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供能式磁流变液减震器的结构设计及实验方案设计【含CAD图纸、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2339953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4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9-11-09
上传人:机****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20
积分
- 关 键 词:
-
含CAD图纸、说明书
自供
能式磁
流变
减震器
结构设计
实验
方案设计
CAD
图纸
说明书
- 资源描述:
-
【温馨提示】压缩包内含CAD图有下方大图片预览,下拉即可直观呈现眼前查看、尽收眼底纵观。打包内容里dwg后缀的文件为CAD图,可编辑,无水印,高清图,压缩包内文档可直接点开预览,需要原稿请自助充值下载,所见才能所得,请见压缩包内的文件及下方预览,请细心查看有疑问可以咨询QQ:11970985或197216396








- 内容简介:
-
压缩包内含有CAD图纸和说明书,咨询Q 197216396 或 11970985目 录摘 要2Abstract3引 言4第1章 概论51.1 磁流变减震器研究现状51.2 研究的内容、研究课题的意义6第2章 自供能部分结构设计72.1 结构设计的原则72.2 压电能量捕获结构72.3 电能调理电路92.4 连接弹簧部分10第3章 磁流变液减震器113.1 磁流变液113.1.1 磁流变液的组成113.1.2 磁流变效应及其特征123.1.3 磁流变效应的机理123.1.4 影响磁流变效应的因素133.1.5 磁学特性143.1.6 磁流变液的粘度143.1.7 磁流变液的密度14 3.1.8 常用磁流变液种类143.2 减震器的结构参数确定153.2.1 缸筒及活塞杆尺寸的确定153.2.2 间隙h的确定163.2.3 活塞有效长度L 的确定163.2.4 磁路参数163.2.5 参数下的阻尼力计算173.2.6 活塞杆、缸筒、活塞及磁流变液材料19 3.2.7 减震器的其他零部件尺寸和材料选择22第4章 减震器实验方案的设计254.1 阻尼力数学模型的建立254.2 功能特性试验方案的设计25总结和致谢29参考文献30附录(译文)31附录(译文原文)38 自供能式磁流变液减震器的结构设计及实验方案设计摘 要 压电材料具有机-电耦合效应使其在工程应用中有了广泛的应用,来自机械外力的压迫可以使压电材料产生电位差,并通过适当的装置应用于外界;同时压电材料又可由于有电场的存在使得其产生机械变形,从而使机械能作用于外界。良好的机-电耦合性能使得压电材料成为一种智能材料,应用于一些随外界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智能结构,如自我诊断、自我修复的结构,而这里所介绍的减震器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平衡的机构。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 简称MR流体)属可控流体,是智能材料中研究较为活跃的一支。磁流变液是由高磁导率、低磁滞性的微小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性液体混合而成的悬浮体。这种悬浮体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粘度的牛顿流体特性;而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粘度、低流动性的Bingham体特性。由于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的流变是瞬间的、可逆的、而且其流变后的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因此是一种用途广泛、性能优良的智能材料。磁流变液可以再磁场中运动产生阻尼力从而实现减震。本文主要介绍压电材料在减震器上面的应用,也就是自供能式磁流变减震器的结构分析与设计。压电材料配合机械运动可以提供减震器所需要的能量,而磁流变液可以在磁场中运动产生阻尼力和剪切力,从而缓解震动,这就是自供能式磁流变液减震器的基本概念。从压电材料产生电能开始分析,到设计结构利用电能并应用于需要的部分,这是自供能部分的设计,对于磁流变阻尼器,先分析各部分的结构尺寸参数及选用材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磁路设计得出活塞的磁路结构,然后画出装配图,验证并得出阻尼器的尺寸结构参数。【关键词】压电材料;磁流变液;阻尼器;减震器 Abstract Piezoelectric material with machine - electricity coupling effect makes it hav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rom the external mechanical forces of oppression creates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difference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and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device applied to the outside world; Piezoelectric material and can be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electric field at the same time make its produce mechanical deformation, so that the mechanical energy to the outside world. Good electricity coupling performance makes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become a kind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some chang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nd changes of smart structures, and the shock absorber of presented here is actually a homeostatic mechanism.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is a controllable fluid, is one of active in intelligent materials research.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is composed of high permeability, low hysteresis of tiny soft magnetic particles and the guide magnetic suspension liquid mixture. This kind of suspension in zero magnetic fiel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resent a Newtonian fluid properties of low viscosity; Whi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magnetic field, high viscosity, low liquidity of Bingham body features. As a result of MRF in under the action of magnetic field change is instantaneous, reversible, and the rheological shear yield strength,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has the stable therefore is a kind of widely used, good performance of intelligent materials can so as to realize suspension damping force and motionfiel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on the shock absorber, namely self-energized type structure analysis.Piezoelectric materials with mechanical movement can provide the energy needed to power a shock absorber, the MRF can be generated in magnetic field movement damping force and shear force, to alleviate, which is the basic concept of MRF shock absorber self-energized type. From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generate electricity began to analysis,the need of parts, it is hardly to part of the design, for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analyze structure size parameters and selection of material of each part, and on this basis, through the magnetic circuit design of magnetic circuit structure of piston, then use the mechanical software simulation, detailed model, draw the assembly drawing, validate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size of the damper are obtained.