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_第1页
2016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_第2页
2016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_第3页
2016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_第4页
2016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8 2016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莲山课 件 m 2016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6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 6 10 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 6 10 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 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 、 “” 、“=” 的含义 ,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 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 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 / 48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加减法 改变了 “ 一图几式 ” 的编排 注意把数的组成和计算练习紧密结合起来。 解决问题 1、阅 读,理解提题意,明确信息和问题; 2、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从问题入手,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设计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体验,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不要求学生写单位名称和答。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结合动态展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情境图,帮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含义。 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活动。 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3 / 48 摆,丰富学 生关于 6 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学生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数概念和相应加减法计算方法。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在每一小节之前都安排了一幅主题图,除了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老师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例如,在教学 6、 7 的认识的时候,老师可充分挖掘画面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在学生认识 6 和 7 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思想 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编写数的认识时,教材都是从数数、认数、数的顺序、相邻两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序数含义、写数、数的组成这几个方面逐一进行认识的。教学当中老师应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感受数的含义。而且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创设适当的情境,把学习活动变成一种活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概念的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材当中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通过4 / 48 学具拼摆计 算;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计算;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在教学时老师应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应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充分贯彻课程标准中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 6 和 7 的认识、分解( P39 P41) 6 和 7 的认识包括数数、认识数字 6 和 7、 7 以内的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写数字 6 和 7、 6 和 7 的组成等内容。教材在第 39 页安排了一幅学生打扫教室卫生的主题图,这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 育和情感培养为一体的生动画面。 首先,画面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十分丰富:就数人数而言,就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数,一是先数出教室里面有 6 个人在打扫卫生,门口又走进一个打水的小朋友,从 6 再数到7 得出一共有 7 人;二是先数出 6 名学生,再增加一位老师,从 6 数到 7 得出一共 7 人。还可以先数出已放好的 6 把椅子,再数小朋友搬来的一把椅子得出一共有 7 把椅子。也可以先数出 6 张学生用的课桌,再数出讲台上老师用的一张桌子得出一共有 7 张桌子。 认数的内容教材将人物图、点子图、数、摆小棒等内容竖着对应编排,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图抽象出 数,同时还有利于5 / 48 学生发现 6 和 7 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在第 40 页通过计数器和直尺图以及点子图,直观地说明: 5 再增加 1 是 6, 6 增加 1 是 7; 6 比 5 大 1, 7 比 6 大 1。由此让学生直观地发现 5 和 6、 6 和 7 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材在第 40页不仅安排了 6、 7 的序数意义,同时还要求学生区别 6、 7 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区分第 6 瓶和 6 条、第 7 瓶和 7 条),这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之一。学数字 6 和 7的编排与前 1 5 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教科书在第 41 页集中安排了 6 和 7 的组成,先讨论 6 的加减 法,然后学习 7 的加减法。