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doc_第1页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doc_第2页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doc_第3页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doc_第4页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 杨洁萍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影像科,云南德宏678400 摘要目的探析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于xx年10月xx年10月期间收治的5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CT检查,观察组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核磁诊断,关节腔积液患者最多,共9例(33.33%);其次是半月板损伤患者,共8例(29.63%);之后分别是韧带损伤以及骨质改变,分别为6例(22.22%)和4例(14.82%)。对照组关节腔积液患者9例(33.33%);半月板损伤共3例(11.11%);韧带损伤以及骨质改变分别为6例(22.22%)和4例(14.82%)。对照组的确诊率则为81.4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关节腔积液患者核磁共振成像呈片状、大片状或不规则形长T1长T2信号,STIR像呈高信号。韧带损伤患者的核磁共振具体表现主要有T1W1信号较低,T2W1高信号,STIR像呈高信号。半月板损伤患者在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在半月板低信号影内,可以看见影像的裂缝样、球状、线条型或者是椭圆形阴影。骨质改变患者的MRI显像呈现T1W1低信号、T2W1呈高或低信号,软骨断续或者凹陷,并且呈现短T1W1信号。结论核磁共振检查有着无辐射、视野广、多方位以及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等优点,有着较强的评估能力,有效弥补了传统CT检查的不足,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而且结果也与手术结果有着较高的吻合度,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核磁共振;受力;诊断;成像 R445A1674-074(4)09(b)191-02 作者简介杨洁萍(1972.9-),女,云南大理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核磁共振方面的工作。 膝关节是人体的屈曲关节,结构比较复杂,会受到较强的杠杆作用,因此非常容易遭受损伤1。对于比较明显的膝关节损伤以及骨折类型的判定,常规检查方法主要比如CT以及X线等都有着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韧带以及关节软骨所遭受的组织损伤,这两种检查方法则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难以判断膝关节的损伤类型。核磁共振在评价人体的软组织方面有着较大的评估能力,有着无辐射、视野广、多方位以及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等优点2,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该研究以该院于xx年10月xx年10月期间收治的5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来探析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选择该院收治的5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存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功能性障碍以及运动后肿胀疼痛情况加深等临床症状,并且排除了金属假肢、幽闭恐怖症、危重患者以及体内有金属物的病例。将以上患者按照单双号平均分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9例,年龄在24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8.3)岁。15例患者由于交通事故致伤,4例患者为重物挤压,8例患者为重物堕落。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在26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7.7)岁。11例患者为交通事故致伤,9例患者为重物堕落,其余7例患者为踩压致伤。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ANATOMASR-1000型螺旋CT机进行传统CT检查,略微垫高患者的膝关节并弯曲,根据定位片确定扫描范围后使用12mm薄层螺旋CT进行扫描。 观察组采用永磁0.35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的是常规矢状面T1WI像、T2WI像、STIR像及冠状位T2WI像。矢状面T1WI的TR和TE分别为300ms以及17ms;T2WI的TR和TE分别为4000ms以及102/Ef;STIR的TR和TE分别为4000ms以及44.3/Ef;冠状位T2WI像TR和TE分别为4000ms以及102/Ef。层间距为0.5mm,层厚为5mm,FOV在1620cm之间,让前交叉韧带与斜矢状面保持平行。