【key words】Piezoelectric materials;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 Shock absorber46引 言在工程技术中,机械振动是一种普遍存在并时刻影响着人们而且正不断被利用反用于为人们的舒适服务。在车辆上产生的振动,主要是由于车辆行驶中路面的不平坦,导致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承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起伏波动,通过悬架传递到车身,从而产生振动与冲击。振动与冲击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以及车辆零部件的疲劳寿命,减振性能的好坏成为车辆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减振器是车辆减振的主要部件,因此,减振器的研究对车辆有着重要的意义。压电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转换介质,能很好将车辆震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挤压压电材料使其产生表面电位差,然后通过适当的处理和传送装置可以讲压电材料上的电位差成为稳定的电能输出,并运用于电磁场的产生,这是减震器采用自供能式的最基本原理。磁流变液则具有稳定的磁控和在磁场中运动可控的阻尼力,其流变特性可由外加磁场连续控制。在不加磁场时,它表现为牛顿流体;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流变液能够在1ms 内快速、可逆地由流动性良好的牛顿流体转变为高粘度、低流动性的宾汉塑性固体,具有一定的抗剪屈服应力,且其屈服应力随外界磁场的增加而增加。汽车自供能式磁流变减振器是利用压电材料的机-电耦合性能来实现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变加以利用,结合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所产生的阻尼力和机械设计方法相结合而设计开发的新型减振器。这种减振器的力学特性可由外加磁场连续控制。为了开发这种磁流变减振器,本文将磁流变液的力学特性和机械设计的方法结合起来,分析了磁流变液在减振器间隙中的流动情况,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第1章 概论1.1 磁流变减震器研究现状压电材料在原始的研究如换能器、压电驱动器、传感器以及超声波等反面的研究越来越完善,除此之外其他的应用方面如鉴频器、压电震荡器、变压器、滤波器等方面的应用也逐渐兴起,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性能优异的压电陶瓷材料的开发和探索成为了各国的研究热点,对于含铅压电陶瓷材料的低温烧结和性能改进以及对不含铅压电陶瓷材料的性能改进成为了重点研究对象。除此之外,应用方面也更加广泛,如将压电陶瓷做成水声换能器用来水下导航、侦查敌舰等,做成的压电引信可以精确引燃引爆破甲弹等杀伤性武器,在精密测量及超声探伤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现代压电陶瓷元器件逐渐向着多层片式化、片式元件集成化、集成元件模拟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磁流变液近年来致力于改善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的工作主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利用制备复合磁性颗粒改善稳定性;另一类是在磁流变液中加入某些添加剂来改善弥散颗粒的沉降稳定性。然而这些方法使用的磁性颗粒大多粒径很小,其磁流变效应很低,无法适应工程器件对力学性能的要求。而针对在一般实用磁流变液中普遍使用的微米级羰基铁粉(CarbonylIron(CI))表面处理研究较少,因此基于羰基铁粉表面修饰改性从而改善其沉降稳定性的研究显然非常迫切,因此实验室研发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裹的羰基铁粉,改善了磁流变液的性能。通过长期的研究,实验室已制备出性能稳定、效应显著的磁流变液样品;并自行研制出一款碟片旋转剪切式磁流变性能测试系统;开发出多款旋转式阻尼器,其中多片式阻尼器已被应用到多功能健身器中。开发多款新型的直线型阻尼器,用于汽车、高速列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的减振。对于磁流变阻尼器美国 David 等人研究了用于重型卡车的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美国 Exxon工程研究公司的 Rosensweig等人研究了磁流变液的静态屈服应力;L aun等人研究了磁流变液的剪切流动;法国Nice大学Cutillas 和 Bossis 等人对磁流变液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美国德尔福公司推出了磁流变液减振器(Delphi MagneRide),其中指出,在磁流变液(MR)的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磁流变液这种悬浮体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粘度的流体特性,而在强磁场作用下,呈现了高粘度、低流动性的特性,磁流变液属可控流体,是瞬间的、可逆的,而且其磁流变后的剪切强度和磁场强度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这种磁流变液减振器已用在凯迪拉克 STS 轿车上。 近年来,国内对磁流变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重庆大学的常建、彭向和司鹄等人研究了磁流变液流变特性的测试方法,研究了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廖昌荣等人对用于微型汽车的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原理、方法及实验进行了研究,黄金等人研究了磁流变液在制动器、离合器中的应用,建立了磁流变制动器的设计方法;上海交通大学何亚东、西安交大倪建华等人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在车辆悬架控制中的应用,佛山大学旺晓建研究了支承在磁流变液阻尼器和滑动轴承上的转子系统在振动主动控制过程中的运动稳定。姚喆赫等介绍了磁流变液的特性及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原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用于汽车悬架的 ME 减振器的结构形式、仿真模型、控制方法和测试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重点进行了探讨。傅宇雁等主要介绍了磁流变减振器中磁流变阻尼器的工程应用,分析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模型及其特征。吕振华等分析了汽车乘坐舒适性、行 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对筒式液阻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指出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对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分析了被动式减振器的发展历程及非充气和充气减振器的特点,阐述了机械控制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电子控制式减振器以及电流变和磁流变减振器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动态特性;分析了筒式液阻减振器基于经验设计、实验修正开发方法的缺点,阐述了基于CAD/CAE 技术的现代设计开发方法的过程及其关键问题;最后分析了我国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展望了减振器技术的发展前景。