教材先让学生给小圆涂色,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 6 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地填出 6 的组成。 7 的组成教材是通过分正方体去体现的,教材只出示了三种分法,其余三种分法让学生去联想前面的分法而自己得出。教材在 7 的组成下面还提出了 “ 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 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联想、去发现 7 的另外几种组成。 第一课时 6 和 7 的认识、分解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39 41页 教学目标 6 / 48 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 6 和 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 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 6 和 7 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个数、顺序、位置、大小等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小棒、图片、尺等。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 “ 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 哪些数字朋友 ?” 1教师提出问题: “ 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朋友 ?” 指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出示: 0、 1、 2、 3、 4、 5(学生齐数 )。 2(指着 1、 2、 3、 4、 5)问: 5 后面的数字是几?出现数字 “6” 、 “7” 。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们作朋友,学习 6、 7的认识。 7 / 48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 1)(出示第 39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看,图上有什么? ( 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有多少桌子、椅子?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 生:先数教室 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 5 添上 1 是 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 7 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 生:先数已放好的 6 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 1 把。 6 个再添1 是 7。 师:谁会从 1 数到 7,从 7 数到 1?(指名回答 ) 师:刚才我们都是按照 1、 2、 3、 4、 5、 6、 7 的顺序数数的。 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 5 个以后再数 1 个就是 6 个,接着 6再数 1 个就是 7, 7 比 6 多 1, 6 比 5 多 1。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 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教学数序 ( 1)数一数图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是多少。 (教师板书: 67)一起读一读 6 和 7。 8 / 48 ( 2)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 5 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并说说是几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 7 颗) ( 3)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尺子找一找 5、 6、 7,看这三个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只有 0 到 5 的直尺图,提问: 6 和 7 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 师:试一试用 6 根小棒能摆什么? 7 根呢? ( 4)谁能按顺序数一数 1 到 7,再从 7 倒数到 1。 3比较大小。 ( 1)请同学们先摆 5 个圆片,在下面再摆 6 个圆片,请大家看一看: 5 和 6 比,谁大谁小,谁多谁少?(师板书:55) ( 2)请同学们先摆 6 个圆片,在下面再摆 7 个圆片,看一看, 6 和 7 比,谁大谁小?(师板书: 66) (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 6 比 5 大, 7 比 6 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从人物图 点子图 摆小棒的过程,有利于从图抽象出数,发现 6 和 7 两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 1)出示金鱼图:请同学们观察 ,这儿一共有几瓶鱼?你9 / 48 是怎么数的? ( 2)请大家从左数起,看看第六瓶里有几条金鱼? ( 3)仔细观察,找出装有 6 条金鱼的瓶子是第几瓶? ( 4)从左起第 7 瓶,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体验到 1 7 的顺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5、 6 和 7 的写法 观察 6 和 7 的字形特点, 6 像什么? 7 像什么? 教师板书演示 6 和 7 的书写顺序,请学生观察,书空。 学生填在书上。 6、 6 和 7 的组成 出示课件 师:老师有 6 个圆片,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你们帮我分一 分,看有几种分法?(小组讨论) 动手操作 请大家拿出六个小圆片,按照你的想法摆一摆,并把结果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汇报,老师在课件上演示。 总结分法 读一读 6 的组成,独立的填写书本第 41页上的空格里。 教学 7 的组成 10 / 48 师:你能把 7 根小棒分成两堆吗?你有几种分法? 小组派一人向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精神,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学习结果 。 三、巩固练习 1抢答练习 比一比谁答的快: 5 后面的数是几? 6 后面的数是几? 7 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练习九第 2、 3 题。 出示第 2 题,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 完成第 3 题,教师读题目,请学生先独立的在书上完成。适当引导学生做比较,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然后,师生一起讨论校对。 