CAD,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18 朱宝林.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学生 田 晓 指导教师 李 郁 系主任 魏生民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数控技术,是采用数字控制的方法对某一工作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而数控铣床是在普通铣床上集成了数字控制系统,可以在程序代码的控制下较精确地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本文为配合零件的编程与加工,通过数控铣床的加工,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加工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本文主要从三维模型的建造、加工工艺分析和机床编程的一般步骤着手,提高我对CAD/CAM软件的使用与认识、提高我的读图绘图能力。最后通过自动编程与加工,希望能在过程中发现更好的编程方法和加工方法,提高效率,而且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关键词:数控铣床,配合零件,三维模型,加工工艺,自动编程I ABSTRACT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is the method that USES digital control of one of the working process of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It is usually controlled by the position, Angle, speed and other mechanical quantity and amount related to the mechanical energy flow switch. Numerical control depends on the data carrier and the binary form data operation. And CNC milling machine is in the common milling machine used digital control system, can be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program code accurately for milling machine.This article for programming and machining of the parts, through the processing of CNC milling machine,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the scheme of machining tool and cutting parameter selection, determine the processing order and processing route, the nc machining programming.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3 d mod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the general steps of machine tool programming, improve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CAD/CAM software and figure drawing, improve my reading ability. Finally, automatic programming and processing, the hope can find better ways of programming and processing in the process method, improve efficiency, and applied to real work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e machining characteristic of nc machine tools.KEY WORDS: CNC milling machine, cooperate with parts, 3 d mod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utomatic programming II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51.1数控技术发展及现状51.1.1数控技术的发展51.1.2数控技术在国内的现状51.