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动静脉)」.doc_第1页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动静脉)」.doc_第2页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动静脉)」.doc_第3页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动静脉)」.doc_第4页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动静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腋静脉留置针技术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技术是新生儿静脉治疗和静脉高营养最适合的留置针方法。方法 将2014年1月年至2015年12月住我科100例新生儿静脉治疗时使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与四肢静脉及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术的效果观察对比。对照组:50例新生儿静脉治疗时行四肢静脉及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术,留置时间短,易出现漏针、漏液、堵管、静脉炎、皮肤红肿、坏死。实验组:50例新生儿静脉治疗时行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术,腋静脉粗、直,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容易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安全,操作简单,且保留时间长,未发生并发症,输液效果好与外周静脉相比有很多优点。结论: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静脉治疗效果好,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是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给药途径。 关键词:留置针技术、新生儿、腋静脉新生儿疾病治疗的主要途径为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对于早产儿和病情危重的患儿,选择一种良好的输液途径,维持稳定的输液速度非常重要,以往新生儿静脉穿刺常选用头皮静脉、腹壁浅静脉和四肢浅静脉1。新生儿头皮静脉表浅、皮下脂肪少、易于穿刺、固定和观察为输液、 输血和给药最常用的途径2。选择头部静脉有暴露明显、 易穿刺、 便于观察、 污染机会少等优点,但在静脉注射特殊药物时,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改变。另一方面头皮静脉输液前剃毛发易造成皮肤刮伤。新生儿四肢浅静脉血管相对头皮静脉而言较粗直、明显,更有利于静脉留置套管针的穿刺,但穿刺部位易受污染,患儿活动容易使套管触及血管壁,造成滴液不畅及沿着穿刺点渗血、渗液甚至脱针,而影响留置时间。随着留置针的临床应用的推广,选择腋静脉穿刺留置时间最长,置管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由于新生儿外周血管浅表、管径小、缺乏软组织保护、管壁薄加之药物刺激等,极易出现静脉炎、渗漏、堵管等,致使重复使用可能性很小。而腋静脉粗、直,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容易穿刺,成功率高,距胸膜远,穿刺时较安全,不易造成气胸,且保留时间较长。腋静脉留置针存在不足之处位置相对隐蔽,少量液体渗漏时不易发现,应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发现渗漏及时拔针。本研究通过对100名新生儿临床实验与观察记录,深入体会到了腋静脉留置针技术的应用效果好。1一般资料与方法1.1新生儿腋静脉解剖位置 腋静脉在腋窝底部,位置较表浅,仅有浅筋膜皮肤覆盖。腋静脉是上肢静脉的主干,连接于锁骨下静脉,主要接受头静脉和贵要静脉汇入,也收纳于腋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腋静脉位置相对固定,在血管神经束中位于腋动脉前内侧,并略有重叠,当手臂外展时更甚,此时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前面。1.2临床资料实验人数10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腋静脉留置针穿刺实验组:50人、胎龄:29周40周、体重:985g4000g、主要诊断有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头皮静脉或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50人、胎龄:29周36周、体重1000g4800g、主要诊断有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吸入性肺炎、RDS、新生儿窒息、早产儿。1.3方法步骤1.3.1穿刺前准备 耐心的向家长讲解留置针的特点、 好处和置针方法,评估家长的接受程度,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属同意并在留置针穿刺术知情同意书签字后方可置针,操作前洗手,速干手消毒液消毒手,查看留置针(品牌BD、竞玛密闭式留置针、型号24G)生产日期,检查有无破损,撕开包装,将准备好的引针插入肝素帽排尽空气备用。环境温度、室温22-24,置患儿于红外线辐射台上,辐射台温度设置为33-34。1.3.2体位 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对侧,将穿刺侧手臂轻轻拉直背伸,用一小枕垫高穿刺侧肩部及上臂3-5cm使穿刺上肢外展使之与身体纵轴成110160,腋窝呈水平暴露。1.3.3穿刺点 腋静脉定位有3种方法:一部分腋静脉能隐约可见;触摸腋动脉搏动点,在搏动最明显内侧 0.3cm左右腋窝下方进针;腋动脉搏动触摸不满意,可在腋窝中点(相当于上肢自然下垂时与胸壁交界的皱褶处,以此线的中点作为腋窝中点)内0.20.4 cm,下1.01.2 cm交界处进针6。1.3.4穿刺 不用止血带,操作者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紧,助手一手固定肩部及上肢,一手将腋窝处皮肤向上向胸前绷紧。常规消毒皮肤,面积8cm8cm待干后,右手持留置针柄,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 再进针少许,用预先抽吸好的生理盐水试通畅后,然后用右手食指将针芯退出0.2cm,右手拇指顶住套管管,慢慢将套管送入血管内。最后在针座下面垫一小棉球,以免针座直接压迫皮肤。1.3.5固定 操作成功后应再次消毒局部及进针处皮肤,用无菌透明胶贴固定留置针,注明穿刺日期、时间、责任人。1.3.6 封管 肝素液和0.9%氯化钠溶液是最常用的封管液,两者首选肝素液,因为肝素液封管保留时间相对长7。新生儿及某些凝血机制异常者应慎用肝素,可采用0.9%氯化钠溶液封管,隔6h重新封一次。