设计意图:练习紧跟课本教学要求,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对6 和 7 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 11 / 48 第二课时 6 和 7 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42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及 6 减几、 7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 “ 一图两式 ” 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算式,并算出得数。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小圆片、三角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 2、 3、 4、 5 的加法和 5、 4、 3、 2 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 6 和 7 减几的减法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 6、 7 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12 / 48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 5 根、一边摆 1 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 5+1=1+5= 师: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 算式不相同? 学生小组讨论,再交流。 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 3)那么谁能算出 5+1 和 1+5 的得数呢?,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 4)引导学生比较 5+1=6和 1+5=6。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合作,对同样的小棒数,从不同的观察位置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减 法算式。 ( 1)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两人一组在桌面上先摆好 7个小圆片,再用小棒分出 6和 1。 13 / 48 师:你能根据刚才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吗?如果从左往右看, 7 分成了哪两部分?怎样列算式? 列式: 7-1=6 师:如果从右往左看, 7 又分成哪两部分 ?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式: 7-6=1 ( 2)师: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学生讨论并交流 小结:因为观察的角度和顺序不同,所以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摆圆片的设计,从两个不同的视角,自然的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3 摆一摆 ( 1)屏幕上出示 “ 摆一摆 ” 前面的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左边 4 朵小花,右边 2 朵小花,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算加法和减法。 ( 2)学习 “ 摆一摆 ” 第一组例题。 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 3)学习 “ 摆一摆 ” 第二组例题。 14 / 48 学生摆小棒算 5+2和 2+5,并在算式后面的方框里填得数。 学生摆小棒算 7-2 和 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引导学生比较 5+2=7 和 2+5=7、 7-2=5 和 7-5=2 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引导学生根据摆和算的过程比较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教师:根据 5+2=7和 7-2=5,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 7-2=5和 5+2=7两个算式有联系,如果不摆小棒,想 5+2=7可以算出 7-2=5。 ( 4)学习 “ 摆一摆 ” 第三组例题。 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 3+3=6。 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 6-3=3。 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 3+3的得数吗?怎 样算?(如果不摆学具,我们可以想 6 的组成: 3 和 3 组成 6,所以 3+3=6。) 如果不摆学具,怎样算 6-3 的得数?(可以去想加法 3+3=6算出 6-3=3。) 4学习写算式。 (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6+1=7 和 6-2=4 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 2)学生练习写算式。 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我们不仅可以列出两道15 / 48 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摆一摆的环节安排,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交流,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 巩固练习 1完成第 42页 “ 做一做 ” 的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书上填得数,然后交流、评价计算结果,评价时指定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如果有的学生计算有困难,让他们边摆边算。 2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 3完成练习九的第 4 5 6 题 五、课堂小结 。 第三课时 6 的图画应用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正确的列式计算。 2、会用 6 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 单问题,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6 / 48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用 6 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能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2、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 1)有三个 , 有 4 个 , 和 一共有多少个?列式是 3+4=7( 2) 和 一共有 7 个,去掉 3 个 ,还剩下几个 ?列式是 7-3=4 3、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现在我们就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好不好呀?(好)。课件出示课本第 46页的小兔采蘑菇的插图,板书课题: 6 的图画应用题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学习 46页例题 17 / 48 师:你们看,兔子一家人也到田野里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了,兔爸爸和兔妈妈带着小兔们来采蘑菇了。 