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61.3课题的主要内容7第二章 零件的工艺分析82.1零件图工艺分析82.1.1零件图分析82.1.2零件毛坯选择92.2零件定位基准选择92.2.1精、粗基准选择92.2.2基准的确定102.3 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分析112.3.1配合件01工件工艺规程分析112.3.2配合件02工件工艺规程分析12第三章 运用pro-E建造三维模型133.1 pro-E简单介绍133.2创建零件模型143.2.1配合件01工件建模143.2.2配合件02工件建模20第四章 配合件的编程及加工仿真244.1 UG编程的简单介绍244.2以配合件02工件为例进行UG编程254.2.1对02工件进行模型分析254.2.2加工坐标系、几何体设定254.2.3创建加工刀具264.2.4加工程序顺序管理264.2.5对02工件加工编程274.3刀路仿真及加工代码输出304.3.1刀路仿真及加工代码的输出304.3.2配合件02工件输出部分加工代码32第五章 配合件工艺表、程序单385.1配合件01工件工艺表、程序单385.2配合件02工件工艺表、程序单40第五章 全文总结42致 谢43参考文献44毕业设计小结45附 录46IV第一章 绪 论1.1数控技术发展及现状1.1.1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先后经历了电子管(1952年)、晶体管(1959年)、小规模集成电路(1965年)、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小型计算机(1970年)和微处理机或微型计算机(1974年)等第五代数控系统。前三代属于采用专用控制计算机的硬接线(硬件)数控装置,一般简称NC装置。第四代数控系统出现了采用小型计算机代替专用硬件控制计算机,这种称之为计算机数控系统(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也就是CNC。自1979年开始以微处理机为核心的数控装置(microcomuperized numerical control)也就是MNC,得到迅速发展。我国数控系统研究起步于1958年,60、70年代研制了晶体管数控系统和集成电路数控系统,在这一段时间里,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和我国的基本条件限制,数控系统发展较慢。到70年代开始,数控技术在车、铣、钻、磨、齿轮加工、电加工等领域全面展开,数控加一工一中心研制成功。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从美国、德国等国家引进了一些新技术,又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对伺服驱动技术进行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取得了重大成果。代表我国当前数控机床水平的中华1型、航天1型数控系统已能够向国内各机床制造厂配套自身的数控系统所需的伺服系统,还应用于一些老设备的技术改造。1.1.2数控技术在国内的现状目前,我国的机床工业正从生产大国逐渐变为机床强国,主要体现在数控机床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其中,特别是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的可靠性不断提高,由于科学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新的数控产品也不断涌现。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1) 现已能生产小型仪表机床、重型机床,各种精密的、高度自动化的、高效率的机床。2) 目前生产的数控系统(以数控机床为主)大部分都是以PC机作为控制核心,使得我国生产的数控系统在硬件、软件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3) 目前已能生产100多种数控机床,并研制出六轴五联动的数控系统,可以应用于更加复杂的曲面加工。国产的数控机床精度已经提高到0.001mm,系统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这些都源于我国生产的数控系统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并且运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保证了系统的整体可靠性。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机械制造业又是制造业中的支柱与核心。在现代社会生产领域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管理以及将它们有机地集成起来的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科技进步和实现现代化的标志。