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撰写人:_时 间:_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以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二、学情分析: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不同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对知识点理解偏差,特别是对“着火点”问题的理解不透彻。有些学生认为在不改变条件的情况下,灭火可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因此我日常生活中用水灭火是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2、对“爆炸”的认识出错,有的同学认为“爆炸”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是错误的,常见的爆炸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化学变化引发温度的升高,使生成的气体物质急剧膨胀而引起的爆炸,这是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另一种是由地气体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因受热体积急剧膨胀而引发的爆炸,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气球爆炸等。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认识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认识化石燃料的重要意义及其燃烧对环境的影响4、认识要合理开采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2、通过讨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四、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灭火原理的实际应用 3、认识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难点:用灭火原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五、教学方法指导1、以实验同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2、运用多媒体、插图及实例来说明化石燃料燃烧的利弊。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4、学生可自行探究其原因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燃烧及灭火的问题,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六、课时安排: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1课时课题二 燃料的合理开发及其利用 1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 2课时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能通过观察“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分析归纳出燃烧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反推法得出灭火的原理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习重点】: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习难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学习过程】:一、自学展示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燃烧是可燃物与_发生的一种_、_的剧烈_。因此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3、根据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是_,_,_。4、常见的灭火器有_、_、_。二、合作学习:1、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实验7-1】(1)、我们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_,而红磷_,烧杯中的白磷_。(2)、对准烧杯底部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到_。【讨论】(1)、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燃烧?说明燃烧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 、由本来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 、综合上述讨论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结论:燃烧是可燃物与_发生的一种_、_的剧烈_。因此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2、小明拿一瓶汽油,打开瓶盖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其原因是( ) A 是液态物质 B 与氧气接触少C 具有挥发性 D温度低于着火点三、质疑导学: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小组交流】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发生了火灾,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结论;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推出灭火的原理 可燃物 _ 燃烧条件 氧气(或空气) _ 灭火原理 缺一不可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_ 只需其一 四、学习检测:1、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杆着火点高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2、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燃烧所需的( )A 最低温度 B 最高温度 C 平均温度 D 熔化温度水可以使燃着的物体熄灭的原因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C、降低温度 D、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2、图书馆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 应使用的灭火器是 A.泡沫灭火器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D.以上三种灭火器均可3、1987年,我国大兴安岭发生森林大火时,灭火总指挥部一面调集灭火人员灭火,一面又抽调人员开辟约50m宽的隔离带,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 ( )A 隔离可燃物 B 开辟道路,便于运输 C 使可燃物温度降低D 隔离着火区的空气4、实验室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_原理是_。白磷要保存在水中,其原因是_。 5、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大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1)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 。(2)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烧得更旺。6、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从温度、着火点与空气接触三个方面比较: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相同的是_;不同的是_;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相同的是_;不同的是_;(2)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3)试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 、_、_。(4)向水中的白磷通如氧气能观察到什么现象?7、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煽风点火”“钻木取火”这四个成语。五、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课题1燃烧和灭火练习题1.燃烧是指_与_发生的一种_、_的剧烈的_反应。2.灭火的原理:(1) _、(2) _、(3) 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3.在_、_、_和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4.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5. 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右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6.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7.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 D.碳氢化合物8. 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Q 点 B. N点C.P点 D. M点9.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10.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11.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2. 20xx年11月15日,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退到卫生间暂避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封闭房门跳楼 A. B. C. D.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 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C.自燃不一定有缓慢氧化引起 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14.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白磷自燃 B.硫磺燃烧 C.火药爆炸 D.铁丝燃烧15. (20xx年甘肃兰州)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起来的实验事实是( )A B C D 16.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A.酒精 B.白糖 C.橡胶水 D.白磷17.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1)钻木取火_。(2)煽风点火_。(3)水火不容_。(4)杯水车薪_。(5)釜底抽薪_。18.写出下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2) _;(3) _。19.(经典回放)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右图,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_。金属筒不加盖时 蜡烛没有点燃时 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 (写出一种即可)。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相互讨论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养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学习重点】:合理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学习难点】: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习过程】:一、自学展示: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常用的化石燃料有_、_、_,它们属于_能源。3、埋于海底可能会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_4、煤的成分有 、 、 等元素。