老师边用生动的语言说:左边有 4 只小兔子在采蘑菇(先出示 4 只小兔子),右边又来了 2 只小兔子 (再出示另外 2 只小兔子)。 2、启发提问:你们看这幅图,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最后选出求 “ 一共有几只兔子 ?” 这个问题) 3.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说图意。 “ 草地上左边有 4 只兔子,右边有 2 只,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我们可以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大括号。(在两部分兔子下面出示大括号,在括号下面写上?认识大括号和问号,理解它们的意思) 提问: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同时用手势表示) “?” 表示什么 ?(表示多少或几)大括号和问号在一起表示: 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是多少只? 4、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叙述图意。 5、学写算式。 老师引导:左边有 4 只小兔子,用几来表示?板书: 4。右边有 2 只小兔子,用几表示?板书: 2。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子,用什么方法算?板书: 4+2=()。说明:像这样的题,计算出得数后要写上单位名称,所以在后面写上单位名称18 / 48 “ 只 ” ,并用括号括起来。板书: 4+2=()(只) 学生独立完成图画下面的算式。 集体交流:让学生谈谈算式,说说算式中的 4、 2、 6 各表示什么。 4、练习 课件出示 46页做一做图。 学生先自己看图说图意,然 后同桌交流,最后老师组织交流,集体订正。 三、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练习十第 1 题金鱼图。 同桌互说图意,交流,然后列式计算。 2、发答题纸,(教师准备好的看图列算式的题)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并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回顾整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生:我认识了一个新的符号朋友 “ 大括号 ” ,并且知道了它的意义,还学会了根据问号的位置来确定列式方法,同时还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你平时要留心观察,看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隐藏着数学问题,比一比 ,看一看,做一个爱数学的小博士! 第四课时 7 的图画应用题 19 / 48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47页 教学目标: 1、巩固 7 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知道括号和问号在图中表示的意义,正确理解题意和图中表示的数量关系,并能列式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识图,知道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图意正确地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 算: 7 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 2、看图列式计算 课件出示 47页青蛙图(不加 “ 括号 ” 和 “ ?只 ” )。 学生看图列式,老师板书: 5+2=72+5=77 2 57-5=2 问:为什么用加法算呢?(因为这道题是要把荷叶上 5 只青蛙和跳入水里的 2 只青蛙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为什么用减法算呢?(因为荷叶上有 7 只青蛙,跳到水里 2只就是去掉了 2 只,所以用减法。) 师:同学们对图的意思理解得非常好!你们都是根据小动物20 / 48 做动作的方向,确定是需要 “ 合并 ” 还是需要 “ 去掉 ” 来列算式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题目意思更 明确了,图中清楚地告诉我们要求什么问题,这就是图画应用题。(板书课题: 7的图画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 47页例题 老师在青蛙图上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写 “7 只 ” ,在左边的青蛙图上面写 “ ?只 ” 。 问:现在这幅青蛙图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多了括号、 7 只和?只) 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呢? 分步演示动画 “ 青蛙跳水 ” ,边演示边叙述: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7 只)跳到水里几只?( 2 只)求还剩几只。 问:题中告诉我们原来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出现 “ 括号、7 只 ” ) (手指 “ 跳到水里的青蛙 ” )跳到水里几只?(手指 “ ?只 ” )求什么? 你能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吗? 找两名同学完整地叙述图意。(原来荷叶上有 7 只青蛙,跳到水里 2 只,还剩几只?) 问:要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 板书: 7 2 5(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 7 只里面去21 / 48 掉跳到水里的 2 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问: 7 2 5 表示什么意思? 2、比较 师:同学们 46页和 47页这两道例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通过看图,我们能够知道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那么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比较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 ( 46 页 例题是知道了两个部分求整体用加法计算; 47 页例题是知道了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问号所在的位置不同,所求的问题就不同,因此,同学们在看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 3、练习 ( 1)课件出示教材 47页做一做的图 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找两个人叙述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 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 2)课件出示小鸟图 问:树上原来有几只小鸟?( 7 只)飞走了几只?( 3 只)求什么? 指名学生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 学生列式解答。 22 / 48 订正时说一说: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4、质疑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知道了什么?