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因体验而有情_第1页
作文,因体验而有情_第2页
作文,因体验而有情_第3页
作文,因体验而有情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作文,因体验而有情 作文,因体验而有情 文梁恕俭 一天,我的学生张策让我点评他的新作,读到一半,即产生了“刮目相看”之感。 张策平时大大咧咧,一些常用字,不是添一笔就是少一画,有时都粗心到“因” “囚”不分,至于前言不搭后语,更是家常便饭。但这篇文章,一反常态,不仅文从字顺,连标点符号都用得很准确。 张策的妈妈是一名报社编辑,工作繁重而琐碎。他来到妈妈的办公室,亲眼目睹了妈妈工作的认真、辛苦和劳碌,忍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因为有亲身体验,所 以笔下的文字栩栩如生,与之前的文章有天壤之别。 为什么一个在课堂上写作文“惨不忍睹”的中学生,写起体验式作文来判若两人?为什么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却把写日记当成享受?由此我想到“生活和写作”的关系 2 / 4 或者说,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作文训练。 说实话,我骨子里是鄙视“训练”这一说法的。我以为,作文不是无情物,作文的问题从来就不是技术的问题、方法的问题、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问题,作文的本质应该是心灵的问题、情感的问题、体验的问题、感受的问题 谈起作文,所谓的行家会脱口而 出“要调动学生的生活”“要引进源头活水”“生活是作文之本”等等,但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才是学生的“生活”?如何真实本能地反映这种生活?搞笑的是,刻板的作文教学喜欢抱着政治的大腿套解那种向上的“生活”,也就是把“生活”集体化、概念化、脸谱化,甚至时代化,唯独看不到个性化、真情化、揭露化和批判化。可以歌功颂德,可以陈词滥调,可以套什么模式,按什么法则,就是不喜欢日记式的随感,就是不倡导“我手写我心”,就是不强调人的本能和天性。 个人的真实 生活,表达的本能欲望,就这样非常吊诡地成了作文教学的“不可承受之轻”,作文已经被应试摧残得“面黄肌瘦”了。 作文是什么?作文是有血有肉、有真实内容和情感的3 / 4 事。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把它告诉别人,口头上说,便是说话,用笔写下便是作文。作文就是思想和语言的结合,是表达与交流的自然需要,是提炼与传播的基本技能。“我思故我在”,作文是自我确定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生命的探索与追问。写作还是一种娱乐,那些文人墨客诗词唱和,那些咬文嚼字灯谜对联,不是很高雅的游戏吗?这种语言叙述的巧妙安排 ,是另一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是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谁都知道,在中、高考中,作文成绩占据“半壁江山”,谁敢小觑?再世俗一点,“文章千古事”,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人的生命转瞬即逝,而一篇好的文章却能千古流芳。即使不想“立功立德立言”,也不想“文以载道”,但作文可以像音乐、舞蹈、绘画那样,给心灵以美的愉悦和享受。 那么,怎么写好作文呢? 著名作家叶永烈在谈写作文的体会时说,写作文的“窍门”就是: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多改。鲁迅 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那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4 / 4 随时记录下来。茅盾则强调:写完了,狠心地改,不厌烦地改,字要改,句要改,连标点都要改,毫不留情,对自己宽大便是对读者不负责。我觉得,这三位大家的话已经完全阐释了作文的真经。 张策这篇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