用计算机辅助制造工程技术对我国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是我国制造业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计算机辅助制造工程技术基础的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现在很多工业发达国家的数控化率可达30%以上,数控机床已成为机械制造业的主要设备。我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和使用数控机床,至今在数控机床的品种、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控机床的总拥有量有了显著的增加。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和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已成为传统机械制造企业提高竞争力、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数控机床是根据加工程序对工件进行自动加工的先进设备,工件的加工质量主要由机床的加工精度、工艺和加工程序的质量决定,基本上排除了机床操作人员手工操作技能的影响,但对操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数控机床要按照数控加工程序自动进行零件的加工,必须由机床操作人员具体实施。可以说,数控加工工艺方案是通过机床操作人员在数控机床上实现的,数控加工现场经验的积累又是提高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质量的基础。因此,数控机床的操作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成本,高素质的数控机床操作人员是保证数控加工工艺得以正确和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从以上可以看出,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设计比较经济的工艺规程,出出合理的G代码程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数控机床加工。1.3 课题的主要内容分析课题配合件,编制出简单合理的加工程序以及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工艺规程,充分利用数控加工的优势。在编程、加工仿真过程中主要有一下问题:1) 分析图样容易出现编程繁琐的问题;2) 对于薄壁零件的加工处理;3) 进行仿真时,加工执行时间长。设计的主要内容:1) 对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2) 分析工艺规程;3) 制定出工艺规程;4) 造出三维模型; 5) UG编程出G代码;6) 制作出工艺表、程序单。 第二章 零件的工艺分析2.1 零件图工艺分析2.1.1零件图分析 图2-1 01工件图图2-1 02工件图 零件的尺寸公差在0.020.1mm之间,表面粗糙度Ra6.3um,其余达到Ra3.2um。而且01工件有厚度为2mm薄壁,区域面积较大相对难加工,加工时容易产生变形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其壁厚难以保证。 零件形状如图2-1、2-2工件图所示,有轮廓加工、凸面、凸曲面、凹面、凹曲面加工及打孔等。由于典型零件需要配合零件且有薄壁,形状虽然不是很复杂,但是工序复杂,表面质量和精度要求高,所以从精度要求上考虑,定位和工序安排比较关键。2.1.2 零件毛坯选择两配合件01、02从图上可以看出大轮廓为125mm大圆,切掉两端两平端距离为110mm。01工件厚24,02工件厚30。考虑到现有机床工作台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装夹方式是用压板压,所以先下料219*114*26mm和219*114*34mm各留2mm余量。下料长219mm是留有两端压压板45mm余量。 材料:铝料。2.2 零件定位基准选择 在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时,基准选择的好坏不仅影响零件的加工位置精度,而且对零件个表面的加工顺序也有很大的影响。基准有粗、精基准之分。选择定位基准时要从保证工件的精度要求出发,所以定位基准的选择顺序应从精基准到粗基准。2.2.1 精、粗基准选择精基准原则:1) 基准重合原则:应尽量选用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2) 基准统一原则:应尽可能选择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3) 互为基准原则: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4) 自为基准原则: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常以加工表面自身为精基准。