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地理课外知识的补充_第1页
初探初中地理课外知识的补充_第2页
初探初中地理课外知识的补充_第3页
初探初中地理课外知识的补充_第4页
初探初中地理课外知识的补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初探初中地理课外知识的补充 初探初中地理课外知识的补充 广西柳州市西鹅中学 唐红梅 【摘 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结构合理,留给了师生宽广的学习空间,教师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可发挥的余地很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本文将这些课外知识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时事地理,历史地理,地图、图片、视频材料,生活地理。 【关键词】课外补充 时事 历史 图片 视频 生活 笔者认为地理教学可结合时代特征,选择新的资料 信息,扩大教与学的内容,而不应拘泥于教材内容。课外补充的材料多种多样,那么哪些材料才是对我们的教学有利,对学生学习地理有帮助,也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材料呢?笔者经过教学研究,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查找相关的补充资料: 2 / 7 一、补充时事地理资料 所谓时事地理,并非是脱离中学地理课本的知识,而是强调以地理的眼光来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之所以要在我们的教学中加入时事地理,其主要的原因是世界信息瞬息万变,而我们教材上的信息,则基本延用出版初期的信息,大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要求我们的教师 在紧扣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的地理新信息、新动向,及时补充相关的时事资料,使地理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例如:湘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的工业这一节内容,里面许多的数据还是 2000 年左右的,甚至是 20 世纪 90 年代的数据。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及时补充最新数据,那么学生也就无法了解到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更无法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增加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时事内容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多去关注国内外大事,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涉及环境、资源、人 口、发展等的重大事件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给予足够的关注。例如,讲全球气候变暖时,让学生分析其原因,讨论其危害,找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这些时事地理信息的来源途径则并不复杂,我们平时看的电视节目、报纸、杂志,浏览的网页(如:中国国家地理网; CCTV国家地理;腾讯科技3 / 7 科学频道人文地理)等,都是主要的来源渠道。当然并非所有的材料都要收集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收集与地理有关的资料: 1.国内的时事焦点; 2.财经热点,跨区域资源能源的调配,旅游地理; 3.最近科学研究新动态,生物工程 ,宇宙探索,体育赛事; 4.对外合作,对外交往; 5.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生态恶化,城市环境; 6.国情、国土开发和整治、西部开发、海洋国土开发、重大灾害、重大工程建设等。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适当地引用时事材料,能让地理教学充满时代信息和活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补充历史地理资料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 学科。就学科的性质而言,历史地理学并不属于历史学,而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平时的教学中,地理教师很少提及历史地理这部分的内容,而更多关注的是现在的正在发生的地理。然而,在我们现在学习的地理中,有关人种、民族的分布,行政区域的划分,乃至一个地方的地名,都有可能与历史有关。例如:4 / 7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非洲,为什么非洲一些国家的国界线平直?由这样的一个问题可以将非洲受殖民统治的历史引出,由此也可以解决本章节后面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源如此丰富的大洲,却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洲?在了解了非洲历史的基础上,学生会对非洲 的地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又如: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五节美国,由“为什么在北美大陆上美国有两片不相连的国土?”这一问题引出美国的相关历史,让学生了解到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工业的分布、人种的组成等情况。因此,如果能够将这些历史的知识加入到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去,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其资料收集的途径也并不复杂: 1.上网查阅; 2.查阅历史书籍; 3.查看当地地方志。但是将历史材料加入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其真实性;当然也不能长篇大论地讲述历史事件,反而喧宾夺主,将教学大纲抛在了脑后。 三、补充地图、图片、视频资料 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5 / 7 可以说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因此,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就提及了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并且在之后的每一章节里都少不了地图,可以说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然而,课本上的地图毕竟是有限的,有时无法满足教师的授课要求,而其中还会存在一些因为更新不够及时而落后了的数据统计图。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中,所能统计到的最新人口数量是 xx 年,而在本节中,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也还是在 2000 年统计的;在课本第 11 页的活动题 3 中,还要求学生去估计2016 年的人口总数,但现在教师就能从网络上找出 2016 年中国的人口总数为 13 亿 6 千多。或许书本上的这些数据在几年前的课堂上还能引起学生的轰动、惊叹,然而在 2016年的今天,这些数据图已经过时了。 对于图片与视频资料的补充则并非可有可无的,有条件的学校很有必要将这些资料加入到课堂中,展示给学生看,特别是在讲到区域地理的时候,图片和视频资料能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或许有的老师认为从网上下载的地图、图片不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其中的干扰因素太多,需要删除一些内容,又或是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的添加和颜色的改6 / 7 变、截取放大部分区域等操作。那么,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软件来进行。如简单一点操作的是在“开始”菜单中“附件”里的“画图”软件,操作稍微复杂一点也是用得最多的软件是 PHOTOSHOP,当然还有一些软件如: FLASH、 FIREWORKS、Coreldraw、 Freehand、 Maya、 Illustrator 等。而对于视频的处理,我们可以简单地利用软件“超级解霸”截取自己想要的影音段落;再复杂的操作那就要更专业一点的处理软件了。 四、补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地理是研究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地理学科内容涉及的面广,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因此把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 所需的地理知识,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知识源于生活,地理知识更是与生活密切相关, 所以提倡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节内容中的“地球运动与气候”可以算是教学中的难点,而如果我们将地球的运动与学生生活中的地7 / 7 理现象结合起来,让他们回忆冬季与夏季自己早上六点半起床时天亮的程度。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就会知道冬天天亮的晚,夏天天亮的早;下午六点学生放学回家,冬天时天已 经很黑了,而夏天时太阳还很高,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夏天天黑的晚,冬天天黑的早,从而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