磁流变液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商业使用化程度,国内磁流变液减振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相关理论还不成熟,如其复杂的非线性行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1.2 研究的内容、研究课题的意义1.2.1 研究的内容 (1)介绍压电材料自供能的特点,选择压电材料及其形状模式,设计压电功能系统 (2)介绍磁流变液材料的组成、磁流变液效应、磁流变液的主要性能。 (3)根据阻尼力的要求,确立了减振器的基本结构参数尺寸,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磁路设计。 (4)根据减振器一般结构尺寸,画出磁流变减振器结构装配图。 1.2.2 研究课题的意义车辆工程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舒适性和安全性等要求的提高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科学研究及实践而依次出现了三类悬挂系统:被动悬挂、主动悬挂、半主动悬挂。半主动悬挂系统采用了自主调节的主动控制智能装置,而且这种主动控制并不需要很大的能量;同时半主动控制悬架系统在没有主动控制时具有被动悬架系统的功能,在控制失效的情况下保证了悬架系统的可靠性。所以半主动悬架具有系统结构相对简单,具有出力大、能耗小、响应快、阻尼力可调和易于控制等优点,在工程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前景。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通过调整磁场强度来达到调节阻尼目的的智能装置,因此,基于磁流变液流变效应的磁流变阻尼器正符合了半悬架系统的要求。目前国外对汽车磁流变阻尼器已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工作,而我国在磁流变阻尼器的应用属于初步阶段,对磁流变参数变化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研究涉及较少。把传统的磁流变加上有压电自功能系统在传统的结构上能够在能量方面自给自足,利用反馈原理来进行控制,这样既能增加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又能在节能方面表现优异,已逐渐成为阻尼器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次对课题的研究既是对以前这方面研究的完善,也是对更新、更好的磁流变液的开发,以及磁流变液阻尼器结构的优化。第2章 自供能部分结构设计2.1 结构设计的原则自供能部分的核心是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利用压电结构将磁流变减振器工作环境的振动能转换为电能,为磁流变减振器供电,压电方式功能比电磁感应有更高的能量收集率,功能通过电能调理结构后也更加稳定,并附带反馈机理,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1)压电能量捕获结构收集能量的能力,即收集的电能能满足磁流变减振器的电能需求 (2)自供电磁流变减振器的输出阻尼力需受施加到线圈活塞上的电流控制 (3)结构复杂程度不高,易于加工。2.2 压电能量捕获结构PZT 一8 型材料基本成分是Pb、Sr。(Ti、Ze)O,加入少量Ca、Fe元素作为掺杂. 这一配方刚好是在菱面和四方的分界面上, 这一固溶体为钙钦矿型结构.用来收集外界振动能,为磁流变减振器供电,用底螺栓来将压电能量捕获结构固定在磁流变减振器上,其结构简图如右所示,同时使用3 组并联的压电陶瓷堆来产生电能,以提高输出电能的大小。使用的压电堆由36片PZT8压电陶瓷薄圆片并联而成,制作过程为:首先将压电片按极化方向相对的方式叠加在一起,压电片之间用铜箔作为电极; 在压电片圆环面上镀银,用绝缘的环氧树脂将36 片压电片粘合成一个整体, 最后在铜电极上焊接两个细导线作为外部电能输出端。直径为35 mm,高36 mm,静电容量大约为4 F。 外力作用下压电陶瓷发电的等效动力学模型如图3所示,动力学方程可表示: (2.3.1)此时存储于压电陶瓷中的振动机械能为: (2.3.2) 式中: Y 为压电陶瓷杨氏模量;hP为压电陶瓷高;A 为压电陶瓷的截面积。 在外力作用下压电陶瓷的上下两个表面将产生电荷,对外输出电 能,其等效电路模型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外力作用下压电陶瓷可以等效为电压源VP与电容CP和损耗电阻Rloss的串联,然后与输出电阻Rleakage并联,压电陶瓷输出电能用电压Vstack表示。其中: 压电输出电阻Rleakage表示电荷输出到电极过程中的泄漏损耗; 损耗电阻Rloss表示压电材料内部的介电损耗。输出电阻值一般在兆欧以上,并随着压电陶瓷片的厚度增加而增加,所以一般采用实验测量的方法获得; 而损耗电阻比较小,只有几十欧姆,并且其大小与压电材料自身特性有关。压电陶瓷的电容值与其自身尺寸和材料特性有关,计算公式为 : (2.3.3)根据图4所示的等效电学模型,外力作用下压电陶瓷产生的电能可以表示为: (2.3.4) 由能量守恒定理可知: 外力作用下,存储于压电陶瓷内部的机械能与材料本身的机电耦合系数的乘积等于压电陶瓷输出的电能可得压力作用下压电陶瓷产生的电压: (2.3.5)同时由于输出电阻远远大于损耗电阻,所以压电陶瓷的实际输出电压可以约等于压电陶瓷的等效电压值,即: (2.3.6)输出电压与外界作用力的大小成正比,外界振动力越大,输出电能就越大。同时输出电压的大小与压电陶瓷的外形尺寸也有关系,与压电陶瓷的高成正比、截面积成反比,因此在设计压电堆结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高度与截面积的比例。2.4 电能调理电路 电能调理结构:用来将压电能量捕获结构收集的高压交流电能转换成适合磁流变减振器使用的低压直流电能 由于压电材料呈现容抗性阻抗,外界振动载荷的频率和大小也是随机变化的,所以压电振动能量捕获结构收集的电能是不稳定的交流电,不能直接加载到磁流变减振器上激励磁流变液。在压电能量捕获结构和磁流变减振器之间需设置一个电能调理模块,将压电能量捕获结构产生的不稳定的电转变成适合磁流变减振器使用的低压直流电,电能调理模块内部的等效电路如图2.5所示。 图2.5 电能调理电路电能调理电路包括一个直流整流电路、一个存储电容和一个低压整流电路。直流整流电路用来将压电能量捕获结构产生的高压交流电能变成大小不断变化的直流电能; 存储电容通过充放电功能将直流整流电路输出的电转换成直流稳压电能; DC/DC 整流电路用来将存储电容两端的高压直流电转换成适合磁流变减振器使用的低压直流电能,并加载到磁流变减振器上,控制磁流变阻尼器输出不同的阻尼力。通过压电能量捕获结构对存储电容持续充电和电容的不断发电,将压电陶瓷产生的电能传输到减振器上。假设存储电容对外放电时两端电压为UF,则根据电能守恒定理可知存储电容上的电能为: (2.3.7)2.5 连接弹簧部分 连接弹簧:一端与弹簧盖相连,弹簧盖与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杆固定连接,随着活塞杆一起往复运动,通过弹簧将外界振动作用力施加到安装在弹簧座的压电能量捕获结构上。 第3章 磁流变液减震器3.1 磁流变液3.1.1 磁流变液的组成 磁流变液主要由磁性颗粒、基础液和添加剂三部分组成。 磁性颗粒:一般呈球状,直径尺寸在左右,一般选择羟基铁粉,羟基铁通过分解而得到,这样可以使生产出的球型微粒不致减少,且效果不错。该微粒性能稳定可以压缩。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流变液中的磁性颗粒产生链化作用,是磁流变液产生磁流变效应的核心。根据磁流变效应机理研究结论,磁性颗粒具有以下特点: 通常磁性颗粒的所用的磁性材料都属于铁、钴、镍等材料; 磁性颗粒的材料的饱和磁化为Tesla; 磁性颗粒的形状为球形,直径一般为; 磁性颗粒的体积分数一般为。 基础液:磁流变液中磁性颗粒的载体,其作用是将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液体中,以使磁流变液在零磁场时,具有牛顿流体的特性,而在外加磁场时又具有粘塑性流体的特性。选择基础液要根据它的流变特性、摩擦特性和温度变化时的稳定性,常用的基础液有矿物油、硅油、合成油和水等。 添加剂:为改善磁流变液的性能而加入的,如增强磁流变效应的表面活性剂,防止零磁场时颗粒凝聚的分散剂和防止颗粒沉淀的稳定剂。 (a)粗分散小体积分数(10%)的MRF可通过引入凝胶形成的附加剂,即在铁磁颗粒外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胶体结构实现稳定化。该结构的强度应能阻止磁性颗粒的沉降和凝聚。此外,该结构的强度也应能承受在外磁场中的可逆触变转变而不致破坏。作为这种稳定剂的一个例子可使用包含有超细颗粒的无定形硅粉即硅凝胶。该粉末有一个大的表面积(100300m2/g)。每个颗粒是高度多孔的且包含有可吸收大量液体或蒸汽的孔面积。铁磁分散颗粒在力学上可通过硅凝胶的表面结构来支撑且可均匀分散在载液中。(b)细分散高体积分数(25%左右)的MRF可通过引入表面活性剂促使铁磁颗粒形成凝胶的空间结构从而实现稳定化。离子键的表面活性剂(如油酸)可用来实现团聚稳定。