粗基准:最初工序中,只能选择以未加工的毛坯面作为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精基准:用已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粗基准原则:1) 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2) 如果工件必须首先保证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择该表面为粗基准;3) 零件上有较多加工面时,为使各加工表面都得到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择毛坯上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4) 选择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和光洁、不能有飞边、尧口、冒口及其它缺陷,以便定位准确、可靠;5) 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否则会造成较大的定位误差。2.2.2 基准的确定根据以上基准选择原则,结合实际零件以及按照基准面先主后次、先近后远、先里后外、先粗加工后精加工、先面后孔的原则依次划分工序加工原则。在对毛坯219*114*26mm和219*114*34mm料粗开时:1) 先铣大面以一面为粗基准,多次翻面加工铣厚度24mm和30mm到位;2) 以一侧面为拉直粗基准铣另一侧面见光,再倒压板以铣光侧面为精基准铣另一侧面,铣宽度110mm到位;3) 以同样的方法铣长度215mm到位。2.3 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分析2.3.1 配合件01工件工艺规程分析 图2-3 图2-4配合件01工件如图图2-3带有凹槽周边有薄壁,如图图2-4是凸出曲面和中间部分下凹曲面。如果以图2-4作为A面先加工,翻面以其为基准面加工作为B面的图2-3就不好装夹,因为图2-4面不是一个平面。所以选择图2-3面为A面,做完A面以其为基准面翻面加工作为B面的图2-4面。但是图2-3面做A面存在问题是有薄壁如果翻面做基准面很有可能损坏其薄壁,可是又不能把图2-4作为A面,只能将图2-3作为A面。所以,最终解决办法是以图2-3作为A面,图2-4作为B面。先将毛料铣到215*110*2 4mm到位,然后以B面做基准加工A面,A面加工完后用水泥填充凹槽及凹槽以外,将A面填平,防止薄壁变形或损坏,再以A面作为基准加工B面。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理论知识将加工基准坐标设在工件中心位置是合理的,沿着长边215mm作为X方向,短边110mm作为Y方向。 A面加工,定好坐标后先做整体开粗铣出形状,再铣下凹曲面,完了对薄壁处做精修,清根、倒尖角。粗开时侧壁可以多留点余量,对薄壁加工时可多次反复加工,编程选择层优先,吃刀量给少点,防止变形。最后铣20mm两个窝,窝深10mm;再将两10mm的孔,初孔做到8mm,作为工艺孔。 翻面进行B面加工,以两8mm的孔拉直找正,定坐标,开粗铣形,再铣下凹曲面跟凸出曲面,清根、倒尖角;做两10mm的孔到位。最后再走两个切断程序去除压板余量。2.3.2 配合件02工件工艺规程分析 图2-5 图2-6 配合件02工件如图图2-5中间部分凸台比周围高,如图图2-6中间是凹槽,凹槽里有一凸出曲面但是却低于周围部分,而且图2-6壁还是挺厚的。所以,可以选择图2-6这面作为A面,图2-5这面作为B面加工。基准坐标系的选择与01工件一样。为了保险,在A面做基准面加工B面时也可以采用01工件的方法用水泥把凹槽填平。 A面加工,定好坐标后先做整体开粗铣出形状,再铣凸曲面及凹槽,清根、倒尖角;再将两10mm的孔,初孔做到8mm,作为工艺孔。 翻面进行B面加工,以两8mm的孔拉直找正,定坐标,开粗铣形,再铣下凸台,清根、倒尖角;做两10mm的孔到位。最后再走两个切断程序去除压板余量。第三章 运用pro-E建造三维模型3.1 pro-E简单介绍pro-E是Pro/Engineer的简称,更常用的简称是ProE或Pro/E,Pro/E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 (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简称PTC)的重要产品,在目前的三维造型软件领域中占有着重要地位。pro-e作为当今世界机械CAD/CAE/CAM领域的新标准而得到业界的认可和推广,是现今主流的模具和产品设计三维CAD/CAM软件之一。 Pro/E第一个提出了参数化设计的概念,并且采用了单一数据库来解决特征的相关性问题。另外,它采用模块化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而不必安装所有模块。Pro/E的基于特征方式,能够将设计至生产全过程集成到一起,实现并行工程设计。它不但可以应用于工作站,而且也可以应用到单机上。 Pro/E采用了模块方式,可以分别进行草图绘制、零件制作、装配设计、钣金设计、加工处理等,保证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使用。 