肝素封管液用量一般为1.52ml,浓度为110U /ml。治疗结束后,用5ml注射器抽取封管液1.52ml,与头皮针连接,脉冲式冲管1ml后,将头皮针针头轻轻向外拔至斜面留在肝素帽内,边拔边推,再推入 0.51ml。推针速度大于拔针速度,在靠近Y接口端的延长管上夹上小夹子,拔掉针头。1.3.7注意事项 留置针系一次性产品,取下针尖保护套时,应避免仅持住鳍状针柄,防止用力过度将针芯拔出。一次穿刺不成功即不可再使用,重复使用有可能导致感染。更不能将针芯重新插入软管,否则可能导致软管损伤或断裂,任何针头禁止穿刺隔离塞。输注脂肪乳等脂溶性药物时不宜使用留置针。1.3.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新生儿留置时间、出现液体渗出、静脉炎、堵管等不良反应。2.2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50例、其中静脉炎0例,最短留置时间3天,最长留置时间11天;对照组穿刺成功46例、静脉炎3例、最短留置时间2小时,最长留置时间5天。2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实验组(5.30 1.64)d,对照组(2.74 0.92)d。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并发症发生率亦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组别n留置时间无并发症脱管静脉炎堵管渗液实验组505.30 1.64490001对照组502.74 0.924423013讨论3.1本研究结果表明,腋静脉留置针与头皮、四肢留置两种方法的平均留置时间及穿刺部位外渗例数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腋静脉留置针穿刺优于头皮、四肢留置针穿刺法。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平均长 5 d,从而减少了患儿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损伤。腋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四肢、头皮静脉等部位留置针留置时间。3.2应用效果3.2.1腋静脉处于上臂肌肉丰满处及腋窝中央,留置针受患儿活动的影响小,从而减轻了机械性摩擦,保持了血管的完整性,减少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8。腋静脉为大静脉,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快,若输入刺激性的药物或静脉营养液会随血液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减少了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因此发生外渗的机率减小,长时间保留输液也不易发生化学性静脉炎。3.2.2腋静脉管径粗大,走形直,留置套管进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了留置针套管对血管壁的长时间的机械性摩擦,也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和液体外渗。同时极低出生体重儿烦躁和挣扎的情况较少,即使挣扎起来, 腋下静脉也是比较安全的, 因此对于极低体重儿选择腋下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应为首选。对于颅内出血的新生儿, 为了防止加重颅内出血,应尽量减少头部搬动,此时选择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静脉输液,既可为抢救提供通畅的静脉通道,又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3.2.3在抢救和治疗新生儿时多使用血管活性物质,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会使血管周围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性的改变,需要经常跟换穿刺部位,给患儿带来身心痛苦,增加了护理工作量,给护理带来不便。使用腋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延长了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确保了抢救时有效静脉通路,能够准确及时的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了患儿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根据病情可以多路输液,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护理患儿,降低了护患纠纷,该方法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3.2.4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不足主要为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腋窝内充以结缔组织,少量液体外渗不易被发现,因此在输液过程中应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严密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最好使用输液泵装置,以确保液体顺利进入机体及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发现渗漏、红肿及时拔针,局部处理:用25% 硫酸镁冷湿敷3h后再用75%酒精湿敷3 h。硫酸镁为高渗溶液,湿敷后对局部皮肤具有消肿和消炎作用。酒精湿敷可抑制局部组织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也具有消肿作用。在护理患儿中抬高患肢,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综上所述,腋静脉留置针技术在新生儿病房中应用效果较好。参考文献1王杏杰,徐玉梅.观察静脉输液患者的技巧J.河北医药,2009, 31:1682-16832陈兰,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方法改进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33(5):603-6043苏春花.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时间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1,26(23):42-434梅花,何婧,何敏.新生儿不同穿刺部位静脉输液损伤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4):1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