3.1.2 磁流变效应及其特征磁流变效应是指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流体的表观粘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在磁场强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流体停止流动而达到固化,并具有一定的抗剪切能力,还表现出固体所特有的屈服现象。磁流变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磁流变液的表观粘度可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甚至在某一种磁场强度下,停止流动或固化,但当外加磁场撤除后,磁流变液又恢复到原始的粘度,即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流变液可在液态和固态之间转换。2)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磁流变液由液态至固态之间转换是可逆的。3)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流变液的屈服强度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直至固体颗粒达到磁饱和后趋向于某一稳定值。 4)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流变液的表观粘度和屈服应力随磁场强度的变化是连续的和无级的。 5)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流变液的表观粘度和屈服强度随磁场强度的变化是可控的,这种控制可以是人控的或自动的。 6)磁流变效应的控制较简单,它只需要应用一个极易获得的磁场强度即可,可以利用磁感应线圈通过调整电流大小来控制。7)磁流变效应对磁场作用的响应十分灵敏,一般其响应时间为毫秒(ms)级。8)控制磁流变效应的能量低,即液态和固态间的相互转换,不像物理现象中的相变要吸收或放出大量的能量。3.1.3 磁流变效应的机理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流流体被磁场磁化使得磁流变液体变稠和产生抗剪屈服现象首先磁流。整个磁流变效应的发生过程是:磁场作用下分散相颗粒发生磁极化形成偶极子现象带有偶极矩的颗粒产生定向运动(伴随着能耗)颗粒在磁力的作用下定向排列颗粒从无序随机状态到有序化、成链、成束或形成某种结构对外呈现明显的磁流变效应(即表观粘度增大、凝固以及呈现剪切屈服应力)。磁流变液颗粒被产生有序化的运动,这种运动从颗粒磁极化一开始就产生,直至有序化运动终止,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形成某种固定的结构,即这些颗粒在磁场力作用下相互吸引,沿着磁场方向H形成链状结构,这一过程称之为链化过程。3.1.4 影响磁流变效应的因素1) 外加磁场的磁场强度 在没有外加磁场作用时,磁流变液无屈服应力;在外加磁场作下,磁流变液具有一定的屈服应力,并且屈服应力随外加磁场的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被认为是磁流变效应的主要标志。 2) 颗粒的磁饱和强度 择高饱和磁化强度的悬浮相可提高屈服应力。当悬浮相微粒磁化饱和后,剪切应力随磁场强度的增大变缓。随悬浮相体积分数的增大,剪切应力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同时会带来零场粘度的增大,屈服应力下降。3) 磁流变液的磁化率固体颗粒的磁化率是影响磁流变液剪切应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颗粒材料具有不同的磁学特性,其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磁化率也会不同,导致磁流变材料的宏观特性也会不同。 4) 颗粒体积百分数固体颗粒的浓度对磁流变效应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固体颗粒体积百分率的增大,相同磁场强度和剪应变率所对应的剪切应力也相应增大。实验发现,当体积百分数大于30%时,磁流变液易出现沉淀,将影响材料的磁流变效应,当体积分数小于15%时,磁流变液反应效率很低,体积百分率的最佳范围大致在15%30%之间。5)温度温度对磁流变液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温度对颗粒热运动的影响和温度对磁性颗粒磁极化(主要是磁极化率)的影响。温度的升高对磁流变效应是增强还是减弱,主要决定这两方面的影响孰强孰弱。温度越高,颗粒的布朗运动越剧烈,颗粒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成链越困难,磁流变效应就会减弱。屈服应力在温度20150范围内变化很小。6)可磁极化颗粒和稳定剂优良的磁流变液在零磁场条件下的粘度较小,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这就要求颗粒在磁流变液中的比例不能太大;而另一方面,磁流变液在一定的磁场下应具备良好的磁流变效应,这就要求可磁极化颗粒在磁流变液中的比例应尽可能大。3.1.5 磁学特性当外加磁场强度很小时,磁流变液近似表现出线性介质的磁特性,在这一区域,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成正比,其关系可以表示为: ( 3.1.1)式中,M为磁化强度,是磁流变液的磁化率,它是一个无量纲的纯数,与温度有关,常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H为磁场强度。 随着外加磁场强度的增加,磁感应强度也迅速增加,磁流变液逐步达到磁饱和,在这一区域,磁化强度可以表示为: (3.1.2)式中,B是磁感应强度,这里是磁流变液的真空磁导率,是相对磁导率,它是磁场强度和体积分数的函数,可以从磁流变液的实验磁化曲线中查到。随着外加磁场强度的进一步增加,磁流变液达到完全磁饱和。磁流变液的磁化曲线表现为:当磁场强度增加时,磁化强度先是迅速增加,然后是缓慢增加,最终达到饱和磁化强度。3.1.6 磁流变液的粘度 零磁场时,假设磁流变液表现出牛顿流体的行为,粘度与剪应变率无关;在低浓度时,磁流变液的粘度可用著名的爱因斯坦公式描述为: (3.1.3)式中,为磁流变液零磁场时的粘度,为基础液的粘度,为颗粒的体积百分数。在高浓度时,磁流变液的粘度可用Vand公式描述为: (3.1.4)当颗粒的体积百分数小于60时,颗粒的体积百分数对粘度的影响不大;当颗粒的体积百分数大于60时,颗粒的体积百分数对粘度的影响很大。3.1.7 磁流变液的密度 磁流变液的密度是磁流变液应用中的重要数据,可以用它来计算出磁流变液中磁性颗粒的含量。磁流变液由磁性颗粒、基础液、添加剂组成,Bednark认为磁流变液的重量是由其各组成部分重量之和,由此可得磁流变液的密度为: (3.1.5)式中:,分别是磁性颗粒、基础液、添加剂的密度和体积百分数。对以油为添加剂的磁流变液,密度,上式可以表达为: (3.1.6)在已知磁流变液、磁性颗粒和基础液的密度时,可以通过测量磁流变液的密度来确定磁性颗粒的体积百分数。3.1.8 常用磁流变液种类磁性材料中,只有, , 氧化稳定性较好。因铁资源较为丰富,钴、镍要少很多,故磁流变液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磁滞回线狭窄,近似与基本磁化曲线重合,所以对于磁流变液的材料制作出一半,另一半近似中心对称,也很容易得出磁性物质所产生的磁化磁场不会随着外磁场的增强而无限增强。当外磁场增大到一定值的时候,全部磁畴的磁场方向都转向与外磁场的方向一致,这时磁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达到饱和值。这5种材料主要指:MRF-122-2ED,MRF-132DG,MRF-140CG,MRF-241ES,MRF-336AG。3.2 减震器的结构参数确定根据某微型汽车前减振器(如下表所示)压缩及复原阻尼力,因此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力范围也应满足此微型汽车对减振器阻尼力的要求,本文所设计的磁流变减振器外形尺寸与原减振器相同。表3.1 某微型汽车前减震器压缩及复原阻力 速度(m/s) 某微型汽车前减震器总成 复原阻力(N) 压缩阻力(N) 0.05 245 175 0.1 520 245 0.3 920 390 磁流变减振器结构参数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到磁流变液的性能特点和所需要设计的磁流变减振器的性能要求,参数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初定一些基本参数(如减振器的外形尺寸,活塞的速度范围等)的情况下,设计决定减振器性能的其他一些关键因素,达到设计要求,减振器的结构参数的确定需要首先考虑到以下一些因素:3.2.1 缸筒及活塞杆尺寸的确定磁流变减震器的缸筒及活塞杆选择应首先参考一般液力减振器的选择标准对于常用的混合模式磁流变减振器来说,液压缸的壁厚不仅要满足具有一定的安全系数的强度要求,还需要满足磁路导磁性能的要求,通常强度要求较容易实现,而磁导性一般要求液压缸的壁厚较大,所以壁厚一般都取的较大,尽管如此,强度校核也是必要的。液压缸的内径与其壁厚的比值10的圆筒称为薄壁圆筒,磁流变减振器的液压缸属于薄壁圆筒,其厚度按下式计算: (3.2.1)式中:为液压缸壁厚,为液压缸内径,为缸筒材料的许用应力,Py 为液压缸的最大工作压力,其数值应按照减振器所需要的阻尼力的数值确定。参考上述微型汽车的外形,加上约束条件这里取,缸筒材料选择20#钢,就可以满足要求。 图3.1 缸筒结构图 活塞的有效面积决定了减震器阻尼力的大小,而活塞杆的大小决定了活塞有效面积的大小,活塞杆直径越大,活塞杆有效面积就越小,所提供的阻尼力也就越小,这里我取活塞杆的半径为8mm。