1) 参数化设计 相对于产品而言,可以把它看成几何模型,而无论多么复杂的几何模型,都可以分解成有限数量的构成特征,而每一种构成特征,都可以用有限的参数完全约束,这就是参数化的基本概念; 2) 基于特征建模 Pro/E是基于特征的实体模型化系统,工程设计人员采用具有智能特性的基于特征的功能去生成模型,如 系列化快餐托盘设计1腔、壳、倒角及圆角,您可以随意勾画草图,轻易改变模型。这一功能特性给工程设计者提供了在设计上从未有过的简易和灵活,特别是在设计系列化产品上更是有得天独到的优势; 3) 单一数据库 Pro/Engineer是建立在统一基层上的数据库上,不象一些传统的CAD/CAM系统建立在多个数据库上。所谓单一数据库,就是工程中的资料全部来自一个库,使得每一个独立用户在为一件产品造型而工作,不管他是哪一个部门的。换言之,在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何一处发生改动,亦可以前后反应在整个设计过程的相关环节上。例如,一旦工程详图有改变,NC(数控)工具路径也会自动更新;组装工程图如有任何变动,也完全同样反应在整个三维模型上。这种独特的数据结构与工程设计的完整的结合,使得一件产品的设计结合起来。这一优点,使得设计更优化,成品质量更高,产品能更好地推向市场,价格也更便宜。 大型捕鲸船装配设计;4) 直观装配管理 Pro/ENGINEER的基本结构能够使您利用一些直观的命令,例如“贴合”、“插入”、“对齐”等很容易的把零件装配起来,同时保持设计意图。高级的功能支持大型复杂装配体的构造和管理,这些装配体中零件的数量不受限制; 5) 易于使用 菜单以直观的方式联级出现,提供了逻辑选项和预先选取的最普通选项,同时还提供了简短的菜单描述和完整的在线帮助,这种形式使得容易学习和使用。3.2创建零件模型 零件图3.2.1 配合件01工件建模1. 打开pro-E中新建一个窗口,文件名输入“01gongjian”,注意:选择使用缺省mmns_part_solid。2. 首先做出厚11mm图轮廓外形的拉伸实体,拉伸位置定义,选择FRONT面绘制轮廓外形,拉伸选择拉伸厚度11mm,确认拉伸,如图3-1、3-2、3-3所示。 图3-1 草绘界面 图3-2拉伸 图3-3拉伸实体 上图如图3-1草图那样放置是为了下一步两椭圆画起来方便。3. 拉伸位置定义,选择图3-3实体上表面作为草绘平面,绘制草图,拉伸选择厚度为6mm,确认拉伸,做出突出台如图3-4、3-5所示。 图3-4草绘界面 图3-5拉伸凸台实体4. 拉伸位置定义,使用先前平面作为草图平面,绘制两端头草图,拉伸选择厚度6mm,确认拉伸做出两端头,再拉伸位置定义,选择图3-6实体上表面为草图平面,绘制草图,拉伸去除材料,注意箭头方向,向下去除深度8mm,确认做出薄壁,如图3-6、3-7、3-8、3-9所示。注意做薄壁时,薄壁内部深度。 图3-6两端头拉伸草图 图3-7两端头拉伸 图3-8拉伸去除材料草绘 图3-9拉伸去除材料5. 用倒圆角、打孔命令,倒圆角圆角6度,做两窝孔与两10的孔如图3-10、3-11、3-12、3-13所示。01工件A面完。 图3-10倒圆角界面 图3-11倒圆角 图3-12打孔界面 图3-13打孔6. 翻面拉伸位置定义,选择下表面为草图平面绘制草图如图3-14、3-15所示,拉伸厚度3.5mm,确认拉伸出台,用同样的方法拉伸出第二个凸台,如图3-16、3-17所示。图3-14绘制草图截面 图3-15草图界面绘制草图 图3-16拉伸两凸台1 图3-17拉伸两凸台27. 旋转位置定义,选择RIGHT面为草绘平面,画旋转中心线绘制草图,旋转360度确定做出上曲面如图3-18、3-19所示。 图3-18旋转上曲面草图 图 3-19旋转上曲面 8. 旋转位置定义,选择RIGHT面为草绘平面,画旋转中心线绘制草图,旋转360度确定做出中间下凹曲面如图3-20、3-21、3-22所示。 图3-20旋转草图界面 3-21旋转360度图3-22旋转两下凹曲面9. 拉伸位置定义,去除材料做出四个凸曲面,如图3-23、3-24所示。 图3-23去除两边材料 图3-24去除多余材料到此,配合件01工件就建模完成了。3.2.2 配合件02工件建模1. 打开pro-E中新建一个窗口,文件名输入“02gongjian”,注意:选择使用缺省mmns_part_solid。2. 首先草绘位置,选择RIGHT面为草绘面,绘制图轮廓草图3-25、3-36所示。 图3-25草图界面 图3-26草绘轮廓3. 拉伸位置定义,使用先前平面做草绘平面,绘制草图拉伸出厚22mm的大轮廓实体,再次以拉伸实体上表面为草绘平面,绘制草图拉伸出高6mm和8mm的突出台如图3-27、3-28、3-29、3-30所示,02工件B面完。 图3-27大轮廓实体草图界面 图3-28拉伸大轮廓实体 图3-29 02拉伸周边凸台 图3-30 拉伸中间凸台4. 翻面拉伸以翻面上表面为草绘平面,激活草图轮廓,拉伸去除材料深度15mm,确定做出凹槽与同样方法做出中心孔如图3-31、3-32、3-33、3-34所示。 图3-31凹槽草绘界面 图3-32凹槽 图3-33中心孔草绘界面 图3-34中心孔 5. 旋转位置定义,选择FRONT面做草绘平面,绘制中心线草图,旋转360度命,确定做出中间下凹曲面如图3-35、3-36、3-37所示。 图3-35旋转草图界面 图3-36旋转角度360度 图3-27旋转凸曲面到此,配合件02工件就建模完成了。第四章 配合件的编程及加工仿真4.1 UG编程简单介绍 UG编程是指采用西门子公司研发的专业3D软件NXUG,进行数控机床的数字程序的编制。是当前世界最先进、面向先进制造行业、紧密集成的CAID/CAD/CAE/CAM软件系统,提供了从产品设计、分析、仿真、数控程序生成等一整套解决方案。