谁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交流展示 1、出示教材 48页第 1 题的石榴图。 同桌互相说图意,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 49页 6 题(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 48页 3 题采用做游戏的形式同桌互做 四、拓展延伸 有 7 只小兔,每只小兔要喂 1 个萝卜,还缺 2 个萝卜,现在有几个萝卜?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第一课时 8 和 9 的认识、分解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50 52页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 8 和 9 的物体 ,初步建立 8和 9 的表象。 2、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 8、 9,知道 9 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 8 和 9 的组成和分解。 23 / 48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 ,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环保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 8、 9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8 和 9。 教学难点: 掌握 9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9 以内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有序地推导出 8 和 9 的组成。 教具准备 : 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小棒、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 “ 谁是顺风耳 ” ,老师拍手请你们仔细听,并在心里默默的数,待会儿告诉我我敲了几下。(教师拍手 8、 9 次,让学生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 8 和 9。(板书) 创设情境: 1、观察主题图,点数事物的数量。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大家看一24 / 48 幅美丽的图画,大家想看吗? 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各有多少个?先自己数一数,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师:你是怎样数的?(师生一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数 1、2、 3、 4 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大树图片,并板书 8。按上面的方法学生继续数出 8 个小朋友、 8 朵鲜花、 9 个人、 9 盆花、8 个大字、 9 只蝴蝶,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图片,写上数字。说的好的小朋友每人奖给一朵小红花。) 2、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 师: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劳动、他们在整理花坛、他们在为学校做贡献) 师:在他们的努力下,花坛及周围的环境美吗? 师:是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地为学校做贡献,那么我们的校园也会越来越漂亮!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领读: “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8 个大字) 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习新课 师:刚刚老师发现同学上课非常认真,观察得真细致,而且很喜欢学习数学,连老师还没有教的知识也懂了,现在老师想考一考大家,看是不是真的懂了,还是蒙的。 1动手摆 8 和 9。 25 / 48 请大家用你们的教具分别摆出数量是 8 和 9 的图形。 (同桌相互合作,互相交流。) 2学习序数。 A、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老师手里 有 0-9 十张数字卡片,位置比较乱,现在想请十位同学上来,将它们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B、排好后再请同学们数一数,接着说一说自己的位置。 0说我最小,我的前面没有数,我的后面是 1; 1 说我的前面是 0,我的后面是 2 再列出数轴或尺子让学生读一读。 c、猜一猜。老师说一个数,请同学们不用看尺子,猜一猜他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3比较 7、 8、 9 的大小 师:尺子朋友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夸奖你们说:小朋友们真聪明!高兴吗?可是我们这儿又有三位老朋友不服气了,它们说:小朋友们真的每节课都这么聪明吗?我们要考考你 们!怎么样?愿意接受挑战吗?(愿意) 师:(贴点子图引导学生比较 7、 8、 9 的大小) 4区分 8 和 9 的基数和序数 先出示 9 只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先从左往右数,再从右往左数一遍。 然后,把左边的 8 只动物圈起来。 再给左起第 8 只小动物画上帽子。 26 / 48 老鼠排第一,谁排第九?小龙排第几? (像上面一样,同桌互相提问) 5指导 8 和 9 的书写 ( 1)师:首先让学生看教科书 P51 的黑体字,问学生 8 像什么? 老师边示范边讲: 8 字一笔写成,要从右上角起笔,运笔要圆滑,无棱角,占满两个半格; 9 像是我们吃 饭用的小勺子。它也是一笔写成,要从右上角起笔,上半部分要圆,占满上半格,竖要稍向左倾斜。 ( 2)完成教科书 P51的 8 和 9 书写练习 6教学 8 和 9 的组成。 ( 1)让学生拿出 8 个五角星,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 (同桌合作,小组上台展示,) ( 2)让学生拿出 9 个五角星,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 (同桌合作,小组上台展示) 要求:边摆边说,几和几组成 8,8 可以分成几和几。 ( 3)集体交流 8 和 9 的分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延伸新知 1完成教科书 P52 做一做。 2看来 8 和 9 离我们真 的好近,说一说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想到的与 8 和 9 相关的信息。比如说动漫世界 8 点27 / 48 开始,螃蟹有 8 条腿 学生畅所欲言:我家门排号是 9 号,我有 9 本故事书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8 和 9 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5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得数是 8 和 9 的加法及 8 减几、 9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 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 8 和 9 的加法及 8 减几、 9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28 / 48 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具准备: 数学卡片、口算卡、情境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夺红花 2+4=1+5=6-1=3+2=4+3=6-3=7-2=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花。) 