3.2.2 间隙h的确定可控阻尼力和动态范围是衡量磁流变减振器性能的两项重要指标,磁流变减振器的回复力可分解为可控阻尼力 和不可控阻尼力,不可控阻尼力包括粘性阻尼力 和机械摩擦力。动态范围M 定义为减振器回复力F 和不可控阻尼力 的比值: (3.2.2)想要增大减振器的最大阻尼力,阻尼通道间隙应尽可能的小,随着间隙h的减小,粘性阻尼力的增加比可控阻尼力快两倍,又由于机械摩擦力是一常量,所以动态范围也随着减小,在选择阻尼间隙时应综合减振器阻尼力以及动态范围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数值。根据磁流变减振器设计经验和考虑原减振器的构造及装配所需精度,磁流变减振器阻尼通道间隙通常是,这里我取0.7mm。所以可得。3.2.3 活塞有效长度L 的确定 阻尼通道的长度要使得磁流变减振器工作间隙的磁场均匀,且漏磁较小,就要满足 h/l0.2,故初选。 活塞有效长度L部分不仅用于剪切磁流变液产生的阻尼力,另外也是磁路的一部分,其数值的选择要综合考虑阻尼力、刺桐特性以及动态范围的要求。从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力模型可以看出,活塞有效长度 L越大,阻尼力也就越大:由磁路欧姆定律可知,L越大,磁路的截面积也就越大,磁阻就越小,磁通性越好。所以应在不改变减振器的调节范围并且在空间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增大L 的数值。 为了保证被控对象对减振器的行程要求,本文先确定活塞长度。 图3.2 活塞杆结构图3.2.4 磁路参数 磁流变减振器结构参数尺寸和工作原理设计画出磁路结构简图。根据减振器的结构特点,将磁路分为3个部分进行分析,如图所示。减振器的线圈电流是由励磁电流和铁损电流构成,由于汽车悬架的振动频率较低,可以将线圈电流看成励磁电流,磁路各部分的磁阻为:区域 1、区域 2、区域 3 组成导磁体,与工作间隙组成闭合磁路。对于区域 1,其磁阻为: (3.2.3)同理,区域 2 和区域 3 的磁阻分别近似为: (3.2.4) (3.2.5)磁流变液的磁阻近似为: (3.2.6)其中,分别为活塞材料和工作缸材料的相对磁导率,总磁势为: (3.2.7)根据总磁势 F,再根据阻尼器的功率和散热状态确定最大激励电流,可以确定所需的线圈匝数: (3.2.8)由上分析可知在磁流变减振器的磁路设计中,是在选定了磁路中的各个材料后,确定了线圈的匝数。本文根据工业纯铁和20钢材料的工作点,确定了材料的磁导率,其它减振器的参数取初选的结构参数。将所选的参数带入式得到减振器在时的线圈匝数N=260匝左右。 表3.2 20#低碳钢的磁学性能起始磁导率最大磁导率 饱和磁感应强度 矫顽力 电阻率 100 5000 0.8 12 3.2.5 参数下的阻尼力计算磁流变减振器阻尼通道的宽度远大于阻尼间隙, 可以将其简化为如图2 的模型,该模型即间隙为、长度为、宽度为的两平行板, 且相对运动的速度, 磁流变液在压力差如的作用下在两平板间流动。 图3.3 磁流变液数学建模建立如图2 所示的坐标系, 层流时磁流变液运动速度帐,再考虑到磁流变液定常、连续、不可压缩、忽略质量力, 则N-S方程可以简化为: (3.2.9)式中为运动粘度。式(1)中的后两个公式说明, 压强只是沿x方向变化, 又因为平板缝隙沿x方向间隙不变,因此在x 方向的变化大小是均匀下降的。由于速度只是y的函数, 可以写成,而,为动力粘度, 故式(1)可写作: (3.2.10)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流变液表现为Bingham流体,在平行板间流动时其本构关系可用式(3)来描述 (3.2.11)式中是磁流变体的切应力, 称是临界剪切屈服应力。由式(2)可知, 磁流变液受到的剪切应力沿平板间隙是按线性分布的。靠近平板的磁流变液受到的切应力最大, 而中间对称面上的磁流变液受到的切应力最小, 当极板两端压力差产生的切应力小于极板附近磁流变液的临界剪切屈服应力时, 磁流变体静止不动; 当极板两端压力差产生的剪切应力大于极板附近磁流变液的临界剪切屈服应力时, 靠近平板的磁流变液开始流动, 而中间对称面上的磁流变液处于固体状态, 产生一个刚性流动区。因此,可以将磁流变液的流动分为三个区域, 其流动速度分别用、来表示, 存在下列边界条件。区域1: (3.2.12) 区域2: (3.2.13) 区域3: (3.2.14) 对于区域1, 将代入式(2) ,利用,这两边界条件, 求积分得区域1的速度分布 (3.2.15)利用所示条件解得: 流经极板间隙的磁流变体的体积流量: (3.2.16)式中, C 为导磁筒内周长。 由流体力学连续性原理,考虑到本文所设计的阻尼器阻尼力,,A是活塞作用面积,化简(5)式得到三次方程(6),求解此方程便可求出阻尼力。 (3.2.17) 由流体力学连续性原理可知,A为活塞作用面积,v为活塞运动速度。把v1,v2,v3速度分布式代入式(5)得: (3.2.18)化简得: (3.2.19)确定结构参数C,h,l,A就可以解一元三次方程得到活塞压力差。其中 式中 -活塞有效面积 -活塞杆有效面积当时, 磁流变液没有磁场,为牛顿流体,式(8)可以解得 根据单筒充气减振器工作时力的平衡关系 (3.2.20) 式中;-拉伸行程减振器阻尼力 -压缩行程减振器阻尼力 -工作活塞上腔内的压强 -工作活塞下腔内的压强 -大气压强 -摩擦力引起的阻尼力联立式上述公式,可确定单筒充气磁流变减振器的压缩和拉伸阻尼力数学模型。阻尼力的计算 由前面的分析计算可以知道,对磁流变减振器而言,阻尼力主要取决于磁流变液体在磁场下的剪切屈服应力。根据本文所采用的磁流变液的力学特性曲线,利用二次曲线拟合磁感应强度与剪切应力的屈服关系,对式(7)进行参数拟合。 (3.2.21)得到 a=0,b0.0152,c-11.4,即: (3.2.22)为了检查初选结构参数所对应的阻尼力能否满足原微型汽车对悬架的阻尼力要求范围,现计算阻尼力如下:将已确定的尺寸,阻尼通道长度 l=12mm,工作间隙 e0.7mm,工作缸内半径,活塞半径 ,(磁流变液在 时对应的磁流变液的剪切应力)及 v=0.05、0.1、0.3m/s 带入得: 表3.3 不同速度下磁流变减震器的阻尼力 速度(m/s) 磁流变减震器阻尼力 0.05 0.1 0.3 由计算阻尼力时所得的计算数据与所提供的微型汽车在 的工况下对悬架的阻尼力要求相符合,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流体力学计算,结合一般减振器的结构尺寸,选以下尺寸作为基本的结构参数尺寸。取活塞杆半径,活塞半径,工作缸内径,阻尼间隙=-,工作缸外径。当磁感应强度时,可得阻尼力,阻尼力比( ,为屈服应力产生的阻尼力, 为粘性产生的阻尼力);当磁感应强度时,可得阻尼力,阻尼力比。一般工作时,磁感应强度般在,减振器阻尼力在到 之间,即可满足要求,故取工作的最大磁感应强度。3.2.6 活塞杆、缸筒、活塞及磁流变液材料 活塞杆和缸筒均选用20低碳钢。20低碳钢并不耐磨,采用渗碳淬火,然后低温回火,回火温度一般为。经淬火低温回火后,20钢硬度为,耐磨性很好,心部为。提高加工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耐磨性。 鉴于汽车振动一般在范围内,减振器磁场的变化频率也不会超过 80 ,因而可以用铁钴合金(1J22)来制作活塞。本文采用下列热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在氢气保护下,随炉升温到 保温,然后以 /h 的速度冷却到,再以/h 的速度冷却到 ,然后出炉。铁钴合金的主要组成和含量,以重量表示为:35CO55,0.5V2.5,0.02Ta2Nb0.2,0.0007B0.007,C0.05其为铁和由熔炼工艺造威的杂质,但由于铁钴合金的价格比较昂贵,仍采用20低碳钢。磁流变液的材料选用。是以碳氢化合物为基础液的磁流变液,密度为,40粘度为,应用温度范围为,它一般用在可控的、耗能的密封装置方面,例如振动、阻尼和制动。3.2.7 减震器的其他零部件尺寸和材料选择 (1)吊环:采用20#,25#均可,一般不进行表面处理,根据使用要求,可以进行镀锌钝化,电镀后应立即进行驱氢处理。 (2)型密封圈:查阅机械设计手册第一卷可得:型橡胶密封圈有良好的密封性,它是一种压缩性密封圈,同时又具有自封能力,所以应用范围很宽,密封压力可到400MPa的高压(动密封可达35MPa)。如果材料选择适当,温度范围为。由液压气动用型橡胶密封圈尺寸系列及公差表得: 对活塞杆选用形密封圈(液压动密封),如下表 表3.4 活塞杆形密封圈参数 标记 形圈 21.23.55 内直径 极限偏差 截面直径 极限偏差 JB/T3452.1-1992 21.2 0.22 3.55 0.1 对缸筒内壁,选用形密封圈(静密封),内直径为,尺寸公差为,截面直径为,台阶上的缸体内直径为,外直径为 ,上缸壁厚为,如下表 表3.5 缸筒内壁形密封圈参数 标记 形圈 35.52.65 内直径 极限偏差 截面直径 极限偏差 JB/T3452.1-1992 35.5 0.3 3.55 0.1 对于浮动活塞,采用两个密封圈,一个形密封圈(液压动密封),其几何尺寸与上表一致,另一个气动形橡胶密封圈,如表下所示。台阶下缸体内直径为。 表3.6 浮动活塞形密封圈参数 标记 形圈 35.52.65 内直径 极限偏差 截面直径 极限偏差 JB/T6659-1993 35.5 0.3 2.65 0.09 (3) 密封室单向阀。根据技术要求,单向阀的公称压力至少为,使用温度为200,适用介质: 氮氢气、氨, 密封:防爆。 (4) 活塞杆上端螺母为,配用平垫圈。活塞杆下端带槽圆螺母为,配用圆螺母止动垫圈。(5) 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以车身重进行计算,对承受车体重量的螺旋弹簧进行设计。根据工作条件选择材料并确定其许用应力,如下表所示。 表3.7 弹簧参数参数截面直径弹簧中径弹簧刚度弹簧圈数轴向间距螺旋角自由长度许用应力试验载荷预压力单位 mm mmN/mm mm mm MPa N N尺寸 10 7523.4 10 25 6.1 250 56529582097 (6) 由汽车设计可得:减振器的安装角度为:,本论文选。 