UG CAM是整个UG系统的一部分,它以三维主模型为基础,具有强大可靠的刀具轨迹生成方法,可以完成铣削(2.5轴5轴)、车削、线切割等的编程。UG CAM是模具数控行业最具代表性的数控编程软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成的刀具轨迹合理、切削负载均匀、适合高速加工。另外,在加工过程中的模型、加工工艺和刀具管理,均与主模型相关联,主模型更改设计后,编程只需重新计算即可,所以UG编程的效率非常高。 UG CAM主要由5个模块组成,即交互工艺参数输入模块、刀具轨迹生成模块、刀具轨迹编辑模块、三维加工动态仿真模块和后置处理模块,下面对这5个模块作简单的介绍。1) 交互工艺参数输入模块: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用对话框和过程向导的形式输入刀具、夹具、编程原点、毛坯和零件等工艺参数。2) 刀具轨迹生成模块:具有非常丰富的刀具轨迹生成方法,主要包括铣削(2.5轴5轴)、车削、线切割等加工方法。本书主要讲解2.5轴和3轴数控铣加工。3) 刀具轨迹编辑模块:刀具轨迹编辑器可用于观察刀具的运动轨迹,并提供延伸、缩短和修改刀具轨迹的功能。同时,能够通过控制图形和文本的信息编辑刀轨。4) 三维加工动态仿真模块:是一个无须利用机床、成本低、高效率的测试NC加工的方法。可以检验刀具与零件和夹具是否发生碰撞、是否过切以及加工余量分布等情况,以便在编程过程中及时解决。5) 后处理模块:包括一个通用的后置处理器(GPM),用户可以方便地建立用户定制的后置处理。通过使用加工数据文件生成器(MDFG),一系列交互选项提示用户选择定义特定机床和控制器特性的参数,包括控制器和机床规格与类型、插补方式、标准循环等。UG编刀路这块相对来说比较不错,虽然参数有点多,但是很多可以设置模板,甚至简单的工件还可以自动编程。4.2以配合件02工件为例进行UG编程4.2.1 对02工件进行模型分析模型分析目的:1) 为了确定合适的加工工艺(这步在工艺那章已经做过了,这里就不再做了);2) 为了选择合适的刀具;3) 为了检查是否有加工不到的负面。用到的工具有测量工具、圆角半径工具、拔模分析工具、斜率分析工具。如图4-1、4-2所示对零件进行测量分析、圆角半径分析。 图4-1测量分析 图4-2圆角半径分析4.2.2加工坐标系、几何体设定设定加工坐标系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编程原点位置,便于输出加工代码到机床上加工时与机床上对刀的加工原点(G54)重合;而设置加工几何体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机床我们加工的模型是什么样子,毛坯是什么样子,还有我们的夹具是什么样子的。如图4-3、4-4所示是加工坐标系、加工几何体的设定。图4-3坐标设定 图4-4几何体设定4.2.3创建加工刀具 创建加工刀具的目的是告诉我们的系统我们用什么样的刀对零件进行加工。 图4-5选择刀具 图4-6刀具参数1)选择创建刀具命令;2)选择要用的刀具,刀具名最好跟你选的刀匹配,如图4-5所示;3)确定,在平刀 参数”对话框中,更改所需的刀具参数,如图4-6所示。4.2.4加工程序顺序管理在空白处单击右键,选择“程序顺序视图”出现如图4-7所示的加工程序顺序排列。它的目的是管理加工工序的先后顺序。在程序顺序视图下看到的工序排列顺序就是输出加工代码的顺序,粗加工精加工的顺序如果不正确将导致机床撞刀、加工仿真时也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图4-7程序顺序视图4.2.5对02工件加工编程以上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选择创建工序命令,如图4-8所示。注意刀具与几何体是必须要选的,如图4-9、4-10所示,也是最容易漏掉的地方。确定后定义好切削参数对零件开粗生成刀路如图4-11、4-12所示。接下来再对零件半精、精加工清角等,如图4-13、4-14所示。图4-8工序创建 . 图4-9刀具选择 图4-10几何体选择 图4-11粗开 图4-12粗开刀轨 图4-13半精刀轨 图4-14精刀轨翻面确定坐标系后定义好切削参数对零件开粗生成刀路如图4-15所示。接下来再对零件精加工等,如图4-16所示。 图4-15粗开刀轨 图4-16精刀轨4.3刀路仿真及加工代码输出4.3.1刀路仿真及加工代码的输出1) 刀路仿真,在选项里勾选“碰撞时暂停”,在程序里机床控制选择运动输出类型为“直线”这样输出的代码就是点线型的如图4-17、4-18所示。 图4-17碰撞检测 图4-18运动输出类型选择2) 在2D动态下的刀路仿真,如图4-19、4-20所示。图4-19加工仿真图4-20 2D比较3) 后处理加工代码输出,如图4-21所示。