2、看图列式。 问:你们能根据一幅图列出 2 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二、讲授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要智慧星吗?今天啊,智慧星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小朋友设了三关,你们必须闯过三关,才能见到,它还要送给你们礼物呢! 师:老师想采访小朋友,你最喜欢笑脸吗?(教师走到小学生中进行采访) 1闯第一关 ( 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中都29 / 48 看到了什么?请讲给你的同桌。 学生汇报 ( 2)提问题 师: 你们认识 “ ? ” 是什么符号吗?(出示卡片 “ ? ” )有问号在说明笑脸有问题了,你们回答出问题就能和笑脸成为好朋友,愿意吗? 请看第 1 题:看笑脸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 学生提出: 5 个红笑脸, 3 个粉笑脸,合起来是多少? 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 汇报( 5+3=8,3+5=8)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 8 个笑脸,有 5 个红笑脸,有几个粉笑脸呢? 师:谁来帮他? 汇报( 8-5=3)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组交流) 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 8 个笑脸,有 3 个粉笑脸,有几个红笑脸呢? 列式( 8-3=5) 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幅笑脸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 4 道) 30 / 48 出示彩笔图:请小朋友试着把四道算式写在纸上。 汇报、板书: 5+4=94+5=99 5=49 4=5 请看第 3 题: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 5+4=94+5=9呢? (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因为 5和 4组成 9,所以 5+4=94+5=9。 请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知道 9 5=49 4=5呢? 汇报 师:你们真聪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笑脸、彩笔成为了好朋友,高兴吗?让我 们一起来唱、来跳找朋友。 2、闯第二关 学生摆个 6 个白正方体、 2 个蓝正方体。 师:请看正方体图图,试着一下写出四道算式。 汇报板书: 6+2=88-6=2 2+6=88-2=6 问:女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 6+2=82+6=8? 男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 8-2=68-6=2? 请讲给同桌听。 小结: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笑脸?( 8个)和几根彩笔呢 ?(9根 ) 你们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和几的加减法。(板书: 8、9 的加减法。) 31 / 48 3、课中操 4、闯第三关 电脑出示: 7+1=8-1= 1+7=8-7= 师:不用摆,请小朋友说出这四道题的得数? 汇报 师:请你挑一道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你是怎样知道得数的?讲给同桌听。 学生交流、汇报。 5小结:你们用智慧闯过了三关,看智慧星来了,它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在袋子里),高兴吗? 三、游戏活动 邮递员 信有: 6+2=8+1=9-1=4+5= 1+7=7+2=3+6=8+1= 师:老师有两个邮箱,一个是 8 号邮箱,另一个是 9 号邮箱,拿信的小邮递员要算出信上的得数,就投进几号邮箱。 第三课时 8 和 9 的图画应用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53页 教学目标: 32 / 48 1、能独立的看图说图意,并正确的列算式计算。 2、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过程,并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3、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的口述题意,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大森林里转一转,感受一下美丽的森林带给我们什么?请大家翻到教材57页, 仔细观察上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那么这看看这幅图里面都隐藏着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学生可能提很多问题,最后抽出 “ 还剩几只小鹿? ”这一问题。) 1、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说图意,先同桌说说,再展示。 ( “ 草地上一共有 9 只小鹿,忽然跑了 3 只,还剩几只小鹿33 / 48 呢? ” ) 2、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完成图下面的算式。(让学生自己列式后组织集体交流) 草地上一共有 9 只小鹿,跑走了 3 只,(师贴出图画)求还剩下几只? 用减法算式计算。 9-3=6(师同时板书) (二)出示蘑菇 图,小组合作学习 师:观察图,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生:题目告诉我们树根下有 6 个蘑菇,右边有 2 个蘑菇,(师同时在黑板上对应贴出贴画)求一共有几个蘑菇? 师:请大家根据题意完成图下面的算式,然后小组内订正。 找一同学说出算式,师同时板书: 6+2=8 师: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看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交流,学会总结) 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a 弄清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b 确定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c 选择正确的方法列式 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看谁的本领大。 34 / 48 1、完成教材 57 页天鹅图: 看懂题意 列式计算 说说想法 (一共有 8 只天鹅,游走了 3 只。)