图3.4 弹簧结构图 (7) 下腔的高度计算。减振器处于平衡位置时: (3.2.23)式中,D 代表下台阶缸筒直径,代表活塞杆直径,为活塞的单向行程,代入式中可得。 (8)密封室的高度计算。根据理论计算,上下腔产生的最大压差为 。设密封室的高度为,在减振器处于平衡位置时密封室内的压强,故在减振器压缩到最大位置时密封室内的压强。在等温且没有泄露氮气的情况下,由气体方程PV=constant可得: (3.2.24)解得。 第4章 减震器实验方案的设计4.1 阻尼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4.2 功能特性试验方案的设计 减振器的示功特性是减振器在作规定往复运动的一个整周期中,其相对位移与阻尼力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设减振器以某一行程 2(其中是振幅),频率作简谐振动,则在t 时刻的位移s 为: (4.2.1)此时减振器活塞杆与工作缸的相对速度v 为: (4.2.2)设减振器的阻尼特性是线性的,即阻尼力与速度成正比: (4.2.3)式中,c 是减振器的阻尼系数,将式(2)代入式(3)得: (4.2.4)消去时间参数t,得出示功特性表达式: (4.2.5)上式表明减振器的示功曲线是一个关于和的椭圆方程,它描述了给定位移的阻尼力大小。这个方程中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是受外加励磁电流控制的,阻尼力与速度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为了详细介绍本文推导的磁流变减振器数学模型,参考LORD的RD一1005一3磁流变减振器, 减振器内部线圈5 , 允许最大电流为,以频率为的正弦波为输入激励, 通过改变输入电流强度测试性能, 会得到数据得到如图所示的从变化时的阻尼力一位移特性曲线(输入电流强度分别为0、0.2、0.4、0.6、0.8、1.0、1.2、l.4 、1.6、1.8 A )。从图看, 在其他加载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激励方式和位移、速度相同), 随电流增加, 阻尼力不断增大, 曲线包围面积逐渐增大, 表明了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可控性以及阻尼力和电流强度的关系,同时随着曲线包围面积的增加, 表明每个振动周期消耗的能量也在不断增大。但是在电流的增加过程中, 阻尼力刚开始增加的幅度是比较大的, 当电流达到1.2 A 以后, 对应的阻尼力变化幅度明显减小电流为1.2 、1.4 、1.6 、1.8 A 时的曲线基本融合在一起, 没有明显的界限, 阻尼力的变化幅值不明显。磁感应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材料的磁导率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磁感应强度B几乎不再增加, 达到了磁饱和。由于励磁材料的磁饱和特性, 当电流强度达到一定值后无论再如何增加, 磁感应强度可继续增大的幅度已经非常小了, 从而导致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力变化幅度也很小。示功图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减振器运行一周所消耗的悬架系统的能量。汽车悬架振动能量的耗散意味着悬架振动的减弱,减振器作为一种耗能元件在悬架系统中应用,耗散于减振器中的能量转变为热量最终散失在大气中。示功图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减振器削减车辆振动的能力,因此力求示功图圆润、饱满,使减振器能发挥最大的耗能作用。 在示功图中,电流不同示功图所包围的面积不同,电流越大包围的面积越大;位于横坐标上方的曲线与横坐标包围的面积是阻尼器在拉伸行程时所做的功,位于横坐标下方的曲线与横坐标包围的面积是阻尼器在压缩行程时所做的功,在汽车振动时,其压缩所产生的能量部分被弹簧所消耗,因此,示功图位于横坐标上方的面积要大于位于下方的面积。 为了全面了解本文设计的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特性,按照标准 JB390185汽车筒式减振器试验方法和某微型汽车悬架系统减振器技术条件,对磁流变减振器的示功特性、速度特性进行试验测试,其测试规范如下: 减振器示功特性试验试验目的:测试阻尼器试件的示功特性和速度特性试验设备:减振器试验台,要求一端固定,另一端实现近似简谐运动, 行程无级可调,配备电测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磁流变减振器的示功特性试验工作是在重庆中意减振器厂的综合示功机上进行的,该示功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施加力值:0.00550KN,行程:设计时确定的最大行程为60mm,最大速度:2.5m/s,激振频率范围:050Hz。试验条件:温度:20;行程:50mm;测试速度:0.1m/s,0.2m/s,0.3m/s;试验方向:铅垂方向;位置:阻尼器行程中间。试验方法:按照上述条件加振,在运行数次次内记录示功曲线,同时改变加载电流的大小,电流强度依次为 0、0.2、0.4、0.6、0.8、1.0、1.2、1.4、1.6、1.8A。 减振器速度特性试验试验目的:测试阻尼器试件在不同速度下的阻尼力,获得速度特性。试验设备:减振器试验台,要求一端固定,另一端实现近似简谐运动,行程无级 可调,配备电测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验条件:温度:20;行程:50mm;测试速度:00.6m/s;试验方向:铅垂方向;位置:阻尼器行程中间。试验方法:按照上述条件加振,在运行数次内记录示功曲线。同时改变加载电流的大小,电流强度依次为 0、0.2、0.4、0.6、0.8、1.0、1.2、1.4、1.6、1.8A。试验设备:磁流变减振器的试验工作要在减振器厂的综合示功机上进行。试验对象:设计、加工的磁流变减振器样品两件,具体尺寸用设计的。试验一 单级磁路磁流变减振器示功特性和速度特性试验 振幅为25mm,测试速度为 0.1m/s,0.2m/s,0.3m/s,激励电流为:0、0.1顿号0.4,0.7,1A 情况下记录示功图。同时记录速度曲线。试验二 双级磁路磁流变减振器示功特性和速度特性试验 振幅为25mm,测试速度为 0.1m/s,0.2m/s,0.3m/s,激励电流为:0、0.1、0.4、0.7、1A 工况下记录示功图。同时记录速度曲线。 总结和致谢毕业设计是我在大学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是一种综合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我的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我选的题目时压电材料及其工程应用实验工作。这题目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设计时,我着重强调了对磁流变减震器的设计计算。我选择这个题目,就是想在大学这个最后的、最重要的时间里,把自己平时存在的问题解决掉,不能够带着问题遗憾的离开我的美好的大学。 虽然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但通过自己不断的查阅书籍和导师的悉心指导,最后所有困难都迎刃而解。这对于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感到自己应用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这次毕业设计的选题,是一个实际的在建工程,因此,是在我即将工作之前,它是一次重要演练。我想,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到了工作单位后,我将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和工作要求。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朱石沙教授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参 考 文 献1 周龙亭.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原理及其能量管理电路研究D.重庆大学,2011. 2 伍肖.磁流变阻尼器自传感的能量采集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1 . 3 朱石沙,赵银,曲丽娟等.新型磁流变减震器的设计及特性分析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 4 王冰,韩冰源,王岩等.汽车磁流变减震器研究综述J.森林工程,2008. 5 李以农,郑玲. 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非线性控制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5.6 关新春, 李金海, 欧进萍.不同规格磁流变阻尼器的磁学与力学特性J. 功能材料, 2006. 7 刘鹤年.流体力学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 廖昌荣,余森,张红辉等. 