图4-21后处理4.3.2配合件02工件输出部分加工代码精下凹槽凸曲面,由于程序太大这里截了部分程序%N0020 G0 G90 G54 Z100N0030 M03 S3000 F3000N0040X3.8533 Y17.7507 N0050 Z50N0070 G1 Z-3.3 N0080 X4.2235 Y16.6564N0090 X4.7687 Y15.638N0100 X5.474 Y14.7231N0110 X6.3201 Y13.9367N0120 X7.284 Y13.3001N0130 X8.7647 Y12.3746N0140 X10.1291 Y11.285N0150 X11.3592 Y10.0458N0160 X12.4387 Y8.6734N0170 X13.3533 Y7.186N0180 X14.0909 Y5.6033N0190 X14.4919 Y4.4647N0200 X14.8011 Y3.2979N0210 X15.0938 Y1.458N0220 X15.1587 Y-.4038N0230 X14.9948 Y-2.2596N0240 X14.6046 Y-4.0812N0250 X13.9939 Y-5.8413N0260 X13.172 Y-7.5131N0270 X12.1513 Y-9.0716N0280 X10.9472 Y-10.4932N0290 X9.5544 Y-11.7755N0300 X8.0127 Y-12.8743N0310 X6.346 Y-13.7723N0320 X4.5804 Y-14.4558N0330 X2.7435 Y-14.9138N0340 X.8637 Y-15.1395N0350 X-1.0295 Y-15.1291N0360 X-2.9066 Y-14.8829N0370 X-4.7384 Y-14.4047N0380 X-6.4964 Y-13.702N0390 X-8.1531 Y-12.7857N0400 X-9.6828 Y-11.6702N0410 X-11.0615 Y-10.3727N0420 X-12.2678 Y-8.9135N0430 X-13.2828 Y-7.3154N0440 X-14.0909 Y-5.6033N0450 X-14.6379 Y-3.9601N0460 X-14.9939 Y-2.2652N0470 X-15.1544 Y-.5408N0480 X-15.1173 Y1.1907N0490 X-14.8829 Y2.9066N0500 X-14.4544 Y4.5846N0510 X-13.8374 Y6.2029N0520 X-13.0399 Y7.7402N0530 X-12.0723 Y9.1765N0540 X-10.9472 Y10.4932N0550 X-9.6255 Y11.7174N0560 X-8.168 Y12.7763N0570 X-6.5951 Y13.6548N0580 X-4.9292 Y14.3406N0590 X-3.1937 Y14.824N0600 X-1.4131 Y15.0981N0610 X.3874 Y15.1591N0620 X2.1825 Y15.0062N0630 X3.9467 Y14.6415N0640 X5.6553 Y14.0701N0650 X7.284 Y13.3001N0660 X8.3395 Y12.8307N0670 X9.4579 Y12.5413N0680 X10.6086 Y12.4397N0690 X11.7603 Y12.5288N0700 X12.8817 Y12.8061N0710 Z-.3N0720 G0 Z10.N0260 X9.7835 Y27.2537N0270 X10.3236 Y26.1556N0280 X11.0466 Y25.1684N0290 X11.9306 Y24.3221N0300 X12.9484 Y23.6428N0310 X15.0146 Y22.3875N0320 X16.9601 Y20.9522N0330 X18.7692 Y19.3484N0340 X20.4272 Y17.5889N0350 X21.921 Y15.6879N0360 X23.2384 Y13.6608N0370 X24.3689 Y11.5237N0380 X25.3034 Y9.294N0390 X25.9394 Y7.3342N0400 X26.4238 Y5.3316N0410 X26.7538 Y3.2979N0420 X26.9418 Y.8826N0430 X26.9123 Y-1.5398N0440 X26.6653 Y-3.9497N0450 X26.2031 Y-6.3277N0460 X25.5292 Y-8.6547N0470 X24.6491 Y-10.9117N0480 X23.5699 Y-13.0806N0490 X22.3003 Y-15.1438N0500 X20.8507 Y-17.0848N0510 X19.2326 Y-18.8877N0520 X17.4261 Y-20.5663N0530 X15.4738 Y-22.0727N0540 X13.392 Y-23.3943N0550 X11.1981 Y-24.5203N0560 X8.9105 Y-25.441N0570 X6.5484 Y-26.1488N0580 X4.1314 Y-26.6378N0590 X1.6799 Y-26.9039N0600 X-.7857 Y-26.9448N0610 X-3.2447 Y-26.7603N0620 X-5.6766 Y-26.3518N0630 X-8.061 Y-25.7228N0640 X-10.3779 Y-24.8785N0650 X-12.6079 Y-23.8261N0660 X-14.7325 Y-22.5742N0670 X-16.7337 Y-21.1335N0680 X-18.5949 Y-19.5159N0690 X-20.3006 Y-17.7349N0700 X-21.8363 Y-15.8056N0710 X-23.1893 