检查过程中根据患者膝关节损伤情况的不同对位置进行调整,完成核磁振检查之后再进行关节镜检查,结合两项检查的结果对患者的膝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评估。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2检验。 2结果 2.1两组诊断方法确诊率的比较 观察组经过核磁诊断,关节腔积液患者最多,共9例(33.33%);其次是半月板损伤患者,共8例(29.63%);之后分别是韧带损伤以及骨质改变,分别为6例(22.22%)和4例(14.82%)。对照组关节腔积液患者9例(33.33%);半月板损伤共3例(11.11%);韧带损伤以及骨质改变分别为6例(22.22%)和4例(14.82%)。对照组的确诊率则为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损伤类型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关节腔积液患者核磁共振成像呈片状、大片状或不规则形长T1长T2信号,STIR像呈高信号。同时部分关节腔积液患者还存在分层现象,从上至下的特征依次为短T1W1信号、T2W1短信号、T1W1长信号、T2W1长信号、等T1W1信号、等T2W1信号。韧带损伤患者的核磁共振具体表现主要有T1W1信号较低,T2W1高信号,STIR像呈高信号。其中5例患者为前交叉韧带损伤,3例患者为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患者为腓侧副韧带损伤,2例患者为胫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患者在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在半月板低信号影内,可以看见影像的裂缝样、球状、线条型或者是椭圆形阴影。骨质改变患者的MRI显像呈现T1W1低信号、T2W1呈高或低信号,软骨断续或者凹陷,并且呈现短T1W1信号。 3讨论 3.1两种诊断方法的比较 膝关节是人体的复杂关节,包括关节面、韧带、关节、骨、肌腱、肌肉、伸膝装置以及半月板等结构,骨折时一般是较薄弱的腓侧副韧带最先发生撕裂,之后是胭腓韧带、交叉韧带、关节韧带以及股二头肌腱等依次发生撕裂3。CT检查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常用方法,可以全面显示患者的骨折错位、粉碎性骨折、骨折线以及局部软组织出现的肿胀情况,但是对患者骨碎片进入关节腔中的情况难以显示。CT扫描的局限性还体现在对滑膜、肌腱以及软骨的结构显示的欠佳上,也无法对半月板的前后角进行区分4。而核磁共振检查则可以有效弥补这些不足,有相关研究调查认为,核磁共振检查在患者软骨损伤、关节周围韧带以及隐匿性骨髓挫伤等的观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达到100%,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明显提高,与相关研究所的结论保持一致5。 3.2核磁共振检查在患者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首先,核磁共振可以利用仪器的脉冲顺序以及各种参数来提高所形成的图像的对比度,其中T1W1可以清晰的呈现患者关节的解剖结构,T1W1与T2WI信号结合起来就可以准确评价患者的膝关节损伤情况以及损伤程度;其次,该诊断方法可以采用STIR让患者骨髓内的脂肪高信号受到抑制4,准确诊断出患者骨和骨髓的病变情况;再有,核磁共振支持多方位成像,在患者保持体位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磁场的调节来选择不同的剖面,更加立体地观察患者的病灶部位,让患者膝关节的损伤情况更好地呈现出来6;最后,核磁共振检查不会对人体造成创伤,在空间分辨率与CT相似的基础上,其软组织分辨率远高于CT检查结果7。 该组研究核磁诊断结果显示,关节腔积液患者最多,占33.33%;其次是半月板损伤患者,共占29.63%,韧带损伤以及骨质变,分别为22.22%和14.82%,与侯志超等人研究中的37.68%、31.57%、19.84%以及10.91%等数据非常接近,并且其认为,CT诊断在半月板损伤方面的确诊则很难率低于核磁共振检查的原因在于半月板的CT表现主要是纵行、横行以及斜行的低密度条状影,但有时难以将其与伪影区分开来8,因此对诊断将结果造成了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检查有着无辐射、视野广、多方位以及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等优点,其在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有着较强的评估能力,可以有效弥补传统CT检查以及X线检查的不足,对骨髓内的变化情况更加敏感,利用多方位立体成像清晰呈现患者的损伤部位以及相关损伤情况,不仅检查的安全性高,而且结果也与手术结果有着较高的吻合度,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郭锡城,高峰,王莉,等.膝关节损伤患者在核磁共振的诊断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xx,12(21):114-115. 2林伟.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xx,6(31):91-92. 3李波,骆殿存,刘志敏.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xx,5(31):101-102. 4刘增明.膝关节损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xx,8(3):197-198. 5贾有福,周晟,梁改琴低场核磁共振GRE序列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