汽车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计算方法闭J.中国公路学报,2006.9 张路军,李春植.磁流变减振器及其在汽车半主动悬架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410孙鸿.磁流变减震器设计及控制系统仿真J.吉林大学,2006.11朱浩,刘少军,邱显焱.车辆主动悬挂最优预见控制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12廖昌荣,余淼,陈伟民.汽车磁流变减振器设计准则探讨J.中国机械工程,2002.13Kuzhir P,Lopez-Lopez M ,Bossis G. Abruptcontraction flow of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JPhysics of Fluids,2009.14Sevki C,Tahsin E. Modeling and testing of a field controllablemagnetorheo logical fluid damper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2010.15Cho S W,Jung H J,Lee L W. Smart passive systembased on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JSmart Materialsand Structures,2005. 附 录(译文)图6(a)-(c)的光学图像GERF液滴变形的应用电场和恢复领域时删除。(d)的序列GERF粒子在电场。内相分离GERF粒子是清楚地看到。(e)所产生的压差GERF水滴在不同电场下,两个不同的GERF纳米颗粒浓度。 图7图7(a)流程图及控制电路的一代聪明液滴显示。(b)的光学图像智能滴显示。(c)素描(左)芯片组件的显示了正交通道形成水滴“包”,和光学图像(右)生成包由不同数量的水(红色)滴夹在两个GERF智能(黑)滴。 图7(a)是一种图解插图设计的芯片来实现这样的功能。三个下游通道是用来存储聪明的水滴,形成与所需的显示面板特征。一个例子显示字符“H”图7所示(一个)。图7(b)显示了生成的显示字符“科大”清晰可见。通过注射聪明滴水滴之间的火车,“包”可以任意数量的水滴夹在两个智能GERF滴。图7(c)显示一部分的示意图说明这样一个芯片(左)和一些实验结果(右)的快照。注射频率和相位(相对于水滴)的聪明调整滴,这样一个聪明的液滴的火车水滴。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但以类似的方式利用磁场控制、太阳等人了铁磁流体小插头可以由外部磁铁沿着圆形微通道,为循环的目的高分子链反应(PCR)混合物通过3温度通过控制智能水滴,水滴的火车可以指导,分类和交付到目标目的地吗在芯片内部,混合,加热和/或其他处理可能进行的。所有这些控件可以数字化编程。3.3 GERF为载体流体液滴生成 在第二种方法,GERF用作载体流体。的液滴生成控制图4所示(b)。以第一种方法相似,两对电极位于一代部分的芯片用于应用电信号来控制液滴的一代。任何流体的非混相向日葵油、可转化为期望的水滴方法。滴液的例子包括油、水或甚至气体。染色去离子水用于演示。图8显示应用电信号的频率的影响不同的注射率flow-focusing和丁字路口液滴生成结构。左侧上部insets的8(a)和(b)的光学图像液滴生成配置文件分别与丁字路口结构。他们一直在一个固定的流量没有电气控制信号。应该注意的是,没有应用程序控制信号的水滴大小决定之间的相对流量和GERF流水流。这是表示被动的液滴的一代政权。在此基础上,水滴与可调大小通过GERF流的主动控制。作为一个函数应用电子信号的频率、稳定一代又一代政权内发现这水滴可以积极调整不同的频率应用电场。之间的一一对应应用控制信号的频率和液滴的速度代可以建立。在图8中,稳定的液滴一代政权的灰色地带frequency-flow地图。 如果flow-focusing结构水的流量和GERF都固定在0.1毫升,液滴的产生率 可能不同于7到17岁水滴每秒通过调 图8液滴生成频率使用两个不同的结构,划 优电信号的频率。这是由一个虚线表 作为流量的函数问:用稳定的地区灰色的。 示在图8中(a)。从光学图片,可以观 流聚焦几何所示(a)和(b)丁字路口。虚线 察到稳定的政权,制服可以生成液滴 旨在描绘上下一代又一代频率稳定的液滴, 的火车。 边界在问吗? 。图9得了光学N2泡沫生成的图像在不同气体压力,但在同一载体流体的流量。没有电控制信号。(d-f)泡沫生成相同的压力和流量,但具有不同编码的电信号(指定的蓝色实线) 超出了液滴的一代的特点是稳定的政权不同尺寸的间隔不规则滴。从图8(a)和(b),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流聚焦和丁字路口结构液滴生成率和液滴可以很容易地调整由外部电信号大小。这是用积极的液滴生成方法。通过使用一个类似流聚焦代设备描述以上,气泡的控制(如N2泡沫)也证明(图9(a)-(c)。这是观察到液滴生成和应用电信号很匹配,泡沫链编码的电信号。另外,由于GERF电控制,泡沫生成数字应用控制电信号而不改变气体压力。尤其是泡沫生成控制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在数字化微流体,就近的应用也非常有用。泡沫的操纵一般困难得多,因为他们不同的特征相对于液体滴。然而,气泡大小、流向以及分离之间的距离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控制的泡沫。3.4 多种流滴的操纵和液滴秩序交换 通过使用电信号和GERF,不仅液滴生成过程,而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阶段类型的生成的水滴,可以控制。图10显示了两种液滴生成在同一个阶段或者相反阶段的主要通道。在图10(a),两种类型的水滴,染成红色和绿色,生成电子脉冲信号的阶段。统一对滴。在图10(b)我们显示相同的液滴生成两种类型控制信号的相位。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配对。图10所示(c)的链接et al .,120应用电场在液滴的一代过程,为了引起液滴的形成。的阶段液滴折断可以调整在生产周期内,通过增加上面的电场的关键折断字段只在瞬间,当液滴是必需的。一旦生成,水滴可以编码和存储上面所描述的。在这里,我们说明使用流量和换向切换排序(s)液滴的一列火车。考虑列车不同的液滴作为编码信息。开关的顺序滴意味着能够修改或正确的消息。所示的实验装置和控制机制图11的左侧面板,两滴,蓝色(液滴),橙色(液滴B)进入一个主要上游,相隔一定距离。通过适当地控制开关电极应用电压的持续时间7和8,水滴A和B将恢复他们的运动下游的顺序相反。因此要求和分离液滴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根据一个人的需求。这种可操作性可能非常有用滴就近和微流体控制计算。图10(a - b)控制生成两种类型的水滴:(a)具有相同阶段的控制信号和(b)相反的阶段的控制信号。118(汉英)电气控制液滴的两种类型一代。120(c)滴相反的静电电荷的迹象可以通过应用电压生成两个水流。(d)液滴是独立生成没有电场。每个喷嘴产生不同大小的液滴在不同频率相同注入率在喷嘴。水滴不合并。(e)应用电场,水滴同时折断两个喷嘴与相同的阶段。液滴合并。四 微流控逻辑门复杂的微流控芯片可能最终的操作需要广泛的逻辑流程。而电子逻辑门非常快,实现逻辑操作微流控芯片需要和额外的接口控制。微流控逻辑门是最小化的设想外部接口,以便自我维持的执行复杂的微流控操作。使液滴控制更自动,传统电气开关控制GERF的离合流补充由导电液滴/流体介质载体流入附近的通道。“输入”是扩展的背景下从电信号液滴开关,即。的序列液滴携带液中可以感觉到由于不同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进一步详细描述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随着电极设计的嵌入的微流控通道,流体通道(水滴或承运人流体)可能会认为作为电路的元素,即,如电容和/或阻力。当液滴通过一对电极,电极之间的电特性将会改变,因此,电压再分电路。这些电信号可以用来触发操作水滴附近的流体通道。以这种方式,聪明水滴相互“沟通”,可以和逻辑因此可进行操作。此外,级联连接和大规模集成是可能的。4.1 原理和设备的格式根据定义,逻辑门”是一个理想化的或物理设备实现一个布尔函数,也就是说,它执行一个逻辑操作在一个或多个逻辑输入,产生一个逻辑输出。“12 12的输入变量,有16个布尔代数函数。的图解说明微流控逻辑门图12所示(一个)。在这里,GERF是用橙色的颜色,绿色表示信号电解滴液,正在进行。的绝缘携带液用淡黄色的颜色。的进行Ag-PDMS综合灰色所示。流体通道和通过导电条垫电连接。与两个平行各(垫附近,1和2),电压输出GERF频道|VB |,可以操作不同的输入组合V1、V2、V3和V4。由于流GERF可以停在一个电压|VB |超过一个阈值VC,这种非线性特征作为使元素的所有逻辑门操作。图12(a)示意图说明逻辑门。(b)卡通的通用逻辑门的实现。(c)普遍的光学图像逻辑门芯片的通道是充满蓝色的去离子水更好的可视化。 有效控制GERF上的电压输出渠道,我们有故意的平行各输入信号GERF渠道有相同的宽度和电极大小作为输出控制GERF通道。因此,阻抗的所有三个GERF渠道是一样的,平等的恒泽。因此如果绿色(进行)的信号水滴缺席通道A和B,地区差距的V1和V2以来VA、VB效果甚微由绝缘(黄色)携带液分离。在这种情况下V3和V4控制| VA的价值VB |。情况变化时(绿色)信号滴差距一个或差距。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进行信号液滴会使应用电压V1和V2是相同的分别为VA、VB。