Y-13.744N0720 X-24.3482 Y-11.5674N0730 X-25.3034 Y-9.294N0740 X-26.0643 Y-6.8771N0750 X-26.5948 Y-4.3996N0760 X-26.8904 Y-1.8831N0770 X-26.9484 Y.65N0780 X-26.7684 Y3.1773N0790 X-26.3518 Y5.6766N0800 X-25.7024 Y8.1257N0810 X-24.8259 Y10.5031N0820 X-23.7301 Y12.7876N0830 X-22.4246 Y14.9591N0840 X-20.9211 Y16.9985N0850 X-19.2326 Y18.8877N0860 X-17.405 Y20.5841N0870 X-15.4285 Y22.1043N0880 X-13.32 Y23.4354N0890 X-11.0975 Y24.5659N0900 X-8.7801 Y25.4863N0910 X-6.3875 Y26.1886N0920 X-3.9402 Y26.6667N0930 X-1.4593 Y26.9167N0940 X1.0342 Y26.9364N0950 X3.5187 Y26.7256N0960 X5.9732 Y26.2861N0970 X8.3766 Y25.6217N0980 X10.7083 Y24.7381N0990 X12.9484 Y23.6428N1000 X14.0689 Y23.151N1010 X15.258 Y22.8619N1020 X16.4793 Y22.7843N1030 X17.6954 Y22.9206N1040 X18.8692 Y23.2666N1050 Z-12.N1060 G01 Z10.N1070 G00 Z100.N1080 M02%第五章 配合件工艺表、程序单5.1配合件01工件工艺表程序单01工件工艺表工艺表名称配合件组件号01工件工序号工种工序内容数量备注10数控1. 取毛坯料219*114*26mm多次翻面,刷面厚度为24mm到位1件2. 铣两侧面都见光保证宽110mm3. 铣两端头都见光保证长215mm10工序程序手编30数控1. 装夹10工序铣好的215*110*24mm料,215mm两端压压板,压板压料不超过45mm1件2. 分中定坐标,保证加工坐标系在料的几何中心3. 粗开A面铣出形状,侧壁留1mm余量4. 半精下凹面,留0.05mm余量5. 精下凹面去余量6. 精修侧壁7. 倒尖角8. 按图做2-10H7孔初孔8H7,作为工艺孔50数控1. 翻面加工B面,以8H7工艺孔拉直定位,分中定坐标1件2. 粗开铣出形状,底面留1mm余量3. 半精铣4个凸出曲面及下凹曲面4. 精铣4个凸出曲面及下凹曲面5. 倒尖角6. 做2-10H7孔到位7. 切断01工件程序单程序单名称配合件组件号01工件程序名坐标系刀具刀具加持长度程序描述01A1AD88粗开铣形01A2AD415半精下凹面01A3AD415精修侧壁01A4AD6R310精下凹面01A5AD415倒尖角01A6A孔位242-10H7初孔01B1BD410粗开铣形01B2BD410半精凸曲面及凹槽侧壁01B3BD636精凸曲面及凹槽侧壁01B4BD410倒尖角01B5B孔位242-10H7孔01B6BD824切断01B7BD824切断5.2配合件02工件工艺表程序单02工件工艺表工艺表名称配合件组件号02工件工序号工种工序内容数量备注10数控1. 取毛坯料219*114*34mm多次翻面,刷面厚度为30mm到位1件2. 铣两侧面都见光保证宽110mm3. 铣两端头都见光保证长215mm10工序程序手编30数控1. 装夹10工序铣好的215*110*30mm料,215mm两端压压板,压板压料不超过45mm1件2. 分中定坐标,保证加工坐标系在料的几何中心3. 粗开A面铣出形状,侧壁留1mm余量4. 半精凸曲面及凹槽侧壁,留0.5mm余量5. 精凹槽侧壁6. 精铣凸曲面7. 倒尖角8. 按图做2-10H7孔初孔8H7,作为工艺孔50数控1. 翻面加工B面,以8H7工艺孔拉直定位,分中定坐标1件2. 粗开铣出形状,侧壁留1mm余量3. 半精铣中间凸台、周边凸台及圆柱凸台,侧壁留0.5余量4. 精铣所有凸台5. 倒尖角6. 做2-10H7孔到位7. 切断02工件程序单程序单名称配合件组件号02工件程序名坐标系刀具刀具加持长度程序描述01A1AD48粗开铣形01A2AD415半精凸曲面凹槽01A3AD415精凹槽侧壁01A4AD6R310精凸曲面01A5AD415倒尖角01A6A孔位242-10H7初孔01B1BD88粗开铣形01B2BD48半精所有凸台01B3BD48精凸所有凸台01B4BD48倒尖角01B5B孔位302-10H7孔01B6BD824切断01B7BD824切断第六章全文总结本文运用pro-E、UG软件,我通过建立三维模型、编程、加工仿真一系列,最终得到了较为合理的数控加工工艺程序。从选题开始,到后来的制定工艺、绘图、编程、出程序直到完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配合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仿真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2336083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