煤燃烧会排放出_、_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5、石油经过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如: 、 、 、 。二、合作学习:1、三大化石燃料 、 、 。2、介绍“可燃冰” 。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5、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有哪些 。三、质疑导学:1、某学生为了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实验用品:火柴、盛有甲烷的贮气瓶、一个洁净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 论点燃甲烷将洁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证明含有 元素将蘸有 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证明含有 元素2、向充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分别将表中所列的物质放入上述液体中,观察现象。加入的物质现象植物叶子或果皮镁条或锌粒大理石分组讨论:根据上述实验,酸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有哪些?四、学习检测:一、我来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A煤 B液氮C石油D天然气2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3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不同的是( ) A天然气和沼气 B大理石和石灰石 C氧气和臭氧 D冰和水4下列各组气体燃烧后只生成CO2的是 ( ) AH2 BCO CCH4 DH2和CO5、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对这三种燃料的叙述 不 正确是 ( ) A.都是混合物 B.燃烧后都会放出热量C.都是可再生能源 D.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6、 下列因素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煤的燃烧B.石油的燃烧C.二氧化碳的排放D.植物的光合作用7、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鼓励农民将秋后农作物的秸秆焚烧B.提倡使用农家肥,限制使用化学肥料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D.限制燃油汽车数量的增加8、据报道,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其主要原因是( )A.煤燃烧所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B.几十万辆汽车、助力车等排放的废气造成的C.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造成的 D.不断地降雨和各种污水造成的9、请将下列物质:煤;石油;天然气;H2;CO;CO2;乙醇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序号)(1)属于混合物的是 (2)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3)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4)燃烧产物对空气无影响的是 (5)点燃之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是 (6)能用粮食发酵制取的是 10、(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2)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的主要成分和天然气相同,试写出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_ 五、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习题1(广西桂林中考)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天然气B太阳能C石油 D煤2(江苏苏州中考)20xx年5月27日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启航深入南海北部区域“精确调查”可燃冰资源。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其化学式为()ACO2 BH2O CCH4 DCH4xH2O3(山东威海中考)下列能量转化过程,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A地热发电 B核反应发电C火力发电 D风能发电4(湖北宜昌中考)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B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5(广东肇庆中考)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B石油是“清洁燃料”C石油主要由多种有机物组成D石油除了作燃料,不能再开发利用了6有科学家预言,氢能源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但除了先要解决制备氢气的能耗问题之外,还必须解决的问题是()A原料受到限制 B造成环境污染C储存和运输不便 D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少7在工业上,下列增大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的充分燃烧无关的是()A把煤炭磨成粉末进行燃烧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8(辽宁大连中考)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作汽车燃料的是(一种即可)_。(2)煤燃烧时排放出_、_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它燃烧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_能。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城市煤气中常含有CO气体,写出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煤气与天然气相比,从安全角度看,煤气的主要缺点是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煤气、天然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_。能力提升10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会放出热量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11(综合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煤、_和_常称为化石燃料。(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填字母序号,下同)。A甲醇(CH4O) B甲酸(CH2O2)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12某市正在逐步将管道煤气由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为丁烷)改为天然气,小明家要进行灶具和燃气泄漏报警器的调整。请填空:(1)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改为天然气后,同体积燃料燃烧消耗空气的体积将_(填“增大”或“减小”),则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小_(填“燃料”或“空气”)的进气量。(3)燃气泄漏报警器的位置要从低于灶具的地方移到高于灶具的地方,其原因是_。13. 回答下列问题,只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关事实。(1)“长征二号”火箭发射过程中,以液氢和液氧为原料。(2)工厂烧煤的烟囱冒出的烟中含有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14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氨气(NH3)可将有毒气体NO还原为N2和H2O,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七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2.当前,南海问题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南海是我国固有的领海,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 A氢气 B 甲烷 C一氧化碳 D氧气3.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从化学的视角,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护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B扩大公共绿地,推进绿色繁荣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 D增加烟囱高度,减少工业废气4.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C过量施用化肥 D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6.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7.如图7-3,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 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图7-3A缺乏可燃物 B缺乏O2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8.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9.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其理由均正确的是( )选项着火情况灭火措施理由A不慎将酒精灯内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着火点B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迅速打开门窗并泼水通风透气,降低可燃物温度C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首先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然后断开电源降低可燃物温度并隔绝空气D林区发生火灾砍倒附近树木开辟隔离带移走可燃物10. 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 )产生有毒气体产生噪声产生粉尘易引发火灾A.B.只C.只D.11. 据报道,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其主要原因是( )A.煤燃烧所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B.几十万辆汽车、助力车等排放的废气造成的C.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造成的 D.不断地降雨和各种污水造成的12. “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点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A.氢气 B.一氧化碳C.甲烷D.二氧化碳13. 下列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其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D.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 B.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C.在有易燃易爆的工作场所,严禁化纤类服装D.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15. “可燃冰”是蕴藏在海底深处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外观像冰的固体物质,其化学式可写成X8H2O,“可燃冰”是一种绿色能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8H2O+2O2=CO2+10H2O,则“可燃冰”的化学式为( )A.COB.CH4C.CH48H2O D.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