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先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的第 3 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找同学起来和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收获) 第一课时 10的认识和分解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 册教材 59 6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 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 2、学会 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获得对 10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4、感受 1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掌握 10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 主题图和练习十三弟 2 题插图的课件,计数器,点子图,小35 / 48 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数数,从 0 数到 9,再从 9 数到 0。 2、 0 9 这几个数字娃娃我们都认识了 ,今天又有一个数字娃娃想和大家交朋友,大家来看看他是谁?(板书 10) 3、谁来说一下你在哪里见到过数字 10?学生交流其实关于10还有许多奥妙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 10。 二、探究学习获取新知 1、学习数数和认数 (1)首先我们来看 10 给大家带来的第一件礼物(出示主题图)。细心的小朋友,你能发现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数数,并交流数的结果。(画面上有 10个人。 10只鸽子) 引导说出,先数 9 个小朋友,再数 1 个老师,一共有 10 个人。 提示:大家数了 9 以后再数 10, ,10是 9 后面的第一个数。 ( 3)让学生从不同的起点数人数和鸽子数,数后交流。(一个一个得数,不重复不遗漏) ( 4)你试着两个两个的数,看结果是多少。 ( 5)数一数教材第 59页的点子图上的点子是多少。 36 / 48 ( 6)随着学生报结果的过程,老师板书 10,像这样 10 个人, 10只鸽子都可以用 10来表示,读读这个数。 ( 7)我们身边有 10这个数吗?( 10个手指, 10个脚趾。) ( 8)请你出示 10朵小花再数一数。 2、学习 10以内数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的比较 ( 1)为了帮助我们认识 10,计数 器也来帮忙了谁到前面给大家拨 9 颗珠子?(指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拨 9)问:再拨几颗就是 10颗?(再拨 1 颗)明确十个一就是一个十。 ( 2)出示尺子:看 10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件礼物。数字娃娃在上面站好了队,让学生从 0 开始依次读出直尺上的数。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 10以内数的顺序。 ( 3)引导学生小结: 9 在 10 的前面, 9 比 10 小。 10 在 9的后面 10 比 9 大。 ( 4)比较 9 和 10 的大小。数出教材第 59 页两幅点子图中的点子的个数。先让学生独立填数和符号。在汇报交流填写的过程和理由。 3、学习 10的组成 ( 1)请同学们拿 出 10根小棒把他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摆法,边摆边说: 10可以分成 9 和 1, 9 和 1 组成 10 ( 2)交流摆法,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在黑板上有顺序的板书:略 读读这些组成,自由度互读 37 / 48 ( 3)引导学生讨论 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4、学习 10的写法 ( 1)引导学生观察 10的字形。 ( 2)老师示范写,边写边讲。 ( 3)学生在练习本上描写 10。(老师指导) 三、生活中的数学 1、数实物。(数小棒,圆片各 10 个) 2、数数。从 0 数到 10,再从 10数到 0。 3、教材 60页的 “ 做一做 ” 。 4、练习十三的 第 1 题、第 2 题、第 3 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认识了 10,会读 10,写 10,分解 10,最后老师给大家留一个任务,就是请你给同桌画 10 个物体,送给他做礼物。 第二课时 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61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口算得数是 10的加法和 10减几的减法。 2、学会看一幅图能正确地说出有相互关系的加减法算式。 重点难点:掌握方法,正确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点子图等 圆圈图片、数字卡片。 38 / 48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的组成。 师生对口令。 二 、新授。 1、出示点子图: 1 个蓝 , 9 个白 。 ( 1)问:图上有几个蓝色的圆,几个白色的圆?求一共有多少个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 1+9=10 ( 2)对这幅图,你还能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吗?板书: 9+1=10 ( 3)问:去掉一个蓝色的圆,求还剩几个圆?怎样列式?板书: 10-1=9 ( 4)老师盖住 9 个圆,提问:求还剩几个圆,怎样列式?板书: 10-9=1 ( 5)引导学生看着,说出相关题目的计算方法。 ( 6)读读这四个算式。 2、出示点子图, 2 个蓝 , 8 个白 。根据圆圈图把填充。 ( 1)看图说一个加法算式,指名说。板书: 2+8=10.。说说2+8=10 表示什么意思? ( 2)看图说出两个减法算式,指名说。 板书: 10-2=810-8=2。说说 10-2=8 表示什么意思? ( 3)小组里互相说计算方法。 3、出示点子图: 3 个蓝 , 7 个白 . ( 1)看图说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39 / 48 板书: 3+7=10 10-3=710-7=3 ( 2)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4、学生自学第四个点子图。 ( 1)仔细观察图,说图意,把算式填写完整。 ( 2)集体订正,老师板书: 4+6=10 10-4=610-6=4 5、老师出示: 5+5=10-5= 想一想结果是几?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6、读以上的算式。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 61页 “ 做一做 ” 的第 1 题。 拿出 1 10的数字卡片,让同学们做找朋友的游戏。 2、教科书第 61页 “ 做一做 ” 的第 2 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三的第 4 题、第 5 题、第 6 题。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6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 法,体验算法40 / 48 多样化。 3、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明确整体与部分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算式卡片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