配置图12所示(一个)上的电压控制GERF(中央通道)一般可以表示为 (1)在弗吉尼亚州和VB的电动电位的吗输出GERF通道;V1到V4是电压应用于垫分别为5、6、1、2,(XA)和ZB(XB)阻抗分别提供的信号通道A和B。B)表明,液滴(绿色)信号现在信号电极之间,0表示只有携带液电极之间的存在。作为一个例子,如果信号是由氯化钾滴硅油,导电氯化钾液滴作为触发器信号/开关(RKCl0 U和扰乱N)。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电压GERF输出通道(中央通道)应该是 (2)假设风险投资GERF所需的临界值凝固,我们可以设置一个爆破,这样2/3VC 爆破1/2VC美元,和相应的输入电压16可能的组合可以生成逻辑功能。4.2 通用逻辑与16布尔逻辑操作实现微流体通用的配置逻辑门图12所示(b)。实验测试结果,正如所料,表明所有的16个布尔逻辑操作有效地执行该微流控芯片,122的规模这是一枚硬币的价格相比(图12(c)。这是第一个微流体通用逻辑设备,所有16个布尔逻辑根据两个操作(输入)可以实现。因为有4的组合输入信号(液滴状态了从A和B通道电极),(XA,XB)(0,0)、(0,1),(1,0)和(1,1)为每个逻辑操作,总共可以有64实验结果。四个逻辑操作可以合并到他们的镜像的(比如/ B / A,如果如果一个),因此总共有48个独立配置。GERF滴在这个设备服务不仅是指出射流逻辑输出,而且作为电路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作为非线性机电元件射流控制。一个输出GERF液滴可以进一步利用提供机械驱动/制动功能,或流体控制/生成第三流的信号。基于GERF微流控逻辑芯片电极,可以作为数据交换接口与外部设备如示波器或电脑,从而有前途的简单的重组和无缝集成其他设备。一个真正的微流控液滴处理器应该像一个CPU,可以“智能”能够“思考”自己,28与输出完全依赖于输入分配任务。然而,与电子设备,传统的集成微流控电路制造过程制约因为他们是在架构设计给定的任务,缺乏可重程性.在当前智能GERF液滴系统中,所有的功能通用逻辑门可以实现在一个射流配置,只需要调整电压的输入,而这些逻辑函数可以轻松进一步耦合的复杂任务。五 结束语我们给了一个简短的回顾智能液滴微流体关注电刺激响应性聪明滴。 特别是,GERF,包括介质蒙古包纳米颗粒悬浮在向日葵油、显示是一个多功能的非线性电-在微流体机械接口。通过诱导较高的压差在外加电压下,GERF液滴的微流体控制和操作。通过使用GERF作为电路的一部分,逻辑功能可能是通过电子通讯实现与周边吗微流体通道。作为一个通用这个逻辑门结构的所有逻辑操作,其大规模集成只需要结构性重复相同的单位。系统重组,类似地,只需要重排电压输入。可以使用生成的GERF滴作为一个指示器的顺序信号滴,或作为下游的控制操作,如合并液滴的化学反应。与此同时,上述GERF-actuated微流控阀、混合机、泵、存储、显示、液滴相位调制器和逻辑门功能都是互相兼容。加上这些功能在微流控芯片中,多步反应和生物测试在微流控芯片可以通过最小外部控制。 注释和参考文献1 A.曼茨,N.格雷伯和HM威德默. 参议员促动器B. 1990年,1,244-248.2 P. S.迪特里希和A.曼茨,纳特. 牧师药物发现. 2006,5,210-218.3 V林德,分析师. 2007,132,1186年至1192年. 4 H.塞茨和J.亨氏,J. 米克萌. 微科学. 2004,14,1140-1147. 5 DJ 哈里森,K.弗卢瑞,K.塞勒,Z.汕,CS 依分韩身和A.曼茨. 科学. 1993,261,895-897.6 M. K.延森,Y.佩莱斯,A. 考斯. 微观流体和纳米流体. 2006,2,387-397. 7 P.福尔蒂纳,S.萨里和LJ 科瑞克卡. 医学. 2002,8,264-266. 8 K. K.耆那教,剑桥健康研究所. 第三安奴,机密,实验室在微阵列技术. 2001,2,73-77. 9 L. J. 科瑞克卡. 临床,化学物理学. 2001,307,219-223. 10 S.-Y.德,河林,L.-H.洪和A.李本能. 实验室芯片. 2008,8,198-220. 11 J. 托马斯,D.利伯,J-C.巴瑞特,A.埃尔 - 哈兰可, J.米勒,L.夫瑞恩兹,J. 布鲁沃夫,KJ汉弗莱,S. K奥斯特,C.候特兹,DA韦茨,公元格里菲思和C, A.莫顿.化学,生物学杂志. 2008,15,427-437. 12 W.施,J.秦,全叶和B琳. 实验室芯片. 2008,8,1432-1435。13 M.查伯特和J.-L. 蔚 ,PROC ,NATL ,ACAD . 科学. 2008,105 ,3191-3196 。14 米他,JS埃德加,GDM杰弗里斯,RM洛伦茨,JP谢尔比和D .T照. 化工. 2005 ,77 , 1539年至1544年。15 M.M.凯斯,L. 欧特拉瓦 - 唐纳利,N.雷金纳德啤酒,J.华纳,C. G.贝利,BW科尔斯顿, JM罗斯伯格,DR连接和j. H. 力萌 . 化工. 2008 ,80,8975-8981.16 H.宋,JD泰斯和RF 伊斯马吉洛夫 ,安格鲁. 化学杂志,诠释版. 2003,42,768-772 .17 CJ 葛迪慈, H.宋,JD泰斯和RF 伊斯马吉洛夫. 反式, R. SOC,A . 2004, 362 , 1187至04年.18 S. L.安娜,N. BONTOUX和H. A.石. 应用,报,快报. 2003 ,82,364-366.19 M.A.伯恩斯,BN约翰逊,SN 布朗 ,K. 韩迪奎 ,J. R韦伯斯特, M.克里斯南,TS萨马尔科,下午人,D.琼斯,D. 汉德森个 ,CH 马斯和DT伯克. 科学. 1998, 282,484-487.20 A.许布纳,M. Srisa -艺术,D.霍尔特 C.阿贝尔,豪费得,A. J. 德蒙和J. B.埃德尔. 化学,COMMUN . 2007年,1218年至1220年.21 B.郑,法学博士泰斯,LS罗奇和RF,安格鲁.Chem. 诠释. 2004,43,2508年至2511年.22 B.郑,JD泰斯和RF 伊斯马基夫. 化工,化学. 2004,76,4977-4982 .23 B.郑,LS罗奇和RF 伊斯马基夫 学者,化学,SOC . 2003,125 ,11170-11171.24 V. 林德,SK城和GM怀特. 化工,化学. 2005 ,77,64-71.25 A伊姆霍夫和DJ松. 自然. 1997,389 ,948-951.26 舍夫托帕诺夫 ,JD泰斯和RF伊斯马基夫. 实验室芯片. 2004,4,316-321.27 N.-N.阮,S.蕾丝蒙乐,乔乐特和C阳,IEEProc ,2006,153 ,102-106.28 R爱泼斯坦. 科学. 2007,315,775-776.29 V.斯里尼瓦桑,VK 帕姆乐和RB博览会. 实验室芯片. 2004,4 ,310-315.30 AJ的UDO, GAJ贝斯林肯和斯查福特 . 实验室芯片. 2001,1 ,83-95.31 D. BELDER, 安格鲁. 化学杂志,诠释版. 2005,44,3521-3522.32 K. 延慎. 实验室芯片. 2004,4,31N -32N.33 P. 盖斯特 ,AN-卡尔沃和GM 怀特,波尔. 科学技术. 2005 ,53 ,361-372 .34 M.张,S.刘,W.文,T.盛, Z.刘和J.施. 应用,快报. 2008,92,012108.35 Z.聂,徐学,M.徐,刘易斯和E卡玛特瓦. 学者报,化学时报. 2005,127,8058-8063.36 H.C.深,J. 瓦勒和DA韦茨,生物微流体,2012,6,012808. 37 T.N.尼斯萨克,T.牌坊和T.樋口. 化学,英. 2004,101,23-29. 38 RK沙阿,H.C.深,J.波瓦特,D.李,S.宇多田光,L.-Y.楚,J.-W.金,A.费尔南德斯-涅韦斯,C. J.马丁内斯和D A.韦茨. 母校,今天. 2008,11,18-27.39 AR阿巴特和DA韦茨,2009,5,2030-2032.40J.J.阿格雷斯蒂,E. 安季波夫,A.R.阿巴特,K.安贞焕,罗瓦特 ,J.-C. BARET,M.马尔克斯格里菲思和DA韦茨,医学期刊 ,ACAD,科学,美国A. 2010,107,4004-4009.41 T.托森,RW罗伯茨,FH.阿诺德和SR. 地震,物理.42 AR阿巴特,A. 伯利兹,Y.黄,J.李 ,J. 科泽瑞卡和D. A.韦茨. 物理,版本E,统计,非线性,软物质物理. 2009年,80,026310.43 T.尼斯克,T.托里和T.希古契. 实验室芯片. 2002,2,24-26.1044 R.R.参,刘伟,W杜和RF 伊斯马吉洛夫. 牧师,化学杂志. 2011,4,59-81.45 H. 威廉,V.巴比尔,L. 克鲁尔,S.缅因州和P. 泰皮. 物理,牧师快报. 2006,96, 054501.46 U.德米尔吉和G 蒙特萨诺 . 实验室芯片. 2007,7,1139-1145.47 W. 奥修斯,A. 沃兰思和P. 博格伍德 ,参议员执行器B,1998,49,126-132.48 S. K.卓,H.月球和C.-J.金,J. 迈克尔. 系统自动化. 2003,12,70-80.49 K. 韩迪科和M.伯恩斯, J.迈克尔奇. 2001,11,548-554.50 R. B.公平. 微流体,纳米流体. 2007,3,245-281.51 Y.-C.谭,JS费舍尔,艾李,V.克里斯蒂尼和AP李. 实验室芯片. 2004,4,292-298.52 L. M.恩,E. 德蒙伯和P. 泰别林. 物理,统计,非线性,软物质物理. 2006,74, 035303.53 DR林肯,SI安娜,DA韦茨和HA石. 物理. 2004,92,545031-545034.54 Y.-C.谭,Y.何良和A.李本能. 微流体,纳米流体. 2007,3,495-499.55 S.牛,S.古拉蒂,JB埃德尔和AJ.德梅洛. 实验室芯片. 2008年,8,1837-1841.56 Y.-C.谭,Y.何良和A.李本能. 微流体,纳米流体. 2008,4,343-348.57 罗华,张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